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

自己前世,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負債經營有的是。先不說大多數只有靠着貸款,才能買的起房子和車子。揹負上沉重的房貸和車貸,才能娶得起媳婦的人。單就那些國家,又有幾個不是內債外債一大堆。甚至還有一個靠着發行國債過日子,依舊混到世界第一強國的國家。

再說了,西方那些屁大點國家怎麼擴充起來的。不是戰爭沒有打起來之前,先發行債券籌集經費。在從戰爭之中獲利,償還這些戰爭債劵。要不然,那些國家大部分都還沒有大齊朝一個府大,不靠這發行債劵,就那點經濟早就被頻繁的戰爭拖垮了。

爲了籌集這次賑災錢糧,自己這位皇帝老子,便是連壽陵都停了下來,可見朝廷歲用已經匱乏到什麼程度了。眼下這個金子不當窩頭的檔口,打幾個月白條雖說不能徹底的解決困境,可總歸能緩解一下不是嗎?

況且,讓那些此次大出血,勢必心有不甘的宗室多少掙點利息。如果他們在上下其手,朝廷收拾腰桿子不是更壯實?在黃瓊眼中,這實在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最多朝廷丟點臉而已。可話又說回來了,要是真的賑災不及時惹出大亂子來,那就不是丟點臉的事情了。

“什麼,居然讓朕去欠他們的錢,這成何體統?朕身爲一國之君,居然去欠自己親戚的錢,這要是傳出去,朝廷的體面何在,天家的顏面何在。你難道是想讓朕去做周赧王嗎?你怎麼會有如此荒唐的想法?也虧你也算是飽讀史書之人。”

對於黃瓊的想法,皇帝自然是絕對不可能同意的。對於他這個一國之君來說,去欠別人的錢,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外人知道了,又該怎麼看待朝廷、看待自己這個一國之君。東周那位被國人要債追的無顏見人的周赧王,可是歷朝歷代帝王的前車之鑑。

聽到皇帝的這番話,黃瓊心中不禁的冷笑連連。這都是什麼時候,還捨不得自己那點顏面。要是你真有那個鋼性,幹嘛還找這幾個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來打秋風?今兒要不是我在,就按照你那個循規蹈矩的做法,又豈能從這幾個傢伙身上拔下毛來?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的道理都不懂,虧得你還是一國之君。“沒有創新、太過於保守,”這是黃瓊給自己這位皇帝老子,內心之中給下的評語。誰說皇帝就不能欠賬了?借雞生蛋的道理都不懂。自己前世那些土豪,又有那個不欠銀行貸款?

黃瓊一邊在心中暗自鄙視着皇帝的短視,一邊卻是在心裡面感嘆。要是這些糧食不由朝廷收購,在轉運到災區賑濟災民。就這幫心中,一直都在惦記着堤內損失、堤外補的傢伙,恐怕幾十萬石糧食,真正落到災民手中能有三成就不錯。

中國官場上,幾千來一直有一個不變的陋習,那就是上有政策,下勢必會有對策。若說不賣,那就是抗旨不尊,重則是要奪爵殺頭,輕者也要抄家圈禁。但若是玩點什麼心機,搞點什麼手腕的本事,卻是有的是。

尤其是地方官員,與那些宗室勾結到一起,一起動手糊弄。弄好,非得搞出大漏子不可。這些人連官倉都敢盜賣一空,還有什麼不敢幹的。災情不等人、災民不等人,要是真等到出了簍子在解決,那就什麼事情都晚了。

見到黃瓊面色憂心忡忡,皇帝擺了擺手道:“你不要再說了,朕絕對不會照你說的那樣去做。不過你也放心,朕會派出御史和欽差全程監督。如果發現幾個人有糊弄朕,有糊弄天下的百姓行爲,朕斷然不會輕饒。”

說到這裡,皇帝鬆了一口氣:“有了他們幾個帶頭,剩下的宗室那裡就好說話多了。朕這就給就藩山西、河北,以及兩淮的幾個郡王、郡公下一道旨意,讓他們也拿出一部分糧食按照官價出售糧食。這樣一來,基本上可以撐過此次旱災。”

見到皇帝態度如此的堅決,黃瓊也只能在心裡無奈的搖了搖頭。這些宗室若是能這麼簡單低頭,那就真的有鬼了。隴右、陝西兩路素來民風彪悍,尤其隴右向來蕃漢雜處,更是党項羌主要聚居區。

現在兩地估計已經是乾柴遍地,若是那些宗室此次做的太過分了,弄不好皇帝這番打算泡湯的可能習慣很大。甚至搞不好,不烽煙遍地就不錯了。若是真的引起民變,單就一個党項羌,就夠朝廷喝一壺的。

今日黃瓊已經見過這些宗室的嘴臉,那裡又豈能真的放心?民間傳說,大齊宗室之貪婪,堪稱歷朝歷代之首,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把希望寄託在這些人身上,外加那些連彈劾文章都能賣的御史。到底能引發什麼後果,恐怕只能看老天是不是保佑了。

想到這裡,黃瓊也只能採取最後一個辦法了。他拱了拱手道:“父皇,兒臣還有一策。您不是已經籌集了四十萬貫錢了嗎?再加上剛剛幾位宗室捐助的,您手中五十萬貫錢應該是有的。兒臣以爲,不如讓他們就近直接,先將部分糧食調入二路官倉。”

“然後,由朝廷派出德高望重的大臣,出面調劑糧草進行賑災。至於糧錢,兒臣以爲可以先由這五十萬貫支付。兒臣以爲,這筆錢雖說少了一些,但也可以支撐一段時間。待秋稅入京之後,再一次性全部購下。”

