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改律

幸好的是,來上朝之前,王珪的茹婧侄女曾告訴過他,萬一在朝堂上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在怎麼辦。

“此乃陛下家事,臣不敢妄下斷論。”

王珪很保守地說道。

但是他這樣說,等於是贊同李世民的舉措,殿中所有大臣,無不震驚,哪怕是李世民都感到很意外,他居然不反對。

外面的世家藉此機會來搞李憶安,王珪卻一反常態,此刻所說的話,基本上是代表了王家的立場。

也就是說,王家這是真的要站隊了,站在朝廷那邊。

其他世家的官員,聽到王珪這番話,心裡出現各種猜測。

王珪也沒辦法不這樣說,這是王茹婧的要求,甚至得到王元化同意,如果他表示反對,誰知道李世民還會扣自己什麼罪名。

有些裂縫一旦出現,哪怕是可以縫補,也會留下痕跡,然後再一次裂開,王珪也是清楚這一點,所以站隊還是應該站的。

“修改律令,允許同姓通婚,亂了倫常,敗壞禮法,此舉關乎天下百姓,怎麼可能只是陛下的家事?”

高士廉立馬反駁道:“王大夫,你是監察御史,怎麼可以如此?”

“可是,李憶安和陛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也非同宗,倫常如何亂了?”

王珪拱手說道:“請問各位,禮法之所以禁止同姓通婚,原因何在?”

“自古以來,同姓通婚的後人,天生殘疾,難以養活,禮法纔會禁止。”

蕭瑀也是知道這一危害,說道:“如今有了這個先例,以後通婚沒有限制,不利於我們大唐百姓的發展,若是十多年後,大唐子民都是天生殘疾,誰來守住大唐的江山?”

“王大夫,你還認爲,這只是陛下的家事嗎?”

高士廉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陛下,律令不能隨意更改。”

另外一個反對的大臣戴胄也說道。

“陛下所更改的律令,也不是隨意改,而是有所限制,規定同姓不同宗,五代之內,沒有血緣關係,難道各位都沒有看清楚嗎?”

王珪拱手說道:“臣是贊同陛下的舉措,但詳細如何贊同,臣認爲可以請魏御史說清楚。”

這也是王茹婧的囑咐,萬一陛下將矛頭指向自己,王珪就得推給魏徵。

王珪不得不感嘆,自己那個侄女是真的厲害,年紀不大,算計的本事,要比他還要深,可惜是女兒身,要不然,舉薦進來當官,就是王家除了他之外的第二個希望,以後還能帶領家族繼續輝煌下去。

“魏卿,你覺得呢?”

李世民又問道。

對於王珪這個態度,他很滿意,王家能支持自己,正如先生所言,能夠利用。

“臣覺得,律令能改,如王大夫所言,同姓不同宗,五代之內沒有血緣關係,改了也不是什麼問題。”

魏徵出列說道:“宋國公所說的同姓通婚,後人天生殘疾,原因是近親成親。”

“何爲近親成親?”

蕭瑀馬上質問他。

前一次討論郡縣和分封的時候,蕭瑀就是被魏徵所打斷,也和李憶安相關。

雖然蕭瑀對於《封建論》也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心裡也有些芥蒂。

聽到魏徵還這樣說,蕭瑀也有些忍不住了。

“近親成親,指的是三代或者三代之內,有共同血緣關係的婚配,他們的通婚,因爲血緣相近,會導致後人如宋國公所說的,天生殘疾,甚至增加各種患病的可能,還會早夭。”

魏徵所說的內容,當然也是李憶安那天給他那紙條上面所寫:“但是,這個也不僅限於同姓,哪怕是不同姓,就連是表兄妹之間,也有這種禁忌,只要男女雙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同姓也不必擔心。”

“請問陛下,先生和陛下,是否有這個血緣關係?”

這些內容,昨天他找李世民的時候,互相討論過,今天就是一唱一和。

“絕無可能。”

李世民搖頭道。

“臣認爲,成親之前,查清楚不同宗,無五代之內的血緣關係,修改律令的時候加上這一條,可行。”

魏徵高聲說道。

“魏御史,什麼近親成親,不過是你的猜測罷了。”

唐儉也說道:“誰也不知道,是否真的,但同姓通婚的危害,自古已有。”

“臣也不是猜測,而是有事實依據。在萬年縣,有一對夫婦,他們是表兄妹,成親之後,生出的孩子頭部畸形,手腳扭曲,已經十多歲了,還和幼童一樣長不大。”

