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

bookmark

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

李泰沉默不語,站在原地閉着眼微微擡頭。

王珪道:“可括地誌若因此從魏王殿下手中失去了,又該如何?”

李泰揮袖道:“大不了不編了。”

王珪低聲道:“那陛下又會如何看待魏王殿下?”

李泰痛苦地捂着臉坐了下來,道:“老師,這該如何是好?”

王珪站在一旁看着魏王猶如在看一個可憐的孩子。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李泰緩緩道:“就按照皇兄的批註改,都拿回去全部重來。”

“喏。”一衆文學館的編撰,腳步匆匆離開。

隨後,李泰如同失去了力氣,靠在椅子上一動不動。

王珪滿意地點頭,道:“魏王殿下能夠如此,老朽深感欣慰。”

李泰有氣無力道;“一次又一次,皇兄到底如何才能滿意。”

言語中,李泰有一種感覺,東宮太子若再要將這括地誌打回來,他應該會發瘋的。

李承幹並不清楚魏王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對李泰這個弟弟嚴格教導,作爲皇兄當然是有必要。

幾個妹妹學習能力都還不錯,李治與李慎就且不說了。

李恪在軍中以後能夠帶兵打仗,多半就是他的人生天花板了。

幾個弟弟妹妹中,也就李泰最出色。

有這麼一個出色的弟弟,作爲皇兄自然是驕傲的,在這個基礎上,希望弟弟可以更優秀一些。

這些天,朝中依舊井然有序。

朝中的用度恢復了平常的秩序,這些事絕大多數都交給了于志寧安排。

李承幹更關注關中各縣的情況,因此時常會從京兆府將卷宗調閱過來,翻看各縣的人口增長情況。

朝中依舊是缺錢的,做太子也是,治國也是。

手裡沒錢,便會感覺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更何況,自己還是個手段生疏的太子。

李義府應該已出了隴右地界,多半準備進入河西走廊。

對李義府這個人的安排,一開始考慮的是,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

先將人用出去,至於他有多少能力,看他的辦事能力。

東宮太子要用人不疑,這方面也是跟舅爺學的,先將許敬宗丟出來,看他的能力,來確定以後的安排。

好在自己現在才十六歲,李承幹覺得如今自己最有優勢的,就是時間,這個年紀有更多的試錯成本。

即便是李義府將事情辦砸了,還有李大亮將軍,這個二手準備。

這個辦法簡單是簡單一些,可能對舅舅或者房相來說,東宮太子的這個決定顯得很稚嫩,讓李義府這麼一個不起眼的人去河西走廊,是爲了培養東宮的親信嘛。

這點心思又有誰看不出呢。

李承幹並不在乎他們會怎麼想,也不需要在乎,大家心知肚明即可,如今只想讓關中富裕起來。

關中是李唐王朝的基本盤,只有這個基本盤穩固了,王朝才能先穩定起來,才能夠更強大。

因此,李承幹想過很多辦法,如派出弘文館的學士去各縣支教,又或者自己這個東宮太子辛苦一些,親自指導各縣生產發展。

事實就是對未來對以後講述得再漂亮,淳樸的關中鄉民還是更講究實際,在他們沒有親眼看到成效之前,他們會不會跟着你混都是兩說。

關中的夏季進入了七月,許敬宗看着葡萄架流下了一滴熱淚。

還有一滴滴淚水從眼眶中落下,一直劃過粗糙的臉頰,眼淚掛在了鬍子上。

許敬宗顫顫巍巍捧起一串淡綠色的葡萄,摘下一棵豆子大小的葡萄放入口中,又一次抽泣了起來。

人到中年的許敬宗此刻竟佝僂着背,捧着一串葡萄……他喜極而泣。

上官儀看着這一幕,遠處是一片綠油油的葡萄架子,他朝着四野大喊道:“種出來了!我們涇陽種出葡萄啦!”

不遠處的鄉民又是一陣歡呼。

坎兒井下,溝渠中的水還在流淌着。

歡呼的涇陽村民大聲呼喊着,他們要將這個消息傳遍整個關中。

薛五娘帶着涇陽的村婦們走入葡萄架中,開始採摘這些成熟的葡萄。

許敬宗給了司農寺少卿郭駱駝一個大大的擁抱,道:“駱駝兄,你是我大唐的功臣,大功臣。”

郭駱駝的後背佝僂,因此有很多人叫他駱駝。

面對許敬宗的熱情,這位身形佝僂的司農司少卿,道:“太好了,太好了。”

許敬宗收了收情緒,重重拍了拍他的後背,道:“走,我們去見太子殿下,讓太子殿下吃葡萄。”

