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一朝一夕間

寧兒的目光也看向殿下拔高的燈芯,低聲道;“按以往來,應該是這樣的。”

李承乾放下這卷厚重的書,儒家典籍讀起來索然無味,這些書想要將天下人都教成一個個好人。

看殿下蹙眉的神情,寧兒低聲道:“儒家典籍讀起來若生澀的話,可以讓朝中學士來講解。”

李承乾擺手道:“不用了,早點休息吧。”

寧兒會意,稍稍躬身道:“喏。”

安靜的東宮寢殿內,李承乾坐在窗前,偶爾還有幾滴雨水落入殿內,入夜之後,這秋風更涼了些。

李承乾在窗前站起身,遙望雨幕中的太極殿,那裡還是老樣子燈火通明。

翌日,天邊剛有些灰濛濛,天空還是陰沉的,雨水剛停歇不久,地面還溼漉漉的。

李承乾繞着東宮跑了三五圈,這才用了早飯,換了朝服準備去早朝。

堅持晨跑快一年了,身體正在越來越強壯,走回東宮拎起一個水桶,倒入木盆中,開始洗漱。

明顯可以感覺到,力氣也更大了,男孩子在十五六歲的年紀,也是鍛鍊最有成效的年紀,正處於成長最關鍵的年齡,不論是對疾病的痊癒速度,還是骨骼健壯,都是最好的時候。

寧兒將粥放在爐子上熱着,而後再幫殿下看看,是否都梳理好了。

李承乾整理好衣襟,走到前殿見到正在刷牙的李麗質。

弟弟妹妹醒來都挺晚,李麗質是最先睡醒的。

見她正刷着牙,目視着前方,雙目無神,見皇兄走來,連忙道:“皇兄。”

“把東宮鹹鴨蛋再準備一些,孤下了早朝一起去看望母后。”

李麗質聞言點着頭,還是有些沒睡醒的狀態。

天邊的晨曦更敞亮了,只不過這種敞亮還是沒有破開烏雲,關中的秋雨就是這樣的,斷斷續續下個不停。

地面溼漉漉地看着糟心。

宮裡還有許多地方沒有修繕,地面上坑坑窪窪有些積水。

其實這樣也好,等到將來想要改建皇宮,也能順手很多。

剛走出東宮,就見一個身影站在不遠處,本就是上朝的時辰,衆臣正腳步匆匆走向太極殿。

這個時候站在東宮門口,不是等着東宮儲君,還能是在等誰?

再走近一看,才認出來這個穿着藍色官服,腰配銀魚袋的人是皇叔李道宗。

只不過看他現在的大鬍子瘋長,一時竟沒有認出來。

李道宗躬身行禮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連忙扶起對方,道:“皇叔出征塞外,這一次回來整個人都瘦了許多,如此眼窩深陷,也沒休息好吧。”

“昨夜在太極殿,與陛下與衆將飲酒到深夜,休息了一個時辰,便又要來上朝。”

李承乾揣着手繼續朝太極殿走着,又道:“皇叔多注意身體,下了早朝便去休息。”

“喏。”

李道宗很是恭敬,又道:“其實昨夜陛下給了封賞。”

李承乾頷首道:“那挺好的。”

就快走到太極殿的時候,李孝恭也湊了過來,看李道宗神色道:“承範啊,下了朝去太醫署診個脈,帶一些藥調養一番。”

“弟弟身體無恙。”李道宗回道。

叔侄三人低聲說着話,走入太極殿。

看李道宗眉頭緊鎖,像是有心事,李承乾低聲問道:“皇叔,此番大勝而歸,應該是意氣風發之時,怎麼?還有心事嗎?”

李道宗先是看了一眼兄長,又道:“此番出征還要感謝殿下指點,只是末將如實說了,他們誰也不信。”

“無妨,戰事能夠贏是最好的。”

李孝恭低聲道:“我們宗室將領行事處處都要小心謹慎,兵權能夠殺人,也會害了自己,陛下對我們這些有功的將領還是挺好的。”

說來也是,自大唐立國之後,天可汗向來是善待功臣的。

先是看了看已站在朝班位置上的李恪,李承乾低聲道:“皇叔當時是如何卸下兵權的。”

李孝恭先是咳了咳,提了提朝服的腰帶,道:“老夫娶了二十多個美妾。”

李道宗神色越發凝重了。

李承乾感慨道:“皇叔注意身體啊。”

“後來被陛下訓斥了一頓,兵權被收沒了,又只能將那些美妾放了回去,還捱了不少言官的罵。”

見眼前叔侄倆都看向自己,李道宗悻悻道:“家中有悍妻,若也納妾……她非要與某拼了命不可。”

