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

第419章 要去西域

聞言,張柬之更加大聲地嚎啕大哭,脆弱的內心又一次受到了暴擊,他抹着眼淚道:“八年了,我及第了,爲什麼……”

李治擡腳輕踹了他一腳,道:“別爲什麼了,快請我們喝酒吃肉。”

張柬之一手拍着牆,繼續痛哭着道:“我考了八年才及第,狄仁傑一次就是進士了……”

李慎安慰道:“盧照鄰與裴炎都不是進士,足可見今年的科舉之難。”

“啊!”張柬之又嚎了一聲,道:“最後一名啊……”

要是今年科舉招收官吏的人數,限制在三百人以內,張柬之也不會及第,說不定又一次落榜。

可見現在朝中依舊是缺少官吏的。

如今的皇帝很缺人才,就算將這個天下的所有才子都給皇帝用,還是不夠。

當天,張柬之喝得酩酊大醉,科舉八年以來終於及第了。

把張柬之送回了家,李治與李慎正要離開,就遇到了狄仁傑。

“怎麼喝酒時不來?”

聽到晉王殿下的話語,狄仁傑這才上前道:“怕柬之兄會不好受。”

李治道:“他有什麼不好受的,他及第了,他爹高興地也喝醉了。”

狄仁傑行禮道:“我要去西域了。”

“西域?”李慎的語調都高了幾分,怎麼去這麼遠的地方?

狄仁傑頷首,解釋道:“這是朝中的安排,我要加入安西軍,爲期兩年,戍守西域,並……”

話語還沒說完,身後的屋門忽然被人一腳踹開,就見張柬之大步走了出來,道:“我也要去西域!”

狄仁傑嘴角一抽。

李治指着他,笑罵道:“我看你走不出河西走廊三裡地,就要回來了。”

張柬之拍了拍肩膀,大喊道:“我!要去!西域!”

這話他像是藉着酒勁說出來的,李治與李慎,還有狄仁傑都沒有在意。

但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張柬之就去了崇文館,並且揚言要入軍去西域。

崇文館的主事當即就答應了。

在李治與李慎不可置信的目光下,張柬之拿着前往西域的安西軍文書走出來那一刻,徹底信了。

這貨真的要去西域。

爲了讓衆人信服科舉的結果,將所有考生的考卷都公佈,如此絕大多數人也都偃旗息鼓,紛紛看着別人的考卷。

今年的考試也是糊名的,就連享有盛名的裴炎與盧照鄰都沒有名列進士榜首,足可見糊名的公平。

反倒是郭待舉這個寂寂無名的人中了進士,人們打聽之下,才知這個郭待舉已在關中支教兩年,並且這一次可以直接入朝爲官,在鴻臚寺任職。

而今年的支教規模空前地龐大,洋洋灑灑上萬名學子參加支教,其中入軍中的有一千人,餘下的都要派往各地各縣,爲期兩年的支教。

崇文館近來很忙,不僅要將先前的支教夫子輪換,還要將如此龐大的人數安排下去。

崇文館的主事蘇亶,他是一個凡事都親力親爲的人,任何支教安排,他都要親自看過。

一個學子,最年輕的十七歲參加科舉,爲期兩年支教之後,再來朝中任職也十九歲了。

這個龐大的支教資源,在崇文館的調配下,繪製成了一張圖,這張圖西至天山,東到遼東城,南下嶺南,北至突厥地界內。

而支教的人數就是星星點點,關中與洛陽的星星點點很密集,而向外擴張的星星點點就顯得稀疏不少。

因此支教絕大部分的人力就在關中,而散佈在中原各地的人數依舊是不夠的。

蘇亶看着地圖撫須道:“以後恐怕要增設到三五萬人。”

“主事。”

聞言,蘇亶回頭看了一眼,見是裴炎來了,道:“何事?”

裴炎道:“學生也想要去西域。”

蘇亶道:“怎麼?遼東不好嗎?”

“不,是學生想入軍中。”

蘇亶重新坐下來,看着這個少年人道:“是因不服氣狄仁傑。”

裴炎搖頭道:“這一次科舉是糊名的,學生聽聞他自小在京兆府長大,自然熟悉朝中方略,學生服氣,但也想與狄仁傑共處一地。”

蘇亶沒有當即答應,而是思量着,還在猶豫。

“學生深知,待朝中文書下來,便不能更改,纔會如此來請先生。”

“嗯。”蘇亶緩緩點頭,勸道:“你的才學不見得適合西域,可你既然要去,別怪老夫沒提醒你,去西域的路不好走。”

“學生領命。”

蘇亶點頭,命人拿來了文書,將他的名字寫上之後,又道:“不可再作更改了。”

“喏。”

六月初,當支教事宜下發之後,長安城走出了萬餘名學子,前往各地支教,長安的熱鬧並沒有因學子們的離開而消減,人們依舊在這裡過着忙碌且愉悅的生活。

皇宮內,李麗質攬着爺爺的手腕道:“孫女要出嫁了。”

李淵撫須問道:“你父皇母后答應了?”

