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天打雷劈

“先生你這樣說,是爲何?”李世民問道。

“明年春,河北大旱,夏季山東旱,到時候朝廷需要不少糧食賑災,現在多準備點糧食,還能多救活一些可能餓死的百姓。”李憶安解釋道。

“明年會有旱情?”

李世民驚訝道:“先生你說的,可都是真的?”

李憶安一邊喝茶,一邊微微點頭。

先生的話,從來沒有失算過,說什麼就對什麼。

李世民沉吟片刻,突然緊張起來,明年他準備改年號爲貞觀,如果發生天災人禍,不是個好兆頭,甚至會有人說他,當不得這個皇帝。

如果沒有先生提醒,他將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李世民說道:“幸好我今天來見一見先生,要不然大唐子民就得受苦了,不過以先生你的能力,能不能逆轉旱災?”

李憶安忍不住笑道:“郎君你真的以爲,我是神仙嗎?說讓上天下雨,就真的能下雨。只不過,逆轉旱情我做不到,但是我知道有一物,可以增加糧食產量,以後就算遇到旱災,也不至於讓百姓連粥也喝不上,可以讓百姓們家有存糧。”

“真的?”

李世民馬上站起來:“請先生賜教!”

天下以農業爲本,百姓能夠吃上飽飯,軍隊的糧餉能夠充足,全部依賴於農業。

如果發生旱情,或者發生蝗災,農業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百姓捱餓會死人,軍隊缺少糧餉,甚至會連國防都成問題。

天下耕田,大部分爲世家壟斷,發生災情,受苦的也只是普通農民,世家大族富得流油,完全不缺吃的,但他們又絕對不會拿出糧食來賑災。

“南蠻之地,交州以南,有一個國家叫做林邑,大業年間爲隋將劉方征服,後來隋末動亂,他們又自立爲王。國中有一個叫做占城的地方,盛產一種稻穀,叫做占城稻,高產、早熟、耐寒!”

李憶安根據後世的記憶,繼續說道:“這種占城稻,不擇地而生,不挑剔土壤,生長週期短,自種至收,也就五十來天,產量相對較高,畝產兩石。”

別人家穿越,系統不是給土豆紅薯,就是玉米。

李憶安那個破系統,只給各種種植技術,不給實物和種子,沒辦法了,他只能夠找出亞洲地區,所存在的高產量作物來解決吃飯問題。

唐代的一石,大概是一百二十斤左右,畝產兩石,也就兩百四十斤,和土豆等比起來,完全算不上是什麼高產作物,可是對比起本土的農作物,絕對是高產了,最重要的是成熟得快。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唐代的農作物,畝產大概是一石,京畿良田才能將近兩石,占城稻直接翻倍了。

占城稻是北宋時期才引入華夏,在江南地區推廣,成就了兩宋“江南熟,天下足”這一美名。

“如果讓人去一趟林邑國的占城,把占城稻的種子帶回來培育,再過幾年,所看到的大部分是豐收景象,能極大地緩解糧食問題。”李憶安繼續說道。

“真,真的?”

先生厲害啊!

交州以南,林邑那麼遠的地方,他也知道得如此清楚。

李世民彷彿能看到,大唐子民豐衣足食的景象,激動地說道:“回去之後,我馬上命人南下,去林邑去占城。”

李憶安說道:“先不用急,我還有兩個好東西,還可以幫得上忙。”

說罷,他回去屋子裡,取出紙筆,根據系統所傳承的知識,畫出一個個簡圖來。

“先生,你這是犁?”

李世民看着其中一個簡圖覺得很眼熟。

“沒錯,這個是我最近改良的犁,我把他叫做曲轅犁,相比於普通的犁,我做了這些改動……”

李憶安簡單地介紹了一會:“普通的犁,十分笨重,運用艱難。我這種曲轅犁,只需要一頭牛,一個人就能用,還可以適應各種土壤,使用起來十分便利,開墾的速度比普通的犁,翻一倍以上。”

聽了這些解釋,李世民眼眸裡閃爍着亮光。

農民耕種,勞動力絕對是一大問題,很多村裡面的農民是沒有耕牛,或者是耕牛不足,村裡的牛不能保證每家人都可以使用,里正也協調不過了。

耕種方面,如果沒有足夠的耕牛,沒辦法用犁,只能夠是手動開墾,效率極低,還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這個曲轅犁,只需要一頭牛就能拉動,以後農民的耕牛,可以得到更好的分配和使用,耕種能力將會大大提高。

神器,又是一個強國神器。

你永遠不知道,先生還會拿出什麼樣的神器來。

李世民心裡在想,認識了先生,是自己當皇帝以來,最正確的選擇。

“先生,這又是什麼東西?”

