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將校重聚

山中訓練的兩支隊伍一回到選將營,便受到了另外兩支隊伍極大的關注,他們眼中是滿滿的不服與嫉妒,按理來說他們才應該是實力最強的隊伍,才應該進山訓練,而不是扛木頭、修房子、值崗、運物資等,做些後勤事務。

試金石部隊經歷了兩個多月的集訓,實力更上一層,面對那些手下敗將的言語挑釁,根本就不予理會,該休息就休息,該訓練就訓練。

蘇仲、潘誠兩個宣威軍曾經實力最強的人,經過兩個月的瑣事磨鍊,早已銳氣盡失,見到試金石部隊訓練,直接繞道而行。人家現在是打仗的隊伍,馬上就要接受幾十支禁軍的挑戰,而他們如今卻跟地方廂軍一樣在做後勤,如何丟得起人?

“蘇兄,多日不見,辛苦了!”羅聰帶隊前往中心校場,眼見蘇仲帶人收拾建營廢料和餘料,隨口高聲招呼。

蘇仲遠遠就看到他們來了,原本已經背過身避開,誰知還是被對方認了出來,縱使尷尬,也只能轉身,不鹹不淡的回道:“我們打雜的,哪有羅兄打仗辛苦!”

羅聰笑道:“蘇兄過謙了,你們營房修的這麼好,怎麼能是打雜的。走了,晚上,兄弟們好好敘敘話!”說完擡了下手,很快就隨隊伍朝校場而去。

“好。”蘇仲面露笑意,嘴中吐出一字,心裡卻滿是不甘。

“看啥看!都給老子加把勁,今天必須收拾完,完不成,晚上連夜幹!”蘇仲怒吼,發泄滿腹委屈,他是宣威軍裡的佼佼者,怎麼淪落成打雜幫工了?

潘誠遠遠的看着姚昶、羅聰的隊伍在校場訓練,眼中羨慕不已,卻沒有勇氣靠近,機會是他自己丟掉的,又能怪的了誰?

日暮,全體將士歸營。

帥營,右議事廳,一衆將校分坐左右,副帥楊叢義居中。

試金石部隊四將校居左,衛戍部隊四將校居右,陸游、沈縉一左一右,兩邊互不對眼,氣氛有些怪異。

看着議事廳裡略顯尷尬的情形,楊叢義卻不以爲意,只聽他道:“三個月,選將營就基本營建完成,離不開各位的付出,沒有你們不辭勞苦,就沒有我們現在的棲身之所,就沒有選將營,所以首先要感謝蘇仲、潘誠、陸參軍、沈參軍以及全體參與選將營建造的將士們,正是有了你們,纔有如今這偌大、氣派的選將營!你們的付出與功績,將永遠跟隨選將營,你們的名字將因爲這個地方,永久流傳!我們該向建造者致謝!”

說完擡手向蘇州、潘誠等人道:“多謝諸位辛勞!”

羅聰、姚昶等人趕緊抱拳向蘇仲等人致謝:“多謝諸位辛勞!”

蘇仲等人面色稍好,擡手迴應,卻沒有言語。

隨後楊叢義道:“今天是十月初九,已經有不少前來參加選將營挑戰的禁軍住進了營區,離十月十五日截止日期,也沒有幾天了。選將營天大地大,之前這裡只有我們,你們想怎麼鬧,我從來不管,但現在不同了,其他人來到選將營,他是客人,我們是主人,他們是考生,我們是命題人,所以今天我要爲選將營定幾條規矩。”

稍稍一頓,確認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他這裡,馬上說道:“第一條,營區內外,不準飲酒;第二條,卯時三刻所有人必須起牀,去校場操練;第三條,營區內行走,必須列隊。這三條做一天不難,但要堅持一個月、兩個月可不簡單,希望諸位都重視起來。我們是選將營將士,我們的主帥是普安郡王,那麼我們就應該與衆不同,以高標準約束下屬,給所有前來參加選將挑戰的其他禁軍豎立榜樣。如果我們做得還沒有他們好,怎麼有資格,怎麼有臉面去接受他們的挑戰?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衆將校齊聲回答。

“好,希望你們說到做到,我會隨時檢查,也接受各位的諫言和舉報,發現有人違反規定,必會有相應處罰。”楊叢義神色一稟,掃視衆人之後,又道:“之前各項差事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還有些差事要安排。由於正式開始選將挑戰的時間定在十一月初一,在開始選將之前還有半個月時間,在這半個月裡,我們要教他們一些東西,教什麼呢?”

衆將校專心聽着,有人心裡就犯嘀咕,他們既然是來挑戰的,幹嘛還要教他們東西?

“就教兩個多月前我們的集訓內容,才訓練不久,你們應該沒有忘記。”楊叢義接道:“來參加選將的隊伍會很多,我們沒有三頭六臂,讓我們自己去,肯定教不過來,所以需要在選將營中挑選四百人,由他們去教授集訓內容,教授時間爲五天。怎麼選人,大家說說看法吧。”

蘇仲馬上問道:“是每個營都出人,還是可以由一個營出四百人?如果可以,我們包了,四百人我出。”

楊叢義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問道:“你們是什麼想法?都先說說。”

潘誠搶先道:“四百人我也能出,訓他們沒問題。”

姚昶看看羅聰,又看看蘇仲、潘誠等人,而後道:“馬上就要接受他們挑戰,我還想多些時間組織隊伍再練練戰陣,我們就不出人了吧!”