李孝恭失望搖頭,眼神只能表示好自珍重,又道:“昨日,李靖得勝而歸,來見了陛下之後,在甘露殿談了很久,而後李靖又回了他的府邸,閉門謝客,就連昨夜的太極殿夜宴都沒來。”

李道宗沉聲道:“且不說自家這些事,吐蕃人不容小覷,當初去烏海要道截殺伏允可汗,就在那裡遇到了吐蕃人。”

吐谷渾平滅了,赤水源與大非川死了數以萬計的人。

吐蕃與大唐的恩怨在史書上糾葛百年。

尤其是再聽到大非川這個地名。

聽李道宗講述才知道那一次截殺活捉伏允可汗有多麼兇險,如果這個時候吐蕃人在後方插一手,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好在,當時吐蕃人沒有準備充分,也可能是吐蕃不想在這個當口與唐人開戰,畢竟他們也剛剛收服了羊同部落,松贊干布更是派出使者去雪山後方的泥婆羅派出了使者。

而後,李孝恭說起了昨晚太極殿夜宴的情形,西征吐谷渾大勝,西征將領與朝中老將們與陛下喝得伶仃大醉。

還是秦瓊將衆人一一踹醒,這才慌忙收拾好了太極殿,衆人換了朝服,差點耽誤了上朝。

直到現在,太極殿還隱隱飄着酒香。

聽皇叔講着,昨晚程咬金提議讓頡利可汗與伏允可汗一起來太極殿跳胡旋舞助興。

這個老不休的提議終究沒有被允許。

眼看早朝就要開始了,李承乾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李恪好奇道:“皇兄與皇叔們說什麼呢?”

李承乾道:“都是一些人到中年的事,與我們兄弟無關。”

早朝開始了,房玄齡先一步上前,朗聲稟報了吐谷渾戰事。

其實昨晚都準備好了,今天走個過場,不多時伏允可汗被押送到了太極殿。

李承乾冷眼看着這個拜伏在朝班前的吐谷渾可汗,長得並不算高大,捲起泛黃的鬍鬚還有些亂,衣服也髒兮兮的。

威嚴的皇帝李世民坐在皇位上,指着伏允怒罵着,“爾膽敢冒犯我大唐西北三州之地,還敢拘禁唐使,好大的膽子!”

皇帝的怒喝聲響徹太極殿,伏允拜在地上瑟瑟發抖。

從一開始大唐與吐谷渾這一戰,大唐先是勸,再是告誡,最後派出唐使。

勸了又勸,直到說道理都說不動了,無可奈何出兵,雖說這個過程很倉促,但不論是在道義還是師出有名上,大唐此戰都站在了正義的一方。

吐谷渾不論怎麼辯解,在西域或者是突厥,吐蕃人眼裡,這個伏允可汗都是個十足的小人。

現在太極殿內所有人踹他一腳,都不算過分。

奈何這是大唐的太極殿,是大唐最高的權力中心,大家都極力剋制着野蠻。

最後,這個伏允可汗又被押了下去,等秋後處決,因朝中有人提議還要先告慰前隋戍守邊關而戰死的那些將士。

這個提議也被父皇與朝臣採納了。

接下來的早朝,又進入了各部稟報今年秋收的情形。

晌午時分下了早朝,李承乾走出太極殿,就見到了妹妹李麗質提着一籃子的鹹鴨蛋等在殿外。

她雙手提着籃子道:“也不知道皇兄下朝是什麼時候,妹妹就在這裡等着了。”

李承乾拿過她手中的小籃子,又道:“等多久了?”

“沒多久,剛等了片刻。”

李孝恭在殿前停下腳步,見到太子與長樂公主這對兄妹正朝着立政殿走去,寬慰地笑了笑。

李承乾提着籃子走到母后的立政殿外,這裡倒是沒有太多的變化。

李麗質先一步走入殿內,呼喚道:“母后!”

長孫皇后正在收拾着一些衣裳,見到女兒又是道:“怎麼又穿上這身舊衣裳,昨天不是剛送去新做的。”

李麗質在母后面前扭捏道:“女兒不捨得穿,皇兄也來了!”

聞言,長孫皇后擡頭看去,見到兒子,又是點頭道:“承乾,坐吧。”

將一籃子鹹鴨蛋交給一旁伺候母后的宮女,倒也沒坐,李承乾環顧着立政殿,道:“母后近來身體如何了?”

