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

一心想要將問題查明白的皇帝,自然不會理會幾個侍衛的感受。聽到這個壯漢的話,皇帝不怒反笑道:“哦 ,聽你的這個說法,讓你們成爲流民是皇帝的錯了?那好,你就和我們說說,皇帝給你們派了什麼樣的災星過去?”

對於皇帝的問話,那個壯漢冷哼了幾聲後才道:“還能有誰,就是五年前就藩鄭州的那個景王。他皇帝老子疼兒子,景王一就藩就劃了鄭州周邊八千畝好地,給那個瑞王作爲永業田。我們這些人的田地,大部分都給劃了進去。”

“人家皇帝老子心疼兒子,這咱們沒話可說。誰讓這大齊朝都是他姓黃的,人家賞給自己兒子,那裡輪到咱們老百姓說話?可這麼一來,咱們鄭州的老百姓就遭了秧,被弄得家破人亡的不知凡幾。”

“不對吧,按照《大齊律》,百姓田地被劃爲宗王食邑,將不在承擔朝廷各種稅賦。朝廷不僅爲了補償百姓,免去了這些百姓的丁口稅和徭役之外,還規定諸王收取食邑稅收,不得超過朝廷以往十稅一的稅賦。”

“而且並不是劃歸爲宗室食邑,田地便不再爲你們所有。你們的田地,還是歸屬你們自有,只是繳納錢糧的人換了一個而已。按照這個說法,原定稅賦不變,且免去了徭役和丁口錢,劃爲宗王食邑的百姓負擔應該輕了纔是,怎麼能說皇帝給你們派去一個災星 ?”

這次沒用皇帝親自開口詢問,站在皇帝身邊的黃瓊主動提皇帝問了出來。只不過這番詢問,黃瓊純粹是睜着眼睛說瞎話。要是那些宗室真的老老實實按照朝廷定製來,這裡的流民又是那裡來的?但凡能活下去,誰放着好好的地不種,跑出來當什麼流民來?

黃瓊的這番話不說還好,一說那個壯漢的火氣更大:“屁,還十稅一。那位景王就藩的第一年,便將錢糧收到了三成,第二年便又提到了四成五。第三年更過分,直接提到了六成。老百姓辛苦一年,汗珠子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最後除了種子糧連口糧都剩不下。”

“前年鄭州水災,朝廷賑濟不賑濟的誰也不知道,反正咱們這些老百姓誰都沒有看到。看到的,只是那位景王直接將錢糧收到了六成。誰要扛着不交,他的王府直接派人索拿,送到官府枷號一個月。”

“前年一場大水下來,鄭州百姓大部分顆粒無收,上那去完成他六成的錢糧?交不起可以,直接拿妻女、拿地來頂賬。別說普通人家,就是我家尚算小康之家也完不成。那個時候,就已經很多人出來做流民了。”

“我那個讀了半輩子書的兄長,就是太相信皇帝老子的那些律法了。受實在交不起景王所要錢糧的鄉親所託,拿着《大齊律》,去景王府理論。反倒是被他們抓了起來,以衝撞親王爲名送到鄭州衙門枷號三個月。”

“可憐我那個秀才出身的兄長,那個書生體格那裡能抗的住?再加上從來沒有受過如此羞辱的他又羞又氣,沒用上七天就被活活枷死在鄭州府衙之外。爲了贖出我兄長的屍首,我們只能典當土地。可景王府放出話來,誰買我們家的地就是與景王府作對。”

“這樣一來,誰敢買我們家的地?最後無奈之下,只能頂景王府,才贖出了我大哥的屍首。我那知書達理的嫂子,在我兄長被枷號的當天夜裡,也被景王府的管家派人搶走,一去再無消息,丟下一對可憐的兒女。”

“我爹孃連氣帶病,在兄長死後不到一個月也隨着去了。我們已經家破人亡,景王府去還不放過我們。他的大管家揚言,誰要是敢與我們家來往,敢將地租給我們,便是與他們景王府爲敵。”

“景王是皇帝老子的親生兒子,便是鄭州知州也得看他眼色行事。景王府放出話來,整個鄭州又有哪個人敢不聽?沒有了土地,便是給人家做一個佃戶都做不成。爲了活下去,無奈之下只能拖家帶口的來京城做起了流民。”

“那個景王就藩不到三年的時間,便通過這些手段將那八千畝地,都變成他景王府的不說。還採取種種手段,勾結官府大勢侵佔民田。特別是前年水災,朝廷賑濟沒看到一粒米不說,官府還催繳錢糧。不繳,就給你按一個謀反的大罪。”

“咱們老百姓雖說讀書少,可也知道謀反是要誅九族的。爲了完官府催繳的錢糧,也只能賣妻賣女,將地賣給瑞王府。鄭州那位知州明擺着和瑞王府穿一條褲子,老百姓的地賣給別人不許,只許賣給景王府。一畝上好的水澆地纔給三貫制錢,真的好便宜啊。”

“這個景王用這些辦法,從就藩鄭州到今年不過五年時間,鄭州境內上好的土地,已經至少六成落到了瑞王府手中。地沒有了,要麼去瑞王府做佃戶。可瑞王府的地租,向來是收到六成的,一樣是租不起。要想活下來,便只能出來做流民。”

“原本想着這京兆府,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地,達官顯貴和大戶人家多一些,好謀生一些。可沒有想到到了這京兆府,官府卻不咱們這些做流民進內城。咱們這些人都是莊戶人家出身,除了自己身上的力氣又會什麼?”

