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西北亂則天下不穩

bookmark

這位戶部尚書,倒是很有一股子氣。這些話,將黃瓊噎得半響沒有吭聲。的確,按照權限來說,此事應該自己下鈞旨,中書省拿出落實方案,尚書省去執行和具體落實。此事既然涉及到戶部,作爲戶部的主官戶部尚書,是沒有權利質疑已經制定方案的,只能按照要求落實。

被這位戶部尚書氣的笑了起來,卻沒有辦法治他罪的黃瓊,倒也直接開口道:“寡人說過了,今兒大家在這裡是商議。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都可以直接提出來。所以,張大人有何異議,倒也可以開誠佈公的說出來。就算話說的過了頭,指着寡人罵娘,寡人也恕諸位無罪。”

“寡人不是一言堂。寡人對待事情,一向是在制定的時候,諸位都可以把心裡話講出來,只要於國於民有利,寡人絕對不會治罪,更不是事後找後賬。但事情一旦具體定下來,諸位便要無條件的去執行和落實。誰若是在議而不動,糊弄寡人,那寡人就要與他算總賬了。”

只是黃瓊的話音落下,這位張大人卻是脖子一伸,頓聲道:“之前殿下的意思,可不是這個意思。殿下明明已經一錘定音決定了此事,這會子又說徵求意見。這世上哪有先決定了事情,後面在徵求意見的道理?殿下如今受天子之命秉政,又是當朝儲君,應該知道君無戲言。”

“殿下如此的反覆無常,又何以誠信待天下?殿下這個樣子,又何以讓臣等敢說出肺腑之言?所以,與其說了卻惹怒了殿下,倒是還不如不說。殿下要求臣等怎麼做,直接吩咐下來便是,臣到時候玩命落實就是了。至於意見,殿下既然是這個樣子,那還是不問的爲好。”

被這個傢伙這番頂撞下來,氣得不輕的黃瓊,直接開口道:“既然如此,那你今兒必須說。如果不說,寡人今兒就以欺君處理你。別當寡人與你開玩笑,寡人從來不在政事上的事情開玩笑。你是戶部尚書,是此事的具體落實有司,你不說出你的想法,寡人怎麼相信你們?”

這位張尚書態度不好,黃瓊乾脆也就沒有客氣,乾脆直接逼着他說。只是面對黃瓊的強硬,這位張尚書依舊一梗脖子,懟了過來道:“殿下已經定了下來,臣說不說還有什麼用?臣作爲戶部尚書,按照殿下的要去去做就是了。所以殿下,又何必詢問臣有什麼想法與意見。”

張尚書的這番對懟,讓黃瓊心頭不由得更加火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黃瓊才壓制住心頭火氣:“張尚書,寡人現在再問你,不是你在問寡人。君有問,身爲臣子拒絕回答,難道你真敢的就此欺君?難道這就是你身爲臣子,該做的嗎?張尚書,寡人不管你如何想的。”

“你身爲朝廷的臣子,面君時就是這個態度?張尚書,你今兒這個態度,是從內心裡面是看不起寡人,還是對寡人有其他的什麼想法?還是真的當着寡人,拿着你沒有辦法?你當你是誰?身爲戶部尚書,還是兩榜進士出身,讀了這麼多年的聖賢書,都讀到了狗肚子裡面?”

“現在寡人給你臉,你居然主動不要臉。不要臉是吧那好,現在就給寡人滾出去,跪在溫德殿外面,好好給你漲漲記性。也好好的想想,身爲臣子的職責是什麼?聖人的教誨,是不是都學以致用了。什麼時候想通,什麼時候再起來。想通之前,就在溫德殿門外給寡人跪着。”

這位張尚書,也是一個倔強的人。聽到黃瓊發火也不吭聲,一梗脖子直接站起身來,直接走到溫德殿外跪在那裡。而且還專門跪在了最顯眼的地方,腰板子挺得還筆直,跪姿標準之極。根本就沒有理會來往太監與宮女,見到一個正二品大員跪在溫德殿外,投過來詫異眼光。

在他離去之後,溫德殿內的羣臣。面對着氣頭上的這位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卻是誰也不敢爲那位張尚書求情。黃瓊雖說秉政時日以長,雖說眼睛裡面不揉沙子,可對那些大員還是相對客氣一些的。最多也就是拿話擠兌的人說不出來話,或是想法子百般挑你的毛病。

像今兒這般,如此雷霆震怒的懲罰一位正二品大員,還公開讓其去罰跪,還是他秉政以來第一次。而當着一羣大臣的面,讓一個戶部尚書跪在殿外罰跪的事情,也是本朝自開國以來第一次。本朝興起於亂世,是依靠造反起家的。隨着本朝興起,原本的門閥制度被徹底打亂。

當年太祖皇帝因爲出身的關係,極爲厭惡那些僅憑家世,便能授予高官的士族子弟。在齊軍進入長安之後,便是大力選拔出身底層的前唐官員爲新朝效力。而對那些依靠家族,或是父恩萌得官門閥士家子弟,尤其是前唐一貫依靠的關隴世家,則大勢的屠戮,甚至動輒滅族。

所謂滿街踏盡公卿骨,甲第朱門無一半。原本對太祖皇帝殺戮之事,一向多有勸阻的太宗皇帝,以及桂林郡王則不約而同的保持了沉默。而經過太祖皇帝這一手,自後漢開始的門閥制度,隨着前唐依靠的關隴世家,被徹底的連根拔起,已經徹底的被消除。與歷朝歷代重視士族子弟不同,本朝更重視的是,從普通的讀書人之中,也就是所謂的庶族之中選拔官吏。

