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他來了、大明時代週刊來了

春秋戰國的七雄爭霸。

中原大地上面除了戰爭,好想也就只有戰爭。

直到後來秦變法,使得自己強大起來,擁有了一統六國的實力。

秦始皇自然而然地便應運而生。

六國之中不乏驚才豔豔之人,然而最終還是沒能抵抗大秦的鐵騎。

這是爲什麼?

大秦之後則是大漢王朝,漢高祖起於微末,本就是一個亭長,卻能夠建立一個大漢王朝,已經實屬不易。

漢武大帝更是歷史上比肩秦始皇的存在,可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呢?

大唐雖然說是以武犯忌,可是抑武重文的大宋不還是被關外的蒙元給滅了?

到了現在的大明,同樣是起於微末的太祖至高皇帝結束了蒙元的統治。

把蒙元直接趕出了中原大地,恢復了中原大地的正統。

可是現在,似乎也面臨着大宋時候的困境,被關外的蠻族所威脅。

大明現在的狀況似乎可以從歷史之中看到一些相同的影子,卻還是不能找到一個答案。

江楓喝着崇禎皇帝帶來的上等美酒,經過了蒸餾之後,讀書不是很高,最起碼卻是提純了的。

再加上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味道,純正的糧食依靠先進的良久技術做出來的。

味道的確香醇,還有一些淡淡的甜味兒。

崇禎皇帝想了差不多六盞茶的功夫,這才擡起頭,開口說道:“國師,我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明君。”

思考了好一會兒人生的崇禎皇帝,憋了好一會兒,也就只能是說出來這句話了。

江楓給崇禎皇帝倒了一杯酒,對方端起來便是一口乾完。

“你的確算不上是一個合格的明君。”江楓實話實話了,也沒必要說什麼好聽的話安慰。

因爲有一些好聽的安慰,那也僅僅是好聽而已。

只不過,親自聽到大明國師說着這樣的話,確定了他當真不是一個明君。

自己這麼傷心難過,對方連一句安慰的話也沒有,也就更加傷心難過了。

“然而古往今來,真正的明君本來就少,都是應運而生,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其實你雖然不是合格的明君,卻是一位合格的大明天子。

大明的貪、官、污、吏還有很多很多,如果僅僅是因爲國丈的事情,便如此,那你以後豈不是直接要找個歪脖子樹了結此生算了?”

崇禎皇帝稍微收拾好心態,平整好心情,用真誠的目光看着江楓,說道:“國師放心,我一定會謹遵國師的教導,努力成爲一名合格的君王。”

江楓回道:“教導談不上,輔佐你本就是我當初定下來的修道之心,也算是各取所需了。”

這也是江楓給自己降世找的一個理由。

他不能以什麼長生不老、白日飛昇來誘惑崇禎皇帝,讓他成爲一名千古一帝。

因爲崇禎皇帝的志向根本就不在此。

唯有大明中興,可能纔是唯一激勵崇禎皇帝成爲合格的君王的條件。

而江楓自然就不能把自己的身份放的很高很高。

其實以他現在的身份來看,就已經算得上是很高很高了。

但是這裡是大明。

而不是大宋,更不是大唐。

“御史臺清查完了錦衣衛之後,又開始清查國丈,這件事情必須要讓天下人知道和明白,大明現在的作風。

也要讓天下人明白和知道,你對肅正朝堂、正朝綱的決心和毅力。

只有百姓見到你是當真在整治那些貪、官、污、吏的時候,纔會覺得你是一個合格的帝王。

你也能夠收穫民心。

這民心就像是這一罈子美酒,看起來沒有什麼,喝起來,卻是香醇無比。”

崇禎皇帝點點頭,見到江楓手中突然變出來一個奏章。

便知道應該是有什麼事情要他去做。

“這是我想出來的一個法子,大明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瓶頸之時,唯有求變才能更強。

默守陳規的結果,很有可能便是被韃子大軍南下,和大宋王朝一樣,滅亡在關外之族的鐵騎下。

所以大明就不能按照以前的方式來治理天下。

這個叫做大明時代週刊,和邸報是一樣的,但是這個大明時代週刊的作用乃是把你和朝堂官員所做的一些事情,直接公之於天下。

也要派遣人去各地蒐集一些消息彙總,挑選一些有影響、有用的報道出來,讓天下人都知道。

當大明天下的百姓都知道了你的所作所爲,知道了朝堂正在做的事情。

便能夠來理解你這位大明天子,也能夠時時刻刻關注大明的國家大事。

當他們慢慢地把大明的國家大事當做是正事,有了大明人的心,明白了什麼叫做中原漢民的危機,也明白了大明現在的處境。

也就會轉變思想,這叫做輿論引導。”

