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循循善誘

入冬的江南比較多雨。

連續兩日,毛毛細雨悄悄無聲地飄落着,像是無數蠶娘吐出的銀絲。

大都督府辦公區“廉政督查室”內氤氳着淡淡的茶香。

爐子裡的蜂窩煤燃得正旺,不斷驅散着清冷的溼氣。

熱茶飄香,品茗讀書,在這個溼冷的天氣,分外愜意悠閒。

只可惜,上官儀自從來到這個值房內,由於事情實在太多,連家都沒有時間回去,自然沒有時間在這樣的環境內悠閒讀書。

不過,微澀的茶水卻上官儀一下子喜歡上了這樣的味道,因爲茶水能讓他提神。

當然,雖然這些天過得很忙碌,但上官儀卻樂在其中。

畢竟,以前他是一個連落腳點都沒有的落魄書生。

如今起碼不用再爲生活而操勞和奔波。

最主要的是,現在的他是督查室的督查使,妥妥的一名五品官員。

要知道,即使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想要混到五品官員的位置,最快也得十幾年的時間。

而上官儀一下子就實現了,可謂是一步登天。

因此,他很珍惜現在的機會。

當然,他也知道這一切都是楊帆給他的。

對於楊帆的提拔,上官儀那是感恩戴德。

爲了不讓楊帆失望,工作上上官儀一絲不苟,甚至有些不留情面。

這讓整個華亭縣的官員、商賈變得提心吊膽。

甚至很多人聯名向楊帆舉報上官儀的‘惡行’。

官員怨聲載道,商人也被嚴苛的要求苦不堪言……

這也是今日楊帆來到督查室的原因。

看着坐在對面的楊帆,上官儀眼中滿是感激。

只是上官儀有些不明白楊帆今天來的目的是什麼。

因爲,楊帆來了之後一句話沒說,反而直接坐在椅子上看書。

這讓摸不着頭腦的上官儀有些坐立不安,生怕自己做得不好而讓楊帆失望。

仔細回想這段時間以來的事情,感覺並沒有什麼紕漏,這才稍稍舒了一口氣。

值房裡寂靜無聲,唯有楊帆翻書的沙沙聲以及茶壺中茶水咕嚕咕嚕的聲音。

良久,楊帆才從書冊中擡起頭,看了一眼有些坐立不安的上官儀,說道:“遊韶啊,聖人孔子強調仁義道德,反對官員貪污腐敗,提倡廉政清明,荀子提出‘行賄者殺,受賄者死’等嚴厲的法律,你認爲真的可取麼?”

上官儀不解的望着楊帆,問道:“大都督,難道這也有錯麼?”

一直受到儒家薰陶的上官儀,自然對於儒家這套廉政學說很是贊同。

可他從楊帆的語氣中卻聽出對這套思想的質疑,讓他有些惶然起來。

楊帆放下了書冊,笑道:“聖人之言當然沒錯,但如果只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和執行,那麼就很容易曲解了其中之意,畢竟,法是人執行的,孔子也說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上官儀茫然擡頭:“請大都督明示!”

楊帆喃喃自語:“爲人處事,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剛柔並濟,無欲則剛,本都督認爲,爲官之道也是同樣的道理,爲官不怕貪,就怕不做事,爲商者,不怕他掙錢,就怕他不來……”

對於楊帆這樣有些大逆不道的看法,上官儀顯然不贊同,瞪着眼駁文道:“這是什麼歪道理?貪官乃國之蝕蟲,人人得而誅之!清官爲民造福,廉潔奉公,乃萬民之福祉,商人更是隻會逐利,公爺豈能本末倒置,不辨是非?”上官儀氣呼呼說道,兩眼大張,指手劃腳,顯得激動非常。

要不是良好的修養,上官儀真想上前將這位公爺的腦袋敲開,看看是不是在胡言亂語。

楊帆笑而不語!

他當然支持廉政,如果手下的官員全是清官,他當然喜於樂見。

可現實是殘酷的,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生產力情況下,根本杜絕不了。

當然,並不是說楊帆支持貪腐,而是無奈之舉。

在楊帆看來,在物質和社會生產力沒有發展到極致之時,貪腐永遠是清掃不盡的。

比如,明朝時期,太祖皇帝對貪官實行剝皮法,手段夠殘酷吧!

