第9章 不速之客

斗轉星移,轉眼就到了八月,但今年的夏天格外長,已經是八月了,天卻依然很熱。

知縣大人忙完公事,便回後衙去了,留下一幫衙役在縣衙裡大眼對小眼,無事可做。

本來今天沒什麼事,可以早些回家,誰知知縣大人一時不高興,便讓他們幹坐在衙門曬太陽,只熱得汗流浹背,恨不得把身上的衣裳全脫了。

正在他們牢騷滿腹的時候,有人進來通報,說外面來了倆人要見知縣大人。

衆人一聽,樂了。

有人上衙門,這可是好事,準是來申冤的,知縣大老爺最好這一口,他可是好幾天沒審案子,正心情煩躁,這可倒好,有人送上門來了。於是衆人一起出去看看熱鬧。

來到衙門外,只見門前站着兩人,年紀大點的像生意人,年輕些的像是跟班。

這時便有衙役高聲問道,“你們有什麼冤屈?帶狀紙了嗎?”

那中年人看看衣衫不整的衙役,立即轉過身去背對着他們,不想與他們說話。

青年人見狀高聲說道,“我們沒冤,恐怕有冤的是你們陳知縣。趕緊進去通報,這大熱天的,讓我們張大人就這麼在太陽底下等他嗎?”

衆衙役一時面面相覷,沒聽說上頭要來什麼大人物啊,不過看那中年人雙手背後目空一切的樣子,雖然沒穿官服,但確實有幾分當官的模樣。領班的衙役不敢慢怠,趕緊讓一人去通報知縣大老爺。

接着快步走下臺階,來到中年人面前,彎着腰滿臉堆笑的說道,“張大人辛苦了,這大熱天的先到裡面歇歇吧。”

中年人看也不看他一眼,冷冷的說道,“帶我去你見你們陳知縣。”

領班衙役不敢再說什麼,趕緊先行在前邊引路。衆衙役知道這不是好事,湊不得熱鬧,紛紛躲開。

三人來到客廳,只見客廳空無一人,中年人表情冰冷,在左邊的椅子上落座,青年人站在一旁。

領班的衙役不知所措,在這種冰冷的氣氛籠罩下,他一刻也不想停留,可縣老爺不出現,他就不能走,急的他心裡直罵娘。

幸好沒等多久,就看見縣老爺從後屋出來,領班衙役趕緊上前稟報,“大人,這位張大人等候多時了。”

陳知縣看着落座的中年人,對衙役揮揮手,讓他出去,之後向中年人問道,“恕本縣眼拙,不知閣下在何處任職,來見本縣何事?”

中年人沒有回話,他身後的青年人說道,“陳知縣,我家大人便是不久前到任淮南西路提刑司的張提刑。”

陳知縣聞言一驚,趕緊驅前幾步,恭敬的拱手道,“不知張提刑突然到訪本縣,下官有失遠迎,還望張大人海涵。”

張提刑起身冷冷的回道,“陳知縣,你是責怪本官沒有提前通報嗎?”

陳知縣嚇了一跳,知道這張大人是心裡不爽了,便連連說道,“不敢,不敢。看大人風塵僕僕,一路辛苦,下官這就安排一下,爲大人接風洗塵。”

張提刑道,“不必,本官此番前來可不是爲了口腹之慾。”

陳知縣又拱手道,“不知張提刑到訪鄙縣,有何指教?還請大人明示。”

張提刑臉色稍緩,“坐下說。”落座後,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後說道,“介紹一下,本人姓張,名知遠,一個月前接到調令,從紹興府調任淮西提刑司任職,陳大人不知不罪。我此次前來確實有事要向陳大人請教。”

陳知縣連連道,“不敢,不敢,有事張大人儘管問,下官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張知遠道了聲好,便接着說道,“前幾日我查閱各州縣歷年上報的牢獄名冊,發現太湖縣近三年每年獄中常年關押的人數,相比三年前多了五倍不止,太湖縣所轄人口不過十萬,每年獄中哪來的上百人?我昨天便到了此地,只見家家戶戶安居樂業,處處祥和,打架鬥毆見不到,就連吵架拌嘴都聽不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太湖縣治安如此之好,爲何你的牢獄裡卻人滿爲患?”

原來是爲這個,陳知縣頓時鬆了一口氣,回答道,“張大人有所不知,三年前下官初來太湖縣任職之時,此處治安狀況極差,打家劫舍時有發生,當街鬥毆更是屢禁不止,偷雞摸狗之徒遍地都是,所以下官就花費了一番大力氣,把這些爲非作歹之徒全部繩之以法,關進大牢,如此,纔有眼下這一片祥和的景象。”

張知遠回道,“陳知縣的政績我自會彙報,但今天我要跟你說的並不是這個問題。自太祖立朝以來,就留有遺訓,刻於石碑之上,我等爲官之人日日見,月月見,年年見,陳知縣怎麼就會忘記?”

