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監察部正名之時

官家對於揚州城可真的沒什麼好留念的。

被這些個鄉紳給擺了一道,心中的元氣雖然在江楓的建言之下消了一些。

可是對於這些個鄉紳富商也沒什麼好感了。

就想着巡視完天下,繼續回道自己的汴京城內,處理政務,做一個爲國爲民的好官家。

到時候就能夠白日飛昇了。

真正不想走的人,其實是江楓。

之所以留在這裡,是因爲江南這個地方,除了要安撫之外,還要清肅。

大宋監察部成立已經過去很長時間,卻並沒有什麼建樹。

一直還是在行在中監察着那些個官員,他們的手,連大江南北都沒有伸出去。

這和真正的監察部相差甚遠。

而江南這個地方,因爲乃是衣蛾魚米之鄉,更是大宋現在最爲繁華之地。

自然也就多了很多的藏污納垢的條件,並且也會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發生。

百姓們自然不會有太大看法,可是這江南之地當初爲什麼能夠出現那麼多的反叛義軍。

還不是因爲江南這個地方的官員做的實在是太過分了,在大宋風雨飄搖之際。

在朝廷兵力薄弱之時,便聚集了那些被壓迫、被剝削的百姓,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雖然最後都被韓世忠鎮壓了。

可是這個頭已經開起來了,如果朝廷只是一味兒地去鎮壓。

對於江南的百姓來說,必然不是一件什麼好事。

魯大家說過,不在沉默中死亡,就會在沉默中爆發。

江楓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纔會聯絡了一些監察部的官員,並且見了淮南路的經略使宗穎。

盤問了一下這淮南的真實情況。

這番收集證據,就花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

趙官家在這個一個月的時間,倒是真的有一些喜歡上了江南水鄉揚州。

話說,這江南水鄉的女子,當真是水靈!

只是可惜,江楓根本就沒有給趙構這個機會,收集了證據之後,便帶着趙官家動身。

這一次是向着南方的福建路方向而去,體察了一番東南之地。

如此,又是三個月的時間,才從海上而行。

最終回到了汴京城。

在大家都覺得官家巡視天下已經完成,似乎也沒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時候。

成立了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有什麼建樹和動作的監察部,終於磨好了刀,開始把手伸向了地方。

紹興二年深秋。

監察部、刑部、大理寺三方聯合,開始在各地拿人。

可以說,從北到南。

各地都發生着監察部、刑部、大理寺捉拿犯人的身影。

這才讓那些個以爲官家回到了汴京城,就可以繼續貪圖享樂的官員,吃了一驚。

卻也沒那個機會逃跑了。

至於直接反抗,那是不可能的。

地方上的那些個守軍,或者是說那些個聚集起來的鄉紳鼓動的村勇。

在大宋的鐵騎之下,根本就不值一提。

就像是當年他們在面對大金的鐵騎是一樣的,根本就打不過。

而且,反抗之後的結果,便是人頭落地,全家流放。

不反抗,倒是能夠依法治罪、該抄家的抄家,該流放的流放,最起碼還能夠活着。

而監察部這般風風火火的動作。

着實讓整個行在都驚訝了,紛紛上表詢問官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趙構也不太明白。

反正是聽從了上仙江楓的建議,對整個大宋進行清肅,從而以正監察之名。

說到底,他這個大宋的官家也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

爲什麼要這般做。

直到第一份監察部的奏章,出現在了行在的時候。

趙構才明白。

原來,他的這個大宋還是和以前一樣千瘡百孔。

北地那新任命的官員,所做的事情,竟然比那些個大金還要慘無人道。

這就是他的大宋學士,這就是他親自任命的官員。

“豈有此理!”

趙構直接把奏摺摔在了宰執的面前。

趙鼎躬身上前,撿起來奏章,打開一看,頓時臉色蒼白。

“請官家息怒!”

先是把奏摺給了呂頤浩,然後便連忙安撫氣憤的官家。

他也沒有想到,地方上的官員竟然是這個樣子的,還說什麼自己就是王法,自己就是這個一縣之地的官家。

這明顯就是欺君罔上、罪無可恕!

隨着這個奏摺傳開,不少人也都沉默了,不在說話了。

因爲他們在這汴京城的行在中天天累死累活地處理公事,爲的就是能夠讓大宋恢復到以前的豐享豫大之中。

也是想要讓自己的纔能有一個展示的機會,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累死累活,有人卻能夠在地方上肆意欺壓百姓,然後自己倒貪圖享樂起來了。

