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陰謀的味道

對於如何處理這種多邊關係。

江楓早已經在課堂上面講述過,其他的夫子也開始學習江楓的教學模式,不再僅限於書籍之上的知識。

而是時常把大唐時代週刊上面的一些內容拿出來討論,緊跟着大唐發展的進步。

當江楓拿出大唐時代週刊的時候,學子們就知道,國師這是又要討論關於大唐時代週刊上面的內容了。

他們早上就已經看過了。

對於上面的內容,最重要的還是那個僚人謀亂,直接攻打大唐州郡。

如今羈縻州已經被僚人攻佔,其他的郡縣已經告急,大唐西南道行軍總管李道宗上表,請求大唐支援。

僚人此次謀亂者衆多,且還有其他部族的支持。

而西南道的守備相對於安西都護府還有河北道來說,是一個比較薄弱之地。

再加上,大唐李二陛下現在想要打造大唐水軍,一部分會水的將士,都被抽走了。

這西南道的守軍也就更加薄弱起來。

等到大唐朝堂之上接到消息之後,自然也就有了分歧。

對於武將來說,有人謀反,那就平叛。

對於文人來說,大唐現在繁華昌盛,應當以禮儀之邦而容納萬民。

就算是在這小小的學堂之上,學子們也都有着自己的意見。

這個時候可不是後期的什麼八股文或者是文、字、獄,自從李二陛下登基之後,就開始慢慢地放寬了政策。

而大唐時代週刊出現之後,民間談論國事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還成爲了飯後之談。

“國師,學生以爲,對於此次的僚人之亂,還是要外武內文。大唐如今已經成爲天朝上國,繁榮昌盛更是前所未有,再加上週邊番邦越來越多。

這個時候要是太過於注重武力,短時間則可以平叛,卻無法長治久安,讓所有人信服。”

王玄策說完之後,看了看江楓。

發現國師這一次並沒有給與稱讚,心下又開始想着,到底該如何對待這一次的僚人謀亂,才能夠得到國師的讚許?

裴行儉自然是覺得,武力的鎮壓爲主,只有讓所有人見識到了大唐的強大,才能夠清楚,一切謀亂在大唐的大軍面前,都不堪一擊。

裴行儉主張用武力,之後再用推恩之法,給這些僚人平民一些好處。

最好能夠在西南道建立一些學宮和佛門以及道門,讓他們學**唐之禮儀。

這也就是一個漢化的過程。

也是江楓當初在面對北方草原之地的部落的時候提出來的,如今的薛延陀和樑師都,已經變了樣。

一座佛門和一座道門在互相競爭,都想要收到更多的信徒,而儒家自然建立學堂,教化這些蠻夷。

雖然當初不少儒生都不願意,但是江楓提出聖人的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之後,也就有了不少儒生願意前往。

幾年時間也教導出來一些人才,本着蠻人治蠻的方式,讓這些讀書識字,會說官話的人才開始治理本地。

當然,對於最開始的那些貴族,也保持了他們的地位,穩定了局勢。

到現在,這些學子似乎也想要學習這一套。

“西南道乃是通往身毒國等番邦的要道,更是物資豐富之地,學生以爲西南道必須掌握在大唐手中,對於那些僚人,能夠收服就收服,不能收服,那就殺了那些心懷野心的人。

誰若帶頭就殺誰,直到沒有人敢帶頭爲止,如此一來,這僚人之亂,也可平息。”

此言一出,不少學子都側目一看。

原來是他!

江楓這才點點頭,說道:“擒賊先擒王,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誰帶頭就殺誰,直到沒有人了,這一場紛亂似然也就沒有了帶頭人,成了一盤散沙,再給一些好處,那些僚人百姓,也就能夠安寧。

畢竟他們應該也清楚,謀亂是沒有一個好結果,更何況乎,他們是在大唐境內。”

至於這位學子,也是最近來到玉山書院求學的河東道洚州龍門人,年二十。

這位在原本的歷史上,本來也和蘇定方差不多,算是大器晚成之人。

蘇定方乃是在投靠了大唐之後,拜師名將門下,後來纔有機會在整套突厥的戰場之上揚名軍中,成爲了大將軍。

而薛仁貴則是貞觀年末從軍,在征討高麗的時候,因爲挺身而出,救了一位將軍,從而名傳軍中,後來靠着軍功一步一步成爲一字並肩王。

而如今大唐的繁華昌盛比之原本更要勝出幾倍,薛仁貴雖然是寒門,卻空有一身力氣,到底還是掙了些家底。

如今來到了玉山書院,成爲了一名學子。

此人一來,不過一月,就成爲了和王玄策還有裴行儉一樣,在書院內揚名的學子。

那些個學子把王玄策、裴行儉、薛仁貴稱之爲玉山三劍客,平常他們也有佩劍,且武力不俗。

江楓稱讚了一些薛仁貴之後,繼續說道:“如今大唐之疆土乃是超越了古之任何一個王朝,可以說前無古人了。而這就要面臨,在大唐往年的邊關以外,又有了異族之人。

北方的草原蠻族,西域之國的土谷渾,安西道的吐蕃人,西南道的僚人,嶺南之地的夷族,還有安東都護府之地的原本高麗人。

在這樣一個擁有着多部落,多異族的時候,我們不能一味地靠武力,又或者是靠推恩。

外武內文很有必要,但是這個外武內文,也會有一個度,這個度,能夠讓其他異族之人感覺自己沒有被壓迫,也能夠讓大唐能夠很好管理他們。”

