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根本之地

對於桂林郡王提出的兩個要求,司徒喚霜什麼都沒有說。只是平靜的點了點頭後,淡淡的道:“我累了,想要休息了。至於你與蜀王來往的密信,我會繼續幫你追查的。不過,那些密信蜀王未必會留在別院之中。以你的精明,不會認爲蜀王是真的死了吧。”

“蜀王若真的是逃掉了,那麼這批密信勢必要帶走的。他不會將其留下來,因爲這批密信對於他來說,在目前還是能起到作用的。至少在必要的時候,用來敲你竹槓卻是足夠了。不過,只要這些密信還在京城的話,我答應你的事情自然會做到的。”

說罷,頭也不回的便走了。而在他的身後,看着司徒喚霜離去時姣好的背影,桂林郡王剛剛還平靜的臉色,一下子便變得陰沉似水,眼中充滿了殺機:“她與那個英王之前便認識,這麼大的事情,居然敢瞞着我,她真的是活膩了。”

只是心中怒意雖起,但這位桂林郡王卻沒有表現出來。待轉過頭看向世子的時候,神色卻已經轉爲平淡,語氣相當平淡的道:“北遼的那個樑王,現在已經走到什麼地方了?還有多少日才能抵達京城?蕭綽居然派出這麼一個人來與本王談判,本王看她是在敷衍本王。”

聽到父親問話,這位一向畏父如虎的世子,連忙一躬身道:“回父王,樑王一行人已經過了相州。只是父王,這位樑王從北遼出發的時候,身邊僅僅姬妾便帶了幾十人,一路上只要進入州府,便要去青樓瓦弄之中拈花宿柳。從此人的做派來看,您是不是該重新考慮一下?”

“你懂得什麼?蕭綽雖說是一介女流,但其睿智多才、果敢堅毅,其性之堅遠勝一般的男人,遠非常人所及。否則又豈能以幼帝臨朝,卻掃平內亂,將北遼那些如狼似虎的王公貴族,收拾的服服帖帖,手中兵權被奪連一個屁都不敢放,並牢牢把握住北遼的大權?”

“能做到這一點,又豈能以常人眼光看待?這個女人不簡單,甚至可以說玩的一手好權術。多年以來北遼從未放棄放馬中原的企圖,只是沒有得逞罷了。眼下本王給了她這麼一個機會,以她的爲人絕對不會不把握住的。”

“我們這些年苦心經營,雖說暗中實力發展很快,但仍舊有一些不足,還缺乏一舉定勝負的把握。如果這次能夠與北遼達成合作,得到北遼出兵策應,那麼把握就大得多了。只可惜,蜀王那個蠢貨現在便居然暴露了,讓我們不得不提前做好準備。”

“否則,在給我們五年時間,足以打造出一支,可以與四大營抗衡的精銳軍隊。只可惜,在最後的關頭還差了那麼一步。但我們還是要儘可能的爭取三年時間,以便把握在充足一些。記住做任何事情,雖說不能做到十成把握,但六七成還是要儘可能做到的。”

聽到父親的斥責,多年在父親餘威之下長大的世子不敢反駁,連忙恭敬道:“兒子知錯了。只是父王,兒子有一事不太明白,還請父皇明示。如今朝廷吏治已經敗壞到了極點,宗室更是大肆魚肉百姓。整個天下已經是民不聊生,外加流民四起,百姓怨聲載道。”

“可以說,這黃家人已經是民心盡失。如今這天下大勢已經有如干柴,差的只是引燃這堆乾柴的火星罷了。以我們桂林郡王府,這百餘年積累下來的民心、民望,只要起兵必定會天下歸心。何況,這天下的財力,我們桂林郡王府敢說第二,恐怕連他黃家都不敢說第一。”

“若論軍力,您這些年以招募流民墾荒的名義,秘密召集、訓練的二十萬大軍,足以與朝廷四大營抗衡。而廣南西路的邊軍、衛軍,皆已經投靠與我。並在您的苦心經營之下,雖說不如北地邊軍強悍,但也不是內地諸路衛軍可以相比的。您又何必非要與北遼結盟?”