對於這些道不同的人,行在的官員是沒什麼話說了。

如果是按照以往,其實他們肯定是要出面維護一下,怎麼說,這也算是官家和臣子之間的一種爭鬥。

官家要打壓或者是按罪處置一個臣子,他們這些人必然要求情,不然等到自己犯了錯,那就沒人願意站出來了。

可是現在這種事情。

他們站出來,反倒是會讓官家對整個行在的大臣都會產生疏遠和猜疑。

這是他們不想見到的情況。

而隨着監察部的人呈上來更多的奏摺之後,整個行在做事情都開始小心翼翼了。

十分擔心這監察部的人,看到了他們偷懶不作爲。

一些一心只讀聖賢書,考取了功名的人,卻因爲死讀書,並不太適合這種高強度下的工作。

最後只能是辭官。

對於這些人,趙構也直接揮揮手,放了他們。

用上仙的話來說,這就是萬里挑一,總會有大才趁着這個機會慢慢地被提拔上來。

如果大臣的職位一直不變動,有一些人就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到時候德不配位,可能會出現很多。

從而讓大宋的行在變得慵懶起來,對於他的無上功德會有一些影響。

十分在意自己的無上功德的趙構,自然連忙遵從。

於紹興四年的春天,開啓了更大規模的科舉。

現在的大宋收復了失地,卻因爲人口問題,一直沒能夠快速發展起來。

大宋和大金還有西夏以及大遼,終究還有一戰。

但是不會是現在。

因爲北方的草原上,一個雄主正在崛起。

大金、西夏、大遼到時候就會成爲大宋和北方那雄主之間的炮灰。

怎麼也要讓他們先擋上一會兒。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痛快的太平找痛快第十二章 商人重利輕別離第一百二十六章 努力的王玄策第兩百零七章 夾道相迎第兩百三十四章 謀殺第五百六十一章 弘文館訓斥宰執第五百六十四章 趙官家抽打良臣第二十九章 拜仙台上金光閃閃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人看盛世不爽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兀朮月夜逃亡第一百三十五章 謠言止於謠言第兩百六十五章 蒸汽時代第三百七十三章 演技在線的武后第兩百五十章 周而復始第一百一十章 聰明的敵人第六百六十六章 曹文詔、好厲害的紅衣大炮第四百四十九章 選駙馬第三十七章 舌尖上的大唐第九十三章 王玄策的求學之路第二十六章 王君廓VS李世民第三百八十二章 殷勤的太平公主第九章 大唐之李家逆子第八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五百九十九章 年輕人,你不講武德第三百八十三章 此詩,還行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六百一十四章 大國師、我以仙藥換錢財第兩百零六章 回唐第五百八十七章 奸臣啊,你還我命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株終於待到了兔第六百零六章 洪承疇、我的仙緣在哪裡第一百二十九章 學說第四百一十一章 突厥蠻夷,可惡至極第四百一十二章 準備戰鬥第三百零九章 元老功臣第七十一章 李二陛下的作秀第一百零四章 告別第十四章 自救之法,長安來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範景文、這個任務臣接了第八十四章 鄭宛也想要有自己的事業第五百二十八章 趙家二聖被罰誦道經第六百二十五章 明週刊、如何正確引導民意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三百八十章 有驚無險、江楓救美第三百二十六章 開局撿到武則天第九十四章 江楓的懷柔手段第四百三十八章 只有一人可救大唐第兩百四十章 平等第五百一十六章 杜右相投金被拒第五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四百五十四章 絕世無雙安南侯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之絕,獨佔其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才女的陷阱第三百五十七章 自嘆不如狄仁傑第一百八十九章 滅賊第一百四十九章 死戰不退第三百三十七章 長安局勢第五百三十九章 江上仙出手言治政第六百二十四章 範景文、這個任務臣接了第二十三章 小郎君之才,可爲相第五百一十四章 黃天蕩之戰(下)第五百六十五章 江上仙教導有方第兩百九十六章 橫推一切第四百一十章 恆州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勤勞的蜜蜂第五百四十一章 張相公以權謀私第三百六十七章 黃宗羲、我的理想國度第兩百二十六章 隔閡第四百三十七章 李治東巡,武后失勢第一百九十四章 真理第九十四章 江楓的懷柔手段第兩百二十七章 君明臣賢第四百三十二章 狄公,你會不會查案啊第兩百五十一章 新領程第一百零九章 四面埋伏第四十九章 推動大唐商業的發展第四百三十八章 只有一人可救大唐第七章 一不小心泄露了天機第六百五十六章 洪承疇、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四百八十四章 讓謠言先飛一會兒第四百七十七章 佈局的人會是誰?第四百五十九章 扶不起的阿斗第三百九十三章 少東家,你吃虧了啊第三百七十一章 啓用薛仁貴第四百八十四章 讓謠言先飛一會兒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開荒島第六百八十章 范文程,亂臣賊子的末路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唐戰神第四百四十四章 得寸進尺第三百二十八章 武后的小心思第三百零七章 風波不平第兩百六十八章 老夫老妻第三百五十五章 臨朝稱制第五百五十八章 江上仙的三板斧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天之前第五百六十二章 韓世忠潑性不改第一百二十四章 擺鐘第八章 好的壞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