可這真的能夠杜絕得了貪腐的風氣麼。

其實不然,反而讓這股風氣在陰暗處越積越重。

畢竟,官員也是人,他們也要活着。

更何況,官員還有那麼多的僕從要養,太祖皇帝想要用微薄的薪水讓官員清正廉潔,這怎麼可能?

在這樣極大的壓迫下,也許官員不能敢明目張膽貪腐,但總會想盡各種辦法去糊弄和尋找途徑。

反而導致這些人聯合起來,一門心思考慮怎麼去貪腐錢財,對於百姓的死活根本不管不顧,造成更大的影響。

甚至,楊帆認爲明朝之所以滅亡,與貪腐一直藏在暗處得不到解決有着極大的關係。

當然與關閉海關,抑制商業的發展也有很大的關係。

不過,這樣的道理楊帆卻不能說出來。

因爲,古人根本不能夠理解,這與見識有着極大的關係。

這也是楊帆爲什麼要敲打上官儀的原因。

在楊帆看來,上官儀正直有原則,這絕對是好事,也能夠成爲一個好官。

但也有可能好心辦壞事兒。

畢竟,這樣的人實在太一根筋了,一旦認定,就很容易鑽牛角尖。

從上官儀明目張膽硬懟自己來看,就能夠知道上官儀的性格。

這也難怪在原歷史中上官儀被武則天滿門抄斬。

楊帆雖然希望自己的官員廉政,但卻不希望有一個時時刻刻找自己麻煩的官員存在。

楊帆可不是受虐狂!

如今上官儀剛入官場,如果能夠稍稍改變他的思維,定然是一個很好用的人才。

因此,楊帆決定循循善誘。

對於上官儀的質疑,楊帆並未生氣,反而再次問道:“那遊韶你說說,到底是一個端正守行、迂腐無能的官吏對百姓有好處,還是一個有少許貪墨卻事事盡力爲百姓做事的官員對百姓有好處?”

“這……”上官儀啞口無言,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

一個官員端正守行,當然是好事兒,可若一件實事都不幹,這樣素餐尸位的官員又有何用處?

那還真不如有些許貪腐,真心實意爲百姓做事的官員。

但這樣的悖論又完全顛覆了上官儀的認知,讓他一時間不能接受。

楊帆伸個懶腰,笑道:“遊韶啊,人至清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有些事情,只要不觸及底線即可,你說呢?”

這話應該出自《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意思是說,水過於清澈,魚兒就無處藏身;人過分計較,別人就很難與他相處……

如今華亭縣正處於大發展時期,官員和商人有少許的瑕疵楊帆還是能夠容忍的。

這是發展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楊帆讓上官儀掌管督查室,可不想他一味的一根筋讓自己無人可用,甚至沒有人敢來華亭縣投資。

上官儀想了想說道:“大都督,如果真是這樣,那咱們又該如何爲官?”

不可否認,上官儀是很聰明的,

現在他有些能夠理解楊帆今天來的目的。

只是兩種觀念的衝擊讓他有些不知所措。

楊帆聳聳肩,輕描淡寫的說道:“爲官當然清正廉潔爲好,但世界上哪有完人?只要是人都有私心,都有私慾,但本都督想提醒你的是,這世間絕非只有黑白,而是充盈着太多的灰色,甚至這灰色佔據着絕大一部分,只要這灰色不完全變黑,則只需要敲打一番即可。”

“下官受教!”上官儀沉吟半晌後,苦笑道。

看來這段時間大動干戈,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

這也讓他有些懷疑,難道自家大都督也是一個只注重形式的官員麼?

看着上官儀的樣子,楊帆站起身拿起筆,說道:“送你一副字吧,可以把它當爲官員的準則,但這只是最高的要求!”

