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

說到這裡,簡雍很是有些無語的道:“戶部的那些東西,都還是開國之初的老黃曆了。百餘年來,戶部居然從未真正的統計過廣南東西二路,究竟有多少頃已經開墾的土地,更沒有統計過其中水田多少、旱田多少,蔗田又是多少。”

“廣南東西二路如今徵收賦稅,居然還是按照前唐時期的標準來。除非重新丈量土地,否則廣南西路現在究竟有多少頃耕地,永遠都是一個謎團。戶部不主動去查,桂林郡王府又不是傻子,會主動上報嗎?所以,雍剛說的那個數也只能說估計,還是最低的那種。”

“桂林郡王每年究竟從兩廣的蔗田、果園、水旱諸田之中,獲得多少收益,恐怕除了他們自己,誰也不清楚。戶部不清楚,廣南東西路的轉運司估計也是一塌糊塗。雍在京城,見過廣南西路轉運副使,問過他桂林郡王府每年繳納的錢糧,這個數是怎麼來的。”

“那個傢伙卻告訴我,桂林郡王府每年繳多少錢糧,都是按照開國定製來的。又有那任轉運使,敢去桂林郡王府查賬?王爺,開國之初桂林郡王府手中有多少財富,如今百餘年下來又有多少?按照開國之初的定製,豈不是等於沒收一樣?”

“原本朝廷在桂林郡王府,設有的都統軍、度支二司。度支司使是用來掌控桂林郡王府,實際每年進項,以便定製上繳的錢糧額度的。而統軍司是防備安南、大理入寇廣南西路,設置的相當於備邊副使。”

“戰時領朝廷大印配合桂林郡王,統領黔中、廣南西路的衛軍,以及二路邊軍作戰,但平日裡並不掌軍。此二司使,向來都是朝廷委任官員的。但在高宗皇帝廢除原來冊立的皇后、太子,改策立後來宣宗皇帝爲太子時,滿朝羣臣七成反對,唯有在京的時任桂林郡王力挺。”

“若不是那位桂林郡王在滿朝羣臣,尤其是朝中三位相爺,以及六部、都察院全部都堅決反對,尚存的開國諸勳貴,又爲了明哲保身三緘其口的情況之下全力支持,便是以高宗皇帝之強勢,宣宗皇帝也差一點與儲君之位擦肩而過。”

“高宗皇帝病重之時,那位桂林郡王又八百里疾馳,以最快的速度進京。受命接掌了御林八軍中的六軍,威懾當時在京虎視眈眈之諸王,以及朝中那些重臣。保證了高宗皇帝駕崩後,宣宗皇帝能夠順利繼承大統。”

“待宣宗皇位穩固之後,爲了感謝那位桂林郡王的支持。不僅永遠免除了原有桂林郡王府,所屬田地的賦稅。也對開國時,朝廷在桂林郡王府設置的官員進行了修改。雖說統軍司照舊由朝廷委派官員,但度支司卻改爲由桂林郡王府自行選任。”

“而且撤銷了原來朝廷委派的長史、司馬等官職,也就是等於說將原來,用來監視桂林郡王府的官員全部撤了。並明文定製,桂林郡王府無論在廣南西路,開墾出多少土地都永不徵賦。還將時任桂林郡王的嫡六女,冊立爲皇貴妃,准許桂林郡王府組建三千人的桂林衛。”

“所以自宣宗朝開始至今,朝廷基本失去了對桂林郡王府的制約。便是廣南西路的安撫使以及桂林知府,若是桂林郡王府不同意,朝廷都不能順利的委任。現在桂林郡王府與那些藩國相比,唯一差別的就是除了桂林衛之外沒有軍權而已。”

“至於其餘諸路,福建路的茶場有六成控制在桂林郡王府手中,尤其是價格最昂貴的鐵觀音茶產地,都在他們手中。便是其餘的茶場,每年的茶葉銷路,也都控制在他們的手中。在除了茶場,福建路還有桂林郡王府所屬的龍泉窯,所產的青瓷在東西二洋價值千金。”

“兩浙東西路、江南東西路,因爲自前唐起便是財賦重地。到了本朝更是控制嚴格,嚴禁宗室在那裡佔有土地。這種情況倒是略微好一些。但幾乎所有的名茶產地,卻都一樣控制在桂林郡王府手中。那個所謂的嚇剎人香,王爺應該已經知道了。”

“不過桂林郡王府雖說在這幾地,除了茶園之外都沒有佔有大量的土地。但在兩浙有德清窯、杭窯,江南西路有景窯,所產黑瓷、青瓷、白瓷,還有青花瓷,不僅在東西兩洋大受歡迎,其中青花瓷即便是本朝也佔據了半壁江山。”

“江北諸窯,除了工部幾個官窯之外,陝西、河南、山東、河北諸路的民窯,被其擠兌的生存已經極爲困難。江南瓷市向爲桂林郡王府所掌握,江北的瓷商根本就沒有辦法插手進去。而因爲其所出的青花瓷極其受追捧,江北也被其控制五成以上。”

“加之對外通商之權皆掌握在桂林郡王府手中,他們的瓷器根本就賣不到外洋。雖說從山東路沿海,也有向北遼與東瀛、高麗走私的,但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根本就與桂林郡王府在廣州、泉州二通商口岸無法相比。”

“甚至前唐期間明赫一時的磁州諸窯,現在只能燒製一些普通百姓,使用的粗瓷維持生計。我朝雖說擊退了吐蕃人,但始終未能恢復西域。整個西域,現在爲回紇諸汗國控制,陸地絲綢之路始終未能打通。所有江北諸窯瓷器根本無法外銷。”

“除了瓷器、茶園之外,兩浙、江南之地,一向爲我朝種桑養蠶,以及絲綢的主要產地。桂林郡王府除了自身設有大量的絲織作坊之外,還控制了整個江南的絲綢業。桂林郡王獨控通商權百餘年,全天下的絲織戶那個敢不看他們的臉色?”

