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風雲涌動

上官儀此時沉默了下來。

他有一種感覺,好像這番話楊帆是故意說給他聽的。

但他又有些想不通,他一個連官身都沒有的藏書管理員,楊帆爲什麼要說這樣的話給他聽。

陳學禮此時也詫異的看了楊帆一眼,他有些想不通,這個長相俊美的年輕人何德何能能得到楊帆的青睞。

很明顯,楊帆是想重點培養上官儀啊!

壓下心中的好奇,陳學禮再次問道:“議善,你此次過來,不會就是想和老夫喝酒吧?”

“果然瞞不過恩師,某此次過來,是想要向你借一個人。”楊帆回道。

“哦,你說說,只要能夠幫上你,儘管借去。”

“喏,就是這傢伙!”

說着,楊帆指了指上官儀。

此時陳學禮有些發懵,不解地問道:“爲何要用借字一說,此人難道是學堂裡的教授?”

由於學堂裡的事務大多都是陳月茹在負責,陳學禮並不知道上官儀就是藏書閣的管理員。

“不錯,上官儀正是學堂的藏書閣管理員。”

對於楊帆的重視,雖然上官儀很高興,但還望着楊帆說道:“大都督,謝謝你的厚愛,不過,藏書閣書籍的檢索我還沒有編輯完畢,可否再允許我留在藏書閣一個月?”

整個藏書樓的書冊典籍一萬多本,據說過幾日還有一批書籍將要到達。

雖然已經完成了一部分,可如此衆多的書籍,想要分類整理無疑是巨大的工程。

上官儀可不想做事虎頭蛇尾。

更何況,在整理書籍的時候可以免費借閱,上官儀還真有些捨不得這個藏書管理員的工作。

楊帆擺來擺手,說道:“幾萬本書罷了,你那個方法得編撰到何年何月?我教你一種方法,三天就弄好了,先吃飯吧,不要多想。”

上官儀自然不信,無奈道:“大都督,不是我不相信你,古往今來,書籍整理都是這麼整的,一個月還是我儘量無休才能夠做完,三天想要將樓中那些書籍整理清楚根本不可能。”

幾萬冊書籍的目錄索引,三天搞定?

三天時間若是能全部把目錄看一遍,都算是努力了!

楊帆放下酒杯,

開口道:“要不咱們打個賭如何,假如我的方法能讓你三天將這個目錄索引搞定,以後我說的話你得毫不猶豫的執行,如何?”

“一言爲定!”

“駟馬難追!”

兩人擊掌過後,楊帆撇撇嘴,也不再多說。

好不容易讓這傢伙上套,楊帆自然可以有方法做到。

上萬冊書罷了,與後世一個圖書館動則上百萬本書籍來說簡直是小兒科。

再說,楊帆也想在上官儀這個大唐宰相面前裝裝逼,讓這傢伙以後死心塌地的跟隨自己。

一頓飯下來,幾人吃了一個多時辰。

得到了人,楊帆直接起身告辭。

上官儀自然緊追出門。

*****

江寧郡的王氏府邸。

王透風一身錦袍,跪坐於榻上,背脊挺得筆直。

他今年已至花甲之年,但保養得宜,一頭烏黑的頭髮梳得整整齊齊。

雙眉入鬢,雙目炯炯,一張臉膛並沒有老年人的黑斑,千年世家出身,滿身貴氣理所當然。

他本人是太原王氏嫡系,幾十年前獨自來江南打拼,靠着太原王氏的幫襯,王透風很快在江南打開了局面。

甚至短短几十年在江南打造出了一個偌大的王家,可謂是風光無限。

此時坐在他面前的,是長子王羽,也是江南王氏的接班人。

看了看剛從長安趕回來的兒子,王透風問道:“關中那邊的情況如何,彈劾楊帆一事是否有結果?”

王羽欣喜的說道:“真不知道楊帆有什麼魅力,居然得到魏徵等人庇佑,聯合起來請求陛下不要彈劾楊帆。”

“不過,楊帆自己作死,寫了一份關於江南經濟的奏摺,引得關中衆多反彈,如今整個朝堂大半官員要求嚴懲楊帆,雖然皇帝還沒有立即表態,但想要給衆多朝臣一個交代,嚴懲楊帆已成定局。”

王透風眼皮子擡了一下,看了看王羽,微微搖頭,沉吟不語。

王羽有些摸不清父親爲什麼會這樣,問道:“父親,這一次不僅御史臺的大部分御史聯名彈劾,尚有很多世家官員羣起而攻之,便是陛下想要護着楊帆,也不得不顧慮由此引發朝臣的不滿,總不能將朝中衆多官員全都罷黜了吧?”

