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利益博弈

bookmark

到一九三三年,〖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關係在同盟基礎上。出現了很多矛盾。

對突出的,就是經濟上的矛盾。

馮承乾回國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是〖中〗國最大貿易國,〖中〗國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大投資國。到一九二八年前後,〖中〗國已經是德意志在遠東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國、也是全球範圍內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貿易國。當然,英德貿易,主要得益於印度,即印度仍然是英國的附屬領地,而英德貿易的絕大部分都是德印貿易。

到一九二八年之後,中德的貿易關係發生了變化。

特別是在一九二九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後,〖中〗國對德進口大幅度萎縮,而對德出口卻大幅度增長。

原因很簡單,在席捲全球的經濟寒流中,〖中〗國企業也非常注重出口。

受勞動力價格、原料供應等影響,〖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遠低於歐美列強,因此在一些次要市場上極具競爭力,而在一些〖中〗國的傳統產業上,〖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更是遠超歐美列強。

比如,在一九三零年,德意志第二帝固就從〖中〗國進口了近兩億帝國馬克的陶瓷。

到一九三二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對華貿易由順差轉爲逆差,即〖中〗國出口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貨物超過了進口。

顯然,這不是什麼好事。

要知道,在第三方市場上,由於〖中〗國企業發展壯大,已經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構成了直接威脅。

所幸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貿易領域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事實上,到一九三三年,〖中〗國的貿易額都遠不如歐美列強,而且也只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有較爲密切的貿易往來,與其他歐美列強的貿易往來並不頻繁因此在國際市場上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競爭並不激烈。

這也可以理解,即〖中〗國在大搞基礎建設的時候,已經有足夠龐大的內需市場了。

此外,〖中〗國的基礎建設,也爲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創造了大量機會,當時德意志第二率國出口到〖中〗國的,主要就是各種機械產品、以及與機械產品有關的技術專利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國是該市場的主要佔領者,不但〖中〗國企業所佔份額不如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其他歐美強國也遠遠不如。

這也很簡單,即〖中〗國的基礎建設大部分是政府項目,而中德關係又擺在這裡。

說得簡單一些在〖中〗國企業無法提供相關產品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將首先考慮從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那裡獲取,而不是跟其他列強的企業合作。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在〖中〗國機械產品市場上的霸主地位並沒受到影響。

總體來說,在經濟層面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依然是〖中〗國高速發展的主要獲益者。

也就是說,經濟上的矛盾,對中德關係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當時,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政治上。

雖然馮承乾與德皇威廉二世(腓特烈三世在一九二四年退位,威廉皇儲繼承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稱爲威廉二世)的關係非同一般但是與歐洲王室一樣,國家領袖的私人關係並不能決定國家的關係。

在中日朝鮮半島戰爭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不認爲〖中〗國實現工業化,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構成了威脅甚至可以說,〖中〗國實現工業化對德意婁第二帝國有莫大的好處,比如分擔了來自其他列強的壓力。

也正是如此,在這場戰爭爆發前,德意志第二帝國一直在不遺餘力的支持〖中〗國進行工業化變革。別的不說,在一九二九年之前的五年裡,威廉二世親自施加影響,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主要企業向〖中〗國轉讓與無償贈送了數千項工業技術專利,甚至連率國皇室都參與了援助〖中〗國的行動,威廉二世還在一九二五年訪華的時候,用皇室基金爲〖中〗國購買了一百多臺現代化工業機牀,當做見面禮贈送給了馮承乾。當然,馮承乾爲了答謝德皇,也贈送了好幾件國寶級文物。

問題是,〖中〗國軍隊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太驚人了,特別是〖中〗國海軍。

戰爭爆發前,即三月初,威廉二世還給馮承乾發了一封電報,詢問〖中〗國海軍是否有能力擊敗〖日〗本海軍,暗示馮承乾,只要提出需求,他會考慮再無償贈送幾艘主力艦,以增強〖中〗國海軍的實力。

當然,威廉二世此舉,也不是沒有目的。

以當時的情況,威廉二世很有可能邀請馮承乾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國,替他打造一支更加強大的帝國海軍。

別忘了,腓特烈三世在的時候,已經下詔保留馮承乾的所有爵位。

從法理上講,馮承乾依然擁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國籍,而且還是帝國貴族,因此回去爲帝國效勞也在情理之中。

