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忽然醒悟

天黑之後,經過商議,宣威軍派出的探子從空無一人的南門離開,一隊向西、一隊向北分別偵查兩路敵軍的情況。

夜晚城上燈火通明,城下緊閉城門,守城的第一個夜晚,不知道敵人何時會出現,誰也不敢大意。

城下一夜無事,可把守城的幾營宣威軍累的厲害,到了第二天,個個無精打采,哈欠連天。這就暴露出了問題,宣威軍沒有守城經驗,說讓守城,整個營都不安排輪換,全都站在城上或城下,如此這般堅持一天沒問題,但三五天下來必然出事。

第二天集中議事,又解決了一些問題,一個是守城軍將要輪崗值守,一個時辰一換,不值崗時可以城門口搭建的營房內休息,但不得離開一里,另一個是休整城牆的材料問題,城外出不去,城內也沒有多餘的磚石,最終楊叢義拍板,可以拆除城牆附近,全家逃離人家的房屋,另有軍資和補給問題,派了兩百人回海岸,協助留守宣威軍將剩餘的軍資全部搬過來。

楊叢義在城中也沒閒着,不是在城內巡守,監督城牆修補,便是在研究欽州和廣南地圖。李越入侵,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立功機會,如果能抓住時機,立下大功,再升官便大有希望,目前看來要守住這座城,輕而易舉,但四千人想斬獲額外的戰功就沒那麼容易了,必須把視野轉出城外,所以他才力主探子出城去打探李越人消息。

兩天內重要軍資和軍械全部運進安遠縣城,城牆也大多數修補一新,只有三處較大的破損還在繼續修整中。

派出去的探子先後將消息送回來,北邊的敵軍已經到達薯良,答曰有一千五百人左右,河流較多,行動慢,預計再有三天就能到達那梭鎮,由那梭鎮往東一直到華石鎮幾乎都不用穿越河流,半天就能到達華石鎮,再往東要穿過一條六張寬的河流,船隻較少,一千五百人全部過河,至少需要半天時間,之後再用半天時間就能直接到達安遠縣城西門外的河對面。探子帶回來的消息很詳細,如果消息準確,北邊那支敵軍最快四天後就會到達安遠縣城外。

南邊也帶回來較爲確切的消息,南路敵軍暫時還在東興鎮,他們先是沿海向東,後來又返回東興,繞路北上,預計會到達馬路鎮,而後向東到那梭鎮,再到華石鎮,而後直達安遠縣城西門。按行軍時間來說,南路敵軍會比北路晚兩天左右。

還有一個消息,南路敵軍比北路多,人數預計在三千左右,他們在東興鎮劫掠的財物很多,難以帶走,留有部分敵軍在東興看守。

得到這些消息之後,楊叢義心裡萌生一個大膽的想法,主動出擊!

敵人兩支部隊一前一後,行程相差兩天,宣威軍完全可以利用這兩天的時間差,先打北路軍一次伏擊,如果選擇的伏擊地點好,四千人完全可以將一千五百敵軍全部殲滅,選擇的伏擊地點要麼是在到達華石鎮之前,要麼就選在華石鎮等敵軍渡河大半之時。

消滅北路敵軍之後,宣威軍向西擇一地繼續埋伏南路敵軍。不說多,只需再消滅一半南路敵軍,這次入侵欽州的敵軍便會奪路敗退,幾天之內安遠保衛戰就會結束。

當楊叢義將這個想法告訴趙安之後,趙安明確表示反對。

他以爲不管是北路敵軍還是南路敵軍,等他們到達安遠縣城,都是疲憊之軍,南方行軍不便,他們帶的糧食必然不多,只要能把他們阻攔在城下,不費一兵一卒,等沒了糧草,他們自會撤退。主動出擊埋伏,就要兩軍對壘硬拼,風險極大,如果不慎,折損兵力過多,即使消滅掉北路軍,也無力繼續埋伏南路軍,若傷亡過大,打擊了宣威軍士氣,最終很可能還會影響守城,要是守不住安遠縣城,欽州也會丟失,他們的罪責就大了。

因此,趙安認爲最穩妥的戰法,就是堅守城池,以逸待勞,以堅城拖垮敵軍,這樣對宣威軍無損,也能完成駐守任務。

但他忘了一點,李越人到達安遠縣城的目的並不是要跟大宋守軍死磕的,如果攻城受阻,他們很可能向東繞過安遠縣城,直接北上欽州。欽州兵力空虛,全部守軍不到兩千人,李越人一路東進,安遠守軍聞風而逃,欽州守軍也不會好到哪裡去,若欽州有失,安遠縣城的補給就會中斷,到時候宣威軍還是要出城與李越敵軍交戰。

如果真到那時,形勢就會發生逆轉,李越人佔據欽州,宣威軍要活下去,要麼去攻城,要麼乘船逃跑。或者蒐集到足夠糧草的李越人放棄欽州城,回頭圍困安遠縣城,宣威軍不突圍就得困死,突圍也是敗退之師,要麼回一無所有的欽州,要麼逃回港口,但以李越人的狡猾,在圍城之前,港口的船隊肯定會被燒燬,因此突圍之後只能逃往一無所有的欽州,若敵軍死追不防,宣威軍糧絕之日,就是滅亡之時。