“更何況,咱們只是要求楊帆不再擔任江南道大都督之職,讓皇帝把他調回長安,想來皇帝爲了安定朝局,一定會妥協!”

說到這裡,王羽難掩興奮之色。

這一次發起彈劾,聚集了朝中大量文臣,規模、聲勢簡直就是碾壓狀態!

更主要的是這次還有意外之喜,楊帆的一份奏摺,引得其他世家官員紛紛針對他,簡直是個大好機會。

不過,卻也讓他看清楚了楊帆在朝中的分量。

如此多的大臣維護楊帆,讓他有些不是滋味。

若是房玄齡和魏徵等人不站在皇帝那邊,可能楊帆早就被彈劾了。

說不得此時他們王家已經在江南士族的擁護下成了江南的領袖。

想想要等一段時間纔出結果,王羽就忍不住的懊惱。

王透風卻是眉頭越皺越深。

事情好像沒有按照他們的計劃進行啊,這不是他想要的。

按照他們原先的猜測,只要江南士族和太原王家聯合起來彈劾楊帆,楊帆絕對會被架空或者被調回長安。

可如今皇帝居然做了冷處理,顯然就是想將此次事件死死的壓下去。

如今,彈劾楊帆的規模越來越大,參與的大臣越來越多,反而讓他有了一絲不安。

假如這些人掌握不好一個度,威脅到了朝局的穩定,這絕對是李二所不允許的。

事情的發展顯然背離了自己的初衷,有些過了。

自己王家只是想要維護江南士族的利益,成爲江南的領袖,僅此而已。

可是很明顯,一旦事情鬧得一發不可收拾,引得皇帝震怒,那反而會適得其反。

若只是維護江南士族的利益,皇帝是可以容許的。

畢竟,江南的穩定,在皇帝心中同樣重要。

但是,若是此次事件威脅到了皇權,威脅到了朝局的穩定,李二陛下絕對不會容忍!

作爲老油條,王透風嗅到了一絲的危險。

王透風擡起頭,看着眼前的王羽,面無表情道:“從現在開始,咱們王家置身事外,不要再與此事有一絲一縷牽扯。”

頓了一頓,又沉聲道:“若是到時摘不清,那也是你個人的行爲,與整個王氏無關,你要一口咬定是受到長孫安業和長孫衝的指使,你可清楚?”

王羽有些發懵,喉嚨蠕動兩幾,想要問,卻終究不敢。

別看王透風已經年過六十,屬於垂垂老矣的年紀,但在整個王家,還是說一不二的。

想到這兒,王羽不得不說:“孩兒知道。”

可是,在心裡卻是不以爲然。

他承認當今皇帝英明神武,但李二真不敢冒着朝局動盪的風險對楊帆的彈劾置之不理。

要知道,那可是相當於自毀江山!

王透風自然將王羽的神情看在眼中,對於他的心思也能猜測個大概,不由得暗暗嘆息。

本想把江南王家打造成不遜色於太原王氏的一個龐然大物,可下一代沒有接班人啊!

王羽雖然是有些小算計,卻只是小打小鬧,悟性不夠,心性浮躁,根本擔不了大任。

王透風心裡黯然,便懶得跟王羽解釋其中的兇險。

他自信憑着太原王氏分支的身份,只要不是造反,皇帝都不敢把他們抄家滅族。

其實,王透風心裡也是心存僥倖,他真想看看皇帝在如此困境,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破局。

要知道南陳覆滅,江南就被南遷的世家大族掌控,佔據着江南地區的大部分利益。

而此次彈劾楊帆,與其說是針對楊帆,還不如說是針對李二陛下,讓皇帝不要輕易插手江南之事。

因爲所有江南士族都知道李二讓人來江南的目的。

就是爲了藉助富饒的江南,爲東征高句麗提供糧草和後勤的支撐。

一想到東征高句麗,此時江南士族心裡就有些發毛。

畢竟,前隋三徵高句麗,幾乎耗盡了隋朝的最後一份家底!

