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

巴士拉首府最高長官早已換過好幾人,但數年前大宋船隊幾十艘大船來訪,聲勢浩大,給塞爾柱國帶來無數東方絲綢、茶葉和瓷器,對他們的生活影響深遠,他再孤陋寡聞,也不可能沒有聽說過。

於是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時間,馬上派人先行奔赴港口確認消息是否屬實,與此同時立即安排人手,準備迎接大宋使者。

三天後,巴士拉首府最高長官親自派遣五百人的龐大迎接隊伍抵達波斯灣港口,舉行了簡單的歡迎儀式,便將大宋使團迎回巴士拉首府。

在巴士拉,以楊叢義爲首的大宋使團受到熱烈歡迎,直通長官府邸的一條大道兩旁擠滿了黑布包頭、黑巾蒙面的圍觀百姓,好奇的看着道中走來的奇怪隊伍,特別是隊伍中衣着鮮亮華麗的幾十個年輕女子,她皮膚白淨,臉上無遮無擋,很是吸引衆人目光。

這隊衣着靚麗的女子正是從臨安帶來的歌姬和舞姬,她們這樣的扮相,不管在哪裡,都會吸引住人們的目光,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

阿拉伯地區的女子,不管是黑衣大食,還是白衣大食,只要出門在外幾乎全都矇頭蒙臉。這裡的男人除了自己家人外,很少有機會看到其他女人的面目,現如今這異域的女子,身材阿羅多姿,面容嬌美,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讓他們一飽眼福,他們哪有不多看幾眼,不追隨的道理。

大宋使團前腳走,圍觀的百姓後腳便追,瞬時便將寬闊的街道擁堵的水泄不通,潮水一般朝大宋使團涌去。

幸好,進城之後大宋使團後面和左右兩邊都由首府長官派遣的軍隊在保護,巴士拉的百姓再瘋狂也不敢衝撞自己的軍隊。

他們始終距離隊伍三五丈遠,不敢靠近,但也不會遠離,就那麼緊緊的跟着,能多看一眼是一眼,即使看不到,能聞到她們路過之後留下的芳香,也讓瘋狂的男人陶醉。

楊叢義一身鮮亮的衣袍,騎着高頭大馬由巴士拉首府最高長官陪同,走在隊伍正中。

在他前面的是一百名衣甲整齊、手舉長槍、精神抖擻的精武軍,他們後面是三十名靚麗的舞娘、歌姬,再後面又是一百名精武軍,跟隨他們的是製衣工匠、道人和十五車禮物,隊伍的最後還是一百名精武軍。

三百餘人的大宋使團在迎接隊伍護送下,很快抵達巴士拉首府官邸。

當天,大宋使團受到極高禮遇,幾乎全體官員出席歡迎宴會,爲大宋使團接風洗塵。

就在楊叢義等人安心在城裡住下之後,兩個消息從巴士拉飛速傳出,一個往南傳往百里外的港口,命令船隊儘快靠岸,登陸紮營,另一個往北傳往千里外的國都巴格達,將大宋回易船隊到來的消息送進國都。

四天後,巴格達的命令下達至巴士拉首府,命令要求巴士拉即刻派人護送大宋回易使團趕往國都。

接到命令的第三天,巴士拉首府最高長官親自帶領一千五百人護送大宋回易使團出發,迅速趕往國都巴格達。

千人的隊伍,行進速度再快,僅憑兩條腿一天也走不到五十里,雖然巴士拉徵調了馬車、駱駝和馬匹,但大部隊行軍,速度依然受到限制,何況隊伍中還有來自神秘的東方大國的貴賓。

大宋回易使團以可能的最快速度向巴格達前進,而關於大宋回易船隊再次來到塞爾柱國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幾天之內便朝各地傳開,聞訊而來的貴族和大商賈緊緊跟在隊伍身後,希望能得到面見回易使團的機會。

然而爲了大宋使團安全,奉命護送的巴士拉最高長官斷然拒絕,絲毫不給他們接近的使團機會,大宋人是貴賓,在到達巴格達之前,絕對不能出半點意外,否則以國王對他們的重視程度,他將會面臨難以接受的懲罰。

跟在隊伍後面的人每天都在增加,好在他們沒有瘋狂到衝擊前進的隊伍。

幾天後,隨着巴格達派來迎接大宋回易使團的隊伍到來,巴士拉首府最高長官這才鬆了一口氣,放下心來,因爲巴格達來的這支迎接隊伍十分龐大,是一支萬人精銳騎兵,個個駿馬彎刀,軍容齊整,與大宋軍隊相比也絲毫不差,可見巴格達對大宋使團之重視。

隨着護衛騎兵到來,隊伍行進速度進一步加快。

兩天後,大宋使團在兩支隊伍護衛下,安然抵達塞爾柱國都巴格達。

巴格達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建立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建城歷史已達幾千年,由於此地在整個阿拉伯地區最水源充足,土地最肥沃,因此戰亂也最頻繁,巴格拉城建了毀,毀了再建,幾經反覆後,整個城市也越發壯大。

