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

說到這裡,黃瓊面色凝重的看着面前對的這位於都指揮使,沉聲道:“本王既然敢推薦於都指揮使出任副使,又將軍權全權委託給大人。是因爲本王相信以於都指揮使的能力,絕對不會讓給本王失望的,也更不會讓皇上和朝廷失望的。”

“想必於都指揮使的爲人,也不會讓本王落到那個田地不是?於大人,你我之間現在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無論出了什麼事情,最終都是福禍同當的。本王也知道,於大人不信任本王,多少還有點心結。不過本王相信於大人,這個心結會打開的。”

聽完這番話之後,看着眼前這個笑面虎一樣的年輕王爺,這位於都指揮使咬了咬牙道:“俗話說士爲知己者死,既然王爺話說到這個份上,下官也就沒有什麼好忌諱的了。請王爺放心,下官保證按照王爺要求去做,絕對不會讓王爺失望。”

“不是讓本王失望,是不讓皇上還有鄭州的百姓失望。於都指揮使這番話,說的多少有些犯忌諱了。不過既然於都指揮使都這樣說了,本王也在這裡與你表個態。前方戰事一切由你做主,本王來給你當這個後盾。”

這幾句話說罷,黃瓊一臉嚴肅的道:“於大人,本王推薦完全是出於公心,絕無半分私念。於都指揮使雖說是文官轉行,但這些年的戰績足以說明於都指揮使的能力。驍騎營又是於都指揮使帶了兩年的兵,對營中諸將的使用,沒有人比你更加的熟悉。”

“知兵又知將,所以本王認爲此次戰事,如果真的不可避免,於大人是最佳的指揮人選。所以纔不惜違背祖制,向皇上舉薦的於都指揮使。本王知道,這次戰事不是外敵作戰。這種兄弟鬩牆,損耗的是大齊的元氣,傷害的是大齊的百姓。”

“只有戰事越短,才能越能減輕百姓的痛苦。在這種情況之下,除了於都指揮使,本王想不出還有誰更合適,擔任這個處置副使。因爲無論換了那個人來指揮,都沒有熟悉驍騎營的於都指揮使來指揮,更容易發揮驍騎營的長處不是?”

“於都指揮使,爲了減少對大齊元氣消耗,讓朝廷能留下更多的精力去賑濟西北的旱災。更爲了鄭州的百姓儘可能少的生靈塗炭,本王在這裡拜託了。”說到這裡,黃瓊向着這位於都指揮使,深深的施了一禮。

黃瓊的這個禮施下來,嚇了這位於都指揮使一大跳。見到這位年輕的王爺,爲了鄭州百姓如此不惜自身,對自己不過一個三品無武官施如此大禮。哪怕之前心中再多的不心甘情願,此刻也已經煙消雲散了。

這位此刻心中只有激動的於都指揮使,連忙過來攙扶:“王爺,您這是要折殺末將啊。王爺心繫天下百姓,末將與驍騎營諸將士,又豈有不全力以赴之理?王爺千萬不要如此,末將保證一定鞠躬盡瘁,在最短的時日內敉平此次叛亂。”

只是黃瓊沒有理會他的攙扶,而是將這個禮施完後才擡起身來後,才又恢復了臉上的笑容道:“於都指揮使,其他的等到這場仗打完再說。現在本王想聽聽於大人,對這場戰事的看法。本王可不想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到這個上面,最後咱們哥倆卻去天牢做了難兄難弟。”

“當然只是對這場仗該怎麼打,更加有利的看法。至於其他的題外話,咱們就不要提了。有事,有本王給你撐着。”黃瓊最後這番話的意思很明顯,皇子之間的傾軋你就不要操心了。你只管打好你的仗,打好了功勞是你的。打不好,跑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王爺,其實從您到驍騎營的當天,末將就已經思慮這場仗怎麼打,纔對朝廷更加有利。當時雖不知道王爺舉薦了末將,但驍騎營的弟兄畢竟都是末將帶出來的。無論跟着誰出征,末將都不希望他們損失太大,所以纔會提前未雨綢繆一些。”