到了最後,那位隋煬帝甚至親自來到江南,也要逼着江南士族出錢出力!

雖然隋煬帝在江南士族的算計下命喪江都,但江南士族還是不想因爲東征高句麗而掏空自己家族幾輩子的財富。

這也是爲什麼江南士族如此抵抗楊帆的原因,就是期望將李二陛下把江南作爲東征高句麗後勤基地的這心思扼殺在搖籃之中。

意思很明顯,若皇帝要東征,李二自己想辦法籌錢籌糧,不要打他們江南士族的主意。

至於李二如何是一意孤行還是妥協,那就要看他的魄力和決心了!

……

太極宮甘露殿!

剛下朝百李二陛下身穿明黃色的龍袍,負手而立,站在窗前駐足遠眺。

呼呼的北風吹得遠處的樹葉刷刷作響,可李二卻感覺不到一絲寒冷。

在他的身後,長長的書案上擺滿了一大摞奏摺,甚至還本幾本直接丟在了火爐上燃燒。

長孫無忌垂手站在一側,默然不語。

剛剛陛下爲了這些彈劾楊帆的奏摺龍顏大怒,甚至直接燒了幾份,這可是破天荒的一回。

顯然,李二陛下心頭的怒氣已經達到了極點。

深深瞭解李二陛下性情的長孫無忌知道,這時候不能去觸皇帝的眉頭。

否則,很可能引火燒身,惹上一身麻煩。

大殿裡寂靜無聲,唯有案几上沸騰的茶壺咕嚕咕嚕響個不停。

半晌後,李二陛下這才緩緩吐出一口氣,轉過頭,一雙明亮的眼眸看着眼前這個戰友、夥伴、大舅子,緩緩續道:

“輔機,咱們相交莫逆,你應該很懂朕的心思,爲何在朝堂上你一言不發,任憑那些言官將莫須有的髒水往楊帆身上倒,難道你因爲衝兒之事,還在埋怨楊帆?”

“可是你知道,朕是多麼希望你能公正的爲楊帆說一句話,要知道,朕派江楊帆南下,並不是爲了私利,而是爲了帝國的未來。”

“如今你任憑其他人對楊帆攻訐,置帝國的利益於何處,難道你想要將朝中弄得烏煙瘴氣不成?”

這番話,絕對是推心置腹。

李二陛下知道長孫無忌因爲長孫衝之事埋怨楊帆。

以至於自己提醒他與房玄齡等人力保楊帆,而這傢伙卻一言不發,實在太讓李二失望了。

長孫衝與楊帆的恩怨乃是長孫衝咎由自取,這一點無庸置疑。

長孫無忌對楊帆有看法也可以理解,但是爲了一己私怨就將整個朝堂弄得烏煙瘴氣,這就過了!

是的,李二陛下認爲關中衆多世家一邊倒的彈劾楊帆,這後面絕對有長孫無忌的身影。

要知道長孫無忌可是關中世家的領頭羊,若沒有他的默許,那些關中世家官員不敢直接跳出來。

可是對長孫無忌,李二陛下真狠不下心來收拾,也不相信長孫無忌會背叛自己。

這麼多年的生死與共、並肩作戰,李二陛下還是深深的信任長孫無忌對自己的忠誠。

長孫無忌垂頭不語,君臣相對無言。

良久後,長孫無忌才擡起頭說道:“陛下,微臣承認,在朝堂上沒有爲楊帆說話是有些小心眼,但關中世家羣起彈劾楊帆之事,真跟微臣無關,陛下可相信?”

李二陛下怔怔的看了長孫無忌一會兒,吐出了兩個字:“當真?”

長孫無忌點頭:“不敢欺騙陛下!”

李二陛下的眉頭愈蹙愈緊,沉吟不語。

長孫無忌否認,那就不是他默許的,這一點,李二陛下可以相信。

可若不是長孫無忌默許,又有誰能夠讓這些關中世家官員聯合在一起?

難道是五姓七望這些人聯合在了一起?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事情就嚴重了!

