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三戰一身

一衆將官的思想、心態很快糾正過來。

因爲他們都是想贏而怕輸的人,贏一場固然可以吹幾天,可一旦失敗,即使不丟命,往日的讚揚和恭維也會變成刺骨的刀槍,刺的他們渾身滴血,壓得他們擡不起頭來,臊的他們不敢在人前露臉。

得意時有多少讚美,失意時就有多少挖苦。

在蘇仲、潘誠等人帶領下,衆將一一表態反思。

見衆人認錯態度很好,楊叢義便不再多言,馬上安排訓練任務。

“即日起,所有戰船全部進入長江訓練,上下二十里水域狀況,每一艘船都必須清楚。十艘戰船爲一個作戰單位,每天巡航兩個時辰,操練陣型三個時辰。這是陣圖,我就不細講了,你們拿回去自己看,如果看不懂,就找能看懂的人。”

楊叢義說完,就讓一旁的親兵將陣圖一一分發給衆人。

“巡航期間,一旦發現敵方有異動,馬上派人回來。”

“是,大人!”衆將領命而去。

楊叢義如今有些頭疼,敵軍從和州到揚州,連敗兩場之後,吸取了教訓,越來越謹慎,別說再贏一場,就算想跟他們近距離接觸一次都辦不到。

而虞允文今天卻在跟他說,皇上和朝廷非常關注鎮江,上次一場大勝,朝廷大加讚賞,馬上就會派重臣親臨鎮江嘉獎犒賞,在朝廷派的人到鎮江之前,最好能再打一次勝仗,用勝利迎接重臣,再次激勵全軍士氣,堅定朝廷繼續抗金的信心!

在眼前這個危難的局勢下,抗金信心固然非常重要,虞允文的想法雖然很好,但要取得一場勝利,談何容易?敵人不出來,他們不可能打到對岸去,敵人也不傻,即使知道宋軍無力打過對岸,他們也在江岸佈置了防禦,就是防那萬一。

敵人已經吸取了冒進的教訓,接下來一旦再次行動,必定是雷霆萬鈞,千船齊動,不會再給他們像前兩次那麼好的攻擊機會。

楊叢義沒有給虞允文明確答覆,沒有告訴他一定能再取得一場大勝,只是告訴他,一旦敵軍渡江進攻,他必定會全力以赴,盡力抗擊,至於能不能再勝,不是他們能單方面決定的。

勝了兩場,虞允文顯然也有些膨脹了,可能在他眼裡敵軍都是任人宰殺的草包豬羊,之前那些帶兵逃跑的將軍都是被敵軍人多勢衆的虛影嚇倒,自亂陣腳,棄城而逃,只要敢打,敵人一定不是對手,甚至他們能打一場贏一場,也許他已經在想何時指揮軍隊過江,徹底趕走敵軍,收復江北土地了。

敵人並不那麼好打,二十多年前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劉錡等名將在世,敵軍也一路從淮河以北打到長江,而後通過拉鋸戰、持久戰,才一一收復失地,將敵人趕回淮河以北,但也僅限於此了,戰線再往北推進十里百里都難如登天,那麼多名將在世,戰爭尚且那麼艱難,幾次被敵人打到長江邊,可見敵人戰鬥力之強悍,如今宋軍荒廢二十年,那些曾經的名將除了臥病不起的劉錡,全都凋零了,要兵沒兵,要將沒將,就連像樣的戰馬都沒有多少,整個鎮江府,馬軍不足萬人,絕大部分都是步兵,況且整個東線戰場一個會打仗的統帥都沒有,拿什麼跟四五十萬敵軍對抗?

這些話,楊叢義不好跟虞允文明說,說了怕他會誤會,以爲他膽小畏戰,也許失敗過一次之後,他才能知道對方的厲害,這是眼高手低的文人通病,可能在他們眼裡,打仗就像下棋一樣。

瓜洲渡。

自從大軍從和州趕來瓜洲渡附近之後,之前幾乎從不在長江裡亂晃的大宋水軍開始從早到晚在江裡訓練巡航,放眼望去,眼裡每時每刻都是掛着杏黃旗的戰船影子,瓜洲渡的金軍別提有多難受,之前這片江面是他們的地盤,現在幾十萬大軍來了,江面反倒被宋軍佔了,這讓他們怎麼能接受?

對於爲何整個局面會迅速變換,最先奪下揚州、拿下瓜洲鎮、瓜洲渡的金軍先頭部隊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沒人知道,也沒人跟他們解釋。

數天前他們眼見一向膽小的宋軍突然越過江心來挑釁,他們哪裡會放過這個剿滅對方的絕佳機會,當即派幾十大艘追上去,想把對方數十艘船一口吃掉,最終卻反被對方吃的渣的不剩,而他們只能站在岸邊眼睜睜的看着,看着往日的兄弟們被火燒,聽着往日的兄弟們慘叫。

這一場大敗,誰都沒有想到,原本他們還想組織兵力渡江給慘死的兄弟們報仇,狠狠的教訓宋軍一次,正當他們要行動時,誰知卻被上官叫停,並下了嚴令:沒有命令,任何船隻不得離岸一里!