“北遼此次提出割讓山西、河北二路,並索要二百萬兩的出兵錢。事成之後相約爲君臣之國,每年納歲幣銀三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作爲出兵條件,這不明顯便是敲詐嗎?那二百萬錢給了便是給了,咱們不差那點錢。河北路一馬平川,一旦燕山府一線丟失,守也守不住。”

“可這山西路卻是表裡河山,向來爲中原門戶。與京畿所在的河南路,不過只隔了一條黃河罷了。一旦山西有失,整個中原將直接暴露在北遼鐵騎的兵鋒之下。北遼只要想,便隨時可以渡河南下。北遼將山西路做爲出兵的條件之一,不是要挾又是什麼?”

聽到世子話裡話外,有些反對自己與北遼結盟。尤其對北遼獅子大開口,索要戰略要地山西路很是不滿。桂林郡王搖了搖頭道:“幼稚,你真的以爲咱們隱藏在十萬大山之中,那二十萬大軍能與四大營精兵抗衡?能定鼎天下?這些年本王就是這麼教你的?”

“你真當你父王我,願意與虎狼之性的北遼結盟?與其結盟,本王又何嘗不知道是在引狼入室?今兒本王就告訴你,這二十萬大軍之中可用之兵不過半數。沒錯,你父王我這些年來,以募民墾荒、移民戍邊的名義,採取先祖練兵手記,在十萬大山之中訓練了二十萬大軍。”

“可這其中精銳只有八萬人,其餘之兵守備城池也許還可以一戰。但若是遇到四大營那樣的精銳,一觸即潰雖說未必,但絕對不是可用之兵。除了那八萬精銳之外,剩餘的這些甚至不如北方諸路的地方衛軍。更別提朝廷在西京,還有專爲用來應對西北局面的五萬大軍。”

“我們招兵,不能與朝廷那般大張旗鼓,只能以慕民墾荒的名義招募。而廣南西路又自古以來,便被視爲瘴氣橫生的蠻夷之地。一般的百姓,寧願出去做流民都不願意來。即便眼下勉強湊齊了二十萬人,可其中精壯者不過十萬餘人。”

“其餘的,只能作爲屯田之兵使用,而不能用於攻城掠地。至於廣南西路那五千邊軍、萬餘衛軍,雖說經本王多年苦心拉攏,大部分中下級武官都控制在我們手中。但其中究竟有多少真心能爲我所用的,便是本王也不知道。錢財買來的忠誠,未必就那麼可靠。”

“再說,我們只控制了中下級的武官。就這還是靠着廣南西路的位置與氣候,外地武官未必能適應得了,以及無法抽調外地軍馬駐防。諸軍中下級軍官,多從本地選拔的爲主,將士更是招募的爲本地土著。否則,這些我們還未必能夠拉攏得到。”

“那些真正核心的防禦使、都統、兵馬使,因爲朝廷有意輪換過於頻繁,反倒是很難被我們收買。朝廷雖說拖欠文官俸祿,但對武官的俸祿卻是向來不拖欠,而且待遇也向來優厚。按照朝廷慣例,赴任廣南西路各級武官不得攜帶家眷。”

“既不差錢,又有家眷掌握在朝廷手中作爲人質,那些高級武官又豈會輕易的歸順我們?最多也就是等我大軍北伐的時候,做一內應罷了。這些人很難收買歸順,使得我們能夠帶兵獨當一面的武官更加的匱乏。相對於兵力的不足,這一點對我們來說纔是最致命的。”

“當年先祖制定本朝兵制的時候,保證了將不專兵。使得前唐安史之亂後,出現的藩鎮割據局面,得以避免在本朝重新出現。如今卻沒有想到如今,卻成了後世子孫的障礙。況且即便是勘用的那八萬大軍,也不可能盡數出動。”