畢竟,江南士族再加上關中世家這些官員,那可是佔了朝堂七八成的官員。

一旦這些人聯合起來,他這個皇帝的屁股都坐不穩。

這些人是想要逼宮嗎?

想到這兒,李二陛下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他幾乎是一瞬間就明白了這些人彈劾楊帆背後的用意。

這些人顯然是要將楊帆打落塵埃,然後去瓜分江南的利益!

要知道楊帆纔去江南一年不到,經過他手上的錢財至少有將近3000萬貫。

這可是相當於大唐帝國一年的稅賦,不管是在哪一個家族,這可是一筆潑天財富。

不管是誰攥在手裡,絕對能夠讓家族變得龐大無比。

顯然,這些世家是看中了江南這塊肥肉,誰都想去咬一口!

可惡,這些人實在太可惡了!

李二陛下負在身後的拳頭緊緊攥起,恨不得把這些人除之後快。

難道滿朝文武官員爲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便可以置帝國的利益於不顧。

難道爲了利益,就敢公然脅迫朕,讓朕把到口的肥肉乖乖的拿出來分給你們。

簡直是妄想。

看來朕太久沒有舉起屠刀,這些人都忘了朕還會殺人!

第一百七十九章 吹噓第一百四十三章 受傷第六百二十五章服軟第二百零三章人心不足蛇吞象第三百七十八章 會哭的孩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謀劃第七十七章 活神仙or神棍第四百九十七章奇葩翁婿第四百八十四章 原來把人罵吐血是真的第五百零一章封賞風波第三百零二章 擂鼓聚將第二百章 尋求庇護第三百一十四章 血性第三十章 遇到棒槌親王也慫第七百三十九章漁民的困境第五百二十二章無助第一百二十七章 爭執初現第一百一十八章無事獻殷勤第四十七章 魏王施壓第五十八章 軍制改革第五百八十五章臨陣反水第三十二章 打不過就找爹第一百一十四章人生羸家第六百五十七章規劃第六百七十二章實力碾壓第八十五章 暗鬥許敬宗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孫無垢的疑慮第二百七十六章 男兒暢想第四百一十七章 辯機的糾纏第四百八十一章打賭第二百五十四章 琉璃換糧食第六百三十九章深陷險地第四百四十六章鎮壓第二十三章 刻碑立德第九十章 不死不休?第二百四十三章飛花令第三百一十四章 血性第一百零七章 想造反?第二十三章 刻碑立德第六百二十四章偶遇名將第六百九十四章攻訐第五十四章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七章 得理不饒人第二百一十八章 衆女齊聚第二百一十八章 衆女齊聚第四百章 斷爾狗腿,說到做到!第二百一十章 氣節第七百二十七章女俠來訪第四百八十一章打賭第六十三章 逛青樓付款需用牛車拉第三百七十四章 死心踏地第一百一十五章 挖坑自己埋第四百二十九章 拜訪第二百七十三章 別有心思第二百七十四章意外之喜第六百三十七章官場三味第五百五十八章長孫衝的末路第四百四十三章 各方雲動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憂第五百八十三章驚懼第十章 終於圓了武俠夢第四十一章 有肉一起吃第六十五章 賭鬥第四百五十九章命案第三百三十五章 要挾第三百一十六章縫合術,胡扯?第三百四十七章 騎虎難下第二百二十一章利益捆綁第一百七十五章 煌煌天朝笫七百二十三章形勢不妙第六百七十九章狡猾的魏王第一百五十七章 蜂窩煤現世第四百九十三章各方反應第五章 武照=武則天第一百二十三章 夢了無痕第四十一章 有肉一起吃第二百九十一章 夢想破滅第五十二章 謠言四起第三百零一章 算計第一百零一章 高陽的少女夢第一百章 又一大唐名將第四十六章 蛋蛋的擾傷第六百九十五章情誼第七百七十六章未雨綢繆第九十二章 被算計了第四十六章 擾傷第七百零二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二十五章 憋屈第一百五十八章 雪中送炭第五十二章 謠言四起第二百一十三章唐人氣節第五百零九章包圍第七十章 狗皮膏藥柴令武第二百二十章大唐商行第六百七十一章強取豪奪第五百二十三章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五百八十八章變故第一百一十九章 老狐狸pK小滑頭第四百四十六章鎮壓第四百四十二章財去人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