陳知縣有些不解,問道,“不知張大人所言何意?”

張知遠繼續說道,“太祖當年讀前朝文章,讀到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時,對這幾句話頗有感悟,想到天下萬民生活不易,於是將幾句話刻於石碑,立在每一個衙門裡,就是警示我等爲官一方的官員要愛護百姓,體諒他們生活之艱辛,多施以教化,不要嚴刑峻法,徒增悲苦。而今陳知縣卻反其道而行之。我查看獄冊,見你將鄰里吵架拌嘴的雙方都判處十五日牢獄,這等做法如何使得?”

陳知縣辯解道,“大人有所不知,鄰里吵架拌嘴看似小事,可日久天長保不準會生出打架鬥毆傷人性命之事,下官這麼做也是爲了防患於未然。”

張知遠起身,一甩手道,“胡鬧。一點點小事,你一句話就把人關進牢獄,進了監牢便是罪犯,留下污點,他們出去之後如何做人?不施仁義,不施教化,簡簡單單把人關起來就了事?你這知縣老爺做的也太輕鬆了吧,陳知縣!”

陳知縣這才知道,眼前這張提刑來此不善,十分惶恐的回道,“大人息怒,下官知錯了,以後一定改正。”

張知遠道,“恐怕晚了吧,已經有人將你太湖縣之事告上提刑司,說你太湖縣表面上看來安詳寧靜,可牢獄之中人滿爲患,偷雞摸狗之徒都沒地方關押,只能與死刑犯囚於一室,可有此事?”

陳知縣連連否認,“說下官斷案剛正,責罰過嚴,下官不否認,可要說將普通犯人跟死刑犯關押在一起,這絕不可能,絕對是誣陷。”

張知遠不理會他的分辯,冷冷地說道,“把太湖縣今年的獄冊拿來,我要一一驗看。”

陳知縣趕緊喊人,吩咐速去取獄冊來。此時他極爲惶恐,在此處爲官三年,就是想做出政績,好早日升遷,哪知會招來提刑司注意,要是處理不好,恐怕仕途就得在此斷送了。

不多時,屬下便取來獄冊,送到陳知縣面前。

陳知縣都不敢翻看,直接遞給張知遠,“張大人,這就是太湖縣今年的獄冊,請大人過目。”

張知遠接過獄冊,回身坐下,翻開第一冊查看,前幾頁看得很慢很仔細,後來越翻越快,只聽到書頁嘩嘩直響,聲音越來越急,他臉上的怒氣也越來越盛,突然“嘭”的一聲把名冊拍在案几上,厲聲道,“陳如是,你荒唐至極!八九歲的孩童街上打鬧,你也敢把他們抓進監牢?你依的是哪家律法?你今天給我說清楚。”

陳知縣嚇的渾身一抖,不敢回話。

見陳如是低頭不語,張知遠盯着他問道,“是不是這種案子辦的太多,知縣大老爺記不清了?”說完撿起案几上的獄冊繼續翻看。

一盞茶的功夫張知遠將幾本獄冊翻完,看着最後的數字,問道,“陳知縣,現在縣衙大牢關着多少人,你可知道?”

陳知縣沒看獄冊,當然不知道,額頭冒汗的如實回答道,“下官不知。”

張知遠把獄冊遞給身旁的青年人,對陳知縣說道,“一百五十三人!一個小小的縣獄居然可以關押這麼多人,我今天真是開了眼了。陳知縣要不要一起去看看?”不等陳知縣回話,便起身向外走去。

陳知縣趕緊快步上前帶路,不敢稍有怠慢。他清晰的感受到張提刑對他所辦的事情極爲不滿,必須得想辦法彌補,不然可就沒有仕途可言了。

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197章 我們成親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102章 武學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85章 施主道長第635章 另有說辭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43章 埋伏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572章 中間人第510章 一家人第738章 招降平陽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563章 孟氏姐妹第2章 寂靜官道第653章 奪城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439章 暗流涌動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54章 出發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301章 解惑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160章 見過監軍第573章 要鐵不要錢第486章 傷心處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316章 兩關敵情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86章 夜半鬼叫第402章 超出預算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65章 奶頭山第726章 趙昚疑慮第749章 家事國事第15章 失竊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626章 腦中浮圖第219章 一場勝仗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412章 表明心跡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666章 兵敗城下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299章 夜襲敵營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126章 別了第5章 結案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103章 初入臨安第62章 道長援手第585章 遼陽起事第304章 密謀第91章 討價還價第527章 總管府第697章 三個條件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479章 杞人憂天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43章 埋伏第656章 謀取密州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774章 三軍皆動第80章 絕路第548章 成親第53章 議事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573章 要鐵不要錢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486章 傷心處第27章 傳言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338章 均分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