既然上官儀已經理解了自己的意思,楊帆當然適可而止。

可不能讓這樣的好苗子變成腹黑的官場老油條。

更主要的是,楊帆知道需要一些時間讓上官儀去適應和理解。

聽到楊帆的話,站在一旁的上官儀一臉期盼。

對於楊帆的字,上官儀那可是慕名已久,今日有機會一見當然欣喜若狂。

這是一名文人對於知識、文化的尊重和愛慕。

楊帆笑了笑,揮手而出: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這句話出自明朝郭允禮的《官箴》,楊帆很贊同。

雖然楊帆想改變上官儀一根筋的做派,但還是怕他因爲自己的一番話而黑化。

所以,楊帆把這些警言送給了他。

楊帆最爲擅長瘦金體,筆畫清秀,間架方正,字體顯得優美動人,又不失莊重清晰,可謂字如其言,字字警醒。

它詮釋爲官之本最重要的莫過於兩點:一是公,二是廉……

意思很明瞭。

下屬敬畏我,不在於我是否嚴厲而在於我是否廉潔;

百姓擁護我,不在於我是否有才幹而在於我辦事是否公正。

做事公正則百姓不敢輕慢,廉潔則下屬不敢欺矇。

處事公正才能明辨是非,做人廉潔才能樹立權威。

短短的幾十字,上官儀卻從其中陡然頓悟。

原來自家的大都督並不反對手下清正廉潔,也不反對自己做事,只是要讓自己懂得變通一些。

從中,上官儀也感悟到其實做一個好官並不難,唯公正、廉潔而已。

但做一個廉政的好官真的不難麼?

上官儀又有些懷疑!

見上官儀一臉欽佩,楊帆笑問道:“有何感想?”

上官儀讚歎道:“大都督這些話字字珠璣,看似簡單,做到卻是殊爲不易。”

楊帆呵呵一笑:“遊韶,咱們共勉吧!那麼,你認爲士農工商排名的說辭是否有失偏頗呢?”

“呃……”上官儀怔了怔,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顯然,他已經瞭解了楊帆的用意,就是在引導自己。

如果說原先上官儀對楊帆的說法有些微議,但現在他不敢輕易定論。

士農工商的說辭其實在儒家學派中由來已久,可這真的正確嗎?

這段時間在華亭縣的見識,讓上官儀不敢馬上下定論,也沒有了剛纔的強勢。

既然上官議懂得了自己思考,楊帆笑着說道:“走,今天本都督帶你出去轉轉……”

上官儀站起身,說道:“屬下遵命!”

