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據實以告

一大早,衙役便四處張貼告示,大肆宣揚,說新到任的提刑官來太湖縣巡查,要在八月十七監斬小松坡血案兇犯。

太湖縣城一下子就沸騰了,百姓平常連縣老爺都見不到,現在不但能見到個大官,而且聽說還是一個清正廉潔的青天大老爺,斷案公正又通情達理,一來太湖縣就從監牢裡放出一百多人,他能進骯髒難聞的監獄體察民情,能在烈日下就地審案查冤,身居高位卻沒有一點官架子,跟百姓談話就像與鄰居拉家常,平易近人,溫和儒雅。

大官不常見,青天大老爺更難見,一時間關於張知遠的傳言迅速在太湖縣傳開,一直傳到鄉下村鎮,連行動不便的老頭老太太都想來縣城一睹張青天的風采。

當下午屬下將這些情況彙報給陳知縣的時候,陳知縣高興的幾乎要跳起來,口中不停的說道,“一舉兩得,妙哉妙哉。”只把屬下看的莫名其妙,以爲縣老爺得了什麼病。

陳知縣隨即去找張知遠,要把這好消息告訴他,順便探討明天的安排。

而張知遠此時正在悠閒的看書,看到陳如是便問道,“陳知縣可是有了好消息?”

陳知縣坐下道,“好消息,好消息。現在全縣的人都知道張大人將在三天後監斬小松坡兇犯,現在街上都在議論大人,稱大人爲張青天,包公再世,都想一睹大人的風采。大人要不要去街上聽一聽百姓們的議論?”

張知遠道,“這青天二字我可當不起,再說我當了青天大老爺,陳知縣你這父母官何以自處啊。這街啊,我還是不去了,太鬧。還是這兒清淨。”

陳知縣笑道,“這青天大老爺是百姓口口相傳,大人當不得,放眼天下誰還能當得?”

張知遠制止道,“停。說其他的事情。”

陳知縣只好停下這個話題,說道,“關於明天開始的行動,大人有什麼指示?”

張知遠道,“陳知縣先說說你的想法。”

陳知縣道,“明天一早我就給捕快衙役放假,讓他們休息,安排他們去每一個酒樓茶館商鋪等凡是能花錢的地方盯着,不過人手有限,恐怕盯不過來。”

張知遠道,“不必所有的商鋪都要人盯,重點盯住能花大錢的地方,像酒樓、青樓妓院、賭場等,還可以發動靠得住的百姓參與,在人多口雜的地方探聽消息,老百姓對身邊的人和事比較清楚,誰家有錢了,誰變大方了,這些不正常的事情他們都會議論,多聽多看自然會有線索。”

陳知縣道,“我知道了,讓捕快衙役發動他們的家人上街探聽消息,這就可靠的多了。”

張知遠道,“還有一點,行動前不要告訴他們這麼做的真正目的,你可以想個其他理由,不要讓他們聯想到劫案上來。”

陳知縣問道,“大人是怕泄露口風打草驚蛇嗎?”

張知遠道,“實話告訴你,我是懷疑衙門裡就有人與盜匪同流合污。”

陳知縣聽後驚道,“這怎麼可能?”

張知遠道,“沒什麼不可能。這夥盜匪人數衆多,作案顯然也不是一起兩起了,爲何從來都沒發現過他們。案子發生了,是衙門去查,若盜匪裡就有衙門的人,提前把證據毀滅,當然什麼都查不出來。還是小心爲上,此事只能你我二人知曉。”

陳知縣已然認同了這個猜想,咬牙切齒的說道,“要是讓本縣查出內奸來,一定嚴懲。”

張知遠道,“有內奸自然要嚴懲,當前最要緊的是要找到線索。”

陳知縣道,“是,聽大人安排。”

張知遠話頭一轉,嚴肅地說道,“還有一件事要告訴你,楊叢義並不是此案的兇手。”

