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封魔錄:真魔劫
028、孔雀法王之劫
據傳說,耆婆懷孕期間,解悟佛法的能力倍增,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便讀完《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共計一百三十卷佛典,而且正解無疑。
鳩摩炎非常吃驚,自認爲已無法再指導妻子學佛。耆婆便往雀離大寺,尋求高僧指點。
當時有一位名爲達摩瞿沙的羅漢,在雀離大寺講經,耆婆每每到場修習。
達摩瞿沙注意到,每當自己講解一些非常難解的經文時,耆婆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便說,她所懷的必是一位像舍利弗一樣聰明絕頂的孩子,是第一智子。
鳩摩羅什大師半歲學會說話,三歲識字,五歲博覽羣書,七歲時隨母親一同出家,終成一代佛法大師。
因爲耆婆每次到雀離大寺聽經,都是坐在那塊黑色平滑的大石之上,後來那塊石頭,便被命名爲佛子巖。
孔雀法王的俗名鳩摩羅多,想必與鳩摩羅什大師有着極深的淵源。
這裡只記載了鳩摩羅什大師在龜茲時代的行跡,並未記載太多後事。
就連他與白羅約的婚事也隱去了。
曾有一位三果羅漢預言,若鳩摩羅什在三十六歲前未破戒,當修成第二位佛陀,這個預言遍傳西域,以至於流傳到漢地。
當時的中原地區,佛教勃然興起,自皇帝王侯到黎民百姓,都對佛教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爲了爭奪這位有着宏大前途的高僧,前秦、後秦不惜兩次發動戰爭。
第一次前秦皇帝苻堅命令呂光攻破龜茲,奪取鳩摩羅什。
不過,這位大將呂光竟嫉妒起鳩摩羅什來,他實在想不通皇帝苻堅爲何對一個和尚如此執着,竟不惜令自己遠征龜茲。
嫉妒心和勝利者的傲慢作祟,呂光竟逼迫鳩摩羅什與舅舅白震國王的女兒結爲夫妻。
這是鳩摩羅什第一次破戒。
半年後,爲了龜茲安危,鳩摩羅什勸走呂光,自己也被迫隨呂光東行。與妻子白羅約分別。
得知苻堅在淝水之戰兵敗的消息,呂光攻取涼州割據自立,建鳩摩羅什寺,供養鳩摩羅什。
又過了十六七年,後秦皇帝姚興攻克後涼,將鳩摩羅什迎到長安,在逍遙園建草堂寺。鳩摩羅什在草堂寺開始了漫長而宏大的講法、譯經生涯。
同年,漢地的大和尚法顯,西去求法,完美錯過了與鳩摩羅什交個朋友的機會。
姚興對待鳩摩羅什尊崇更甚,幾乎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爲了彰顯自己對佛事的真誠,不惜耗費國力,建造七級浮屠,總高八百八十尺。所謂浮屠,即佛塔。佛塔的風格樣式,由鳩摩羅什親自繪製,基座爲蓮花瓣,塔身四方形,高大、巍峨。
建成之時,整個長安都爲之震動。
大概是爲了表達對皇帝姚興的感激,鳩摩羅什取出一件隨身保存幾十年的安息香呈獻姚興。
這安息香不過核桃大小,色黑,放於金碗點燃,香氣瀰漫,溢滿整個長安,月餘方散。
安息香功效非常,就連鳩摩羅什也爲其所迷惑,恍惚中看見一女子,錯認成自己的妻子白羅約,自此慾障再生。
鳩摩羅什因思念妻子之故,慾障難除,同姚興講出了自己的苦衷。
姚興崇佛,但對於佛事終究是半信半不信的,尤其對那些不吃酒肉不娶妻的戒律,根本不當回事,馬上便差人尋來那名與白羅約相似的女子,與鳩摩羅什歡好。
那女子爲鳩摩羅什生下兩個兒子。
姚興也知道鳩摩炎還俗與龜茲公主耆婆成婚的事情,爲了延續“法種”,也想生些智慧超羣的“智子”,姚興更賜給鳩摩羅什十個妓女。
鳩摩羅什哭笑不得,卻架不住姚興的權威和勸說。畢竟有其父母的舊事在先,鳩摩羅什也找不到切實的理由反駁。
鳩摩羅什自此同十個妓女在別院住,不再住於寺內。
這件事在整個長安城的佛教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和尚憤憤不平,也不再住寺內僧房,議論紛紛。
爲了平息事態,鳩摩羅什召集有怨念的僧衆,吞下一把把銀針,辯解說,若有哪個僧人也能同自己一樣,吞下銀針的,亦可享受十個妓女。
不止是衆僧,就連姚興也被鳩摩羅什吞針的神技折服。
風波暫時平定下去,但在鳩摩羅什圓寂後,他的兩個兒子,還是受到了殘酷的打擊。