羅聰隨即接道:“我也是這麼想的,隊伍不能抽人,我們還要再練練,要是在挑戰中輸給他們,我可丟不起人。”

楊叢義稍一考慮便道:“行,那就這樣吧,蘇仲、潘誠,你們各選兩百人,前來參加選將的隊伍,每支隊伍派遣十人,負責在五天之內訓練完畢,保證他們依據口令,熟練做出相應動作,還有要教會那首軍歌。”

“是,保證完成!”

“是,大人!”

蘇仲、潘誠二人隨即迴應。

不能迎戰前來參加選將的各路隊伍,能訓訓他們,在他們面前露露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還有,糧草儘快運回營中,等各部到達之後,如數發放,不要因爲口糧問題鬧出事端。另外,自十月十六日起封閉營區,周圍要有崗哨,閒雜人等不得入內。至於帥營,據我估計普安郡王很可能會有勁銳禁軍護衛,你們把守衛力量安排在外圍就行,此地留一隊即可。羅聰、姚昶,你們只需要做一件事,備戰,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事你們都不用插手。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楊叢義對近期選將營事務一番安排之後,看向衆人。

見其他人不語,陸游開口道:“義烏縣能調用的糧草都已經運過來,東陽縣糧倉的糧食也運來了大半,再要運糧就只能去金華了,路途遙遠,州衙並不願意徵調民力將糧食運來此地,此事恐怕需要大人親自去協調才行。”

楊叢義心下一顫,隨即問道:“陸參軍,上次去金華你與老知州不是相談甚歡嗎?眼下秋收結束,民力充沛,徵調民力不是難事吧?”

陸游稍稍猶豫了一下,回道:“大人,我跟老知州確實說得上幾句話,但州衙願不願幫忙卻不是老知州一個人說了算,說句不敬的話,就算老知州願意幫忙,也要調的動州衙那忙官吏才行。”

聽這麼一說,楊叢義馬上就明白其中的原委了。

他曾經在太湖、懷寧呆過一段時間,很清楚縣衙州衙怎麼運行,因爲真正的官是少數,絕大多數時間他們是在衙門裡面呆着,所以真正做事的只有吏,不管做好還是做壞,下面的人不說,當官的永遠不會知道,加之官員任期較短,三年一任,或是兩年一任,重要的州府任期更短,更換頻繁,難以接觸實權,久而久之,一州一府的實權都落到衙門聘用的那些老吏手中,主政官員想要辦點實事還得跟他們商議,跟他們好話說盡,如果他們不想辦,還真拿他們沒辦法。

徵調民力,運送大批糧草,不是一兩天就能辦好的,吃力不討好,州衙那些官吏不想辦也在情理之中。

官府運作自有一定的規矩,想讓他們辦事,來硬的肯定沒用,今天把不想辦事的吏目趕出衙門,今天這事兒就的黃,到頭來還得讓原來的吏目回來接着幹,前前後後耽誤時間不說,還是跟他們生了芥蒂。

“陸參軍,此事我們稍後再商議。還有其他問題嗎?”議事廳人多,糧食運輸涉及到利益問題,不宜在一衆將校面前商議如何解決,楊叢義馬上放下此事。

衆人無言。

“既然無事,你們各去忙吧。陸參軍,沈參軍留下。”

“是!”衆將起身離去。

轉瞬之間,廳中只剩陸游、沈縉、楊叢義等人。

“金華的糧草運輸問題要儘快解決,宜早不宜遲。金華糧倉有多少糧食可以調來蘇溪?”楊叢義問道。

“金華的糧食不少,能調撥給我們的有一萬五千擔左右。”陸游答道。

“一萬五千擔......”楊叢義低語,稍稍沉吟了一會兒,而後雙眼一擡,望向陸游。

第365章 瞭如指掌第312章 進軍涼山第121章 壯士救我第246章 湯鷽的秘密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120章 遇襲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96章 傳訊自救第615章 秘密禁令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430章 重磅消息第452章 點金點銀第213章 突遭圍困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455章 不必親爲第614章 行營議事第28章 隱情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122章 爭議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536章 陸游的困惑第190章 夜會湯鷽第708章 招賢之策第34章 餓狼圍困第61章 飛蛇第194章 清塵還俗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434章 怨第445章 建營之地第145章 組建新軍第425章 選將統帥第467章 早有算計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373章 記性不好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780章 金軍計議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40章 消失的捕快第170章 都不乾淨第83章 失而復得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17章 無罪身輕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595章 幾無江防第74章 演技逼真第85章 施主道長第64章 道別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173章 再到泉州第45章 合圍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613章 合圍殲敵第648章 義軍戰略第308章 遊奕軍李耕第303章 籌劃行動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616章 破局第141章 泉州詢事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222章 城外對峙第422章 臨安再會第64章 道別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414章 怎解難題第528章 天竺回易第227章 虛張聲勢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201章 臨行準備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407章 殿中議事(二)第583章 引誘反叛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616章 破局第58章 青石崖第487章 合情合理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729章 投軍之路第102章 武學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778章 金軍無懼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721章 皇帝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