李麗質道:“答應了。”

“好啊。”李淵輕拍着孫女的手,點頭道:“誰家孩子呀?”

“杜荷。”

“嗯,聽說過這孩子,他很富有。”

李麗質輕笑着道:“爺爺一定要活個百年給孫女看看。”

李淵眯眼笑着,道:“嗯,朕親自送着你出嫁,什麼時候呀。”

“入冬之後。”

爺爺到了這般年紀,要拄着柺杖走路而且走動很慢,想起當年爺爺還在東宮放聲高歌的場面,李麗質也悄悄抹了抹眼淚。

長安城以西的吐蕃高原,桑布扎看着清澈的河水流過了一片牧場,一路流向鬆州方向。

他踩着草地,回頭而望,那雪山上的積雪還在,如今是夏季,積雪少了許多。

桑布扎看着遠處玩鬧的孩子,面帶笑意地坐下來,就這麼癡癡地看着。

一騎快馬而過,那是唐人騎着快馬而來,一邊駕馬一邊高聲道:“天竺急報,王大將軍出使天竺,被天竺人所劫。”

現在的吐蕃地界上有很多唐人。

有個吐蕃孩子問道:“天竺人爲何要劫掠唐人?”

桑布扎解釋道:“不知道,可能是天竺人向唐人丟了石頭,也可能是天竺人的狗衝着唐人要咬,王玄策帶兵在外,難免的。”

總之,王玄策出使天竺,遇到了這等事,就象徵着天竺與唐人要開戰了。

爲此,身爲吐蕃大臣的桑布扎再一次被衆人請到了布達拉宮,商議馳援唐人將領的事。

在桑布扎的主持下,吐蕃又派出了三千勇士,前往天竺馳援。

天竺與泥婆羅的交界處,這裡有一座城,王玄策,禮部官吏李義表,副使蔣師仁等,一共二十人被關押在了地牢中。

“狗養的天竺人!”蔣師仁大罵道。

王玄策頭疼道:“是我大意,將兵馬留在了泥婆羅。”

“狗養的天竺人。”蔣師仁又一次大喊道:“放爺爺出去!”

李義表道:“能讓蔣副使別喊了嗎?”

王玄策道:“我等流落至此,就讓他喊吧。”

李義表疑惑道:“他這麼喊,天竺人能知道他說的是什麼嗎?”

王玄策搖頭,天竺人肯定是不懂的,再者說安排翻譯的泥婆羅使者也死了。

之後,蔣師仁也喊累了,盤腿而坐閉目養神。

夜裡,劉義表拿出藏在頭髮裡的小刀,開始偷摸鋸牢房的木門,忽又聽到外面有天竺人的交談聲,他的動作一停,連忙撿起了刀。

衆人當然不可能被老老實實地關在這裡,早就做好了逃出去的準備。

甚至蔣師仁懷疑,王將軍就是故意被捉的,並且準備帶着這二十人殺出去。

也不是什麼難事吧……

話語聲越來越近,這才聽見有女人的講話聲。

等有人舉着火把到了眼前,王玄策這纔看清對方是個蒙着面紗的天竺女人,看模樣二十歲左右的樣子。

天竺守衛說了兩句話就站到了一旁,看來這個女子的身份還很尊貴。

王玄策等人皆是看着她,不語。

李義表手拿着小刀藏在身後,隨時準備動手。

“你們是唐人?”

聞言,王玄策瞪大了眼睛,看着這個女人,道:“你會說關中話?”

女子回道:“是玄奘教我的。”

蔣師仁一拍大腿,神色明悟道:“我就知道玄奘在外面有女人。”

那女子聞言也是神色一窒。

王玄策忙道:“你來此,有何目的。”

“你放心,他們聽不懂我們的話。”那女子神色平靜,也沒有回答蔣師仁的話語,“晚上,我會在外面放一把火,到時候這裡大亂,你可以趁機逃出來。”

說話間,她指縫中滑下一把鑰匙,就落在了牢房的牆沿邊。

王玄策問道:“爲何要救我們?”

“等你們出去,我會來找你們。”

言罷,她轉身又用天竺語與守衛說了三兩句話,便離開了。

見人走了,蔣師仁扒着牢房門,用力伸出手臂,手指夾着鑰匙取回了牢房。

李義表小聲道:“你們說玄奘是不是真的在天竺有孩子了?”