鳩摩羅什臨終前曾告誡後世弟子,“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花勿取臭泥。”
喻示要大家以其講法譯經爲要,不可執着於他的生活行事。
高僧大德自是明白鳩摩羅什大師的苦衷,但仍有人執着於他同妓女同住和留下法種的事。
這些人分成兩派,一派人則以其事攻擊鳩摩羅什大師,一派人爲顧全佛法,認爲應當抹去那些舊事,甚至抹去大師留下的孩子。
這些故事雖不曾記載於那些壁畫上,郭曖也是知道的。
佛子巖院,那顆七彩琉璃色的巨卵上方,布了一道明黃色的傘蓋。巨卵放射出的萬千光華被遮掩,唯照在這古老的院落裡。
院中圍繞巨卵,盤腿坐了幾十名僧人閉目唸經,這些僧人看服飾年齡,有些已具備相當高深的修爲。
僧人的外圍,是前來參拜的民衆,跪拜於地,或誦經,或祈福。
那名癡憨的魁偉僧人就緊守在巨卵邊上,作入定狀。
郭曖認得,正是那日在洛陽城上,助自己降服孔雀法王的曇華大師。
曇華大師身上、臉上積滿塵沙,想來這幾個月都是如此坐定,不曾挪動梳洗。
雪域高僧有閉關苦行的法門,可以數月不吃不喝,不動分毫。
巨卵中真真切切可以看到一個盤腿而坐的人形。郭曖本能的開啓般若之眼,想要看個究竟。
那卵中竟不是一個胎形,而是一名真真正正的少年,樣貌分明就是孔雀法王的樣子。
似是受到了郭曖迦樓羅天尊之力的感召,卵中少年忽然睜開眼來,緊緊盯着郭曖的方向。
這一切當然難爲世人所見,不過卻也有巨大的反映,令人雀躍不已。
巨卵發出強烈的胎動之聲,卵殼隨之起伏,光芒更爲盛大,陣陣閃爍着。
衆僧大喜,誦經之聲高漲,郎朗直上雲霄。
曇華大師見亂內躁動不已,面露不解之色,以手附在巨卵之上,以做安撫。
而那巨卵的躁動卻始終難以平息。
又片刻,祥光乍盛,於萬道光華中隱隱現出大孔雀明王的法身來。
見此奇景,衆僧,百姓,無不跪倒拜服,高唱大孔雀明王的尊號。
曇華大師再也按奈不住,嚯地站起,掃視周圍的人們。
衆僧,百姓,亦隨着曇華大師的目光望去,在院門處的人羣中,竟又隱隱現出一尊金身來。
西域之人自幼學習佛法,自然認出那尊金身的本來面目,是迦樓羅天尊。
大孔雀明王,迦樓羅天尊,雙雙化現。
僧衆,百姓瘋狂躁動起來,這邊磕頭,那邊磕頭,恨不得把這輩子的頭都磕下去,恨不得把眼睛挖出來,看看自己所見到底是幻是真。
郭曖不想惹出麻煩,強行收起被大孔雀明王共鳴引出的法身,於此同時,巨卵上方化現的大孔雀明王法身亦慢慢消散。
兩尊大佛的化現只是幻光構成的形象,殊勝非常,卻又捉摸不定。
衆僧,百姓,如失了魂般張望、摸索,猶如一場大夢。
一些高僧似是得了開示,郎然大笑,不再拘泥這肉身形具的色相,大踏步出門而去。
有不懂裝懂的百姓,也照樣學起來,大笑着離開。
有些則繼續跪拜那顆巨卵。
有些仍是一番失魂落魄,大夢方醒的迷離樣子。
曇華大師一眼認出郭曖,趕緊分開衆人,來到跟前。
那些久在寺中的人,指指點點,紛紛稱奇,這癡憨和尚竟然站起來了,他都兩個多月一動不動了,那個年輕人到底是誰,能有這麼大本事讓大和尚站起來?
郭曖不是佛門弟子裝束,圍着巨卵的僧人們,也感到奇怪,紛紛朝這邊望過來。
曇華大師向郭曖行過佛家的合十禮,隨即又深深跪下去,這一下弄得郭曖也手足無措起來,趕忙俯身扶他起來。
曇華將郭曖引在巨卵跟前,設下一道秘境結界,低聲懇求。
原來不久前曾有邪徒來犯,想要搶奪孔雀法王的聖胎。曇華懷疑那些人是摩羅曇照的手下。
摩羅曇照,便是阿史那達曼,曾假冒寶象法王的名號,在西域和中原一帶做下不少惡業。
孔雀法王鳩摩羅什之所以會去洛陽助紂爲虐,也是受他蠱惑。
摩羅曇照出身突厥王族旁系,幼年時他的父親參與族內王權爭奪,失敗後全家被誅殺,只有他一個逃出,隱姓埋名流落到大雪山,師從寶象法王學藝。
寶象法王看出他心性狡詐詭計多端,實在不具備修習佛法的根器,便將他逐出師門。
以曇華大師的說辭來看,摩羅曇照阿史那達曼,應該就是烏鴉集團十三黑鴉中的那個“寶象法王”了。
而且他的說法,同安西節度使蘇定遠的情報也對得上,那個在突厥部興風作浪的法師,應該就是阿史那達曼。
曇華大師希望郭曖留下,幫助護持孔雀法王的聖胎,而且若是郭曖在的話,有迦樓羅天尊之力,可以增強引導佛母大孔雀明王的化現。
若非有高手護持,萬一那摩羅曇照前來破壞,孔雀法王的聖胎恐難逃劫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