“廣南西路是我們的根本,又與大理、安南兩國山水相連。大理國雖說侍朝廷一向甚恭,對咱們桂林郡王府也一向不差。但那都是表面,我們一旦真正起兵,到時候大理國要是翻臉,我們一樣無可奈何。若是不留一些後手,一旦大理國趁我大軍傾巢出動之機進攻。”

“我們面對的就不單單是腹背受敵,而是四面楚歌外加糧餉來源全部被切斷,大軍甚至有不佔之潰的危險。更何況,大理國對兩川、黔中三路,也是一向窺視良久。眼下大理國世代爲布燮的高家又是英才輩出,尤其眼下當家人更是梟雄之輩。”

“我大軍若是傾巢而出,以高家的眼光和野心未必看不到,這其中可以佔的便宜。單靠嫁給現任嶽侯的你十一姑與你四姐,未必真的能說服高家中立。不爲了拉攏高家,本王也不會寧願被你四姐怨恨一輩子,也將她許給其家主爲妾室,搞出姑侄共事一夫的事情來。”

“就因爲你四姐,相貌與被其現任家主念念不忘,雖對大理皇室屢次施壓,卻始終被拒婚的那個雲霄公主有些相像。一個三十多歲的人,居然敢窺視本王的嫡親郡主。成了本王的妹夫還不滿足,居然還利用本王對其有所求,強行索要本王的女兒爲妾。”

“可本王每次向他們高家買馬,不是以次充好,便是高價也買不到足夠的馬匹。他真當本王不知道,他是受到朝廷的施壓,每年不得向桂林郡王府出售超過百匹以上的馬。成了本王的女婿,居然還內心向着朝廷。這樣的一個人,你認爲一旦有機可佔,會老實的待着?”

“還有咱們背後的安南,雖說在歷代先王的征討之下,國力眼下已經大爲衰弱。在本王多方發力之下,國內也陷入了內亂。但他們窺視廣南西路的野心,未必會隨着國力的衰退而衰退的。平日裡雖說侍桂林郡王府甚是恭順,可若是真的有事,安南人必然會興兵作亂。”

“一旦咱們傾巢而出,一向都宣稱有木棉花開的地方,就是安南土地的安南人,不趁虛而入那就怪了。還有廣南西路的諸夷,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些年,咱們是靠着優勢兵力才壓制住他們。若是咱們傾巢而出,這些夷人見到有可乘之機同樣必反。”

“即便到了起事的那一日,在廣南西路這個根本之地,我們至少還要留下兩萬軍馬留守。除去這兩萬軍馬,你說咱們還剩下多少人?就算眼下江南諸路衛軍糜爛不堪,我軍可以勢如破竹。但這麼一點人馬,能打到長江邊上就不錯了。”

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二百九十七章 拜託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二十一章 溫德殿外第六百一十六章 遷怒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八百一十七章 永遠都這麼和氣第一百八十八章 語氣不對的皇帝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罐子破摔第二百零五章 老爺子很精明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三百七十七章 一定要查出鐵證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狸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五十一章 門前有狗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四百二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二百零六章 考驗纔開始第五百七十章 擔憂與顧慮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三百一十二章 何瑤的敲打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思複雜的黃瓊第三百二十七章 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七百一十七章 黃瓊的念想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五百六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七百五十一章 這不是作踐人嗎?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六百四十四章 杜涉的判斷第四百六十二章 說出你真正想要的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五百四十四章 後遺症與熟人第七十五章 火上澆油?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五百八十八章 金城公主異樣感覺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五百二十七章 段錦的眼光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七十八章 這就是你們的命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八百六十二章攤丁入畝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二百二十章 風雨系同舟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七百二十五章 靠你們自己第一百零二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一百八十七章 永王的過往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二百五十六章 看他們自己造化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七百四十章 何家虛僞的很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七百一十章 秦氏眼中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