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君臣之謀

bookmark

魏徵奸滑的向皇上獻上三策,引發衆臣爭相附議。

只不過衆臣全都附議魏徵口中的中策。

這是爲什麼呢?

難道上策不香嗎?

須知魏徵口中的上策利國利民,一旦奏效,將會讓李唐江山翻新,推向新時代。

爲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魏徵的上策是在信任王浪軍可以協助朝廷,戰勝這場南北夾擊的陰謀,爲前提的策略佈局。

那麼戰而勝之,王浪軍即便對李唐江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比不上李二親征,率領文武大臣與黑衣人一黨決一死戰的功績大,無形中掩蓋了王浪軍在民衆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畢竟王浪軍有逆轉乾坤的能力。

最不濟王浪軍還有一位陸地神仙可以幫襯他逆轉乾坤,爲什麼打不贏這場戰爭呢?

這纔是魏徵獻上這一上策的根本原因。

上策,可謂是聯絡人心的一場決戰。

其次,時局迫使戰局逼近。

勝則天下擁戴。

敗則一切皆休。

至此國破家亡之際,有的選嗎?

沒有,唯有戰而勝之一條出路,別無選擇。

那麼要戰就要戰果最大化。

畢竟關乎滅國,失信天下,身死道消的大事,難道不博大,還要取蠅頭小利,失去天下人心嗎?

失民心則失天下。

那不是自取滅亡嗎?

最後,魏徵這一上策可謂是勸君之道,不希望皇上走上歧途,誤國誤己,落下一個昏君無道的罵名。

這種結果直接關係到他自己的名聲。

他若是落下一個輔助無道昏君的奸相名聲,死都不會瞑目的。

但很顯然,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像以爲那樣死諫皇上,以社稷爲主,放棄奴役,栽贓陷害王浪軍的心思,讓他被皇上誤會他是王浪軍一夥的。

特別是這種關鍵時刻,他若是讓皇上生疑,只怕越勸越糟糕。

何況衆臣附議他的中策,足見衆臣的意向與他向佐。

在這種情況下,他若是以一人之力力爭,力挺朝廷與王浪軍合作,共度難關,勢必被所有人聯合起來打壓,吃力不討好。

由此可見,他變得圓滑了。

圓滑的說出中策,誘導衆臣入套,逼迫皇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他看來,皇上不傻就會分清主次,以及其中的厲害關係,擇優戰之。

須知他的中策,建立在算計王浪軍的基礎上成立的。

那麼首先要考慮到王浪軍會被人算計到嗎?

這個問題只怕是很明顯,不會。

因爲王浪軍自打出道以來,只有王浪軍算計別人的份。

誰算計王浪軍,最終都會自食惡果。

所以算計王浪軍純屬自討苦吃。

而眼下的存亡時刻,還要選擇算計王浪軍,豈不是封堵自己唯一的生路,找死嗎?

若是因此激怒了王浪軍,讓王浪軍與黑衣人一黨合作,朝廷還有活路嗎?

當然,朝廷衆臣選擇中策,是有私心的。

這個私心在於安全第一,以及利益最大化。

須知利益與安全建立在速戰速決的基礎上,不在於誰勝誰敗。

敗了有皇上頂罪。

勝了皆大歡喜。

總之衆臣無論勝敗,都有本錢靠向勝利者,謀奪一份生計與利益。

畢竟衆臣有學識,有能力處理政務。

這是關鍵所在,無論誰掌權,少不了啓用衆臣維持江山的運轉。

特別是對付王浪軍這樣的仁義之士,滴滴見效。

哪怕是對付黑衣人,溜鬚怕馬也很管用。

至於對待皇上,衆臣的心思很明顯,皇上能打贏這場戰爭,衆臣依舊會對皇上忠心耿耿。

但這份忠心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

畢竟瘟疫強勢逼來,聯合饑民浪潮的衝擊,讓衆臣人人自危了。

說白了,這場戰爭還沒有開戰,衆臣已經被局勢嚇破膽了。

衆臣面對個人與家族覆滅的時刻,以往的忠心與氣節傲骨重要嗎?

重要,建立在香火傳承延續下去的基礎上。

否則一切皆休。

子孫都要死絕了,誰還在意忠義氣節?

當然,這種說法不絕對。

只能是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罷了。

沒有幾個傻子,會當衆堅守本心,與衆臣唱反調,那是作死的節奏。

沒見魏徵都學乖了嗎?

果決的獻上三策,把所有人都算計了。

促使衆臣爲難皇上,看着辦吧?

李世民抓狂的站起身來,藉助着御書房裡搖曳不定的火光,俯瞰着跪在案桌前方的衆臣,攥緊拳頭令身子骨發顫的說道:“好,很好,你們可都是朕的忠臣啊!

既如此,朕准許你們前去算計王浪軍,挑撥王浪軍與黑衣人一黨的戰爭,不得有誤?”