魏徵繼續說下去:“同樣在萬年縣,也有夫婦二人都是張姓,他們瞞着官府,暗中成親,雖然同姓,但不同宗,又無血緣關係,後人很健康,孩子都十多歲了。”

“在長安的通濟坊和安義坊,都有表兄妹成親,生育兒女的例子。通濟坊那夫婦的女兒,天生患上腦疾,如今已經二十多歲,性情還和小孩子一樣,生活不能自理。安義坊的夫婦,生下的孩子,在十歲的時候,就患疾早夭。”

魏徵說到最後,聲音也變得更高,續道:“如果各位不相信,可以去查清楚,他們都在長安之內,也很容易去查。”

李憶安當了一年多的算命先生,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也有不少人找他算這些奇奇怪怪的命格。

對於長安城內,近親結婚的例子,他知道的不少,隨便都能舉出幾個例子來。

他將這些例子,全部寫下來交給魏徵,讓他來反擊那些官員。

聽到魏徵說完之後,殿中頓時安靜下來,如此有理有據,他們不得不服。

“蕭卿,你們還有何話說?”

李世民淡淡地看着他。

“陛下,臣懇請,查清楚魏御史所列舉的人。”

蕭瑀也沒有再反駁的理由,也唯有如此了。

“君羨,你安排人去查一查,一定要快!”

李世民滿足他這個要求,也想打他們反對官員的臉。

昨天看到先生的安排,他心中的壓力煙消雲散,就等着今天朝會上,如何說服他們。

李君羨馬上派人去調查。

“君羨回來之前,這件事先放一放,我們議論其他事情吧。”

李世民又說道,不過所有人的心思,都在近親成親上面,能討論的並不多。

李君羨的速度也很快,用一個半時辰,就得出結果,快馬加鞭地趕回來。

此時,朝堂上的商議的其他事情,也剛好完成。

“陛下,如魏御史所言,都是真的。”

李君羨說道。

聞言,那些大臣開始動容。

也有人感到擔心,因爲他們爲了鞏固家族的地位,沒少讓自己的子女,和那些表兄妹定下婚約。

“蕭卿、高卿,你們無話可說了吧?”

李世民循例問了一句,看到他們不再說話,便宣佈道:“那律令,得改,必須加上同姓不同宗,五代之內無血緣關係的前提,今天就到此爲止,退朝!”

第384章 斷了他們的希望第214章 朝廷腐敗第124章 七家的反應第422章 大漠偶遇第45章 世之奇才第34章 短命之相第151章 碰瓷第263章 真的成功第215章 徹查六部第474章 駐顏有術第273章 神棍第130章 新書第477章 又成親第286章 朱家的希望第47章 農耕神器第492章 松香第273章 神棍第307章 第一位女皇第450章 報復第106章 營銷手段第172章 恐怖狼主第358章 再提親第7章 傾國傾城第206章 限制佛門第473章 冰封的人第460章 定親第66章 敲詐第162章 詩會第306章 強迫服從第228章 成親第445章 再去漠北第73章 壓價第164章 你嫉妒我第442章 自衛戰第384章 斷了他們的希望第316章 你們懂個屁第491章 天作之合第72章 造紙第146章 好詩好詩第340章 下馬威第493章 李家道鉅變第165章 術數第162章 詩會第309章 要不再說一遍?第103章 偷竊第168章 曲水流觴第271章 打起來了第350章 臣要去西南第453章 被發現了第189章 自求多福第157章 一把火第174章 神秘的印記第106章 營銷手段第215章 徹查六部第304章 強勢第352章 忠義之家第135章 漠北來人第413章 樑師都已死第442章 自衛戰第117章 遇事不決,請教先生第230章 外邦使臣第221章 東宮震動第478章 賀禮第90章 許仙那個賤男人第301章 不知道怎麼評價第83章 第一本白話文小說第353章 死人第80章 壟斷第224章 弓弩第233章 報復第445章 再去漠北第467章 跳舞第395章 放了第483章 軍事演習第228章 成親第421章 新的聖女第331章 百姓相送第401章 小學第266章 裝得太過了第59章 打到服第88章 西子湖畔續前緣第37章 背鍋頂罪第236章 程咬金飛走了第5章 渭水之盟第406章 你不敢殺我第51章 君舟民水第282章 鎮住全場第287章 還敢闖茶山第26章 不祥之兆第111章 怎麼又是你們?第483章 軍事演習第103章 偷竊第468章 拜師第484章 空襲第91章 俠客第449章 衝突第88章 西子湖畔續前緣第285章 大郎被捉第199章 程咬金的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