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海的饋贈

街道上結着厚厚的冰,冷硬堅滑,海風吹來時更是寒風刺骨,越靠近港口,這海風總是越冷,在碼頭上伸入大海中的棧橋上,碼頭的苦力工人正忙碌着,吊機吊起的沉重的設備被裝上軌道,那是特區,準確的來說是仁川港唯一的一座帶着吊起的現代碼頭,而另兩座則只是小小的入海式鋼木結構的棧橋,此時那棧橋上卻顯得很是熱鬧,碼頭的苦力正藉助木製的滑輪木吊,將成噸的貨物從那艘落帆的木帆船上卸下。

腥味!

當滿載貨物的馬車從身邊駛過的時候,唐浩然便聞到一股有些刺鼻的血腥味,朝馬車上看去,只看到馬車的貨板上,裝滿了一塊塊巨大的紅肉,紅肉帶着些許凍渣,而滑輪吊吊起的吊網上也能看到一塊塊巨大的肉食。

這就是鯨肉!

在詫異中唐浩然看到李涵走了過來,相比於三個月前,李涵的膚色變得更黑了,面上鬍鬚凌亂,甚至就連同身上的那件英國海員式的短呢大衣,都顯得有些破舊。

“標下見過大人!”

離大人尚有數米時,李涵便連忙立正行了個西式的軍禮,在統監府警察部中早已廢除了跪禮,而他的職銜還掛在警察部下設的海警處,儘管現在海警處只是掛着個牌子,可他畢竟是警察。

“此行出海百日,一林辛苦了!”

朝李涵走去時,唐浩然伸出右手,緊緊的握着李涵的手說道。

“大人,辛苦談不上,此行幸不辱命,現在已經下了186噸鯨肉和12.5噸骨粉,這鯨肉才只下了不過三分之一,大人,這浩瀚之洋確實是天下第一大牧場啊!一次出海所獲便達五百餘噸!”

像是爲了彰顯自己此行的收穫似的。李涵又特意強調道。

“大人,便是按特區的獵肉價,這次出海所獲也不下十萬元!若是再有幾條船,一年下來,至少能府中捕回一條軍艦來!”

幾乎是在“新裕號”抵港的第一時間,李涵便吩咐水手去打聽肉價,然後稍算了一下。這一噸肉差不多兩百元,換句話來說,出海三個來月便掙回了十條船來。

五百多噸!

唐浩然卻是被這個數給嚇到了,這得殺多少鯨魚啊!但再聽所獲不十萬元,那眼睛更是猛然一睜,連連說道。

“一林辛苦了。辛苦了!”

然後更是緊握着他的手說道。

“這百日以來,我可是無時不想您啊!走,我們先回事務廳,今天晚上,我親自給你接風!”

這風自然要接,這可是一筆財源,雖說一年掙回一條軍艦來不過是戲言。但唐浩然又豈會不知,這趟航行對於統監府的意義——意味着中國走向了大海,儘管只是捕鯨。

可這越是一個開始,人們之所以踊躍的走向大洋,正是因爲大洋帶來的無盡財富,或許現在中國錯過了蘊藏着無數財富與機遇的大航海時代,但至少現在遠洋漁業同樣蘊藏着無盡的財富,而自己所需要就是抓住這個機會。

“現在。各國漁業僅停留於近海捕魚,至於遠洋漁業中捕鯨因鯨油爲石油所取代,除挪威等國依然堅持捕鯨用於食用外,其它各國遠洋漁業僅限於獵殺海豹、海獅、海象以獲取皮毛或象牙,至於肉食受限於保鮮等各方面因素,而未被重視,而通過這次航行證明。採用軟木、鋸末保溫層的儲存冰塊,完全能夠支持遠洋捕鯨,且其利潤可達數十倍,以標下看來。府中非但展開遠洋捕鯨,更應支持並且鼓勵發展遠洋漁業,非但支持捕鯨,一般遠洋捕魚亦應加以支持和鼓勵。”