他們不理解,非常不理解,可沒人告訴他們原因。

直到幾天前,才傳來一個小道消息,說是大軍之所以從和州趕來揚州,是因爲他們在和州準備了一個多月,蒐集來的一千多艘船,渡江時被一戰擊潰,絕大部分船隻損毀江中,只有不足百艘小船逃了回去,完全喪失渡江能力。而和州來的上官那天剛好在江邊看到江中戰況,發現宋軍這場戰鬥的方式跟在和州幾乎一模一樣,便猜測是太平州一帶的宋軍也趕來了鎮江,很可能就是同一支宋軍,由於擔心如果再戰,恐怕還會重蹈覆轍,無端損毀寶貴的船隻,於是緊急叫停金軍的報復性渡江行動。

而今天,他們獲知了那支軍隊最確切的信息。

從探子從鎮江探知的消息來看,那支宋軍的主力叫精武軍,還有一部叫揚武軍,他們原先駐守在瓜洲渡,宋軍大部隊撤離瓜洲渡大營,他們也隨之撤離,但他們沒去鎮江,而是逆流而上去了建康府太平州一帶,作爲援軍,協助守軍防守長江,結果先是破壞了先頭部隊已經登岸的第一次渡江,迫使金軍重新準備,後來在金軍第二次大舉渡江時,更是一戰將近千艘船摧毀,等和州大軍來揚州,精武軍、揚武軍尾隨而來,並馬上挑釁,發起了之前那場慘烈的戰鬥。從現有信息來看,這支宋軍的水戰能力十分強悍,但之前卻未曾聽聞過,就連率領這支軍隊的統帥的名字,他們之前都沒有聽過,但今天起,他們不會再忘記這個名字,楊叢義!

不久之後,有進一步的小道消息傳來,有軍中老將懷疑這個楊叢義並不是無名之輩,二十多年前在川陝一帶,就有一個名叫楊叢義的宋軍將官,作戰異常驍勇,又善用計謀,金軍在跟他的戰鬥中勝少敗多,幾十年的戰鬥經歷,讓他對金軍非常瞭解,很可能現在這支精武軍就是他在統領,不然絕對不會這麼難對付。

對於這個消息,很快就傳來了質疑的聲音,因爲楊叢義駐守川陝幾十年,況且他這二十多年來一直帥軍駐守在仙人關,完全沒道理會千里奔襲,來到揚州附近,並且從年齡來推算,他應當已經年近七十,而傳聞中的精武軍、揚武軍統兵官楊叢義年齡不超過四十,如果傳聞無誤,這兩人很可能就是隻是同名同姓而已。

隨着關於精武軍、揚武軍和統兵官楊叢義的消息傳開,沒多久,又有一個消息傳來,說是當初從揚州突襲瓜洲大營的先頭部隊也是被精武軍、揚武軍在半路擊敗的,那一仗是他們南下以來第一場慘敗,一戰損失六千人,就連統兵萬戶高景山也死在那場戰鬥中。

這個消息無疑就像一記悶棍打在最先攻佔揚州、瓜洲渡的金軍將士頭頂,讓他們頭暈目眩,難受之極。

在同一支軍隊手下,連吃兩場敗仗,這讓誰能接受?

而最讓人不能接受的是,東路軍南下以來遭遇的三場慘敗居然都是拜同一支宋軍所賜,普通士兵不能接受,高級將官、甚至是將帥也不能接受,不到一個月時間,從揚州打到和州,又從和州打到鎮江,每一仗都有他們,還都打勝了,難道他們是天兵天將不成?

普通士兵在傳言中議論時,確切的消息已經送到身在龜山寺行營的完顏亮手中。

接到消息,他連玩女人的興致都沒有了,就連他最寵愛的郕國夫人完顏重節,都被他轟回後營。因爲他心裡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預感這個楊叢義會成爲二十多年前的宋國名將岳飛,他夠年輕,就像當年的岳飛一樣,他夠神,也像當年的岳飛一樣。

如果楊叢義真的跟岳飛一樣,那麼這次南下,很可能就會失敗,這是完顏亮所不能接受,畢竟他們準備了這麼多年,把都城一路從幾千裡外遙遠的會寧遷到汴京,殺了那麼多反對南下的人,如果無功而返,那些曾經反對他的人,估計會在陰曹地府裡嘲笑他,笑掉大牙。

“三天之內,我要知道這個楊叢義的所有信息!”

完顏亮將手裡的資料看了一遍又一遍,卻見其中語焉不詳,除了三場戰鬥,根本沒有更多信息。

第665章 進軍濟南府第306章 順利撤退第545章 收復島嶼第9章 不速之客第481章 應對之策第631章 臨戰將令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647章 謀劃益都第180章 湯家六娘第236章 海路被阻第268章 返航是非第498章 奮武揚武第126章 別了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644章 選將建軍第404章 僱傭下人第126章 別了第266章 以儆效尤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744章 林中遇襲第380章 兩次點名第106章 初入齋舍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16章 血案兇徒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720章 大局已變第362章 兇案現場第408章 殿中議事(三)第620章 經歷(一)第540章 船上遇故人第77章 好消息第382章 感同身受第82章 推想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576章 水戰訓練第223章 出城退敵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66章 宋頭領第229章 請求援軍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584章 叛軍北上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17章 無罪身輕第645章 時機第104章 考試結束第318章 空城伏兵第336章 占城消息第146章 良人新軍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77章 好消息第97章 交換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390章 另定契約第360章 藥鋪掌櫃第92章 紅沙谷第725章 銀子燙手第93章 一個不留第150章 募工開營第343章 官衣步行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641章 撤離揚州第160章 見過監軍第21章 閒人第784章 防線堅固第242章 平息隱患第753章 三難第120章 遇襲第144章 遠洋護軍第463章 評判入山第127章 謊言第556章 畫圖溝通第304章 密謀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364章 命案推測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9章 不速之客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43章 埋伏第123章 送別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755章 駁斥腐臣第760章 完顏雍之慮第711章 臨潢府之爭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661章 等待機會第469章 將校重聚第125章 無可奈何第6章 偷雞道長第5章 結案第762章 趙昚的圖謀第85章 施主道長第155章 大叔下山第410章 重任難題第466章 敗軍中伏第59章 夜半蛇影第329章 大軍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