陳知縣聽完這話嚇的臉色煞白,一時竟然說不出話來。他怎麼也沒想到會是這樣,在他看來楊叢義就算不是主謀,至少也算是同謀,現在張提刑說是兇手不是他,那他豈不是辦了一個大大的冤案?他自己這條命可怎麼辦。

張知遠見他嚇成那樣,便安慰道,“陳知縣不必驚慌,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你我協作重新將這件案子審理清楚,據實上報,我想朝廷不會追究你的責任,我也會幫你將這件事跟安撫使大人說清楚。此事不必放在心上,我們當務之急,是做好該做的。”

陳知縣內心稍安,但還是十分害怕,問道,“張人大,你說朝廷真的不會追究我的責任?”

張知遠道,“科舉取士幾百年來,文人本就不善於查案斷獄,偶有青天,也是萬里挑一,百年難得一見,文人斷獄是朝廷無人可用,強人所難罷了,因此纔有我這個落榜之人入仕爲官。陳知縣不必爲此煩憂,此案兇徒異常狡猾,朝廷一定會體諒你的難處。”

陳知縣精神不振,“但願如此吧。”不過聽到張知遠說落榜入仕,倒是對他有了興趣,便問道,“張大人是落榜生?”

張知遠也不避諱,直言道,“我從二十歲開始參加省試,連續三次落榜,最後一次落榜,心灰意冷。恰巧當時臨安發生了一件大案,官府束手無策,我機緣巧合之下勘破了此案的玄機,便告訴了官府,後來我就被破格錄用了,專管刑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陳知縣管理財政得心應手,有此一長足矣。憑此一長,日後定能高升。”

陳知縣以爲他在影射送禮之事,連忙道,“哪裡哪裡,我久居偏僻之地,早已不思進取。”

張知遠道,“爾奉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陳知縣只要記住太祖留下的這十六個字,即使永不升官,告老還鄉之時也必然是風風光光,門廳生輝。”

陳知縣起身作揖,感慨萬分道,“張大人肺腑之言,下官沒齒難忘。方纔聽聞大人落榜入仕,腹中尚有非議,此時方知朝廷有識人之明,用人之度,大人堪稱朝廷棟樑之才!”

張知遠嘆息道,“可惜啊,朝廷自毀雙目。”他突然發現自己有些情緒低落,便轉口說道,“陳知縣,還有其他事嗎?”

陳知縣思緒還停留在上一個話題,張知遠問話把他聽得一愣,不過他隨即回過神來答道,“沒事了。”

張知遠道,“好,那就早些回去休息,明天還有重要的事要辦。”

陳知縣趕緊起身道,“大人早些休息,下官告辭。”說完便告退。

張知遠拿起一本書,看了兩眼,發覺心神已亂,只能丟下書卷去休息。

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550章 交代緣由第28章 隱情第21章 閒人第70章 機會來了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9章 不速之客第338章 均分戰利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57章 前門寺第687章 別無選擇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619章 詳細信息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591章 夜襲敵軍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333章 重返欽州第260章 邀請赴宴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754章 御駕親征第91章 討價還價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31章 鳳凰村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572章 中間人第398章 驍騎軍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670章 宣戰北伐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702章 商議方略第709章 謹言慎行第431章 最後的考驗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156章 領回教訓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557章 開羅第741章 宰相薦官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105章 單獨補試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787章 投降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614章 行營議事第417章 問題太多第138章 武學公試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130章 太學辯議(三)第451章 清塵接差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282章 宣威軍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51章 挑花眼第610章 託付鎮江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330章 毫無頭緒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405章 湯鷽的消息第289章 宣威軍一分爲二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787章 投降第473章 勝敗註定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644章 選將建軍第710章 家事國事第69章 以槍結緣第94章 各有心思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163章 宣威軍建成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9章 不速之客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47章 升官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25章 療傷第625章 拒敵之策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472章 抽籤選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