放下筷子的李涵望着大人不無認真的說道。

“我們現階段不可能於東亞航線上與壟斷東亞航線的歐美以及日本競爭,但我們必須要走向大海,這發展遠洋漁業,則是另一條捷徑,在大洋上,幾乎沒有任何國家的與我們競爭,我們可以建立一支擁有數萬噸,甚至十數萬噸、幾十萬噸的遠洋漁船隊,他們既可以捕漁,又能隨時補充進入商船隊,待我們有足夠的資金,並有一定數量的商船後,這些早已熟悉大海的船員便可以補充進商船隊……”

當李涵語氣激動的提出他的“遠洋漁船隊”設想時,同樣放下筷子,認真聆聽其想法的蘇躍揚卻反問道。

“大人,雖說這次航行獲利頗豐,但是,我有一個疑問?不知當問不當問!”

“平濤,但說無妨!”

得到大人的同意後,蘇躍揚道出了自己的疑惑:

“一林,此次出海捕得507噸肉食,而以警察部規定每人每日150公克肉食計算,警察部每日所需不過0.5噸,即便是包括特區以及礦區的工人,每日所需要亦不過5、6噸,也就是說新裕號出海一次,足夠咱們耗用百日,而以朝鮮百姓之貧,其米食尚需加以節制,其又豈會食用海魚?若如平濤所言,建立大型船隊進行遠洋漁獲,確實可以萬噸以至數十萬噸獲得漁獲,然後如此數量的海魚、肉食,又有誰人來食用?”

蘇躍揚的反問卻讓原本雄心勃勃只想着立即建立遠洋船隊,於那片浩瀚的牧場上收取財富,進而以漁獲暴利支持海軍建設,最終踏上真正軍艦,指揮真正的艦隊馳騁大海的李涵的雄心,頓時消於無形,確實,這想法雖好,可捕了那麼多漁又該賣到什麼地方去?若是沒人買,那豈不是連本都裹不住?

“平濤,我覺得可以賣到上海一些!”

就在李涵沉默不語時,一旁始終保持着沉默的方子民,這位三人中的第一個船長“中華號”客貨輪的船長,於一旁輕聲說道,在三人之中,他的性子最沉穩,平素沉默寡言的,輕易從不言語。

“賣往上海?”

“這“中華號”往返上海、仁川,上海的肉食之貴,可謂是遠東第一,以我看來,如漁獲過多可以考慮銷往上海一部分,相比香港等地,上海地方全無漁業,”

外銷到也是個辦法,可蘇躍揚的卻依還是不饒的說道。

“上海又需要多少?數十萬噸漁獲又豈是上海一地可銷?”

“那要是賣到全世界呢?”

默默地坐在那聽着三人講話的唐浩然反問道。

“賣到全世界?”蘇躍揚詫異的看着大人。

“沒錯,就是賣到全世界,朝鮮人吃不完、國內吃不完,我們就賣到全世界。”

看着三人,唐浩然認真的說道,相比於李涵,來自後世的他更清楚遠洋漁業蘊藏的財富,同樣也知道,遠洋漁業現在甚至連萌芽也未萌芽,抓住這個機會,完全能夠促進國人走向大海,像這個時代,同樣不瞭解海洋的德國,試圖通過遠洋航運業去了解大海,走向大海,而相比於競爭激烈的遠洋航運業,遠洋漁業的競爭力更小,且更適合國人去了解大海,只需要適當的鼓勵與支持。

而相比於遠洋航運業,遠洋漁業的利潤更爲直接,且又能帶回這個時代國人所欠缺的肉食。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只是需要解決保鮮以及出售過程中長途運輸問題,保鮮可以藉助冷藏的方式加以解決,至於長期保存,現在已經有了成熟的辦法。

“先生,可是怎麼賣魚賣到國外呢?怎麼保存鮮魚?”