所以,如果宣威軍不主動出擊打退敵軍,而敵軍又不選擇死磕安遠縣城,那宣威軍必敗無疑,欽州必失。

突然想明白這一切,楊叢義頓時焦急起來,立即告訴趙安,宣威軍必須出擊,因爲他們不能保證李越人會在安遠縣城下跟他們死鬥至彈盡糧絕,李越人不是傻子,啃不下安遠縣城,他肯定會調整目標,進攻欽州城,若是宣威軍想回師救援欽州,很可能會被李越人在半路埋伏,如果不救援,坐等欽州淪陷,等待宣威軍的不是趁早逃亡,就是苦戰之後覆滅,但也有可能未能順利逃亡就在半路被李越人埋伏所滅。

總之一句話,如果不主動出擊,攻滅李越人,宣威軍最好的結果就是順利逃亡,但更大的可能是全軍覆滅。

也許前幾天逃跑的縣官和守軍正是看清了此戰本質,預測到最終的結果,纔會毫不猶豫,直接逃離安遠縣城。

對宣威軍來說,如果不主動出擊消滅敵人,還有一條保命路,那就是跟之前逃跑的縣官和守軍一樣,及時撤退至欽州城,據城固守。欽州城比安遠縣城大,人口也多,城池堅固,背靠廣南南部八州核心地帶邕州,物資不會斷絕,欽州可守,則宣威軍可保。

但若要保命,就得丟掉安遠縣,這接到的調防安遠縣城的命令不符,即使守住欽州城,戰功就別想了,不追責就是朝廷寬容。

楊叢義將宣威軍面臨的情況剖析出來之後,趙安仍然猶猶豫豫,仍說要考慮考慮。

時間緊迫,打退敵軍,給宣威軍爭取功勳和活路的機會稍縱即逝,一旦錯過,宣威軍將萬劫不復。眼下這種情況,趙安還要考慮,楊叢義既生氣又着急,但他再着急也不能替統領做主,畢竟任何作戰軍令,最終都是要一軍之帥來下,他是監軍,主帥活的好好的,又沒生重病,根本不可能越俎代庖。

無奈之下,楊叢義告訴趙安,只給他一晚考慮時間,明天日出前,或退或主動出擊,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答覆。

趙安點頭之後,楊叢義當即離開縣衙。

趙安的表現讓他很失望,在這種關鍵時刻,是退是進必須迅速決斷,稍有猶豫,後果都是不堪設想,特別是宣威軍處在這種尷尬的境地。

幸好想明白的早,如果選擇撤退,宣威軍就有至少三天的時間安全退回欽州。但如果要主動出擊,明天就是最後的機會,等到後天,再想出擊埋伏敵人,就沒那麼容易了,行軍時間不夠,合適的埋伏地點也不是隨處可見。

無論如何,必須得做些後手準備,不能把宣威軍的命運交在趙安手上。

楊叢義出了縣衙,直奔各營駐地。

這幾天他在城裡走動很勤,跟大家的關係也在逐漸拉近。之前負責回易督造,雖然也掛名監軍,但四處忙碌,偶爾在軍中跟大家接觸也很少,出海之後跟不用說,見面都極少,更不要說交流。最熟悉的營指揮,只有跟他同去李越出使的張彪和蘇仲,張彪留在占城國沒有回來,此時整個宣威軍中,熟悉的也就蘇仲了。

他首先來到蘇仲的駐地,隨即就被軍士帶進營去。

“蘇老二,你這鼓搗的什麼東西?研究*?”楊叢義一進營房,就見地上擺了幾架拆開的弓弩。

蘇仲起身笑道:“見過監軍。”

“這什麼東西?”隨即坐下。

“也沒啥,就是想不明白,弩爲啥就沒弓射的遠,就拆開幾架弩看看,問題在哪。”蘇仲撓撓頭坐下。

“能想問題是好事,但這弓弩還是以後有時間在研究吧。我先提個問題,你現在想想。”楊叢義笑道。

“監軍請問。”蘇仲坐直身子。

“不用這麼嚴肅,今天突然想起來這問題,大家一起研究研究。李越人爲什麼一定要攻打安遠縣城?”

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284章 清塵的煩惱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753章 三難第492章 危機未解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626章 腦中浮圖第94章 各有心思第681章 交底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7章 獄中傳道(上)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687章 別無選擇第604章 戰敗之怒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234章 通關南下第436章 入選將營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361章 畫像丟失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31章 鳳凰村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105章 單獨補試第68章 切磋試技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41章 戰鬥的理由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779章 將帥來歷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504章 調離臨安第170章 都不乾淨第2章 寂靜官道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532章 副使落海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748章 家事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604章 戰敗之怒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341章 報到第732章 三選一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501章 回家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360章 藥鋪掌櫃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257章 塞爾柱國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703章 頒行天下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578章 金使挑釁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275章 賺錢千萬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350章 龍騎軍營第604章 戰敗之怒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645章 時機第752章 北伐大計第380章 兩次點名第439章 暗流涌動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342章 官員與平民第36章 殺戮第357章 銀子買錯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23章 兇犯越獄第5章 結案第283章 重聚第437章 大醉歸來第557章 開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