此時的塞爾柱已經統一週邊數個國家,強盛一時,巴格達作爲都城更是繁盛無比,城市規模已達方圓十里,是整個阿拉伯地區當之無愧的中心。

一進城裡,便見處處都洋溢着節日的氣氛。

這是一個商城,寬闊的街道兩邊到處都是店鋪,商品琳琅滿目,隨便看看,就能見到來自東方的絲綢、瓷器、象牙、布匹、珊瑚、珍珠、藥材等熟悉的東西,也有種類繁多五顏六色的香料和藥材,還有更多商品楊叢義不曾見過,也叫不上名目,估計不是本地物產,就是來自北非或者西部歐洲的東西。

整個巴格達城經商的氛圍十分濃烈,幾乎達到無人不商的地步。

這種情況與東方大不相同,細細一想,其實可以理解,塞爾柱地處東西方交界處,南北要衝之地,連通東南西北,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不做些中轉交易,簡直就是對地利的極大浪費。

加之整個阿拉伯地區乾旱少雨,種不出足夠的糧食,不靠經商賺錢,根本養活不了自己。

因此,整個阿拉伯地區,不光是塞爾柱,周邊各國多數人也都是靠經商爲生,只是塞爾柱的兩河流域地區位置更加優越,經商條件更好,氛圍更濃。

一名王子代表國王,帶領一衆官員在城門口親自迎接大宋使團進城,規格頗高,引得圍觀百姓私慾不斷。

使團入城,像在巴士拉一樣,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在圍觀中,使團在護衛下走過長長的繁華街道,最終抵達行館,三百餘人被安排進一處整潔的巨大宅院。

隨後,遞上大宋國書,安然等待國王親自召見。

休息一天後,楊叢義作爲回易正使代表大宋朝廷,攜帶數十車精美禮品進入王宮,拜會年近六十的塞爾柱國王。

八年過去,國王蒼老了許多,而當時作爲回易參軍和使團護衛將軍的楊叢義,如今剛過而立之年,正是精力旺盛,能大幹一場的年紀。

多年後再見,國王問起當年的使者黃大人,打聽他的近況,因爲當年他們兩人交流頗多,交情深厚。

楊叢義告訴他,黃大人已經過了在海上漂泊的年紀,如今他在大宋都城臨安,正在皇宮裡陪伴大宋皇上。

聽聞黃大人這次沒來,國王頓時有些失望,在他看來,黃大人雖是東方人,但很是知他心意,這麼多年過去了,能理解他的人還是寥寥無幾,而最瞭解他的人卻是一個萬里之外的東方人,知己難求的感覺,很不好受。

敘舊之後,國王在王宮設下宴席,召集羣臣作陪,盛情款待第二次來到塞爾柱的尊貴的東方客人。

宴席上有人問起東邊的遼國,聽說他們是在東方被大宋打敗,逃亡幾千裡之後,憑藉數萬殘兵舊部建國,十幾年時間東征西討,建成了國土地域堪比塞爾柱的大國,不知真假,於是向來自東方大宋的楊叢義求證。

楊叢義告訴他們,遼國曾經在大宋北方建國,實力非常強大,宋遼之間征戰百年,最終在三十多年前,遼國被滅,一部分殘兵經由北方無邊草原向西邊竄逃,最終他們逃到大宋難以顧忌的西域地區,將幾個小國攻滅,在別人的土地上重建遼國。如今他們是何模樣,大宋瞭解不多,因爲他們肯定沒有能力,也不敢再往東邊去,大宋對他們沒了防範,就失去了解他們的興趣。

隨後又告訴他們,據他所知,塞爾柱國土面積很大,一直往東,地域千里,而遼國面積也很大,一直往西也是橫跨千里,以遼國的秉性,他們一定一步步吞併周邊小國,不停的擴大國土面積,現在兩國應該已經接壤,甚至已經爆發了衝突。大宋與遼國是仇敵,如果需要,大宋可以在東邊給遼國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將進攻主力調回東邊防守,降低向西攻擊的能力,讓遼國陷入東西夾攻之境。

羣臣對這個提議十分感興趣,當場就有人向國王建言議政,完全不顧這是宴請大宋使節的宴席。

國王很是惱怒,他不喜歡在這種情況下議政,這是對大宋使節的不尊重,同樣也會把塞爾柱國在大宋眼中的好印象毀掉。

第628章 重布江防第547章 大有收穫第592章 大勝憂心第253章 平安歸來第47章 升官第671章 潰逃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290章 佈陣伏擊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643章 戰和不一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156章 領回教訓第764章 劉汜辯解第417章 問題太多第221章 天時地利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714章 選才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323章 謀劃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772章 糧草轉移第341章 報到第638章 高官相許第639章 攻下行營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378章 追查逃兵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152章 換個活法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28章 隱情第733章 艱難選擇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62章 道長援手第33章 人心本善第262章 鬥舞比武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716章 五龍觀第562章 香滿京華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520章 軍權下放第349章 覈查目標第154章 回黃梅縣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249章 不可思議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58章 青石崖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380章 兩次點名第161章 天天有肉第33章 人心本善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136章 夢溪筆談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56章 定計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325章 十萬大軍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561章 香水賣誰第81章 重生第684章 北金出擊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763章 精武兵符第29章 初見知軍第212章 使節登陸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34章 餓狼圍困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315章 破局之計第108章 規矩歷史背景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477章 榮譽之戰第269章 固守防襲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50章 哪裡有馬車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36章 殺戮第421章 趙構之難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318章 空城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