“不想自賣自身給大戶人家當奴才,便是連短工都不讓打,可這每個月五百文的人頭稅卻一文都不能短。還有那同樣五百文的暫住錢,也不能少交一文。少交一文便枷號一個月,然後驅趕出城不得在入內。這京兆府每個月枷死多少人,恐怕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

說起自身的經歷,這個壯漢悲憤異常,雙手緊緊的攥成了拳頭。而那邊幾個侍衛看着這個壯漢,雙手攥的咯吱、咯吱直響。連忙不着痕跡的將皇帝和黃瓊擋在身後,生怕這二位主子成了泄憤的對象,尤其是那位愛多嘴的河間郡王。

問到這裡,黃瓊其實已經不想在問下去了。他認爲這個壯漢說的這些,已經可以說明一切了,但皇帝卻明顯不打算到此爲止。只是可能因爲自己兒子胡作非爲有些羞愧,也許是因爲其他的原因,皇帝沒有親自出面,而是對黃瓊使了一個眼色,示意他繼續問下去。

雖說明知道這事越揭,自己那位皇帝老子恐怕越下不來臺,其中的黑幕也就可能越多。但皇帝遞過來的眼色,讓黃瓊只能無奈的再一次開口道:“景王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你們怎麼不去上告?”

“就算鄭州知府與景王府穿一條褲子,可他們上頭還有河南路安撫使,還有巡按御史,不是都可以爲你們做主?就算河南路的官員都管不了,可你在京城也有一段時間了,爲什麼不去通政司告御狀?通政司的登聞鼓,可就是爲了百姓告狀設置的。”

對於黃瓊的這番話,已經多少有些恢復平靜的壯漢嘿嘿冷笑兩聲:“告狀,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我都家破人亡了,那還有錢去給那些官送禮?不送錢,便是狀子都遞不進衙門去。告御狀?咱們這些流民連內城都進不去,上哪去找那個通政司?”

說到這裡,這個壯漢用一種看白癡的眼光看了黃瓊一眼後道:“況且,皇帝老子的家事,又有那個官敢管?那位景王,不僅是皇帝老子的兒子,聽說還是什麼中宮的嫡子。就藩的時候,不僅鄭州的大小官員都到場迎接。便是河南路的那些官員,私下也沒有少去。”

聽到這裡,早就從賈權嘴裡知道這些事情的黃瓊倒是無所謂,那邊的皇帝是實在有些聽不下去了。這個壯漢的這些話,就好像一個個巴掌一樣,直接抽在他的臉上。讓皇帝在難堪之餘,更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

他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在就藩之後,非但沒有爲朝廷分憂,反倒是在藩地如此橫行霸道。也許是還有些不死心,皇帝沉默了好大一會,又轉過頭向着幾位老者親自開口問道:“他說的可是實情?”

對於皇帝的問話,那個里正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道:“回大官人的話,他說的的確是實情。這裡的流民,從鄭州來的佔了很大一部分。據小老兒所知,大部分人的經歷都與他差不多。至於汝州來的那些,您還是問問他罷。”說罷,指了指身邊的另外一位老者。

“回大官人的話,那位景王在鄭州所作所爲,與就藩到我們那裡的端王相比還算好的。汝州之地,本就不如鄭州富饒,百姓生活本就不富裕。那位端王就藩之後,更是橫徵暴斂。就藩第一年,便將永業田的稅賦收到了六成。”

“老百姓一年辛苦下來,不僅連口糧都剩不下,就連種子糧都得去他的端王府借貸。而端王府放出的錢糧,不僅歷來都是大斗進小鬥出不說。而且不管你借貸多少,那利息上就是驢打滾的利相比,都算是輕的了。還不起,景王府直接沒收土地頂賬。”

“爲了找藉口侵佔土地,端王府甚至將馬趕到老百姓的麥田。你要驅趕,那好你驚了景王的馬,你就拿錢賠吧。他們說多少就是多少,根本就不是尋常百姓能夠負擔得起的。賠不起,正好拿土地來頂賬。種種手段不一而足,堪稱花樣繁多。”

“我們也是沒有辦法,纔不得不出來做了流民。要是留在老家但凡有口飯吃,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出來做這到處受人白眼的流民?可沒有想到這京城也一樣,有的人家沒有辦法就只能賣兒賣女,甚至靠老婆當半掩門來養活一家人。”

這個老者越說,皇帝的臉色沉的也就越厲害。到後來,甚至站在他身邊的黃瓊,都能聽到皇帝嘴裡面,將牙齒咬的吱吱作響。等到這個老者說完,皇帝臉黑的程度已經直逼鍋底。弄得他身邊的黃瓊膽戰心驚,連大氣也不敢出,生怕被暴怒的皇帝當成出氣筒。

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八百八十章 早就認出來了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醒的很第一百六十六章 皇帝的過往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七百七十五章 並不簡單的慶陽長子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二百二十六章 屍餐素位第九十六章 恩是恩、情是情第七百二十五章 靠你們自己第六百七十六章 真相第二十一章 溫德殿外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三百七十四章 來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二百七十六章 衣錦不還鄉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七百四十七章 怎麼看都是在報復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二百七十一章 牛嚼牡丹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性薄涼第七百八十三章 利與弊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第三百四十章 要相信你的丈夫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七百四十七章 巧兒隱憂第四百六十二章 說出你真正想要的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狸第七百九十六章 苦情戲?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六百六十四章 英王在罵誰?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三百七十三章 弊端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着血第六百七十二章 都是老手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四百零八章 棋道如人道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一章 星辰變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七百四十二章 破罐子破摔第四十五章 違逆之言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零三章 死個明白不是?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二十六章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