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一章 山東的變化 上

bookmark

原本要取道幽州,然後通過邊境進入高句麗再轉道新羅的倭國遣唐使隊伍生生被李承乾‘綁架’到了山東登州,不過好在從登州這裡也可以走海路直進倭國,所以惠日也就沒多說什麼,這位大唐太子裹脅他們到了山東。

當然,就算是惠日也說什麼也沒有辦法說,因爲他現在必竟是在大唐的地面上行動,大唐太子如果不想讓他往北,只怕他連黃河都渡不過去。

但是這一路行來,惠日也發現了,李承乾似乎是對高向玄理的閨女情有獨鍾,兩人出則同出,入則同入,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一起。而高向玄理的閨女似乎也對這位大唐太子百依百順,好的如同密裡調油一般。

至於高向玄理的兒子高向天……,他並不是那麼重要,如果不是還有一個哥哥的身份在,估計早就被趕出李承乾的隊伍了。

惠日作爲遣唐使副使,在正使掛了的情況下,他自然要承擔起更使的責任,所以每日都會抽出時間陪李承乾聊上幾句。不過時間長了,發現李承乾精力根本就不在他身上,慢慢的他也就不往前面湊了。

反正他對李承乾有心理陰影,能離的遠一些還是遠一些的好,否則一旦哪句話說的不好,再被拖出去灌水,丟人事小,遭罪是真。

就這樣,兩隊人馬一前一後,先是用了五天進入山東,然後用了十多天到了登州,半個月時間,走完了原本需要一個月才能走完的路程。

這讓惠日不得不感慨,這大唐太子還真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不過這一路上讓惠日感悟最深的並不是大唐太子,因爲自從進了山東境內之後,他就發現這裡與大唐的其他地方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首先不一樣的就是路,大唐所有的路都是夯實的土路,但是在山東路卻是由一塊塊平整的灰色方石鋪成的。

這些石頭每一塊都是一樣大小,長約三丈,寬約一丈,而且每塊之間都有繼小的縫隙相隔,不知具體是因爲什麼。

路很寬,如果估計的沒錯應該足有十丈左右,這不是因爲惠日眼神好使,實在是因爲地上的灰色石頭是十塊一行排列的。

路的中間有一種叫‘隔離帶’的樹牆將路分成左右兩個部分,所有車輛與行人都按照一定的規則,順着前行,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逆着走。

而被‘隔離帶’分開的路面上也畫着一條條的白色線路,再一次將路分成不同的區塊,其中中間的四條線是馬車或者馬匹在走。

而最外側的一條線隔開的地方則是行人在走,馬車與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擾,看上去秩序井然。

目光離開路面向兩邊看去,會發現路的兩側種着由楊樹和柳樹構成的‘綠化帶’。當然,惠日同樣不明白‘綠化帶’的用處,但這並不影響他覺得這很漂亮的事實。

一路前行的過程中,路邊會遇到村莊,而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這裡的村莊都很乾淨。

村子裡的路同樣是用灰色石頭鋪成的,看上去十分整潔乾淨,而村中的房子樣式卻十分怪異,一個個有棱有角像是一個個堡壘,每一幢房子都有兩層,高度應該有一丈半左右,樣式基本相同,顏色基本也相同,讓人一眼看去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從進入山東一直到沿海的登州,惠日感覺自己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一樣,他看到過人流如織的繁華商業街,也看到過濃煙滾滾的工業區,甚至還看到過有數萬牲畜的養殖廠。

山東境內十來天的旅程,惠日對這裡做出一個總結,不多,只有兩個字,那就是:有錢!如果非要用三個字的話,那就是:真有錢!

李承乾也十分滿意山東現在的狀態,這還是他自貞觀二年離開之後,第一次踏上山東的土地,不過這四年時間並不影響他對這裡的感情。

想起當初在這裡的半年時間,李承乾臉上不自覺的帶出一絲笑容,擺弄着小武的頭髮問她:“媚兒,你還記得這裡麼?”

小武趴在馬車的窗子邊上,任由李承乾擺弄着自己的頭髮,把手伸出窗外,指着不遠處的一顆並不是很壯的槐樹說道。“這裡……好像是當初薛大哥帶人等着我們的地方吧?我記得那顆樹,它還是沒有變……。”

一路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回憶,有李承乾的,也有小武的,不過很多東西已經發生了改變,比如當初一起到山東來的那些人,現在只剩下他們兩個。

回憶是甜美的,也有傷感的,所以到了後來,李承乾和小武再也沒有對着窗外說什麼,只是沉默的想着自己的心事。

登州,後來也叫蓬萊,也是傳說中八仙過海的發源地,不過在大唐,八仙過海的傳說還沒有興起,所以這裡並不怎麼出名。

杜如晦家的老大杜構已經在這裡待了兩年,本着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原則,登州被這個有些木訥的年輕人治理的井井有條,看上去果然不負當初其遠大的抱負。

