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禦寒之難

“好,三年出海一趟實在太慢了,能年年都出海自然最好。我聽說楊叢義當年主掌回易處時,在南洋、西洋留下了不少人,建了好幾個據點。”趙昚似乎漫不經心的說道。

劉溪聽到這話,心裡不由的一跳,腦筋急轉之後說道:“對,聽說楊大人當年第一次督造船隊下南洋的時候,就在占城、三佛齊國、天竺等地留了一些人,本來是爲船隊原路返回時節省補給時間準備的,不知道什麼原因,那次船隊返回大宋時並沒把那些人一起帶回來。後來每次大宋回易船隊南下,那些留在南洋的人都爲船隊提供了很多幫助,時間一長就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據點。二十多年來,回易處又陸續擴展了幾個據點,如今南洋、西洋各地據點不下八個,船隊在每個地方停留的時間大大縮短,能到的地方也更多了。”

聽了劉溪的回答,趙昚沒有說話,也不知道心裡在想些什麼。

“下次船隊再出海,你派個信得過的人跟着,親自去看看,不一定要參與船隊回易,但要知道船隊每到一地,具體是如何交易,沿途如何補給。”

劉溪趕緊應是。

“楊府最近有沒有特別的事情。”

“楊府大公子月初來汴京了,不過聽說前幾天又南下了。”

“爲何此時來汴京,又爲何匆匆離開?”

“臣不知道。據說楊府大公子自出生起,就一直生活在泉州,前些年楊府家眷來汴京,他獨自一人留在南方書院求學。這次他忽然來汴京,確實不太清楚原因,不過他離開汴京的原因,臣倒是略有耳聞。據說是不太滿意楊夫人給他定下的親事,就負氣出走了。”

“負氣出走?綱常禮法都不顧?”

“楊大人不在汴京,楊公子多年獨自在南方求學,從沒來過汴京,多年沒在一起生活,跟楊府關係疏遠,也在情理之中。”

“那孩子多大了?”

“十八九歲吧。”

“這個年紀,不聽話,鬧情緒也正常。他離家出走,楊府有何反應?”

“一如既往,沒啥動靜。”

“這倒有意思了。給皇后傳個話,有時間的話,邀楊府家眷進宮敘一敘,多關心關心。”

“臣遵旨。”

“回易船隊今年回不來,錢還是大問題。劉溪,你抓點緊,入冬了,用錢的地方多,朝廷用錢都得靠你。”

“是,臣明白。”

不多時,劉溪退下,趙昚開始批閱御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摺。

北遷汴京這些年,趙昚雖然每天很累很辛苦,但好在他的任何決定都不再受太上皇趙構影響,不用再考慮他的想法、看法和建議,內心很放鬆。

並且在史浩、楊叢義、陳康伯等人的全力支持下,初定汴京,他就真正掌握了大宋江山的權力,如今陳康伯雖然不在了,但內有史浩,外有楊叢義、虞允文,江北汴京的局勢越發穩固,朝廷在北方也越來越得民心,等徹底收復河東、關中、陝北,他在民間的聲望將更上一層樓,到時候誰也不能撼動他的皇位。

這些年朝廷雖然處境艱難,但趙昚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相信他能做一個好皇帝,他能做到太祖太宗都未曾做到的事情,因爲他有一幫忠臣良將,真心實意的爲他着想,爲大宋江山百姓着想!

關中、河東,還從沒去過邊疆,趙昚真想去看看此時的邊疆是何模樣。

河東,忻州,雁門山。

茫茫白雪淹沒了雁門關,營房、校場、哨崗、城牆等,所有暴露在天空之下的一切事物,都被一尺多厚的大雪覆蓋。

這是今年雁門關的第一場雪,據說還比以往來的要晚一些,即便如此,從中原來的北伐軍將士也不感謝老天爺,因爲雁門關的寒冷,縱使他們是不怕死的熱血漢子,也頂不住。

雁門關外的敵軍已經穿上了皮襖,而關城上的大宋北伐軍依然穿着布衣裳,一陣風來,刺骨寒意便從身上盔甲各處縫隙鑽進身體,而一直暴露在外的手、臉,出走營房一時半刻就會麻木。

辛棄疾在忻州、太原府費了極大的力氣,也只收集到一千多套禦寒皮襖,送到雁門關也只能給站崗放哨的將士替換使用,風雪一來,其他將士根本無法禦寒,只能躲在軍營,以免被大面積凍傷。

即便有了一些皮襖,值崗將士的手腳頭臉依然顧不住,入冬以來,大半都凍傷了手腳,回營用碳火一烤,奇癢難耐,別說有多難受。

因爲寒冬,雁門關北伐軍基本失去持久作戰能力,就連值崗放哨都是艱難維持。

好在關外敵軍在入冬之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逐漸減弱了對雁門關的攻勢,兵力也將近有一半撤走。如此,北伐軍才能以地利高城優勢,守住關隘,至今未丟。

不過,如果敵軍再次組織三萬大軍晝夜不停、連續進攻,以現在這種北伐軍戰鬥力削弱十分嚴重的情況,雁門關必定受不住。

雁門關能不能守住,關係到整個河東,甚至是關中。

守住雁門關的重要性,關上的北伐軍將士從上到下無人不懂,可如今軍備物資供應不足,難以支撐他們在北方嚴寒中作戰,這對將士們的士氣打擊很大。

隨着深冬到來,身着秋裝的北伐軍將士,更難抵禦寒冷。

都統制袁華深知越冬衣裝對鎮守雁門關的重要性,已經數次派人回太原府向帥府催要軍備,可每次得到的答覆都是越冬軍備已經在路上,馬上就到。

半個月了,說好馬上就到,到今天依然沒到,甚至都還沒到太原府,這讓袁華非常擔心。

如果越冬軍備能趕緊送到,他就有信心守住雁門關,還能降低將士傷亡人數。

如果送不到,或是沒有,即使將士們這次拼死守住關口,下一場大雪降臨,關上將士即便拼個全軍覆沒,也不一定能守得住了。

各軍將官每天幾次催問保暖軍備何時能到,袁華給不了任何確定的答覆,只能告訴他們,朝廷已經籌備好,正在往雁門關運送。

次次如此,時間一長,將官們便要鬧脾氣,畢竟挨凍的都是跟自己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得給他們一個確定的答覆。

