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縣衙之行

沈縉、李虎出城向東,東出十里亭,等候宣威軍趕來義烏。李虎代表殿前司選將司,沈縉認識宣威軍一衆將校,他二人一起就能暫且代表選將營,將全軍直接帶往蘇溪安置,而不必入城擾亂民生。

楊叢義則帶着陸游、清塵來到義烏縣衙,要在此地營建選將營,沒有本地衙門和百姓的支持,想短時間內建好,根本不可能。

來到衙門前表明身份,亮出印信,衙役不敢怠慢,直接將三人請進客廳安置,與此同時,有衙役急忙去通稟縣令。

不多時,便見一年紀在五十歲上下的青衣官員匆匆走進客廳。

一進客廳便朝在座的楊叢義和陸游行禮高呼道:“下官義烏縣縣令餘璵,見過兩位大人!”

陸游急忙起身回禮,口稱道:“在下殿前司選將營參軍陸游,見過餘大人。”

楊叢義起身笑道:“餘縣令好。”

義烏縣令餘璵忙道:“不敢不敢,兩位大人快請坐!”

“請。”楊叢義客氣一聲,便當先落了座。

陸游與餘璵謙讓再三,最終還是長者爲先,賓主爲大,陸游隨後。

三人稍稍寒暄幾句,用過茶後,餘璵便十分小心的問道:“不知兩位大人來小縣有何貴幹?”

楊叢義不語,陸游回道:“餘大人,這位是殿前司選將司副使楊大人,身負欽命,來婺州營建選將營,爲大宋軍隊選撥青年將校,而選將營營址便提前選在地理位置甚佳的義烏縣。今日前來,便爲拜訪餘大人,還望餘大人爲選將營的營建提供些便利。”

餘璵忙道:“好說好說,下官一定全力協助。”

不過話鋒一轉,卻嘆氣道:“義烏是個小縣,人口不多,財賦不豐,怕是幫不上殿前司太多忙,若有力有不逮之處,還望兩位大人多多包涵!”

陸游一聽此話,頓時有些語塞,聽餘縣令的意思,似有推脫之意,一時不知該如何回覆。

楊叢義一見如此,當即說道:“餘縣令,此次朝廷營建選將營可是下了大本錢,所有錢糧都有朝廷調撥,不會讓義烏縣乃至整個婺州增添任何負擔,如果餘縣令能協助選殿前司營建好選將營,不管是對餘縣令,還是對義烏縣,都有極大的好處。”

說到此處,稍稍一停,然後解釋道:“別的就不說了,單說縣衙每年收上來的稅賦,你們要送往金華府庫就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如今在義烏營建選將營,縣衙收上來的稅賦直接送往選將營,我們向金華州衙出具戶部錢糧調撥憑證,縣衙可直接銷帳,如此能省下多少人力和財力。而省下來的人力又能投入選將營營建之中,不論是入營做工,還是伐木採竹,選將營不會讓百姓白白做工,該給的錢財,朝廷會如數撥付。百姓掙了錢,縣衙省了力,餘縣令年終考覈當得一個優字。協助營建選將營有如此多的好處,餘縣令若不想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去東陽縣建營也是一樣的,只不過這些好處就要歸東陽縣了。”

列舉了協助建營看得見的好處之後,還不忘搬出備選方案來逼一下對方,看他到底怎麼說。

陸游一聽東陽縣,臉上神色一動,楊叢義看在眼裡,卻沒有追問。

而餘璵聽了楊叢義的解釋之後,當即就下了決心。

既然是朝廷下令,殿前司對接的又是州衙,他一個小縣令能做什麼梗,況且還有諸多好處,就是沒有好處,他也不能拒絕。

於是餘璵馬上回道:“楊大人多慮了,能在義烏營建選將營,下官求之不得,怎會放任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流失。大人請放下,下官一定全心全意做好兩位大人交辦的差事!”

楊叢義笑道:“好,既然餘縣令都這麼說了,那麼選將營就建在義烏縣。至於營建地址,我們昨日進城之前就已經看過,城北二十里外的蘇溪一帶不錯,我們在那裡建營,餘縣令以爲如何?”

餘璵馬上答道:“大人,蘇溪鎮人口衆多,在那兒建營怕是不合適吧?那裡的百姓如何安置?”

楊叢義道:“百姓是有不少,我們建營之時也會考慮此事,儘量挑選無人或是人口較少之處,但難免會有一些百姓被划進選將營營區。這種情形我們已想好解決辦法,被划進營區的百姓如果願意,可以進選將營做工,每天會給一定酬勞,而他們的房屋和土地則會被選將營有償徵用,也就是會給一定的錢財買下他們的房屋和田地,在營裡做工的百姓,集中在營裡安置,不願在營裡的百姓由縣衙協調安置。如此安排,餘縣令以爲可還有難處?”