就在江楓教導學子的時候。

長安城外,八百里加急的武侯,帶着軍報進入了皇城。

李二陛下於宣政殿看了軍報,頓時皺了眉頭。

一個小小的僚人,竟然讓大唐名將李道宗束手無策,連番失利。

李道宗也說,這些僚人竟然有着非常好的兵器,還有盔甲,其中還有一些謀士。

似乎和往常的異族謀亂不同,這一次的僚人謀亂,應該是有人在支持。

這讓李二陛下一下子想到了已經沉寂兩年多的那些個世家,也只有他們纔會使用這樣的手段。

因爲當年的大隋之亂,李二陛下就見到他們用了這些個陰謀詭計,挑起了戰亂。

第一百零四章 告別第五百四十八章 淮南路人心各異第四百四十一章 歸途中的箭羽第三百八十章 有驚無險、江楓救美第五百七十三章 紹興年天下大變第九章 大唐之李家逆子第六百七十九章 范文程,人老了,不中用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萬歲爺、愛上了抄家第三百一十一章 地火滅世第一百九十七章 唐律第五百五十二章 監察部正名之時第三百二十六章 開局撿到武則天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三百四十五章 武后的城府有多深第五百四十六章 趙官家巡視天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努力的王玄策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定國,大明最後的英雄第六百三十六章 顧炎武;我還要再看看天下第四百九十章 弘道四年第兩百四十八章 悠閒和冷落第兩百七十八章 四王爭霸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宋的天下大同第一百六十二章 熄滅的戰火第六百三十二章 這大明、已經快要沒救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人物之死第五百五十一章 賣大米不講武德第五百五十九章 江上仙火燒報刊第五百零四章 大宋要靈氣復甦了嗎?第五百八十三章 那一年,萬歲爺御駕親征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之絕,獨佔其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漢中的地龍翻身第六十七章 當秀女有了婚約第六百一十一章 崇禎帝、自廢帝王的刀和劍第兩百四十二章 身世第四十九章 推動大唐商業的發展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將軍生死未明,李績死戰第六百七十八章 范文程、我要我最後的倔強第一百九十章 分利第五百三十一章 嶽鵬舉服用金丹第六百一十五章 崇禎帝,是時候減輕三響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金的戰略後撤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人看盛世不爽第五百七十三章 紹興年天下大變第一百五十章 所爲的戰爭都有目的第五百四十九章 爲見仙各逞心機第兩百九十三章 觸之則死第兩百三十章 迷霧第三十九章 國師大才啊!第四百八十一章 誰擋我的路,我殺誰第五十六章 魂兮,歸來第六百零九章 鄭芝龍、我鄭家崛起的機會來了第兩百五十八章 晉王第三百六十九章 背鍋的太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死戰不退第兩百三十六章 淨衣第兩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第三百九十六章 我就是說說而已第三百一十章 黑龍翔天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強硬有能如何?第五百九十二章 萬歲爺,俺們都是被迫的啊第四十四章 世家主負荊請罪第四百九十三章 錦州之地第五十三章 一箭定陰山第四百五十七章 四聖現世,坐而論道第兩百八十二章 權謀第三百三十四章 江山秀色第兩百三十七章 聖僧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痛快的太平找痛快第兩百七十九章 熬煮硝石第六百三十六章 顧炎武;我還要再看看天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禎帝、這紅薯棒極了第兩百三十一章 探索第兩百四十三章 藏寶第兩百七十三章 大食的態度第三百三十六章 海島餘生第六百零八章 多爾袞、見到白衣之人就逃吧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少勝多第五百一十三章 黃天蕩之戰(中)第五百五十章 求上位私自叛變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朝,在改變中變強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蠻入侵第四百七十九章 武后缺錢第三百三十八章 太史令的遺言第兩百九十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六百二十一章 是我的、這些錢都是我的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國師、我的進度條還差一步第五十八章 落後與強大第四十一章 畝產千斤的土豆第一百二十四章 擺鐘第兩百九十四章 國士無雙第六百三十九章 顧炎武、我要成爲國師的知己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雞摸狗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征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各自的應對第兩百五十二章 海上絲綢第一百二十六章 努力的王玄策第九十一章 主動的鄭麗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