“驍騎營現有兵力四萬,其中步軍兩萬八千人,騎兵一萬二千人。但這些兵力不能全部出動,至少要留兩萬人留守。因爲叛軍如果自鄭州出發,向京兆府進攻,孟津正處在其必經之路上。雖說我軍戰力遠超叛軍,但我們不能不留後手。”

“而且出兵過多,糧草轉運上也要多費不少的周折。所以末將以爲,出動步軍一萬五千,再加上五千騎兵已經足夠。雖說也許我軍在兵力上佔據劣勢,但戰場上的勝負,兵力的多寡卻不是決定因素。”

“叛軍無論出動多少兵力,都只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而已。而驍騎營的將士,大多在邊軍經歷過戰火的老兵,實爲我大齊一等一的精銳之師。叛軍人數就算再多,可沒有見過血的狼還不如一羣狗。”

“而且在訓練上,雖說還不知道叛軍的訓練程度。但有一點末將可以肯定,在我大齊境內,在訓練上超過驍騎營的絕對沒有。驍騎營若說第二,絕對沒有人敢稱第一。”說這番話的時候,這位於都指揮使口氣之中充滿了自豪。

“最關鍵的一點是,末將通過分析,認爲叛軍不可能有大量的騎兵。鄭州雖說距離京兆府很近,這一點對叛軍來說即是優勢,但卻更是劣勢。距離京兆府如此之近,他們即便是弄到戰馬也沒有地方安置。”

“而且以我大齊對軍馬的控制來說,他們也不可能弄到足夠的軍馬。即便是弄到了,也不可能從西北運到鄭州。最多也只能弄到一些駕車、耕地的駑馬,可那些馬也許能駕馭、能耕地,但卻不是戰馬。”

“王爺,叛軍缺乏騎兵,便沒有機動性。單靠步兵作戰,咱們集中騎兵可以想打他們那裡,便打他們那裡。到時候迂迴包抄,與正面步軍配合,也就是一個照面的事情。只要他們離開鄭州城,這場戰事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景王現在如此動作,鄭州的衛軍卻沒有任何的動靜,末將擔心鄭州衛軍應該是已經附逆。雖說三千名衛軍,是朝廷經制軍隊。可內地多年的承平生活,這些衛軍早已經糜爛不堪,沒有戰鬥力。”

“鄭州的衛軍究竟什麼樣,末將雖說沒有看過。但同爲地方衛軍的漢中衛軍,是個什麼鳥樣,末將卻是看的很清楚。末將一向自認善於練兵,可在漢中任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能將當地的衛軍整頓明白。”

“漢中距離隴南不遠,隴右若是有戰事,漢中衛軍偶爾也是需要上戰場。隴右邊軍在作戰的時,朝廷時常會抽調漢中地方衛軍押運糧草。原本末將在上任之前,以爲地方衛軍雖說大多糜爛不堪。可漢中衛軍經常要參與戰事,至少矬子裡面拔大個,總歸能強一點吧。”

“可末將上任之後,才發現漢中下屬諸州縣,應該有衛軍兩千三百名,可實數才一千五百出頭。而且大多數已經多年未進行過任何操練,身上的盔甲都破爛不堪。大多數的人都是混日子,只有在點名的時候出現在營房中,其餘的時日有給人家當長工的。”

“有的騎兵將戰馬,租出去給馬幫販運貨物。有的人,乾脆就僱傭地方上的無業遊民,代替他們在軍營,自己則外出做生意。甚至在軍營中的開賭場、私娼寮,把一個軍營搞的烏煙瘴氣。各級官員則視爲不見,大勢坐收供奉,甚至乾脆奴役軍士到自己府邸去勞作。”