“不一定非要是鮮魚,即便是鮮魚,到了夏天於家中又如何保存?”

“先生,莫非您的意思是罐頭?”

對於罐頭衆人都不陌生,在大海上,罐頭肉是不或缺的食物之一,即便是像“中華號”那樣的客貨輪亦需要用罐頭彌補食物的不足,不過其罐頭大都進口自美國。

“沒錯,就是罐頭,我們把魚加工成罐頭,然後再出口到國外,”

之所以會提及罐頭正是因爲幾年後罐頭大行其市,與百年後擁有成熟保鮮、速凍技術不同,在這個時代,在解決罐頭的封口問題後,罐頭立即成爲了歐美家庭日常食物的必須,不再侷限於船員和軍用。鹹牛肉的味道首次由美國出口到英國,英國人也第一次廣泛食用桃子和熱帶水果。生活在內陸的歐洲人第一次品嚐沙丁魚和皮爾徹德魚罐頭,而且無一例外它們的價格都非常實惠。

“但是大人,現在雖說英美等國的罐頭銷量極度,但馬口鐵罐焊接粗糙,總不免有腐爛變質的,在船上可以丟掉,可普通百姓又豈會……”

“只要解決封口問題就行!”

對於這個時代的罐頭並不陌生,也曾食用過,與後世靠着掠奪連接的罐頭不同,這個時代的罐頭完全依靠烙鐵焊鉛密封,非但容易引發鉛用毒,且會因焊接粗糙導致密封不嚴,這也是其至今仍侷限於海上以及軍營中的原因,而根據以前看過的資料上記載解決馬口鐵罐頭接縫問題的辦法是五年後澳大利亞人發明的“雙重接縫技術”以及噴槍錫焊法,這個技術實際上並不複雜,只是在現有技術上加以改進罷了。

“嗯,”

看着面前的三人,唐浩然笑說到。

“咱們確實應該辦個罐頭,先不出把罐頭賣到全世界,就是將來軍隊中也需要罐頭!”

第305章 驚雷第34章 求知識於世界第96章 革命者第150章 東洋暗潮第2章 心思第34章 山東第15章 反應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302章 出逃第17章 紛亂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374章 太平洋上第147章 袁大人的野望第141章 風雲際會第172章 兵敗第106章 師生間第356章 未來第318章 風雲變幻(上)第371章 新聞事件第139章 失望第362章 應對之策第264章 援助第148章 真真假假第36章 翅膀第104章 商路第19章 欠東風第105章 我是誰?第182章 遼陽戰役(一)第14章 請教第20章 督府夜話第23章 譚嗣同第68章 無奈第207章 試一試第293章 不爲奴第52章 達姆彈第78章 梅花第153章 從海底出擊第50章 革命第126章 東洋的希望第21章 賠罪第263章 最後時刻第345章 法必責衆第203章 新官上任第19章 局終第73章 飛艇第381章 戰爭之路第48章 三省兵工廠第35章 強國之道第36章 平壤第233章 謀略第189章 人心皆私第300章 革命第18章 軍田第129章 剪羊毛(上)第61章 財富第256章 疑人不用第43章 慈禧第106章 師生間第248章 憂慮第252章 前沿第139章 失望第7章 訪客第33章 風雲微動第15章 工地第3章 小事第141章 星洲第357章 走向戰爭第115章 內地之變第34章 山東第25章 慶記公司第11章 着眼將來第220章 沙皇的決斷第31章 翁府話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99章 選擇第27章 “難民”第133章 發展的需要第79章 小玩意第96章 日本的命運第170章 海軍的大腦第186章 探究第155章 雷動第45章 無奈之局第147章 壞消息第216章 交易(中)第12章 蓋平縣第253章 法屬圭亞那第106章 師生間第309章 洪潮第246章 一路向西第2章 壬辰之夏(中)第13章 約法三章第121章 彈劾第160章 新玩意第35章 強國之道第51章 “行家”第28章 夢想第161章 忠誠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