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

在心中仔細琢磨了一下,朝廷如今可用兵力後,於明遠卻是搖頭苦笑道:“南調的兩大營,要做好準備隨時渡江南下,參與到平叛作戰。而剩下的兩大營,又要供衛京城震懾河內,還要承擔應對後續戰事,可能會出現更惡劣局面的重任,至少徵集新兵到位前,是無法調動的。”

“就算迂迴的奇兵,也從西京大營調動,可這其中還是有三萬軍馬的缺口。這還沒有將,三方面所需將領算計在內。殿下相對調兵,統軍作戰將領選拔更重要。都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那是最輕的後果罷了。用錯一個將領,代價更有可能的是,成千上萬無辜將士的性命。

“三方出擊,需要的是三方負責指揮大軍的將領,不僅要有相同的大局觀,更要在觀念上也要相似。不能有太多的小心思,否則此次三方協調作戰,出擊到外線作戰,恐怕只能以失敗告終。相比這些問題,南北兩個戰場所需糧餉,已經是所有問題中,最好解決的一個了。”

看着因爲兵力不足,而有些愁眉不展的於明遠,黃瓊沉吟了好大一會才道:“於大人,京城沒有必要留下兩個大營護衛。京城本身就有御林八軍,攻外雖說不成,可守京城已經足夠了。四大營本就是朝廷正兒八經的經制野戰軍,不是爲京城那些貪生怕死權貴當看門狗的。”

“你從這兩大營挑選一萬軍馬,調到邙山一線拱衛京城之外,其餘的軍馬全部派出去。至於迂迴突襲的將領,寡人給你推薦兩個人。一個隴右邊軍都統周志遠,一個是前些日子被寡人奪情,起復的歐陽善。此二人都擅長騎兵作戰,至於這二人誰爲正誰爲副,你自己來掂量。”

對於黃瓊推薦的人選,如今設爲籤判樞密院事的於明遠自然知道。知道,這二人是黃瓊在隴右平叛時,通帶過的老部下。甚至歐陽善,還是前任西京殿前司都指揮使,歐陽老爵爺的長子。只是這二人,是不是有些太過於年輕了?單獨統帶一支大軍,迂迴包抄作戰不太適合。

想了想,於明遠還是推薦了現任陝西節度使,賀元鋒來任統帥,二人爲副手。只是他提出的人選,黃瓊想都沒有想,便直接一口給否決了。賀元鋒此人在黃瓊看來氣量狹窄,不是一般的容不得不同意見。倒不是說黃瓊對此人看不上眼,是因爲對軍事統帥獨斷專行反感。

而是在黃瓊看來,統帥的獨斷專行更多的應該是戰場上。而在戰前商議作戰計劃的時候,身爲統帥應該更多的聽取不同意見。而不是在制定作戰計劃時,便獨斷專行,一副老子最爲知兵的架勢。最爲關鍵的是,黃瓊認爲賀元鋒勉強算是合格將才,但絕對算不上一個帥才。

前次隴右平叛,此人甚至有些躺贏的嫌疑。最爲關鍵的是,在如今朝中老將日益凋落的時候,黃瓊認爲應該大膽啓用年輕將才。無論是周志遠,還是歐陽善,都是擅長使用騎兵突襲的人才。包括當時另外一個將領馮舟山,現在在江南的趙無妨,黃瓊都認爲可以重點培養。

黃瓊直接否定了於明遠提出的人選,讓於明遠不由得苦笑:“殿下,既然認爲賀元鋒不合適,那就只有臣親自去燕山府坐鎮了。何家產擅守不擅攻,而且已經年老力衰。讓他統帥大軍出關作戰,恐怕還是力有不逮。而且山西路,也離不開他這種老將坐鎮,組織後續力量。”

“現任燕山防禦大使曹禮彬,雖說在燕山府任上戰功赫赫,可資歷還有些淺,未必能駕馭兩大營那些驕兵悍將。而且曹禮彬也更加擅守,上任後幾乎從未主動出擊過。除了臣自己之外,臣也不知道誰更適合,去燕山府主持所有的對遼戰事。臣也只能在人選上,毛遂自薦了。”