李世民壓制着內心的激動,指着另外一份簡圖。

“這是漏鋤,比普通鋤頭略小,更爲輕便,適用於北方地區,旱地鬆土除草,在這時候正好適用。”

李憶安的這個東西,出自於《天工開物》,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農具,但沒有一次性地給出來。

他需要刷大國工匠模板的經驗,和李郎君合作,推廣一些工農業工具,影響更多的農民百姓,經驗提升得會剛快。

但是,這件事還不急,以後得慢慢來。

李世民一聽,鄭重地收起這兩份圖紙,繼續壓下內心中的激動,拱手道:“多謝先生賜教,如果先生沒有其他吩咐,我這就回去讓人收購糧食,然後去找占城稻,以及推廣這些農具。”

他這是迫不及待,要回去試驗一下,先生所給的東西,到底是否管用。

得到李憶安的點頭,他匆忙地離開萬年縣。

只不過,回到太極宮後,李世民覺得,目前最迫在眉睫的還是來年旱情問題。

“先生說明年會大旱,不知道袁天師所算的結果,是否一樣呢?”

李世民覺得還是穩一點比較好,因爲朝廷出面大量收購糧食,會在某些程度上導致糧價上漲。

到時候旱情還沒來,糧價便上漲了,影響不太好。

——

欽天監。

上一次去問過關於天道的事情回來,袁天罡沒有再去叨擾李憶安,但對於天道一事,他還念念不忘。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袁天罡在欽天監內,燒旺了一個小火爐,火爐上溫着一些酒。

這是新近釀好的酒,沒有經過過濾,表面泛起綠色的酒渣,細小如蟻。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現在還不到季冬,不是下雪的時候,要不然下一場雪,更有意境。

儘管如此,袁天罡品嚐着美酒,小日子還是過得很滋潤,畢竟欽天監要做的事情不多,觀察天象,制定曆法等事情,有下面的人去做。

他那部分的,全部完成了。

“袁天師好雅興!”

李世民緩步走進來,讚歎地說道。

“陛下,你怎麼來了?”

袁天罡雖然有點微醉,但還有幾分清醒,連忙跳起來。

對於他在欽天監喝酒一事,李世民也不和他計較什麼,道:“朕來找袁天師,是想讓天師演算一下,明年春夏,天象如何,是旱是澇,又或者是風調雨順?”

原來是這件事。

袁天罡早已經完成了,笑道:“天象一事,今天下午,臣寫成奏章,送去門下省了。臣可以肯定,明年春夏,大唐風調雨順,天朗氣清。”

這竟然和先生所說的,不太一樣啊!

“袁天師,你所演算的,可都是真的?”

李世民還是比較相信先生,覺得袁天師有點不怎麼靠譜。

“臣可以對天發誓!”

微醉的袁天罡,還不知道自己說話有點不太對,只覺得陛下不信任自己,續道:“如果臣有半句虛言,天打……”

轟隆隆!

袁天罡的話還沒說完,天空中傳來一道轟雷,閃電猙獰地劈下來,彷彿老天憤怒了一般。

第345章 民部侍郎第354章 動搖第353章 死人第372章 山賊第169章 排名第434章 屯鐵山第101章 鹽鐵司第457章 等我第46章 試曲轅犁第362章 毀容第453章 被發現了第18章 陳年恩怨第425章 假死第460章 定親第157章 一把火第482章 你們要打,這一仗我來打第420章 姐姐第269章 下江南第10章 千古一帝第343章 他們還沒死第444章 協議第416章 西突厥的問題第370章 去西南第401章 小學第142章 扼殺流言第186章 李憶安必須死第116章 貪官污吏第357章 事出反常第128章 李世民的挽留第363章 我會幫一個敵人?第63章 太子殿下第371章 茯苓第269章 下江南第76章 模擬對戰第497章 滅門第417章 夜襲第85章 印刷術和望遠鏡第125章 鬼火第32章 深夜受襲第204章 股份制第492章 松香第52章 長安四害第75章 沙盤第312章 李憶安罪大惡極第369章 未來的猛將第268章 授醫第79章 占城稻來了第326章 又見狼眼印記第150章 關門,放長安四害第105章 鬧事第175章 隱秘第195章 倭國第47章 農耕神器第416章 西突厥的問題第300章 熟悉的名字第159章 出乎意料第406章 你不敢殺我第263章 真的成功第11章 隱世高人第190章 身世之謎第318章 聲討李憶安第419章 退敵第262章 試驗第296章 趙家的人第239章 浮力第334章 還施彼身第70章 滿屋旖旎第278章 茶山被搶第234章 佛門之爭第10章 千古一帝第357章 事出反常第207章 東宮失火第118章 宣戰第156章 殺人滅口第15章 子隨父親第450章 報復第1章 算命先生第422章 大漠偶遇第241章 拜師第92章寒士之喜第304章 強勢第385章 致命一擊第379章 投降第45章 世之奇才第490章 茯苓的坦白第221章 東宮震動第475章 無名道經第19章 溫香暖玉第432章 缺糧第436章 遼東之亂第359章 鄭家也來了第319章 龐大的利益關係第159章 出乎意料第445章 再去漠北第327章 嘆衆生不肯回頭第347章 控制盧家第77章 三戰三敗第119章 大動作第404章 對突厥的戰爭第155章 爭風吃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