更重要的是,威廉二世非常瞭解馮承乾,知道馮承乾纔是帝國海軍的理想統帥。

也正是如此,馮承乾才非常委婉的謝絕了威廉二世伸來的援助之手。

顯然,馮承乾肯定不想欠威廉二世的人情,更不想回到德意志第二帝國,要不然當初他也不會拿國寶回贈威廉二世。

也許,在這個時候,威廉二世認爲〖中〗國海軍肯定會吃敗仗。

甚至可以說,威廉二世希望〖中〗國海軍戰敗,因爲只有這樣,馮承乾纔會在絕望之中向他尋求幫助。

這一點,在戰爭初期體現了出來。

當時,〖中〗國海軍已經向克虜伯公司訂購了一批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而且合同上約定在三月底交付。結果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在三月中旬,也就是戰爭爆發後,給克虜伯公司下了一份類似的訂單,而克虜伯公司以帝國法律要求優先滿足本國需求爲由,沒有在三月底向〖中〗國海軍交貨。如果這場戰爭打得再慘烈一些,或者說〖中〗國海軍沒有把航空作戰當成主要打擊手段,那麼在擊敗〖日〗本海軍之前,就會耗光所有大口徑炮彈,從而不得不向德意志第二帝國求援。

所幸的是,馮承乾壓根就沒有把主力艦放在首位。

更重要的是,當時克虜伯公司在〖中〗國開辦的工廠,已經能夠生產技術含量低得多的航空炸彈了。

總而言之,德皇在最初的時候,肯定希望〖中〗國海軍吃點苦頭。

可惜的是,這一幕並沒出現。

由此,產生了一個結果,即〖中〗國軍隊、特別是〖中〗國海軍在這場戰爭中爆發出的能力,讓威廉二世不得不重新衡量這個遙遠的盟國,並且對這個國家的未來政策,特別是馮承乾在戰時採取的一些政策做出評估。

當然,評估的目的,就是爲了確定〖中〗國是否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到益構成了威脅。

顯然,結果好不到哪裡去。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一個強大的〖中〗國,依然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可否缺的奧援,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下,下一場世界大戰的陰影已經升起的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需要像〖中〗國這樣的盟友,但是有一點不可忽視,即在下一場世界大戰之後,〖中〗國不見得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友。說白了,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與〖中〗國聯手打贏了下一場世界大戰,兩國將分別成爲西方與東方的霸主,而接下來,兩國就會爲了爭奪全球霸主的寶座,展開激烈的競爭,甚至是兵刃相見。

由此可見,如果把目光放到五十年之後,〖中〗國絕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潛在對手。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對華政策發生了微妙轉變。

不可否認,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國。可同樣不能否認的是,這個〖中〗國絕對不能強大到失去控制。

說白了,〖中〗國可以變強大,但是必須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控制之下。

問題是,如何才能證明〖中〗國依然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控制之下呢?

隨着中日停戰談判開始,威廉二世、以及帝國首相馬克斯親王看到了這個機會,即通過這次談判,來證明〖中〗國依然會照顧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利益,並且會爲了德意志第二帝國而損失一些利益。

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纔在這個時候介入進來,成爲談判的第三方。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願意施加影響,肯定很受美國歡迎,因爲美國確實沒有多少能力左右〖中〗國,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大不一樣了。

別的不說,如果中德翻臉,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從華撤資,平國經濟就將崩潰,也就別想實現工業化,更別說成爲全面工業化的世界大國了。

在根本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介入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中〗國失去控制。

爲此,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得阻止〖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獲得“獨立”的資本。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不能讓〖中〗國獲得太多的好處。

要知道,三十多年前的〖日〗本,就是在日清戰爭中,獲得了工業化的資本,並且迅速成爲遠東的頭號強國。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中〗國比三十多年前的〖日〗本發達得多。

也就是說,只要〖中〗國如法炮製,也許幾年、最多十幾年之後,就將不再爲德意志第二帝國馬首是瞻。

那麼,〖中〗國該何去何從,馮承乾該何去何從呢?

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19章 送上門來第599章 談判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596章 關鍵點第469章 勉力爲之第38章 大東溝第5章 明爭暗鬥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67章 血誓第43章 大型化第30章 以質爲本第4章 政治體制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7章 矛盾根源第21章 撲空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266章 煙霧彈第155章 得手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93章 各有千秋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385章 掉隊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68章 倒計時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93章 各有千秋第9章 奇蹟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83章 神勇戰艦第62章 勝負未定第69章 毅然決絕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80章 相互算計第172章 警戒艦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248章 風雨欲來第57章 錢第53章 犧牲第33章 一意孤行第192章 工程師第145章 搜尋第1章 當務之急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211章 火藥桶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83章 神勇戰艦第96章 關鍵一戰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14章 營救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55章 風雲再起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74章 各打各的第8章 三權第92章 信心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85章 陰差陽錯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42章 航母保鏢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4章 風起雲涌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58章 面對偉人第32章 總統特權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179章 突擊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27章 奉陪到底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3章 士氣歸零第66章 走向戰爭第171章 遠去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188章 復出第41章 如釋重負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541章 大潰退第103章 激戰第609章 國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