後方的幾個唐人士兵紛紛苦笑,都這個時候,怎麼還有心思好奇這些事?

王將軍,李侍郎,蔣副使即使在地牢中,也能這般輕鬆又鬆弛?

半個時辰過去了,忽聽到外面有天竺人的呼喊聲,還有不少濃煙飄入地牢中。

李義表拿起鑰匙,便打開了牢房的大鎖,但鎖鏈滑落在地上,發出了響動。

“是我太着急了。”他一邊解釋着,打開了牢房門。

衆人哪裡管得了這麼多,有人在接應,便衝出了牢房。

見有天竺守衛指着這邊正在大喊,王玄策飛奔上前一腳踢翻了對方,奪了那人刀,迎面就砍倒了一人。

蔣師仁道:“王將軍,好身手。”

衆人一路朝着牢房外殺去,眼看地牢已亂成了一片。

李義表砍翻了一人,又拿起桌上的飯粒倒入口中,剛入口又吐了出來,罵道:“狗養的,真難吃。”

二十人的唐軍在這處地牢一邊殺,一邊搶,還吃着守衛們的食物。

唐軍的行爲,讓地牢裡的其他天竺犯人看呆了。

“王將軍,現在可以出城,他們全部在救火。”

“慢着。”王玄策看着地牢外的情形,低聲道:“這城不大,我們應該能拿下。”

“什麼?”李義表道:“王將軍,我們現在是要逃呀!”

王玄策又道:“逃?現在逃出去,還不是被天竺人追着打,你要受這窩囊氣嗎?”

李義表與蔣師仁同時搖頭。

王玄策領着衆人出了地牢,一行人穿着天竺守衛的衣服,就這麼走在城中,一場大火讓城中亂成了一鍋粥,似乎也沒人注意到這裡多了一支隊伍。

見到有人去馳援地牢了,但王玄策也顧不上身後的事。

四周到處都是天竺人的呼喊聲,還有飛奔而過的天竺人提着水桶去救火。

李義表見到地上有火把,就撿了起來,隨意丟入一間屋子裡。

待這間屋子燒起來,蔣師仁也引了一些火,隨意找了一間屋子將火丟了進去。

天竺正值夏季,也正是乾燥的時節。

當天竺人剛撲滅一處的火焰,回頭看去,城中零零散散地有好幾處地方也着了火。

王玄策從地牢中出來之後,就帶着人在混亂的城中如同散步般,一邊走一邊放火。

當他們撲滅了一個地方的火焰,另一個地方又起火了,於是天竺人又去救火。

黑夜中,王玄策拿着天竺人的彎刀,緩緩爬上了城樓,一刀捅進了一個守衛的腹中,捂着對方嘴,直到不再掙扎,將屍體拖走。

一個接着一個地唐軍從黑夜中殺出來,沿着城中最高的那個樓而去。

在滿城的慌亂中,只有那座樓點着燈火,顯得很安寧。

一路走着,李義表與蔣師仁拿着火把,將能點的屋子都點着了,一時間城中大火四起,整個城都瀰漫着嗆人的濃煙。

蔣師仁見到城門開了,有人正在逃出城,他小聲道:“王將軍,我去帶援兵來。”

王玄策擡頭看了看夜空,也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時辰了,天邊也沒有亮光,吩咐道:“天亮前殺到。”

“喏。”

一路上,李義表手上忙着點火,眼睛也沒閒着,大致盤算了一下,城中大致有一千人的甲士,天竺人的邊陲小城,竟然沒有重兵把守。

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92.第492章 官吏成羣第316章 人的孤獨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274.第274章 新年第536章 成了傳說338.第338章 文景與現在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116章 用心險惡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422.第422章 你們不懂唐人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87章 通達?358.第358章 軍心209.第209章 嚴酷的規矩351.第351章 少了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60.第260章 談人生第168章 一夜471.第471章 河東裴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104章 夕死可矣250.第250章 夜釣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第152章 東宮舊人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第84章 戰書430.第430章 朝堂的五臟六腑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第536章 成了傳說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174章 分寸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37章 舅爺與舅舅第47章 伏允的下場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280.第280章 史書難寫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117章 善意的話第163章 杖責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514章 驚蟄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81章 喜歡建房子的皇帝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131章 折衝府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109章 指指點點411.第411章 又來賠罪的老丈人467.第467章 運糧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444.第444章 騎牛的大軍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23章 太子游長安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104章 夕死可矣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17.第217章 孤不懂這些的第56章 告老辭官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101章 東宮爭吵454.第454章 父皇的變化79.第79章 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