每到這個時候,袁華只能勸慰他們,讓他們相信楊大人和副帥,以前每次打仗作戰,不管補給多麼艱難,楊大人何時讓大家斷糧捱餓,這次也是一樣。

既然朝廷籌備多年方纔發動北伐,應當早就考慮到了北方寒冷氣候對將士們作戰鎮守不利的問題,只是從中原入河東道路崎嶇難行,糧草運輸困難,先顧了幾萬將士們肚子吃飯問題,保暖就只能先往後放一放,告訴他們再堅持堅持,相信防寒冬裝馬上就會送到。

北伐將官很多都是從當年由長江北上淮河、黃河的大軍中提拔起來的,幾乎都在楊叢義統帥下打過仗,在後勤補給問題上,他們經歷頗多,還是很清楚的。

當年他們還是普通士兵的時候,將官有吃的,他們就有吃的,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忍飢挨餓的時間也不多,所以他們還是相信楊叢義的,雖然他們再也沒有機會見到他本人。

可將士們的禦寒問題不解決,袁華始終懸着心。

一有時間,他便會不由自主的走到雁門關城南,望向那條通往忻州方向河谷通道,每次都希望能看到滿載貨物馱馬隊入山,然而視野裡白茫茫一片,什麼也沒有。

今天,傍晚,天色已經昏暗,袁華再次走出營房,先在城北四下巡視了一番,而後便又走向城南。

城南,那條通往雁門山外的古道被厚厚的白雪完全覆蓋,茫茫然,什麼也不能看見。

今天依然是沒有消息的一天,袁華不由的暗歎。

擡眼在昏昏夜色中遠望南方羣山,他心生悲涼。

明天還得面對將官們的責問,還得耐心跟他們解釋,撫慰他們的情緒,誰讓他是都統制,是他們的上官,誰讓他們鎮守的是至關重要的雁門關!

上了年紀,身體大不如前,城上站了片刻,便覺寒氣入體,有些承受不住,便轉身朝城北走去。

他是雁門關統帥,別人可以倒下,但他不能,因爲雁門關實在太重。

就在他剛剛離開十多丈距離,耳中隱隱約約似乎聽到安靜的城關附近傳來叫關的聲音,頓時停下腳步,轉頭朝關門方向望去。

細細一聽,發現確實有叫關的聲音。

不等袁華髮話,一名親衛會意,立馬快步朝關門附近跑去。

片刻之後,近衛飛步趕來彙報:“大人,好消息!太原府來人,冬裝到了!”

袁華一聽此話,頓時難掩心中喜悅之情,只是臉已凍的麻木,只能看到他放光的雙目。

等不及對方來稟報了,袁華迫不及待的快步朝關門走去。

關門內,兩人四馬,馬背上馱着包裹,兩匹馬多,另外兩匹馬少。

不等詢問,一校尉軍官馬上稟報,兩萬套冬裝已經運抵太原府,帥府正在組織往雁門關運送,他們先到一步,送來五十套冬裝樣品,穩定軍心。

稟報間,袁華便發現此校尉軍官身上衣着明顯與他們不同,渾身上下整整粗了一大圈,脖子、雙手也被其他東西完全包裹住。

看着對方鼻尖冒汗,不由得感嘆,這身裝備才叫禦寒啊!

第35章 誘餌第256章 挑選丈夫第358章 報案證物第2章 寂靜官道第630章 緊急敵情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575章 準備打仗第424章 暗中調查第660章 隨軍軍屬第560章 爭相交易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761章 設伏蓋州城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360章 藥鋪掌櫃第69章 以槍結緣第379章 全軍點名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74章 演技逼真第686章 急功近利第204章 敲船水鬼第775章 抄底金營第432章 召集令第63章 解圍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396章 相逢淚眼第246章 湯鷽的秘密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514章 建港大錢第652章 聯合豪紳第783章 分兵突圍第354章 空餉救命第787章 投降第596章 敵軍渡江第26章 跑商去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597章 散兵難擋第339章 天各一方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495章 新建三軍第392章 湯父之憂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199章 泉州圓房第119章 搖擺不定第135章 湯鷽之疑第267章 最後一批第123章 送別第185章 改造針盤第172章 人之將死第651章 一衙兩府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124章 再見知軍第6章 偷雞道長第748章 家事第206章 魚精作怪第722章 硬化官道第314章 又取兩關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27章 傳言第334章 討個說法第607章 水戰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512章 稅賦之憂第160章 見過監軍第348章 兵案大人第369章 不得無禮第616章 破局第383章 來回溝通第176章 返回泉州第37章 狼王之死第478章 流言風聲第302章 秘密差事第654章 勸降臨沂第309章 退敵之議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90章 三十二人第203章 百船離港第195章 人員協調第352章 直入主題第291章 全軍合圍第118章 強盜殺人第217章 手到擒來第766章 一拍兩散第304章 密謀第472章 抽籤選將第198章 皓月爲證第359章 兇案數起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183章 大制魚面第707章 陸游北上第582章 密令第443章 縣衙之行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680章 北上興仁府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338章 均分戰利第639章 攻下行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