郭駱駝的臉上帶着滿足的笑容。

許敬宗命人將三大框葡萄裝車,與上官儀,郭駱駝三人一起前往長安城。

李承幹站在中書省內與舅舅整理着卷宗,道:“舅舅也要注意身體,早些回去休息吧。”

長孫無忌道:“老夫的身體沒有房相這般孱弱,殿下可放心。”

“稟太子殿下,趙國公,門外有許敬宗,上官儀,司農司少卿求見。”門前的小吏朗聲道。

李承幹目光還在卷宗上,道:“讓他們進來吧。”

“喏。”

門外傳來了議論聲,李承幹擡頭看去,就見到許敬宗擡着一大筐綠油油的東西進來。

人剛走入殿內,許敬宗紅着眼,擦了擦淚水道:“太子殿下!下官用坎兒井與荒地將葡萄種出來了!”

李承幹快步走上前,看着筐中的葡萄,這些葡萄還帶着葉子。

上官儀道:“太子殿下!兩年了,我等在涇陽兩年終於種出了葡萄。”

許敬宗又連忙介紹道:“太子殿下,這位是司農寺少卿郭駱駝,當初殿下讓司農寺的人來涇陽,這位郭少卿便在涇陽住了半年,一直照料着葡萄藤。”

郭駱駝行禮道:“臣……臣郭……”

他的話語有些因爲哆嗦而結巴。

李承幹握住他的手,正色道:“郭少卿!”

郭駱駝道:“臣在。”

“太好了,我大唐終於有自己的葡萄了,孤要讓關中所有人都吃得起一口葡萄。”

許敬宗吸了吸鼻子,中年人哭起來並不好看,可此刻他心裡高興得忍不住想要哭出來。

上官儀道:“殿下快嚐嚐我們涇陽自己種出來的葡萄。”

長孫無忌走上前,從一串葡萄中摘了三兩顆放入口中吃着,點頭道:“嗯,還真是葡萄,甘而不狷,脆而不酸,好果。” 許敬宗用袖子擦了擦臉,也不知是在擦汗水,還是擦淚水。

李承幹拍了拍他的肩膀,也拍了拍上官儀的肩膀,道:“兩位辛苦了。”

上官儀道:“其實許侍郎最辛苦,他爲了看好葡萄,幾乎是住在了葡萄架裡,從今年四月開始一直到現在,從未離開過半步。”

李承乾重重點頭道:“你們都是好樣的,好樣的!”

許敬宗連忙道:“臣只是看着,是郭少卿他待葡萄藤如家人,他用一種獨特的灌溉方式,這樣纔有現在的成果,還請殿下賞賜。”

“好,好,好!”李承幹看着眼前三人。

郭駱駝道:“臣不敢當賞賜。”

李承乾道:“這是應該的,孤還有一個不情之請。”

“殿下請講。”

“請伱們三人將培育葡萄的方法方式寫下來,編寫成冊,讓更多的人看到。”

“喏。”

李承乾親自送三人到中書省門口,看着他們離開。

三大筐葡萄就放在中書省內,李承乾道:“舅舅,關中能富強了嗎?”

長孫無忌眨了眨眼,目視前方緩緩道:“只要太子殿下想,就一定能富強。”

“孤將葡萄帶給父皇看看。”

長孫無忌道:“老夫與殿下走一趟。”

命人擡着三大筐葡萄走出中書省,一路走向了玄武門。

太液池邊,這裡還是一樣寧靜。

一大筐葡萄被送到了太液池邊,太監用太液池的池水,將葡萄清洗乾淨。

李世民的目光在這個太子與葡萄之間,摘下一顆葡萄放入口中吃着

“父皇,這葡萄種出來了。”

長孫皇后好奇道:“承幹,以往你在東宮不是沒有種出葡萄嗎?”

李承乾道:“母后,那時候是兒臣不懂事,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李世民吃着葡萄聽着講述,這兒子還是會認錯的,只不過是他在他母后面前,誠實又乖巧。

在自己這個父皇面前,強硬的時候卻不可理喻。

長孫無忌道:“陛下,許敬宗,上官儀,還有司農寺少卿三人,用了兩年時間,幾次嘗試種出了葡萄。”

李世民想笑但在兒子面前收住了笑容。

李承乾道:“以往兒臣在史書上看到過關中鄉民種出葡萄的記錄,只不過有很多記錄沒有保留下來,或是遺失了,或是失傳了。”

長孫無忌氣餒道:“殿下,自漢以來確實有人種出過葡萄,但從未有人能夠用六十畝土地種出這麼多葡萄。”

長孫皇后詫異道:“涇陽種了六十畝?”

