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獨力支撐

選將司在臨安能做的事情有限,除了發佈召集令召集各軍參與選將,還有一事便是發佈命令,徵召宣威軍四指揮兵力營建選將營。

都指揮使大人既然同意徵召四指揮兩千兵力,楊叢義自然不會嫌多,手裡有人,到了義烏縣建營之時,心裡纔有底氣。

在召集令中,楊叢義確定的各支參選隊伍出發時間是九月初一,到達截至時間是十月十五,而七月到九月這將近兩個月時間便是營建選將營的時間。

宣威軍從明州昌國到婺州義烏,如果行軍速度快,路上不耽擱,從昌國經明州奉化縣,過紹興府嵊縣或新昌,沿官道一路往西,十天之內一定能趕到。

如此以來,營建選將營的時間至少有一個半月,在各軍行軍之時,也還有將近一個月時間,兩個半月來用營造選將營,時間不算太緊,當然前提是宣威軍這半年來軍紀操練都沒有放鬆。

如今擺在楊叢義面前的是徵調宣威軍哪幾個指揮,哪幾個將校。

去年在廣南安遠縣,宣威軍一分爲二時,兩邊的陣營十分清楚,後來全軍開進涼山,又合兵一處,但回到欽州,他跟蘇仲、潘誠、姚昶的關係還是更近一些,畢竟當初他們是一個個站出來支持自己,想去打仗的人。

原本楊叢義還有顧慮,擔心選擇親近自己的將校會引起非議,但既然都指揮使大人都同意徵調宣威軍,表明就是支持自己,以選將之事爲重。況且當初他們幾人支持自己,並不是因爲他們之前就親近,而是因爲他們敢於出去戰鬥,一起戰鬥之後才留下的情誼。

沒有過多的考慮,楊叢義馬上草擬了一份徵調令,徵調宣威軍滿編四指揮兵力,外加蘇仲、潘誠、姚昶、羅聰等數名將校。

送給都指揮使大人過目,確認沒有問題之後謄抄一份,選將司、殿前司、樞密院三方大印一個不落,外加殿前司、樞密院批紅,封裝之後,由殿前司禁軍快馬送往明州。

選將司關於徵調和召集軍隊之時暫時告一段落,剩下的就要落實一百五十萬貫錢糧的問題,還有選將之用必要的軍資。

錢糧撥付是由楊存中親自去找戶部和內侍省協調之後,戶部撥付的錢糧全部折算糧食,從婺州和衢州府庫支領,戶部給了專有支領憑據,由內庫負擔的錢糧,則全部支付了現錢,足足有將近百萬貫,是一筆鉅款。

一百五十萬貫錢糧都落到實處,領回了選將司,選將司前期緊要任務基本完成,還剩下的一些事,比如挑選資歷深厚的評價人,領取軍資等,這些事可以容後再做,也用不着楊叢義親自來做,都指揮使大人一句話的事,等選將營建立之後再落實不遲。

等選將司要做的事情全部落實,接下來楊叢義就要把目標轉向選將營。

選將營統帥普安郡王是誰,楊叢義原本對他一無所知,去請教過都指揮使大人之後,他才知道普安郡王竟是當今皇帝趙構的養子。

以前上學時歷史書上記載,宋高宗趙構在完顏亮南侵失敗之後,將皇位傳給了他的養子,而他的養子就是有北伐之志的宋孝宗,只是趙構的養子不止一個,不知這個普安郡王會不會就是以後的宋孝宗呢!

因爲學過歷史,對南宋北伐之事較爲感興趣,對有北伐之志的皇帝有些印象,所以楊叢義至今還記得宋孝宗名叫趙昚。

但當他從都指揮使大人口中得知普安郡王名叫趙瑗時,頗爲失望,他原本還想提前接觸未來的皇帝,先跟他搞好關係,以後說不定能在北伐之時受到重用,大展鴻圖呢,卻沒想到這個普安郡王根本就不是未來的宋孝宗趙昚。

不過楊叢義也能理解,大宋一朝都尚文抑武,怎麼可能讓有可能將來繼承皇位的人蔘與軍事,深入軍伍,親自統軍,自降身份?

如此一想,楊叢義也就釋然了,在軍中見到未來的皇帝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有個王子來到軍伍之中,跟他搭點關係,想必也是有好處,畢竟宋朝不同於其他朝代,不會胡亂大殺宗室,也沒有什麼王爺王子謀反之事,能成爲他們的近臣,受到朝廷重用應該是遲早的事。

但都指揮使大人告訴楊叢義,普安郡王較爲年輕,自小就養在宮中,幾年前才從宮裡搬出來,獨自在王府居住,除了他親生父親去世他離開臨安守孝以外,十幾年來幾乎都在宮中和王府渡過,每日接觸的都是詩書禮儀,從未沾染軍事,所以選將營之事,普安郡王不會插手干預,在正式開始選將之前,他也不會出現。

至於等選將開始之後,他會在選將營待多久,目前沒有定數,要看他的心情,也要看朝廷的態度。他要是覺得軍中還可以接受,就會多待兩天,否則就會搬出軍營,住在別處。另外,若是朝廷反對聲音過大,他也不會在婺州久留。

