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遼陽起事

“李先生,想必你已經得到消息,完顏亮七月就已經從汴京動身南下,估計在九月初就到淮河岸邊了,而此時應該正與宋軍大戰於淮河與長江之間,機會難得,失之可惜!”

沈縉一見李石便開門見山,鼓動他們立刻起事。

然而,李石卻好似不爲所動,並沒有馬上回應。

沈縉馬上問道:“是不是留守大人尚未下定決心?”

李石默然,還是沒有回答,但從他臉上頗爲無奈的神情可以看出,確實應該是完顏雍的原因。

沈縉嘆了口氣,而後說道:“今天約見李先生,有兩個消息要告訴先生,請先生轉告留守大人。先說好消息吧,有三支被徵調南下的軍隊半途北返了,他們共有兩萬餘人,沿途打出一個口號,說完顏亮無道,他們要北上擁戴新君,而這三支軍隊幾天前剛到辰州,如今正在辰州待命,只要一聲令下,即刻就能趕來遼陽府,擁立新君!”

李石聽到這個消息,臉上不由得一喜。

“還有一個壞消息,高存福十天之內就要對留守大人動手!我從他家裡的一個下人那裡打探來的消息,十分確切,如果需要,我可以把這個高存福家裡的下人交給李先生。我能幫到李先生的也就這麼多了,若留守大人錯過這個機會,別人當了皇帝,遼陽還有沒有留守大人的生存之地就難說了。”

當沈縉將這個消息放出,李石臉上的神色再次一變,眉頭緊鎖,但很快舒展開來,隱約間還有幾絲輕鬆的意味。

“多謝沈掌櫃!若大事可成,必有厚報!”李石終於開口了,擡手道謝。

“哪裡哪裡,合作雙贏而已。只要留守大人成就大事,讓我們能夠在金國自由穿行,順利往來各處,能安全、公平的做生意就行。”

沈縉笑了,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二人見面不久,沈縉便將高存福家裡的那個獲得內情的下人交給了李石,具體怎麼做,他已經不用再操心了。

若是這樣,完顏雍都不敢起事,那沈縉就只有再假託一次完顏雍給完顏福壽等人傳遞詔令,引誘他們殺進遼陽府,若兩軍對壘,出現什麼意外,可就怪不得他了。

一天後,李石派人給沈縉送來消息,邀請他到城東的靜寧寺見面,有要事相商。

靜寧寺是什麼地方,楊叢義告訴過沈縉,去那兒做什麼,他大致能猜到。

沈縉如約而至。

在密室內,完顏雍、李石、沈縉三人,一人居中,兩人對坐。

“沈掌櫃,能否說說,你是怎麼遇見完顏福壽等人的?他們一路有何特別的表現?”李石看了一眼完顏雍,轉而向沈縉發問。

意思很明顯,完顏雍還是不太放心,想要親自求證。

沈縉回道:“八月底,我剛好在益都府,聽說朝廷又在徵召山東各州府青壯,下令每地不得少於兩千人,各州府守城兵士,留下必要的兵力,其他的全部都要南下支援朝廷大軍。都知道,朝廷爲了南下攻打宋國,已經前後徵調過多次青壯民力,哪還有多餘的民力可以徵調,於是山東各地,民怨沸騰。我以爲這是一個爲留守大人收取民心的機會,於是便藉着做生意的便利去了一趟濟南,隨後就在濟南府南邊一百多裡外的泰安軍,見到一支駐紮在城北,一直遲滯不前的軍隊。我扮作士兵,帶着一封書信前去投奔,完顏福壽見到以留守大人的名義說的書信之後,一開始有所懷疑,但經我一番分析之後,隔天就決定脫離南下的軍隊,北上擁戴留守大人。由於他兵力有限,擔心到遼陽得不到留守大人重視,於是主動招募到兩支願意與他一起北返的軍隊,他們各有五千人,但兵力都沒有他一人多,那兩支軍隊的統兵主將叫高忠建和盧萬家奴。三軍匯合之後,我們一路向東趕到益都府附近,準備乘船渡海,但三軍怕水,完顏福壽等人也怕,本想改變計劃走陸路,經燕京一帶北返。但考慮到時間問題,我告訴他們,如果不抓緊時間趕到遼陽府,他們肯定是失去擁戴留守大人的第一功。考慮到這層原因,三人沒有過多猶豫,很快做出決定,即使丟掉所有輜重和戰馬,也必須乘船渡過寬廣的海洋,儘早趕到遼陽府,拿下擁立新君的第一功!在我回到遼陽府之前,他們告訴我,爲避免誤會,他們兩萬餘人要在辰州等待消息,等留守大人派遣心腹過去接洽之後,他們纔敢向遼陽府進發。”

說完之後,又補充道:“除此之外,他們從泰安一路向益都府進軍途中,不停的向沿途遇到的青壯和軍隊說,完顏亮荒淫無道,他們要北上擁戴新君!一路上有數百士兵,逃離原有隊伍,加入了他們隊伍中。他們沿途散播的口號,對山東軍隊和百姓影響很大,原本就怨聲載道,他們口號一喊,不少地方積攢的民怨就沸騰了,一時之間民變四起。在離開益都府之前,聽說山東已經有六七個州縣發生民變,當地剛剛徵召的青壯轉眼間就逃跑,加入民變隊伍裡去了,轉頭就跟官府開始對抗。可以說,山東已經亂了。山東如此,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裡去,估計南方各地,除了個別大城,其他地方已經全亂了。完顏亮此番南下,怕是有去無回。”

沈縉說完,完顏雍沉默不語。

李石道:“完顏亮荒淫無道,殘暴異常,他不滅天理難容!”