“兒臣以爲,對宗室官價所售出的糧食,也可以不必一次性全部採購。現在還是夏天,災情還沒有到最嚴重的時候。先以這五十萬貫錢爲基礎,採購部分糧食賑災。其餘的暫時不動,待秋稅全部入京之後在一併全部採購下來。”

“秋後採購的糧食,正好應對災情最爲慘烈的秋季和冬季,以及來年的春荒。而且兒臣以爲,雖說二路此次旱災普遍,但不可能各府州縣受災程度都一樣,各地輕重還是有不同的。二路去年雖說不是大收,但大部分地區也算得上風調雨順。”

“要說二路民衆手中一點存糧也沒有,兒臣也有些不信。所以兒臣認爲,眼下的確需要籌集一部分的糧食,但絕對數量還不至於那麼大。所以,暫時完全可以先採購一部分。至於剩餘的,待秋稅入庫之後,在一併採購齊全便是。”

“至於京城這邊,兒臣認爲眼下京城聚集的流民數量,已經是足夠多了。如果在增加一部分的災民,不僅京城不堪重荷,也很容易引發民亂。京城周邊幾個大糧倉,雖說還要承擔四大營,以及朝廷文武百官供應,可也不是真的一點糧食都擠不出來。”

“現在距離秋稅入京,已經只剩下不足兩個月。兒臣以爲在諸倉,保證兩個月的存糧基數上。大可以先擠出一部分糧食,拿出來賑濟災民。所剩餘的缺口,可以等到秋糧入京,在重新補充進入調劑出糧食的官倉。”

“眼下朝廷最難的便是到秋收這兩個月,只要能熬過這兩個月,待今年江南的秋稅、兩淮的鹽稅下來。哪怕就算是整個隴右與陝西路都絕收了,朝廷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而且這樣,即可以賑濟在京災民,也可以將糧倉內陳糧更換爲今年的新糧。”

“父皇,非兒臣不信任這些宗室。這幾天的情況,您也看在眼裡面了,這些人如何能讓人放心的下?也別說他們,便是其他的人,利字當頭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的放下?我大齊的這些宗室,一旦涉及到錢糧方面,能讓人相信的不多。”

“你?阿九,難道宗室在你心目之中,便是如此的不堪?的確有些宗室肆意妄爲,可大多數宗室操行還是好的,你也不要一葉障目。好了,此事你也不要在多言了。他們幾個的確愛財了一些,但基本的操守還是有的。否則,也不會捐出這麼的錢糧。”

“至於其他的,朕也會派出專人督察此事的,你也不要過於擔心。還有你的那個章程,朕這幾日也在仔細琢磨了一下,覺得開埠通商一事,還是大有所爲的。今後一段時日,這方面你還是要重點考慮一下。”

皇帝明顯對這幾個宗室,所謂的操守還是有信心的。只不過他的這個信心,不知道是對這幾個宗室不敢抗旨不尊操守,還是對錢糧的操守有信心。不過在黃瓊看來,恐怕前者面更大一些。只是那些人,能不能給皇帝這個面子,至少現在恐怕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實際上,皇帝對自己的手腕和那些宗室的膽量,也是過於有信心了。一下子被搞出那麼多的錢糧,這些宗室壓根就沒有真的甘心過。在出了溫德殿之後,幾個宗室二話沒說,直接奔向了東宮。

這些屁股底下都不是很乾淨的宗室,爲了能夠得到太子庇護,每年都要暗中給予太子大筆的錢財。最少的,一年也要上供五千貫。多的,像是那位元城郡王,每年都是一萬貫。至於其他的東西,那還得另外再算。

這幾位實在不甘心就此大出血的宗室,此時都將皇帝能夠挽回聖命的希望,放在了每年都收取自己大筆錢物的太子身上。自己幾個人,每年都要供給太子大量的錢財揮霍,這個時候太子總不能見死不救,光拿錢不辦事吧。

實際上,太子聽完這幾個宗室聲淚俱下的描述完,溫德殿內的遭遇,尤其是那位英王的種種惡行之後。心中首先想的不是爲他們出氣,而是大大的泛起了酸水。這些宗室剛到京,甚至直到昨天都是自己一直在陪着皇帝接待。

可今兒,卻莫名其妙的換成了那個賤種不說。這幾天與這些宗室磨牙的難度,也曾經參加過兩天的他不是不知道。卻沒有想到,這個硬骨頭居然被那個賤種,就這麼硬生生的給啃了下來不說,還從這幾個向來一毛不拔的幾個傢伙身上,硬生生拔出了這麼多毛來。

第二百二十三章 你只不過是條狗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就讓她跪着好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着急什麼?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二百三十五章 你要倒黴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喜添三胞胎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二百五十六章 看他們自己造化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三百二十九章 媚營掌使第四百二十章 內疚與自責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裡面拔大個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五百八十章 段錦的心思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三十六章 隨時能拿回去第九百零九章 真的就那麼重要?第五章 成長的歷程第五百七十五章 換人、換馬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三十八章 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第八百章 真正的原由第一百四十章 黃瓊的損招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比自己想象的深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九十六章 恩是恩、情是情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七十五章 火上澆油?第一百四十章 黃瓊的損招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他做的孽我來還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一百二十五章 賈權的觀點第六百一十七章 處置與失落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三百零一章 彈劾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疑影重重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六百四十四章 杜涉的判斷第六百六十三章 心很累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八十七章 都在試探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八十七章 都在試探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世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交給你如何?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三十七章 絕不是開玩笑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避重就輕(一)第六百四十章 先打中路第七百三十四章 他們配嗎?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罐子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