皇后先是看了眼在牀榻上爬的小兕子,抱起這個小女兒,道:“之前孫神醫是每十天來看望一次,現在一個月一次,說是病情好了不少,母后也不知病理,神醫說是恢復得好,那便是好的。”

李承乾雙手揹負,看着立政殿外的一棵銀杏樹,低聲道:“兒臣帶了些鹹鴨蛋。”

李麗質也道:“這都是皇兄親手做的鹹鴨蛋,東宮還有不少,母后記得吃,不要總是賞賜後宮的妃子們了。”

看着眼前的兒女,長孫皇后笑着點頭,又拿出一個布囊,放到兒子手裡,“承乾,這香囊且留着,母后用不了這些,聽聞你近來總是睡得晚,這香囊能助你安神入眠。”

“謝母后。”

李麗質有些不服,抓着母后的手臂道:“女兒也要。”

見狀,皇后又笑道:“你這丫頭,給了你新衣裳還不滿足。”

殿內,兒女陪在皇后身側,有說有笑的場面很是溫馨,讓立政殿內的宮女們也是面帶笑容。

李麗質逗着還只能在牀榻上爬的小妹兕子。

長孫皇后清退了殿內的宮女,身邊就留下了兒女,她神色嚴肅起來,道:“承乾,母后有話問你,你要實話實說。”

李承乾拿了一把胡凳坐下,回道:“母后請講。”

“本宮知道東宮人手本就不多,勉強可以帶着伱的弟弟妹妹,可你在外是否已有私產了?”

李承乾點頭道:“原來這些事母后都知道了。”

長孫皇后扶着太陽穴,低聲道:“有些事你不與母后說,你舅爺也會說的。”

舅爺是自家人,既然會對母后說,就說明母后心中自有分寸將來也好照拂,如果沒必要,他就不會與母后說這些。

看兒子沉默的樣子,長孫皇后又道:“承乾,你是儲君有些事要更小心謹慎。”

“兒臣明白,但那些都是杜荷的家業,東宮從來不參與經營。”

如此,長孫皇后這才緩緩點頭,又打量着這個兒子,忽然一笑,低聲道:“你又長高了不少,你看看你的朝服,都顯得短了。”

李承乾低頭一看,這朝服確實短了一些,都已經露出腳踝上的一截。

李承乾訕訕一笑,道:“平時沒注意。”

“換下來吧,母后給你改改。”

李承乾應聲脫下厚重的朝服。

長孫皇后伸手接過朝服,疊好之後放在膝蓋上,低聲道:“你也長大了,寧兒說你現在行事有自己的主見,這都很好,不論你在外面安排了什麼,你都要答應母后,做好事,不能禍害關中鄉民,也不能欺凌他人。”

“兒臣謹記母后教誨。”

看着已長高的兒子,長孫皇后拍了拍這個兒子結實的肩膀,滿意點頭。

“記得去看看你舅爺。”

“兒臣打算過了晌午就去。”

正如皇爺爺所說,這位舅爺在李唐天家這個家庭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就算他老人家離開了朝堂,現在處於退休的狀態,不妨礙他支持東宮儲君,因爲儲君就是雙方的紐帶。

長孫皇后向殿外看了看,就有宮女收到眼神,小步走來,稟報道:“稟皇后,飯食都準備好了。”

“嗯,你們兄妹都在母后這裡用了飯再走。”

“兒臣就是打算在這裡用飯的。”

立政殿內的飯菜很簡單,李承乾看着眼前的菜色,切下一些羊肉放在身邊妹妹的碗中。

李麗質小嘴用力嚼着羊肉,還一邊戲弄着小兕子。

李承乾道:“母后,兒臣聽聞父皇要去驪山秋獵,父皇有說起留守長安,監理朝政的事嗎?”

“你也想去秋獵?”話語頓了頓,長孫皇后搖頭又道:“你多半要留在長安。”

言罷,見兒子沉默良久。

382.第382章 長孫無忌那一生只用一次的勇氣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367.第367章 看洛陽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26章 道長的成就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467.第467章 運糧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第102章 科舉揭榜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88章 活得明白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325章 佳節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336.第336章 老府兵337.第337章 “奇觀”第109章 指指點點225.第225章 天賦異稟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321章 臂膀第142章 別人的苦難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51.第351章 少了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1.第1章 太子殿下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113章 班底構成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250.第250章 夜釣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第525章 塞人騎兵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第66章 大將軍教導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第161章 監察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394.第394章 大唐的貴客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215.第215章 存糧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60.第460章 再無鄭公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37章 波斯奇物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152章 東宮舊人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546章 是警告不是遊說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513章 華清宮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383.第383章 多年前的武德殿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第536章 成了傳說336.第336章 老府兵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361.第361章 皇帝歸來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19.第219章 調令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156章 京兆府爭論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