“末將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那上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過將那些賭坊、私娼寮趕出軍營,把那些僱人代替的都清理出去。可漢中那些衛軍,讓末將耗盡幾乎所有心血,也才整頓到這個程度。那三年末將過的,比這些年打過的苦仗、硬仗加在一起還累。”

“鄭州那三千衛軍,身處內地承平更久,估計表現比漢中衛軍只能更差,絕對不會更好。最關鍵的是,景王爲人如何,精通軍務與否末將不好評價。但末將對應該是實際負責軍務的,鄭州那位知兵馬使太瞭解了。”

“俗話說,大將出徵,將的是將,而不是將兵。將乃兵之魂,兵乃將之膽,什麼樣的將練什麼樣的兵。此人志大才疏,貪財好色如命。他能做到今天的地位,不是靠的能力,也不是靠的戰場上拼殺,而是靠着有一位好孃親。”

“他的父親是世宗朝的駙馬都尉,臨城男王修王大人,其母是皇上的親姊新蔡長公主。此人與王爺,可算的上是姑表至親。這傢伙當年學文不成,在六部當個小官的時候,鬧的實在有些不像話。新蔡長公主又在哪兒,皇上無奈將其轉入武職。”

“靠着皇上的照應,駙馬都尉在軍中的關係,逐步升遷上來。五年前,駙馬都尉去世後,皇上想要擡舉一下這個傢伙。想要讓這個傢伙在邊軍歷練一下,積累一些戰功,好繼承他老子臨城男的爵位。那裡想到,皇上的這個想法幾乎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他剛到燕山府任居庸關副都統的時候,帶了五百騎兵奉命巡邊。結果在居庸關外,與入寇準備打草谷的遼軍相遇。當時遼軍不過三百餘人,這個傢伙卻被嚇的不戰而逃,一口氣奔逃百餘里。任憑遼軍在自己背後燒殺劫掠,卻不敢與敵一戰。”

“待遼軍退去之後,殺光了一個越境放牧百餘人的遼人小部族,回到居庸關冒功。時任燕山府防禦大使,現任樞密副使的李賀李大人,當時就知道不對。不過考慮到天家的顏面,也就沒有過多的追究。”

“可這個傢伙實在太不爭氣了,還沒有到一年又捅了一個大簍子。北地邊軍慣例,每年上秋都要嚴加戒備,以防止不善耕作的遼人越境搶劫越冬糧食,也就是其所爲的打草谷。結果這個傢伙帶着八百騎兵去巡視,遇到越境的遼軍。”

“這個傢伙不聽老將所言草率出擊,結果一戰將八百騎兵丟的一乾二淨,自己一個人仗着馬好跑了回來。回來之後,將所有的罪責全部推到,那位死戰不退,渾身被創八處卻依舊苦戰,最終戰死沙場的守備身上。”

第五百九十二章 溫柔窩飛不出雄鷹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婚事與放虎歸山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六十七章 出宮散心第七百二十六章 十六天魔舞第二百零五章 老爺子很精明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三百一十五章 賽毒士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一百五十四章 清醒第二百四十三章 憤怒與恐嚇第四十五章 違逆之言第八百七十章 要遭天譴的第六百九十七章 董千紅的心思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六百八十四章 那不是我該住的地方第七百四十九章 難以擺脫的宿命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二百三十五章 你要倒黴了第八百八十章 早就認出來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四十二章 歲月催人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三百零一章 彈劾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六十二章 真的假不了第二百九十七章 拜託了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二百二十六章 屍餐素位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六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的兔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返京第三十二章 殺威棒是給誰的?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狸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想得罪人很難第二百三十章 沒有遷怒與人的習慣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二十四章 與父親的第一次交流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二百五十七章 景王秘事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四百八十章 刻意爲之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七百七十八章 被嚇壞的宗室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四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五百七十一章 蠢人不會認爲自己蠢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一百零六章 團圓飯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七百八十二章 後續可能的麻煩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