說白了,選將營之事,從開始到結束,很可能就是要楊叢義一個負責到底,作爲一個副帥,他要負責所有的事情。

如果各軍如期到達選將營,那人數將超過兩萬人,期間各種雜事難以想象,僅憑他一個人,他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而選將司本就是個臨時機構,除了他與校尉李虎之外,根本沒有其他可用之人,就這麼到婺州去,他就是忙死也別想完成選將任務。

人手,跟當初督造回易一樣,他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手,當初能招募,現在當然也可以,因爲他這個副帥要負責操辦一切選將營之事,沒這點權限怎麼行。

況且聽都指揮使大人的意思,普安郡王在正式開始選將之前不會露面,更不會離開臨安,統帥沒到,副帥自然要扛起一切責任。

楊叢義首先想到的就是不久前還在一起喝酒的沈縉和江愷二人,當初他們可都是參與了淮西募軍、隨軍遠行、操練新軍的人,對宣威軍很熟悉,對軍旅也不陌生,並且江愷還負責過後勤物資供應,他二人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打定主意,楊叢義當即離開官署直奔定民坊東悅客棧,可沈縉二人不在房中,不知去何處瀟灑去了。

邀請他二人加入選將營十分重要,如果楊叢義今天沒等到他們,萬一他二人明天離開換了住處,臨安之大,再想找他們就很麻煩了,還不一定能找得到。

楊叢義就在那東悅客棧從中午等到日暮,直到從殿前司都指揮使衙門找到客棧來的苗九問他是不是要回去,他纔有了離開的心思。那時才忽然想起來何必要在這兒苦等,給客棧掌櫃留句話,讓他轉告沈縉、江愷二人,他找他們二人有急事相商,去殿前司都指揮使衙門相見不就行了?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託人轉告若是出錯,豈不是耽誤大事?

一念及此,便向掌櫃要來紙筆,給他二人留下一封短信,並留下了地址,囑咐他二人務必於兩天之內去找他,有大事相托,切莫誤了時間。

何時要離開臨安,前往婺州義烏,楊叢義已經定好了日子,就在大後天,七月初八。

離開的日子選在七夕之後,便是要陪清塵過了這個節日再走。

這日回到家裡,清塵話語很少,雖然還是圍着楊叢義前前後後的伺候,但她臉上的神情告訴夫君,其實她很不開心。

但楊叢義一心想着婺州義烏選將營的事,根本就無暇顧及清塵的情緒和心思。

一頓沉默無語的晚飯過後,清塵早早回到內屋,再也沒有出來。

楊叢義雖然覺得她有些奇怪,但也沒心思探究,在院中走動閒坐一會兒,便回到書房繼續謀劃營造選將營之事。

都指揮使大人雖然不參與選將營諸事,但如何選將,有哪些具體章程,有哪些標準,都的提前制定下來,讓他過目,畢竟選將之事乃殿前司大事,他作爲殿前司統帥,當然要親自把控。

選將營裡的事更爲複雜,因爲涉及到具體執行,還是兩萬多人聚集的情況下,稍有差池,就會演變成大問題。

楊叢義雖然以前督造回易也招募統領過六七千人,但那時有許多人幫忙,且整個宣威軍四千多人不需要他親自插手,所有事情一旦有了決定,總能找到人去執行,或是他自己也有時間去做。

可現在不同,要理順的是來自將近四十支禁軍的兩萬多人,而目前手下還沒有可用之人。選將營給他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楊叢義在書房寫寫畫畫很久,也不知過了多久,院子裡再也聽不到一丁點聲音,似乎萬籟俱靜,夜已深,他才吹滅燈火,燃起燭火走出書房,回到內屋。

清塵躺在裡邊早已睡了,楊叢義無心打擾她,脫了外衫熄滅蠟燭,在牀外側躺下就睡。

誰知他剛躺下,清塵便一個翻身撲進了他懷裡。

撫着她的背,正想說些什麼,忽然聽到了她不停抽泣的聲音。

第527章 總管府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71章 忠義盟第418章 暗中調查第746章 靈丘雁門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29章 初見知軍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218章 打定注意第705章 任命文書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88章 意料之外第500章 有始有終第780章 金軍計議第205章 五盞燈滅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480章 雨夜心冷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619章 詳細信息第459章 從軍歌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35章 誘餌第631章 臨戰將令第787章 投降第211章 出使安南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44章 伏擊第792章 放權第468章 建營試煉第421章 趙構之難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136章 夢溪筆談第646章 新皇登基第439章 暗流涌動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283章 重聚第122章 爭議第448章 道場解惑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37章 狼王之死第717章 山中故人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87章 一場混亂第579章 戰和逃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300章 得勝而逃第417章 問題太多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648章 義軍戰略第278章 我成親了第620章 經歷(一)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457章 思想準備第632章 必勝信念第354章 空餉救命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57章 前門寺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14章 冤屈得雪第341章 報到第110章 武學出路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572章 中間人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621章 經歷(二)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513章 當有作爲第644章 選將建軍第508章 登門拜訪第30章 心裡有數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785章 大陣吃人第36章 殺戮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771章 殲滅騎兵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63章 解圍第57章 前門寺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565章 推廣香水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175章 買個夥計第650章 給條活路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574章 破解之道第754章 御駕親征第655章 取臨沂第552章 成立造院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438章 再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