餘璵想了想,想清楚之後,方纔回道:“既然朝廷願意出錢辦事,那此事就有商量的餘地。下官會召集當地鄉紳、族長前來衙門商議此事,若兩位大人能當面給他們承諾,應當會好辦很多。”

楊叢義笑道:“那就有勞餘縣令了,錢財不是問題。”

隨後接道:“但具體選址在何處,還待我親自去看過之後,等確定下來,再與你說,到時再召集相關人員不遲。”

“好,下官等大人的消息。”餘璵馬上回應。

古代徵用土地極難,因爲都是私地,土地又是最寶貴的財富,是全家幾代人安身立命之地,如果不是不可遭遇抗拒的大難,沒人願意離開,哪怕他們生活的地方極爲貧瘠。

對現在的楊叢義來說,能用錢解決的,根本就不是問題,關鍵是百姓的土地不一定能用錢來解決,這就很讓人頭疼了,所以他必須親自去看看,如果能選擇人少田少,又適合建營之地,那最好不過。

但在此之前,該跟餘縣令通氣,該讓他協助辦理的還是要提前說清楚,畢竟他身爲一方父母官,在百姓中定然是有權威的,只要他真心協助,肯定能在選將營營建過程中發揮他的作用。

“餘縣令,除營址以外還有不少具體差事需要你協助,接下來就由陸參軍跟你具體商議吧,我要先走一步,得再去蘇溪看看。”楊叢義說完就起身。

餘璵急忙起身道:“大人,下官陪大人走一趟吧。”

楊叢義笑道:“不用,我自己去就行。你們好好商議你們的事情,不必相送。”

“是,大人。”餘璵本想表現一番,見對方語氣堅定,便打消了陪去的念頭。

“大人路上注意安全,早去早回。”陸游起身相送。

“好。此間事,你做主。”楊叢義說完,帶着清塵很快走出客廳,直接出了縣衙。

送楊叢義離開之後,陸游、餘璵回身坐下。

只聽陸游道:“餘大人,選將營營址還未具體選定,我們還是先商量商量糧草之事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選將營雖還沒開始營建,軍隊還沒開進義烏,可糧草得先準備好。我想知道眼下義烏縣庫房存放的糧食有多少?”

餘璵沉默片刻,似乎是組織了一下語言,才道:“義烏是小縣,耕地不多,倉庫裡的存糧有兩千多石,不知夠不夠用?”

陸游一聽這話,心底疑問頓生,當即問道:“餘大人,陸某也算是半個婺州人,小時候曾在領縣東陽縣生活過好多年,也不是第一次來義烏。義烏是不是小縣,有多少耕地、多少良田,我還是多少知道一些。況且婺州水稻一年兩熟,七月中旬應該正是早稻收穫不久,就這一季水稻,義烏縣的稅收就不止一萬石吧,大人如何說倉庫存糧只有兩千餘石?”

聽到陸游這番話,餘璵頓時有些尷尬。

他原本見這陸參軍年紀不大,像是初入仕途官場之人,本想少報些庫房存糧,先少撥付一些過去,等選將營急需糧食之時,便可以從中撈些好處,不想對方卻是個知根知底的本地人。

無奈之下,餘璵只得乾咳幾聲,連忙解釋道:“不瞞陸參軍,縣衙倉庫裡的糧食現在確實只有兩千多石。其實是這樣的,早稻雖然已經收穫,但由於縣衙人手有限,一部分該收的田稅還沒來得及徵收。按照以往來看,夏稅一般會在中秋之前徵收完畢,現在是七月中旬,還有一個月時限,等全部收上來,預計能有五千多石。參軍說稅收一萬石,僅憑一季早稻義烏縣可做不到,若說一年徵收糧食一萬石,倒是勉強能達到。”

陸游知道對方所言不實,可他又不是朝廷命官,不可能真去清查,於是便道:“既然早稻都已經收穫,該收的田稅還是應該儘早收上來,免得夜長夢多不是?如今選將營在義烏建營,以後來此聚集的軍隊預計會超過兩萬人,一直要到年底纔會結束,所需糧草不少,大人把該上繳金華的稅糧直接送往蘇溪,不比你送到金華省時省力?”

餘璵似乎還在考慮什麼,沒有馬上給陸游答覆。

第117章 完顏亮第82章 推想第102章 武學第279章 中秋之約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21章 閒人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449章 分化從衆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202章 正使講話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511章 徇私之憂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598章 援軍天降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375章 無力控制第356章 驚退羣匪第61章 飛蛇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429章 這是機會第319章 沿途殺戮第557章 開羅第459章 從軍歌第515章 故人相會第340章 擢升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16章 血案兇徒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779章 將帥來歷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196章 準備離京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749章 家事國事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491章 郡王入營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37章 狼王之死第749章 家事國事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501章 回家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679章 閉營拒入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663章 北方對峙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503章 分工協作第607章 水戰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745章 金軍疑惑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77章 好消息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539章 北上銷貨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673章 大軍北進第594章 巡視建康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617章 冷水驚夢第605章 分兵備戰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475章 四渡赤水第252章 突發慘案第212章 使節登陸第241章 全軍殺戮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397章 夫人教劍第525章 預演補漏第80章 絕路第681章 交底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681章 交底第510章 一家人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342章 官員與平民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280章 臨別怪夢第110章 武學出路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683章 難題第680章 北上興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