他的這句話說到自己心坎上去了。

因爲他把握不準王浪軍的動機。

只因王浪軍時至此刻沒有行動,讓他很爲難。

他在北瘟疫,南走水的夾擊下,不得不懷疑王浪軍的動機不純,隱有謀奪他的李唐江山。

這讓他無法接受。

雖然他從魏徵口中,捎來珩賢子傳遞王浪軍帶回的消息,王浪軍被困彈汗山,但是他不相信啊。

天知道這個消息是不是王浪軍在故佈疑陣?

誤導他入套,讓他親手斷送李唐江山?

至此存亡時刻,他稍有不慎就會失去天下人心,不死也失去了掌控江山的根基了。

所以他現在即不相信王浪軍,也不相信衆臣的話。

以至於他放權衆臣去算計王浪軍,爲啥呢?

很顯然,衆臣意在讓他頂罪,他就把頂罪的活推給衆臣,逼迫衆臣與他同心合力,共度難關。

否則,他會讓不服他的衆臣成爲替罪羊。

就這麼簡單。

“嘀嗒,嘀嗒”

衆臣跪在地上流汗,沒有人言語了。

沒有人是傻子,願意做替罪羊。

但耗時間,衆臣自信耗得過皇上,看誰先着急,扛不住?

不過皇上點名讓誰去算計王浪軍,就可怕了。

點到誰歸誰倒黴,嚇得衆臣冒冷汗了。

這時,魏徵長吁一口氣,似是報了衆臣逼迫他出頭的惡氣,微微擡頭看向盛怒的皇上說道:“臣以爲上策利國利民,當取之用之,渡過難關。

但不夠完美,完善。

理當着人去遊說王浪軍的家人,勸諫王浪軍與朝廷同心合力,共渡國難。

促成上中策靈活運用,佈局,全憑皇上統籌規劃,戰而勝之!”

他的這番話說的合情合理。

實則是推波助瀾,算計所有人入局,且圓滑不傷人。

李世民都被魏徵的話雷到了,暗罵魏徵是個老狐狸,心神坎坷的說道:“准奏,傳旨文臣組團去勸諫王浪軍的家人,安撫王浪軍與朝廷合作,共渡國難。

武將統軍備戰,安撫民心,只待一聲令下,舉國興兵與敵人一決雌雄。”

“臣等遵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臣跪地唱諭,目標,苗頭直指王浪軍的家人……

第1013章 應對之策第1167章 戰爭陰霾第852章 帝王謀略第634章 一鳥的下場第1172章 棋差一招第483章 情況異常第30章嚇死人的騷操作第559章 情感分歧第478章 火中取栗第二十二章李淵佈局第910章 千刀流殺人第834章 浮出水面的真相第1262章 驚天的反間計第八十一章釜底抽薪第933章 李二教子第九十章剖析內情第一百零一章反間計第十章維護之情?第1063章 神奇的魅力第1105章 滅頂之禍來襲第455章 震懾,人心?第37章李二慫了?第1282章 目標戰第一百五十三章死亡斧刃第937章 深陷太極陣?第846章 亂燉開鑼第1156章 舉國壓制第1036章 人生演技第1247章 五年佈局第885章 私心矇眼第九十五章出征無量第十五章八仙坊第4章皇權戰略第719章 風向變了?第19章奇兵攻防第828章 定機善後,再行動第二十七章樹欲靜、風不止第119章戲虐羣臣第877章 李二的心機第683章 暗中較勁第28章入坑的節奏第1267章 毒計顯形第一百四十三章伴君如伴虎第五十五章宮鬥餘波第八章伊人顧盼第747章 大方的李二?第487章 打草驚蛇第872章 令人費解的局第502章 試探,風波起第1011章 老頑童的迂迴戰術第1220章 新舊時代對對碰第1300章 本性殺戮第495章 高人到來第八十七章玉璽失竊第970章 仁義碰撞第578章 虎頭蛇尾第803章 無解的死局?第1165章 滔天怒火第433章 用兵之道第1234章 水落石出第699章 被人涮了?第1023章 不慕皇帝只慕仙第499章 圖窮匕見第1231章 和尚滋事第1158章 千鈞一髮第887章 陽謀拉網第十六章松花酒第744章 得失之間第六章寶竹竿?第724章 香荷的成長第892章 帝王魄力第412章 朝廷方針第1047章 驚世畫卷第682章 風雲聚頂第43章玩就玩大的第488章 草把借人第891章 合第九十一章溫馨語錄第六十一章先家後君第一百四十四章心術論證第一百零四章軍前自傲第584章 動機安在?第二章視死如歸?第八十七章洞悉根源第739章 洗滌的情感第958章 反戈一擊第536章 岌岌可危第577章 反常的太子第985章 玩出新花樣第898章 超凡推論,驚人心第一百五十五章隴伊村危機第713章 卑鄙手段第526章 搞事,攪局第一百零一章心理戰術第1216章 佛教風暴第1020章 殺意漫風雪第1210章 舉世唯一第一百三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起第923章 李二的妥協第482章 浮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