崇禎皇帝並不太明白,這種政務和大明中興有什麼關係。

江楓也不想多做什麼解釋,揮手說道:“行了,酒也喝了,牢騷也發了。

這天下還是要你去治理,路還是要自己走下去。

回去好好看看,好好想一想,歷史雖然沒有教導你怎麼做,怎麼面對現在的處境。

卻教了你,不應該做什麼。”

崇禎皇帝站起來,深深地施禮道:“多謝國師教誨。”

邁着沉重的步子。

崇禎皇帝離開了國師府。

回到御書房,開始看起了江楓寫給他的輿論的作用。

這一看。

就像是當年看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時候,看的放不下來。

直到王承恩讓人掌燈,周皇后提來了飯食,這才依依不捨,放下了手中的奏章。

那種越看,越震驚。

越看越發覺得治國理政是一個大學問,是他此生都可能學不完的知識。

周皇后幾次欲言又止。

看到崇禎皇帝一直心不在焉,並沒有注意到她的神情,只好自己開口了。

“萬歲爺,妾身……妾身本不開開這個口,但是……但是一想到當年親自送着妾身進宮來的阿弟,就憂心不已。”周皇后眼含淚水,楚楚可憐。

崇禎皇帝這纔回過神來,看到周皇后的可憐無助的眼神,連忙哄道:“別哭,免得動了胎氣,你剛剛說什麼,朕在思考一些事情,沒有聽清楚。”

第三百零八章 大唐國宴第兩百一十二章 教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歸途中的箭羽第一百八十三章 借兵第四百七十章 武后時期的萬國來朝第四百二十七章 誰纔是老狐狸?第六百五十七章 論成敗、最強與最強的對決第四章 長安亂象、葡萄美酒第兩百九十四章 國士無雙第三百零一章 後浪來襲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郎,你怎麼看?第三十三章 李世民的帝王權術第兩百二十三章 軍餉第三百零三章 仙島之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退路第兩百一十四章 冤情第一百一十八章 賊心不死第五百六十六章 江上仙臨朝言制第六百七十二章 霸主路,大明稱霸大陸之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萬國來朝第三百九十九章 殿下,你要完了啊!第兩百七十六章 形勢所逼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大郎的一天第兩百三十一章 探索第五百九十章 崇禎啊,你御駕親征吧第兩百八十二章 權謀第兩百七十八章 四王爭霸第六百五十六章 洪承疇、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四百二十五章 來自大唐的福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我就是說說而已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朝,在改變中變強第五百一十三章 黃天蕩之戰(中)第二十六章 王君廓VS李世民第一百一十六章 慘勝第七十章 大唐車神第三百三十四章 江山秀色第兩百七十二章 不堪一擊的海盜第兩百三十一章 探索第四百一十六章 武后的犒勞第十四章 自救之法,長安來人第六十四章 溫馨一片的國師府第一百七十四章 晉陽公主第四百六十一章 最適合的那個人第兩百七十七章 羅斯柴爾德遊記第四百八十六章 力的作用第九十六章 拳頭大就是硬道理第兩百六十八章 老夫老妻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將軍生死未明,李績死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御史臺、查完錦衣查國丈第五百八十九章 哈哈哈,這就是朕的好臣子第五百二十五章 吳乞買欲還二聖第五百零九章 刑不上士大夫時代的終結第九十八章 言傳身教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第三百六十七章 貌傳長安第兩百五十三章 日照之地第兩百二十八章 阻礙第兩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九晚五第五百一十六章 杜右相投金被拒第三百三十三章 才女的陷阱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國師、何以中興大明第一百七十六章 太上皇李淵之死第四百五十五章 盛世姻緣第七十一章 李二陛下的作秀第六百七十二章 霸主路,大明稱霸大陸之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蒙古王順勢崛起第一百一十章 聰明的敵人第兩百九十一章 又是腿受傷第兩百六十七章 迷惘第六百一十八章 孫承宗、我要拿一人祭旗第四百八十二章 我只想討一個公道第兩百二十二章 吃草第四百四十一章 歸途中的箭羽第一百四十五章 謀局第四百六十一章 最適合的那個人第三百七十九章 給鄭某一個面子第三百九十六章 我就是說說而已第四百九十九章 填鴨式的促發展第一百一十四章 孤軍深入第三百二十二章 殺人滅口第兩百二十一章 武才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大郎的一天第一百章 陰謀還是詭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所向睥睨第六百一十八章 孫承宗、我要拿一人祭旗第一百六十七章 挽救長孫皇后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乾順異想天開第八十二章 最高明的計策第四十九章 推動大唐商業的發展第兩百一十一章 家事第五百四十章 粘罕的遠見卓識第六百七十三章 霸主路、大明的無敵大軍第四百八十章 你可與某同坐第二十七章 翻手爲雲,復手爲雨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不予之第三十七章 舌尖上的大唐第三百八十四章 少東家可會詩歌文賦?第四百一十章 恆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