李世民嘴角一飄,又迅速收住了笑容,低聲道:“取巧的手段,你小子倒是從來不會吝嗇。”

小兕子吃下一棵葡萄,她張嘴道:“葡萄。”

長孫皇后與一旁的宮女都笑了,道:“小兕子一學葡萄就會了,看來以後也是個愛吃葡萄的孩子。”

讓弟弟妹妹也跟着一起笑了,太液池邊一片歡聲笑語。

李淵穿着一身素白的淡薄外衣,他老人家撫着須道:“如此說來往後的葡萄釀,豈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李麗質努嘴道:“爺爺不能喝酒。”

李淵道:“葡萄釀與尋常酒不同,孫神醫說過朕不能喝尋常的酒釀,但葡萄釀還是可以喝一點的。”

李世民坐下來道:“涇陽能夠種出葡萄是東宮太子的安排,承幹你說吧,你想要什麼樣的賞賜。”

長孫無忌也看着東宮太子。

李承幹作揖道:“父皇,兒臣想要參與關中各縣農事,掌關中建設。”

“呵呵呵……”李世民笑着道:“你乾脆命承範將京兆府尹的位置讓給你這個太子。”

“兒臣不用皇叔讓位,只要參與就可以了。”

李世民看向一旁的長孫無忌,見他點頭之後,纔開口道:“關中農事,事關長安根本,你可知曉。”

“兒臣明白。”

“那你打算怎麼做?”

“父皇放心,舅舅也請放寬心,兒臣不會輕易動耕地,也會保證關中的耕地富餘,在此基礎上,參與關中農事。”

“好。”李世民拍案點頭,又道:“輔機。”

長孫無忌上前一步道:“臣在。”

李世民的目光看着站在一羣孩子中間的大兒子,正色道:“太子參與關中農事,由你這個中書令事事向朕稟報。”

長孫無忌朗聲道:“臣領命。”

太子參與關中農事,參與關中耕種,還要舅舅來作保。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父皇總是會留第二手準備,並還不會讓太子大刀闊斧地改變關中。

皇帝一邊在給權力的同時,還要一邊給予制衡。

誰也不能放任誰,誰也不能自作主張。

李承幹心中計較一番,又道:“父皇,兒臣還想討幾個賞賜。”

李世民吃着葡萄心情大好,點頭道:“你說。”

“能夠種出葡萄是涇陽所有鄉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並且由許敬宗,上官儀,司農寺郭少卿幾人傾力而爲,苦苦守了兩年。”

長孫無忌道:“陛下,郭少卿可以升任司農寺卿,若葡萄還能傳遍關中各地,再另行賞賜。”

李世民點頭示意接着說。

舅舅身爲吏部尚書,自然掌管着官吏升遷,當初舅爺一句話許敬宗就去了涇陽,現在舅舅坐在當初舅爺的位置上,舅舅一句話也可以讓許敬宗回來。

“涇陽縣丞許敬宗,身兼秘書監著作郎,如今可升任京兆府少尹,一來繼續任職涇陽縣丞,同時還能幫助太子參與農事。”

舅舅的一句話,就將許敬宗放在了東宮左右手的位置。

“還有上官儀,臣得知此人是當年上官弘之後現任職涇陽縣主簿,又是弘文館學士,此人可以升遷弘文館主事,編撰農學書籍,以觀後效。”

“至於東宮……”長孫無忌躬身道:“陛下做主賞賜即可。”

李治道:“父皇將太液池賞賜給皇兄吧。”

孩子一句無心的話,讓皇帝將目光放在了太液池,太液池很大,佔地上百畝,象徵皇宮北海。

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79章 效益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第23章 太子游長安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494.第494章 賊心不死237.第237章 笄禮第2章 “人肥”488.第488章 陳子昂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478.第478章 臣慚愧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第86章 補貼與孝順第562章 人生的意外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269.第269章 蘇勖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91章 及冠賀禮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第176章 唐人的城第152章 東宮舊人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60章 秋獵歸來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23章 太子游長安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第181章 老師家事309.第309章 發兵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17章 他要卷死孤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68章 孤有進步嗎?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第165章 難免的第131章 折衝府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381.第381章 看望老將軍們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488.第488章 陳子昂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191.第191章 查到底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238.第238章 潦草的旨意267.第267章 蘇亶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52章 爺孫倆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196.第196章 李家的各路親眷第167章 夏收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563章 固執的突厥將軍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102章 科舉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