選官只要通過科舉考試,只要不是太監和賣身的奴才,只要不是罪犯或是某些罪大惡極之人的後代,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只要通過科舉考試,便會授予官職。而且在晉升上,也並不重視出身。而並不依靠自後漢以來,歷代盛行依靠身後世家支持,而形成的世襲制官員。

甚至在官員子弟恩萌,或是進入仕途後的晉升,還做了諸多的限制。說起來,本朝與歷朝歷代相比,倒是做到了第一個不拘一格選人才。隨着科舉全面完善,士家全面沒落。再加上讀書人的普及,經過百餘年來演變,本朝實際上,已經逐步形成帝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局面。

士大夫是什麼??士,就是讀書人,也就是有學問的人。大夫,就是官員統稱。士大夫,就是從讀書人之中選出來的文官。馬上可以打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征戰天下需要依靠武官,可治理地方、統籌錢糧更需要是文官。你不能指望,一個目不識丁的人,去治理地方。

所以雖說帝王,一向都是講究的君權神授、代天牧民,可還是需要文官治理地方,代替帝王施政的。所以,本朝對讀書人一向看重。雖說文官不得授爵,可本朝對文官的厚待,在歷朝歷代之中,也算是獨一份的。雖說沒有俸田,所有的俸祿全部折算成錢糧,可也着實不差。

而且自高宗朝以來,官員犯錯極少有殺頭的。一般都是貶職或是罷官,流放便已經是極重的處罰了。像黃瓊今兒這般,罰一個二品大員,而且是戶部尚書這樣的要職,在作爲御書房的溫德殿外罰跪,可謂是開國以來的第一次。在座的幾個官員,又有那個敢在這個時候說話。

這位爺眼下這個時候,被那位張尚書那番話,氣得正在火頭上。這個時候勸說兩句,讓這位爺在火頭上,搞不好自己在陪着一同罰跪去。到時候,一羣一二三品官員,包括中書省的幾個相,一同在那裡罰跪,這人可就丟大了。所以在座所有官員,幾乎不約而同的閉上了嘴。

而呂蒙正想要說什麼,卻是看了看黃瓊鐵青臉色,最終還是嚥下了要說的話。而黃瓊看了看,在座這羣官員,徹底失去耐心的黃瓊,最終還是失望揮手示意,這羣官員可以退下去了。不過在這羣官員離去時,背對着這羣官員的黃瓊,卻是突然開口道:“呂大人,你先留一下。”

待所有的官員,都離去之後。黃瓊才轉過身,沉吟一下開口道:“呂大人,你是正二品的參知政事,也是朝廷的副相,是輔佐君主治理天下的主要助手。此事雖說看起來不起眼,在你們的眼中也許是小事一件。甚至這是得罪這天下百姓,會引起讀書人羣起圍之的事情。”

“所以,從上到中書省的幾個相爺,下到地方各級州府的官員,都不情願去做這件事,甚至可以說有些排斥。但就是這件在你們眼中的小事,在寡人看來卻是關係到朝廷是否安穩的大事。其一,寧夏府地處陝西路、隴右路之間,隔着賀蘭山與北遼交界,位置相當的重要。”

“此次寧夏之亂,漢人不是被迫逃難,就是被拓跋繼遷強徵當兵,作爲用來磨損官軍戰力的消耗品。現在的寧夏府,漢人已經是十不存一二。甚至幾個州縣,已經是空無一人。懷遠州的邊軍,可謂已經到了後方嚴重空虛。不過三千邊軍,所需的糧草都只能從隴南等地轉運。”

“放着寧夏府靈州周邊幾百萬畝上好,擁有黃河百害唯利一套的河套平原,就如此白白的荒廢,卻變相在加重隴右百姓的負擔,這無疑是最大的浪費。而現在的寧夏府漢人數量,甚至已經到了如果北遼,選擇從寧夏府入寇。只要繞過懷遠州,就連一個報信的百姓都找不到。”

“而寡人此次寧夏平叛和善後,雖說徹底處置了平夏部,以及寧夏党項最大部族野利部。但呂大人,寡人不可能將整個寧夏府的党項人殺光。現在寧夏府,党項人還是佔據大多數。寧夏府北有北遼,西面的隴右西部諸州府,東面的陝西路延安府,都還有大量的党項部族。”

“隴右一向都是本朝最大的軍馬產地,朝廷戰力最強的邊軍,四大營、西京大營馬軍,所需大量戰馬,除了少數契丹馬來自山西路北部羣牧司之外,幾乎有七成來自隴右。一旦寧夏再次不穩,與之山水相連,同樣有着大量党項部族的隴右西部諸州縣,恐怕都會出現不穩。”

“單憑隴右路自身,很難大量的遷移百姓到寧夏,根本就無力填補如今寧夏府的人口空缺。而這種情況若是放任下去,恐怕寧夏府早晚還要出大亂子。呂大人,西北亂則天下不穩。”

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二百七十六章 衣錦不還鄉第五百一十八章 激將法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文不值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九十三章 固執的永王第一章 星辰變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四百零二章 揭皇帝的傷疤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八百五十四章 爭執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七百四十五章 都是摯愛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麼都算計到了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六百三十六章 你看蒼天繞過誰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七百八十二章 後續可能的麻煩第一百八十九章 拉郎配的永王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二百一十章 平易近人?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五百六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二十三章 看戲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王的表兄?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五百六十五章 党項人的七大恨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七百三十四章 他們配嗎?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四百六十二章 說出你真正想要的第七百五十章 年要在裡面過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八百五十四章 爭執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一百零六章 團圓飯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五百二十四章是你的跑不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三十章 滑頭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七百七十五章 並不簡單的慶陽長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六百六十四章 英王在罵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