雖然手上還有很多事情,但上官儀並沒有拒絕。

他倒想看看,楊帆用什麼來反駁歷朝歷代默認的規矩。

看到上官儀有些不服氣的樣子,楊帆撇撇嘴,也不多說,開門走了出去。

上官儀跟上走了兩步,又退了回去。

用爐鉤子將爐膛裡的蜂窩爐輕輕一轉,蜂窩爐的竈口就關了。

空氣不通,火焰便小,如此一來,能夠節約用煤。

……

華亭縣一天一個變化,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華亭縣內的農貿市場。

因爲,這個農貿市場與百姓的飯碗息息相關。

華亭縣多爲沼澤、灘塗地,和其他江南地區比起來並不適用於龍耕。

因此,這裡的百姓自古以來都是以捕魚爲生。

在大唐,江南地區海匪橫行,漁民過得水深火熱,飽一頓,餓一頓也是經常有的事兒。

自從楊帆來到江南,把海匪清掃乾淨,漁民的魚獲也多了起來。

獲得的魚多了,自然吃不完。

而華亭縣的農貿市場讓這些漁民多出來的魚獲能夠賣上一些錢財。

特別是華亭縣大都督楊帆注重商貿,很多外來的商賈前來華亭縣進行交易,漁民的荷包也逐漸鼓了起來。

要是沒有意外的話,今年大家在除夕之日定能過個好年。

可惜這樣的好景不長,因爲這段時間很少有商賈來買他們的魚貨了,導致很多漁民的魚只能扔掉。

ωwш¸ Tтkǎ n¸ CO

之所以商賈不前來收魚,並不是大家都不喜歡吃魚了。

據說,是有一些人向大都督府的督查室舉報,有商人故意壓低價格收購,導致那些商人直接被督查室給懲處和罰款了。

所以,很多商人再也不敢前來收購。

畢竟,其他地方也有魚賣,只是沒有華亭縣的集中吧。

華亭縣的價格貴,這些商人當然不想前來這裡收購。

可一旦壓低價格,又很容易受到懲罰,也導致收魚的商賈少了起來。

這種情況導致華亭縣的漁民有些苦不堪言。

畢竟,這些魚沒有經過處理,根本放不了幾天就會爛掉,這讓漁民心疼不已。

畢竟,這可是辛辛苦苦從海里捕來的。

再說,如果賣不出去,靠打魚爲生的他們如何養家餬口?

當然,漁民還是很願意把這些魚全部處理掉的。

畢竟,收穫的魚多了,價格低一點也比以前價格高的時候多出三成的收入。

說大都督府督察室多管閒事吧!

可這一切都是爲大家好,大家又能埋怨什麼呢。

只是大家有些想不通,爲何會發生這樣矛盾的事兒。

。:

第九十二章 被算計了第二百六十三章朝會爭鋒(下)第一百一十六章恩威並施第四百六十四章 逼供、招供第六百二十一章懟天懟地第六百零六章針對第一百二十三章 夢了無痕第一百一十五章 挖坑自己埋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迷妹第四百三十章 真是欠扁第三十八章 奇珍閣第七百零八章遊樂第七百四十一章準備再次下套第二百一十章 氣節第二百九十九章 想看笑話第五百九十三章地理和經濟課第六百七十一章強取豪奪第一百二十二章 酒醉迷人眼第四百三十四章 事成第六章 玻璃是奢侈品第四百六十六章 準備滅口第五百二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百一十七章救死扶傷(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和親不代表和平第六百六十二章當土匪第四百三十八章世家出招第四百一十三章 此地無銀三百零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翻身把歌唱第七百五十四章競標會第四百零六章 皇帝也憋屈第七十章 狗皮膏藥柴令武第六百四十七章絕筆血書第三百六十四章 秘密暴露,半路截殺第五百五十五章殲敵一千自損八百第五百五十五章殲敵一千自損八百第二百三十八章 算計第三百章 臣服第四百八十七章 吃虧?第六百一十八章上貢第七百四十六章離間第二百六十三章朝會爭鋒(下)第二章 想當地主的爵爺第一百八十五章 逢場作戲第七百七十四章服軟第四百四十八章 強國論第二百四十七章中看不中用第五百四十一章落幕第五十六章 事了回長安第六百一十章誤會第二章 想當地主的爵爺第六百三十章螳螂捕蟬第四百八十三章 來的正好第七百一十二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八十六章 對楹聯楊帆被虐?第五百四十八章送人頭第四百六十四章 逼供、招供第四百七十章 爭論不休第六百四十九章如意算盤第五百零四章天賦第六百八十五章求仙若渴第二百四十九章 可還滿意第四百五十五章風起第一百七十六章偏愛第五百三十九章打臉第五百五十二章打草驚蛇第五百九十八章 貓哭耗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指點第四百八十章春耕祭祀第四百零三章 狡猾如猴第五百三十章心思各異第二百七十五章 殘酷訓練第一百二十五章 翻身把歌唱第五百四十九章賭局第九十章 不死不休?第五百五十五章殲敵一千自損八百第五百零二章 壞蛋?第一百三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迷妹第六百八十九章部署第二百九十二章 陰謀第三百八十四章 女人羨慕的對象第二百三十四章衝動or睿智第五百七十七章天機現,李二懼!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孫無垢的疑慮第一百九十七章 拜年二十三事第一百二十章 開闢航道第四百三十三章 能屈能伸的老頭第二百四十二章 設局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襲第四百五十四章 勸誡第三百一十七章救死扶傷(上)第一百零八章 商業奇才第二百六十四章胡攪蠻纏破局第七十七章 活神仙or神棍第五百九十五章求助與轉變第九十一章 霸氣武媚娘第三百五十章商議第二百二十九章手起刀落第一百二十二章 酒醉迷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