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

治大國猶如烹小鮮,的確從那麼多的既得利益者口中奪食,是應該謹慎一些。畢竟那些宗室、官員,構成了這個王朝的統治核心。一旦核心動搖,天下動盪便在所難免。更何況那些官員手中雖說未必有殺人的刀,可他們手中的筆,很多時候比殺人刀還要厲害。

原本提起筆來,想要給皇帝寫一封奏摺的黃瓊,琢磨了良久都沒有落下筆。因爲在他看來,眼下絕對不應該將解決朝廷歲入不足的辦法,只放在一個海外通商之上。更應該做的,是兩條腿走路。即要拿回海外通商之權,也要限制土地兼併。

只是想到這裡,黃瓊突然想到,自己能看出來的問題,以自己那位皇帝老子的精明,難道真的一點看不出來?恐怕未必吧。他先拿桂林郡王府開刀,搞不好是打算先挑一個軟一些的柿子捏。畢竟桂林郡王府再有錢,可與這天下的官員相比,還是有些勢單力薄了。

更何況,桂林郡王府雖說握着錢袋子,可手中沒有筆桿子。先拿桂林郡王府開刀,穩住朝中那些官員,以及滿天下的士紳與讀書人,當然還有那些所謂節操很好的宗室。只要拿回海外通商之權,朝廷手中有了結餘,其餘的事情便可以徐徐圖之。

哪怕是走到最壞的一個結果,心有不甘的桂林郡王府起兵造反。但只要朝廷官員穩定,他便可以從容應對。也許在自己那位皇帝老子眼中,桂林郡王府造反募集的那些私兵,恐怕連四大營的一半戰力都沒有。只要朝廷內部不亂,就不怕桂林郡王府鋌而走險。

只是事情的發展,會像皇帝預料的那麼簡單嗎?與滿朝的文武官員,以及這滿天下的宗室、士紳,乃至讀書人相比,桂林郡王府真的就是那個,相對軟一些的柿子嗎?在黃瓊看來,這可真的是未必。有種東西叫做利益鏈的,也許自己那位皇帝老子,恐怕一生都難以理解。

自己那位皇帝老子,到底知不知道朝中那些商賈世家出身,或是名下有產業的文武官員,名下產業的產出都要靠着桂林郡王府,才能出售給那些番商?知不知道,朝中究竟有多少官員,已經被桂林郡王府買通,一直在與其互通有無的?

猶豫了良久,最終還是放下了手中的筆。心中有些煩躁的黃瓊,走到窗子前一把推開窗子,任撲面而來的寒風打在臉上。遏制這種土地兼併,並非是沒有辦法。那些宗室或是士紳人家大肆兼併土地,其實說穿了不過是利益兩個字罷了。

再多的土地不用繳納錢糧,除非是遇到天災人禍,否則無論收多少最後都是自己的。豐年糧食也許不會太值錢,可到了荒年那些糧食就是金山銀海。做生意還有賺有賠呢,可兼併土地,幾乎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那種連年的災荒,才幾年輪到一次?

只要不落到他們的頭上,對於他們就沒有什麼影響。更何況越是大災,他們手中的囤積糧食才越值錢不是? 若是沒有這種利益驅動,誰會吃飽了撐的囤積那麼多的土地。民以食爲天,糧食什麼時候都比制錢值錢。

如果想要遏制土地兼併勢頭,其實只要採用兩點。一個是朝廷頒發明詔,官員與士紳家庭名下的土地,照常繳納錢糧。第二,就是名下土地超過一定數量的,加收部分錢糧。讓無論是宗室還是官紳,都失去了囤積土地的想法,這種勢頭便可以扭轉過來。

只可以,不僅那些口口聲聲所謂不與民爭利,根子上卻是不與自己爭利的官員會堅決反對。自己那位還是很愛惜自己羽毛的皇帝老子,估計很難接受這種的觀念。想想也是,幾百年後那位只實行了第一點的皇帝,都被罵了一個半死。

以自己那位皇帝老子的精明,又豈會看不明白這其中的道道?可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任憑皇帝再精明、再能幹,沒有錢也是沒用的。就算眼下天下太平,既沒有反賊作亂,也沒有外敵入侵。可這養兵、賑災、河工,還有陵廟的修繕和官員的俸祿,那一樣不要錢?

一直站在窗前良久,黃瓊才搓了搓被寒風吹得有些凍僵的臉。將窗子重新關好後,返回自己的書案,只是那道原本要寫奏摺,卻是最終還是沒有動筆。他決定,還是先看看皇帝那邊,與桂林郡王府交涉的情況再說。

雖說黃瓊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上書,但有一點他還真沒有說錯。在得知英王府拿出了大筆的糧食與冬衣,接濟外城無衣無糧的流民之後。內城原本只是做做樣子的各家府邸,這施粥的力度一下子大了起來。原本稀得能照出人影來的稀粥,一下子粘稠了不少。

捐贈的冬衣數量,也一下子多了幾倍。有些對朝中局勢敏感一些的權貴府邸,還派人從流民區招了不少原本自家根本用不到的工。原本除了少量施粥之外,基本上無動於衷的京兆府。也行動火速起來,採取以工代賑的辦法,從流民區招了大批人清掃城內積雪。

也許是想要表面支持黃瓊的態度,永王這次更加的大方。在聽說英王府足足拿出了四千貫的糧食與冬衣之後,永王府當天就動了起來。不僅在原有一千貫的糧食和冬衣上,又足足拿出兩千貫的糧食和冬衣,還組織了流民中有一些手藝的人,將外城被雪壓垮的破屋修了修。