對於於明遠這個意外的回答,黃瓊沉吟良久。在心中也將朝中的高級武官,反覆拔了來、拔了去後,也同樣只能苦笑不已。更適合的人,如今也只有於明遠。只是這個時候,黃瓊是真的不想放於明遠遠去燕山府。自己身邊,太需要於明遠這樣的人才,幫着自己參贊軍機了。

見到黃瓊表情,不是一般的無奈。進京以來這段時日裡,與黃瓊經過一段時日適應後,如今已經是君臣可謂極其相知。黃瓊臉上的無奈,其中代表着什麼意味,於明遠還是知道的。沉吟了一下後,於明遠開口道:“臣北上後,殿下這裡所需之人,臣倒是可以推薦一人。”

“此人無論是能力,還是征戰的經驗都遠遠勝於臣。只是此人的身份有些特殊,性子也有些孤僻不合羣。如果不是那個臭脾氣,就他的功績就算不封爵,如今也要做到樞密副使了。更不會年紀只有五十,便被逼的早早便致仕。這樣的人,就是不知道,殿下是不是敢用此人。”

於明遠的這個人選,倒是讓黃瓊有了一定的興趣。於明遠從不輕易的推薦人,但他推薦的人都是真有能力的人。能讓於明遠猶豫到這個地步,但語氣之中對這個人又是明顯的認同。這個人估計是那種,不是一般持才傲物的人。才能肯定是有的,可這個脾氣估計也不太好。

這一點,黃瓊倒是沒有太在意。黃瓊一向認爲你,只有真正有才能的人,纔有這個資格去持才傲物。對於這樣的人,黃瓊自信還是能夠包容的。更何況,家貧思賢妻。這個時候,一個合格的,具備戰略級別眼光,可以協助自己主持和統籌大局的幕僚,比什麼都更爲重要。

而且,黃瓊也更爲相信於明遠眼光。所以,他直接示意於明遠有什麼說什麼。而看着黃瓊,不是太在意的表情。於明遠猶豫了一下後,最終還是直接開口道:“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燕山府前任防禦大使楊繼元。此人與臣經歷類似,也是兩榜進士出身,但他轉爲武官比臣早。”

“此人雖說進士出身,但自幼便喜讀兵書。原本在兵部,後來外放到了武州任知州。在某些遼軍寇邊的時候,時任武州都司的武官出擊陣亡。因爲武州是本朝與北遼交界,最北端的州縣,副職一直都空缺。所以,他這個當時最大的官,便主動接過兵權帶兵組織防禦。”

“將士打光了,他就組織青壯上城防禦。後來,就連婦孺也組織了起來。半個月的血戰下來,武州城內的精壯基本拼光。城內的房子,也都給拆了作爲武器,才總算等到援軍抵達。他與臣不一樣,那次血戰之後,因爲武州都統長期無繼任人選,兵部也不知道怎麼考慮的。” “也許實在沒有人願意去,便上報讓他二者兼任,至少先兼任一段時日。也許是他兩榜進士出身,皇上對其還是比較放心的。儘管也拖了一段時日,可最終還是批了。此人便從都司兼知州,一直做到了燕山府防禦大使的位置上。爲人極爲善於用兵,練兵也不比臣差到哪兒去。”

“是本朝難得的,攻防兼備人才。他在任時期,遼軍寇邊打草谷的次數極爲頻繁。大舉寇邊也有過幾次,但卻從未攻破過居庸關。當初金鐵騎攻入草原腹地,突襲奪取遼上京。人都說是他善於使用騎兵迂迴,但其實瞭解的人都知道,正是楊繼元在燕山府牽制住遼軍主力。”

“並激怒遼帝,使其將北遼腹地的精銳,一再抽掉南下。別說最精銳的皮室軍,都被抽掉一空。就連部族軍中的精壯都幾乎抽掉一空。十多萬的遼軍,被牢牢牽制在燕山府周邊各個隘口。使得遼軍腹地空虛,纔給了金鐵騎機會。那位金鐵騎功績,至少他應該佔了一半還多。”

“此人能力還是有的,對火器專研也有相當水準。只是爲人性格,實在太過於倔強,性子也過於耿直。那些向北遼走私的商人,落到他的手中就是一個死。他在任期間,也是燕山府自開國以來,僅有的沒有向北遼走私商人的時期。可殿下也知道,那些走私商背景那個簡單?”