“大兄,怎麼樣,這兩年在這裡可還呆的習慣?”登州府門前,李承乾下了馬車,笑着對出來迎接他的杜構調侃道。

杜構訕笑應對道:“太子殿下,構謝過殿下當初指點。”

在登州這兩年他可是吃了不少的苦,也受了不少罪,很多次他都會寫信給家裡老爺子訴苦,痛陳當初自己不懂事,總是在老頭子面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現在爲官一方纔知道,很多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

別的事情不說,單拿修路一事來說吧。

原本修路是好事,可以方便交通,也可以把登州出產的一些特產用最快的速度運出去,按理這是爲百姓造福,百姓應該理解,並且支持。

可現實中的情況卻是修路就要破壞田地,可田地卻是百姓自己的,你破壞了,老百姓吃什麼?

好吧,作爲地方州府可以給百姓補償。

可是補多少好呢?大唐百姓所佔之田畝都是有定量的,多少永業田,多少口分田這是不可以改的。

你把人家已經種熟了的地給佔了,分了一塊荒地,那麼收成怎麼算?總不能還按以前的收吧?可是不按以前的收,缺的誰來補?

最要的是……這是補償,老百姓不同意一比一的補償,而老百姓不同意的話,總不能強幹吧?

一來二去的矛盾就這樣產生了,原本的好事到最後卻變成了一件十分尷尬的事,也正是到了這個時候,杜構才知道,當初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多麼愚蠢!

第一零零一章 興奮與悲傷的老李第一六一九章 命案 下第一八零一章 想要雪恥的大食人第一五九八章 倭國來人第一二九六章 一招臭棋第四六六章 老程被嫌棄了第一七三七章 老李的心事第一二四六章 給善德的下馬威第一三一一章 相請不如偶遇第八四三章 分果果第五七六章 縱虎歸山?第六八零章 ‘仙家法寶’第七一三章 錢還是不夠 上第八零九章 區別對待第六零一章 躺槍 上第五二五章 袁天罡 上第一一二六章 火車的雛形 上第一一二四章 ‘懂事’的李承乾第三三六章 養寇自重第一五七六章 大馬猴子 上第一六六零章 大唐軍旗 中第一三九五章 世事難料 中第六一六章 託付 上第八十四章 打了小的來了老的第三三七章 下船爲兵,上船爲匪第一一零六章 豪賭第六一五章 大唐第一刺客 下第一四零三章 異域來客第一三七一章 李承乾審案 上第八一四章 龜茲國的反應 下第二六一章 改造牀弩 上第一三二三章 拉老魏入夥兒 上第一八一三章 內聖外王 上 新第一零一七章 重拳出擊 七第六零六章 犛牛引發的戰爭第三三零章 演武?打羣架?第三六零章 皇帝陛下的苦惱與怒火第一六一四章 千斤買馬骨 下第一八一六章 老和尚的困擾第一五八一章 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 下第一六六九章 激戰 上第一一二零章 好戲開鑼 下第一二六三章 許敬宗 下第七五零章 新聞出版署 下第三三一章 校軍場上的烏龍第一六二六章 佈局 下第一七八四章 新皇上任的第一把火第二十章 長孫無忌的教誨 2第五二五章 袁天罡 上第五五八章 演戲第七零五章 概念上的誤差 中第一七七四章 失敗的試驗第一九七七章 唐老五立新功 下第一一六七章 避水符第一二六一章 對化學瘋子們的安排第二三六章 武器改造 二第五九五章 壞事要偷着做第一四九三章 曳莽的末日 上第一二一六章 松贊干布的震驚第一零一八章 重拳出擊 八 ——良心債第五九三章 秦二哥的執拗第一七七零章 飆升的產量 三 ——黑火藥的替代品第一六五零章 籌碼第一一三三章 極限戰 上第一二零五章 廣招人才第四二五章 李承乾的要求第一八九八章 突如其來的變故第七三八章 羣毆第三三九章 北伐與嗜血獠牙第一九五四章 李二的憤怒第二四零章 武器改造 六第一四五七章 安排 上第七九九章 救人 下第一四零七章 漫天要價第六二五章 關於背叛 下第一八九五章 行動 中第一五三五章 關於星星的討論第一一五零章 高句麗的末日 六第七零七章 認親第六七二章 又有新收穫了第一零九二章 軍校 下第一三六五章 把事情往大里搞 上第一八三五章 倭人在行動第一六七七章 替罪羊 下第一九八一章 分化瓦解 上第二四零章 武器改造 六第一六六二章 交鋒 上第一八零一章 想要雪恥的大食人第四八七章 靈感如尿崩 下二第七一一章 關於土炮分配問題的討論 上第一六三五章 圍點打援 中第十一章 把自己坑了第一一一八章 好戲開鑼 上第九一五章 掩藏在殺戮下的算計第十八章 李承乾的弱點第一六五九章 大唐軍旗 上第一八一三章 內聖外王 上第一零八八章 更年期——李承乾的判斷第一九一五章 援兵 上第九十三章 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