雖說不可能修的便是太好,可至少將那些被雪壓垮房頂,都修繕了一下,讓那些破敗的房子勉強都能住人了。這一點,倒是讓黃瓊有些感到意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事情,永王居然如此的細心。只是後來黃瓊才聽說,這事與永王就無關,都是自己那位未來七嫂張羅的。

原本按照永王那種懶得去琢磨的心思,直接將錢發給流民就算了。但黃瓊的那位七嫂,卻是堅決不同意。別看永王在別的地方花錢,這位未來的永王妃控制的不是一般嚴。但在這件事情上,黃瓊的這位七嫂可謂支持得緊。

不僅將錢都換成了糧食,將永王府奴才去年的冬衣都拿了出來。甚至還拿出了自己一部分嫁妝,並組織了自己一些手帕交將體己錢拿出來,一併的都添置到了裡面。這次修繕房子的主意,也是黃瓊這位七嫂想到的。這讓黃瓊無疑對自己這位七嫂,更是高看了一眼。

在黃瓊與永王的帶動之下,城內的各家王府除了宋王府,依舊一毛不拔之外。其餘的倒也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就連那位一向只進不出,靠着生孩子的辦法從皇帝那裡騙賞賜的沈王,居然也大方的拿出了一千貫的糧食與冬衣發放。

至於黃瓊的那位未來岳父,在聽到諸皇子都動了起來之後,倒也做的沒有太過於吝嗇。也拿出了幾千貫的錢,購買糧食與冬衣派人施捨。只不過黃瓊的這位岳父,在這一點上做的很聰明。桂林郡王府拿出的錢物,並未超過諸皇子的數量,更沒有超過英王府。

當然,城內的王公權貴這次力度如此之大,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在拍黃瓊的馬屁。這些人都不傻,朝中的形勢看得很清楚。眼下太子雖說還沒有被明詔廢掉,可從眼下的態勢來看,這已經是早晚的事情了。而大行皇后所出的其餘三子,皆已經身死,就連爵位都被廢除。

可以說,皇帝膝下現在有資格問鼎儲君之位的皇子,就剩下這位出宮才一年,便異軍突起成了皇子之中後起之秀的英王。當然,還有那個宋王。可從皇帝在鄭州與汝州叛亂後,對待二王的態度來看,這位英王明顯更佔據上風。

那些權貴之家,那家當家的家主,不是在油鍋裡面打過多少次滾老油條?這個時候,不拍這位也許明兒便是新儲君的新寵馬屁,那還等到什麼時候?難道還等到人家繼承大位之後,自己再上趕着去捧馬腳?只是到那個時候,恐怕黃花菜都涼透了。

在整個京城大部分權貴府邸,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情況之下。那些涌入京兆的流民,大部分都有了冬衣,可以熬過這次的寒冬。更有不少的人,還藉着這次機會找到了工作。雖說也就勉強混一溫飽,但至少可以保證自己家人,不用挨凍受餓了。

當然,因爲在他們眼中根本不必要的事情上,花了他們不少錢。暗中也有些不少人,當面上不敢說什麼,可在私下裡面咒罵英王府,沒事裝大尾巴狼。自己想要收買民心就算了,還變相的要挾城內這些王公貴族,一樣拿出錢來賑濟那些窮鬼。

搞得別人都花了,自己不花就好像怎麼回事一樣。若是一毛不拔的話,皇帝那裡就說不過去了。再加上大家表面上不說什麼,可多少也有些攀比的意思。這一次,很是有些人出了不少的錢。雖說沒有超過英王府,但其中的某些人,心中多少還很不是滋味,甚至有些肉疼。

當然,此次由黃瓊發起的京城善事大集合,雖說有些人私下多少有些肉疼。可拿出去的那千把百貫錢,對於他們來說還是九牛一毛的。而且真正肉疼的那些人,其實也沒有一個是差錢的。之所以肉疼,不過天生過於吝嗇罷了。

要知道,別看他們身家都是幾十萬,可摳出花樣來的也大有人在。比如某位伯爵,一年的俸祿加上鄉下莊子,還有城內鋪子的進項,那年不是十幾萬貫?可卻從來就沒有人見過他,修過什麼別院,養過戲班子。甚至這位老兄,一向都是舔着臉吃別人,自己是打死不請客。

家中的婆子、僕役,就沒有低於三十歲的,加一起不過十二個人。據某些有心人透露,這位伯爵家人做飯,一向都是量米下鍋,不許有剩飯。若是一旦出現了剩飯,便要扣除做飯婆子的月例以示懲罰。每頓飯每人只許吃一碗,無論吃飽、吃不飽都不許在添。

不管幾口人吃飯,每頓飯也不得超過四菜一湯,其中葷菜只許有一個。因爲羊肉貴一些,所以他們家從來都是不吃羊肉的,只吃這個年代還很低賤的豬肉。每年換季的時候,只許添置一件衣物。家中女人坐月子,只許吃五個雞蛋。

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七百九十二章 交還給寡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一百零四章 這個差事不能接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一百零二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二十九章 有心還是無意?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八十七章 都在試探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七百七十八章 被嚇壞的宗室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三百七十三章 弊端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六十六章 你就當君心難測吧第四百三十九章 狂熱與懼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二百五十六章 看他們自己造化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三百二十章 暴行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四十三章 屈尊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會享受的黃瓊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七百四十三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一章 星辰變第五十三章 轉變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狐狸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去第五百零六章 別負了她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六百三十七章 順水人情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三十九章 謹慎一些爲好第七百八十一章 可憐天下慈母心第八十五章 冷遇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七百九十六章 苦情戲?第二百三十七章 叛逆期的範劍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二十一章 溫德殿外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想得罪人很難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盟旗制度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五百一十一章 疑影重重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三百二十三章 婚事與怒火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不是作踐人嗎?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七百七十五章 並不簡單的慶陽長子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