“結果,他在歷任燕山防禦大使中,戰績足可以排名前五。可也在某些人排擠之下,最終只任職三年便被調離。後來又在山東路做了一任節度副使,最終在五十歲那年選擇致仕。說實在的,論起能力來,臣還差上不少。臣這一輩子沒有服過人。可對於此人,卻是服氣的很。”

“如果不是此次北調的,都是四大營精兵。他又從未在四大營任過職、帶過兵,恐怕降服不了四大營的驕兵悍將。實際上,他去燕山府更適合一些。可惜,若是能在有一些時日,讓他在四大營待上一段時日。哪怕就半年時日,他都比臣更適合統籌北面,對遼軍作戰的戰事。”

於明遠推薦的這個人,黃瓊也沒有絲毫猶豫的便點頭答應:“”非常之時,用非常之人。只要他真有本事,寡人就沒什麼不敢用的。你馬上代替寡人,現在就起草一封旨意,八百里加急送出去,讓他立刻進京見寡人。不管他脾氣有多硬,只要他一心爲國,寡人都能包容他。”

到了這個時候,黃瓊也沒有那麼多的忌諱了,直接公開的說自己的話就是聖旨。而對於他這番話,於明遠也跟理所當然一般。直接就着黃瓊書案上的空把聖旨,提起筆來快速的草擬了一道聖旨。這麼多天磨合下來,如今他們君臣二人已經互信到,當真是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二人一個話說的自然,一個任務接的也是痛快,半點不做作。根本就一點,對自己將來有一天被找後賬,可能性都沒有想過。而對於於明遠推薦的人,黃瓊甚至連考察都沒有去考察,就點頭答應立即起復。而這一起復,那個楊繼元進京至少是一個從二品的樞密副使。

這麼一個人選,二人如此簡單的談話便定下了下來。足以說明,他們君臣之間配合密切到了何種地步。待聖旨發出去後,黃瓊沉吟了一下才對於明遠道:“於大人,此次北上統軍,儘管放手施爲便是,不要有任何的顧慮。就算你把天捅了一個窟窿,也有寡人給你撐腰。”

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六百零二章 即生氣又無奈的何瑤第二百四十三章 憤怒與恐嚇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八百九十九章 宏武皇帝第一百九十一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五百七十一章 蠢人不會認爲自己蠢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四百五十八章 林含煙的轉變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第五十一章 門前有狗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四百三十一章 差別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三百零三章 朝臣的心思(二)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一百六十章 郭太醫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可憐天下慈母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五百零四章 家事(二)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妄之災?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八十三章 太子的殺心第三百零八章 齊埋汰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會享受的黃瓊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他做的孽我來還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着你第八百六十二章攤丁入畝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二百七十一章 牛嚼牡丹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七百七十四章 一頭霧水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三百五十七章 決不食言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着血第八十四章 都在裝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四百八十章 刻意爲之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七百九十三章 拈酸吃醋第三百二十九章 媚營掌使第四百四十四章 相信她第七百七十五章 並不簡單的慶陽長子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五百五十章 被女兒嘲笑了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七百四十八章 削減第四百九十九章 滿意的皇帝第一百一十九章 交易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四百七十章 不滿的金城公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七百四十章 雷劈不到寡人頭上第八百三十七章 你帶着他去第四百零二章 揭皇帝的傷疤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六百五十八章 給範家兩個月第三百四十三章 帶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