“桂林郡王府,每年上繳的稅賦,相當於朝廷三成五的進項。可以說桂林郡王府打一個噴嚏,朝廷就要傷風。若是桂林郡王府傷風,朝廷恐怕就等於患了不治之症。尤其是眼下,朝廷歲入日減,桂林郡王府每年的稅賦尤爲重要。可以說,朝廷現在離了他們就玩不轉了。”

“雍已經將雍所知道的桂林郡王府,所有的產業都標示在這張圖上了。不過,這也是雍所知道和了解一些的。雍之前一直在福建路任職,對桂林郡王府在福建、廣南東路經商情況還有些瞭解,但對其在江南東西路、兩浙以及兩湖的情況,也只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聽罷簡雍的介紹,黃瓊手中轉動着手中的念珠,沉吟良久卻是道:“父皇什麼時候給你的聖旨?聖旨上除了讓你將這些事情告之本王之外,還有什麼要求。還有,按照你的這個說法,桂林郡王府不僅是富甲天下,更可謂富甲海內。”

“這些東西,若非刻意瞭解過,一般人是很難掌握的。甚至可以說,沒有人支持你也根本收集不到這麼多的東西。本王不認爲,戶部的那些文檔,是一個從四品的同知可以隨意去看的。便是一個魚鱗冊,就是本王身爲親王都沒有權利去看。”

對於黃瓊拋出的這個疑問,簡雍倒也沒有遲疑的回答道:“回王爺,雍接到的是密旨。是在這張大齊全輿圖送來同一日。連同密旨送來的,還有戶部的那些東西。雍之所以耽擱了幾日,便是因爲要調閱送來的戶部文檔,所以才耽擱了一段時日。”

“雍長年在福建路任職,又在負責財賦的轉運司任職。在加上在福建地方任職期間,因爲任職之地有桂林郡王府的茶園,所以雍也刻意瞭解過一些,桂林郡王府產業的情況。正是因爲做了一些瞭解,發現了桂林郡王府對整個江南諸商戶,甚至是產業,已經形成控制。”

“雍擔心長期以往,會對我大齊危害極大。所以雍在福建路任上,曾經專門爲桂林郡王府一事,給皇上寫過一道密摺。雍雖然只是普通文官,但卻是有上密摺權的。只是那道密摺上後不久,雍不知道因爲什麼原因,被調到了鄭州任同知。”

“不過,皇上在密旨上並未多說什麼,只是讓雍將自己瞭解的東西,告之王爺便可。至於再多的,皇上什麼都沒有說。皇上如此做,雍雖說不知道什麼原因,但雍以爲皇上也認識到雍擔心的哪一點,恐怕要對付桂林郡王府了。”

看着一臉坦誠的簡雍,黃瓊倒是明白了一些東西。這位簡同知被從福建調到鄭州,恐怕也是自己那位皇帝老子玩的手段。若是按照他說的,桂林郡王府在廣南東西路,福建路真那麼大的勢力。他一個知州去秘密調查人家,那裡真的就能瞞得過去?

自己那位皇帝老子將他調到鄭州,恐怕首先的目的便是要保護他。若是他還在福建路任職,恐怕現在腦袋早就沒有了。這天下那個有錢人,屁股底下是真的乾淨的?又有那個有錢人,真的不怕查?更何況桂林郡王府這種,幾乎可以說富甲海內的大豪?

以他們的勢力,悄無聲息的弄死一個五品知州,恐怕連一個浪花都掀不起來。皇帝也正是知道這一點,纔將這位膽大包天的知州調到內地。只是自己那位皇帝老子也沒有想到,這個傢伙不是一般的倒黴。上任方纔三個月,又捲入了這麼一場叛亂之中。

皇帝苦心保住的這顆腦袋,差一點沒有死在他自己兒子手中。這次平息叛亂的要不是自己 ,就憑這個傢伙最後關頭接任僞鄭州知府的事,罷官爲民都是最輕的。別看那些真正附逆的官員,在叛亂平息之後未必掉腦袋。

可他這個署理鄭州知府,挽救了鄭州百姓的人,恐怕這腦袋未必保得住。別人附逆也好、裹挾也好,但畢竟還未真正的公開參加叛亂。他接任景王委任的鄭州知府,雖說事出有因,可正好可以成爲那些真正附逆官員的替罪羊。用來背黑鍋,再也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

這個傢伙應該慶幸,這次平叛是自己來的。換了第二個人來,恐怕他的腦袋也早就搬家了。至於第二個目的,恐怕皇帝下決心要對付桂林郡王府,估計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是歷代皇帝的通病,自己那位皇帝老子也未必會免俗。

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臣的顏面?第二百零一章 自己究竟是什麼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七百七十五章 並不簡單的慶陽長子第八百一十八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會享受的黃瓊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子第三百三十章 簡雍的心思第二百一十九章 遺屍第七百四十章 何家虛僞的很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三百二十九章 媚營掌使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文不值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五百一十七章 能留下我再說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六百五十九章 老狐狸第二百三十章 沒有遷怒與人的習慣第八百五十四章 爭執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二百二十二章 範劍的歪招第四百六十四章 別當本王與你說笑第四百五十四章 見面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八百一十章 不能去問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七百章 福禍難測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二百零九章 看不懂的諸將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怎麼做得出來?第六百七十二章 都是老手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七百九十一章 是你自己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二百九十六章 鬱悶的於大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五百五十九章 慎妃的韌性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六百四十章 先打中路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二百零四章 溫德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