而後看着完顏雍,又道:“如今我們的選擇不多了,只有三條路走。一是乖乖呆在遼陽,等完顏亮解決了宋國,轉頭過來解決掉我們。二是完顏亮戰死在南方,其他人稱帝,而太祖的子孫不多了,你又是所剩無幾的嫡系,未免威脅皇位,新君還是會來殺你,即使不殺你,同樣會將你嚴密看管起來,隨時想殺,隨時就殺了。三是你自己稱帝,若是完顏亮沒死在南方,回到北方你還能跟他拼一場,拼不贏,也不過是個死,如果拼贏了,你就贏得了整個金國,何況完顏亮得罪了太多人,要是你稱帝,那些人肯定會來投奔你,你與完顏亮爭,誰勝誰敗,很難說,但只要撐過一年,完顏亮必敗無疑!三條路,前兩條是死路,第三條路只要走出一步,就有五成勝算,再多走幾步,整個金國都你的。你是太祖的子孫,我不能替你做出任何選擇,你若選擇死,我跟姐姐便陪你一起死,你若選擇生,我便助你奪取金國皇帝寶座!”

李石情真意切的分析完之後,靜靜的看着面前的完顏雍,等待他給一個確定的答覆。

完顏雍看着李石的眼神,明顯有一絲慌張,內心彷徨糾結,左右搖擺不定,不多時便滿頭大汗,臉色變紅。

似乎過了許久,完顏雍才最終下定決心,拿定主意。

只聽他嘴裡緩緩吐出六個字來:“我選第三條路!”

“好!我馬上安排,就在此地拿下高存福和李彥隆,而後派人去辰州接完顏福壽等人來遼陽共謀大事!”李石十分興奮,當即說出後續計劃和安排。

沈縉也不由得暗暗吐了一口氣,心裡頓時輕鬆許多。

後續之事,李石基本一手操辦,根本不需要其他人插手,他爲此準備已久。

議事結束之後,李石便以完顏雍的名義,邀請遼陽副留守高存福和推官李彥隆等遼陽府官吏來靜寧寺開會,商議徵調遼陽青壯民力,南下支援朝廷攻滅宋國。

然而,高存福和李彥隆十分小心謹慎,幾招不來,其他官吏則很快招來靜寧寺。

一個時辰之後,聽說靜寧寺內平安無事,沒有任何異常,完顏雍第四次派人召集之後,高存福和李彥隆才姍姍來遲。

可他們剛剛進入靜寧寺大門不遠,還沒走進議事廳,便被埋伏在寺內的衛兵抓了起來,關進密牢之中。

高存福、李彥隆被抓,議事當即結束。

而後,完顏雍便派遣徒單思忠和府吏張謀魯瓦前去辰州迎候完顏福壽等人,並當面問明他們的意向。

李石請沈縉作爲中間人,與徒單思忠和張謀魯瓦一道,同去辰州,免生意外。

十月初三,沈縉隨完顏雍心腹徒單思忠、張謀魯瓦快馬趕到辰州,進入完顏福壽軍中。

二人拜見完顏福壽之後,當即問道:“將軍來此何事?”

完顏福壽馬上回道:“完顏亮荒淫無道,不配坐擁天下!曹國公是太祖的親孫子,我們率軍千里北上,就是想擁立他做我們金國的新皇帝!”

這話說完,完顏福壽隨即率領諸將向遼陽府方向朝拜,口呼“萬歲”不止,氣勢排山倒海。

拜完,完顏福壽又將一封親筆信交給徒單思忠,請他務必呈給完顏雍。

當天,飛馬疾馳遼陽府,將消息送回。

隔天下午,完顏福壽爲帥、高忠健爲副,率領兩萬餘大軍開拔,北上遼陽府,擁立完顏雍!

沈縉見大事已成,當天便回到海岸,率領船隊南下,伺機策應楊叢義。

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120章 遇襲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341章 報到第599章 初次聚首第529章 重返巴格達第69章 以槍結緣第49章 囑託第67章 來龍去脈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750章 攻擊臨潢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75章 扣黑鍋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501章 回家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637章 故人相見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354章 空餉救命第43章 埋伏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668章 密道已通第21章 閒人第706章 皇帝沒錢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233章 雙方大勝第44章 伏擊第732章 三選一第403章 搬家入住第723章 河間馬場第435章 娘子隨行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522章 駐軍昌國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120章 遇襲第345章 精明的掌櫃第26章 跑商去第327章 殺敵萬人第759章 奪取平州第748章 家事第24章 囂張的土匪第12章 漏網之魚第426章 不醉不休第52章 自尋死路第728章 應對之策第138章 武學公試第793章 掌控權力第265章 一堆爛賬第517章 同心共事第669章 攻取濟南城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417章 問題太多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376章 重返神騎軍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704章 太行山寨第581章 提前南侵第35章 誘餌第538章 回易繼續第254章 老婆免費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737章 南下平陽府第742章 內庫餘錢第546章 烤羊飄香第297章 趁勝西進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251章 都別閒着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285章 調防安遠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360章 藥鋪掌櫃第527章 總管府第326章 箭雨箭牆第61章 飛蛇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687章 別無選擇第296章 水淹敵軍第381章 全部拿下第680章 北上興仁府第107章 通名報姓第633章 取信建王第516章 再接回易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550章 交代緣由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760章 完顏雍之慮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441章 共赴義烏第29章 初見知軍第230章 安南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