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

劉醫令追問道:“那個年輕人是不是不喜歡笑,總是面無表情之態?”

薛朗點頭道:“就是!典型的面癱臉。”

“面癱?此言貼切,確是面癱。不過,不要小看這位面癱,此人乃是近年來名聲鵲起的杏林聖手,醫術頗爲精道,老夫年前出去採購藥材的時候,聽聞過他的大名。”

劉醫令摸着鬍鬚,笑吟吟的說道,神色間若有所思。薛朗道:“這麼年輕就有這麼好的醫術,那更要留人了!”

薛朗想到的是,只有劉醫令一個不保險,如果再多一個醫術精湛的蘇寒,也是雙保險!不知道公主殿下到底是因傷還是因病亡故,能多一重保險也是好的。

蘇寒是想留的,那個葉卿,薛朗卻有些疑慮,覺得他有幾分古怪。且看看再說。

薛朗想了解下蘇寒的情況,問劉醫令道:“劉醫令,不知道那個蘇寒擅長什麼病症?”

劉醫令道:“有傳言說,蘇寒的醫術乃是傳自神醫華佗一脈,各種疑難雜症,皆能信手拈來。”

薛朗點點頭,表示理解。以蘇寒的年紀,有現在這樣的名聲,肯定是治療疑難雜症來的,不然,現在都講究看病找老醫生,一般普通的病,病人只怕不會信任他。像蘇寒這樣的年紀,肯定是尋常醫生治不好的病症,纔會找到他手上。也就是這樣,他纔能有現在這樣的名聲。

劉醫令道:“因蘇寒診治的多是疑難雜症,故而名聲多隻在杏林中流傳,尚未見諸於百姓之口。想不到他竟然到葦澤關來了,如能把他留在葦澤關,則幸甚矣。”

薛朗想了想,問道:“他往日的作風,可有什麼特點?”

劉醫令回想了一下,道:“ 此人喜怒從不形於色,外人不好揣度。”

論面癱的好處!

薛朗感覺略蛋疼。跟劉醫令說了半天,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好等人上門。沒過一會兒,門外就傳來萬福的聲音,劉醫令和薛朗連忙出去。

劉醫令道:“病人即是傷了腰,切莫搬動,先讓老夫診治一番如何?”

薛朗道:“葉郎君,這就是我葦澤關的醫令劉正春劉醫令。”

葉卿連忙跳下馬車,向劉醫令行禮:“勞煩劉醫令給看看,可有大礙乎?”

劉醫令點點頭,道:“骨傷不上手親自摸一摸不好診斷,老夫已然垂垂老矣,想來小娘子無須迴避,葉郎君可牽着老夫的手,放到小娘子腰上,可隔一層衣服。”

本來禮法裡,醫者是不用迴避的。只是,蘇寒太年輕,葉卿心裡有顧慮可以理解,現在交由劉醫令診治,葉卿自然不會再有疑慮,依言把劉醫令的手牽到他那小未婚妻的傷處。

劉醫令上手捏了捏,道:“不妨事,應該沒有傷到骨頭,只是撞了一下,敷貼活血化瘀的藥即可。”

葉卿立即道:“如此,拜託劉醫令。”

劉醫令爽朗的笑道:“救死扶傷乃是醫者本分,葉郎君無需多禮。小娘子腰部莫要用力,葉郎君把小娘子扶進來吧。”

把人引進醫寮,蘇寒一直默默在一旁看着,倒也沒有胡亂添言,顯然,不是那種自持醫術高超就目空一切之輩,還是知道尊重人的。

因爲病患是個小女孩兒,除了她的未婚夫葉卿外,薛朗幾人全都在外等候。蘇寒看院中曬着許多布條,忍不住問甘草道:“這位小兄弟,爲何你們院中曬着如此多的布條?”

甘草道:“回郎君,這些布條乃是用來包紮傷處的。薛郎君曾告訴師傅說,布條上有肉眼看不見的致病菌,如果直接包紮傷口,可造成傷處感染,病患因此發燒,傷口紅腫、潰爛等,皆是這些看不見的致病菌導致的。故而,我們醫寮用來包紮傷口的布條,經常要煮沸、暴曬,以保持乾淨。”

蘇寒看薛朗一眼,繼續問道:“那爲何布條的寬窄、長度卻不一致呢?那些細帶做何使?”

甘草有問必答:“那是止血帶。用於傷處流血量大時的急救。”

“也是薛諮議教的?”

“正是。”

甘草點頭。蘇寒哼了一聲,轉身就要走。薛朗連忙道:“蘇醫生爲何突然要走?

蘇寒不樂意的道:“蘇某曾問薛諮議可通醫術,薛諮議告知蘇某不通。爲何誆我?”

原來是爲這個!

薛朗道:“在我看來,精通醫術必定要能確診病症並開出藥方。這些我全然不會,只是因爲經歷的緣故知道些急救知識,讓我急救可以,讓我診病卻是不行的。並未誆騙蘇醫生。”

蘇寒一愣:“當真如此?”

薛朗點點頭:“卻是如此。”

蘇寒立即施禮道歉:“是蘇某誤會了薛諮議,薛諮議大人大量,不與蘇某計較,蘇某在這裡給薛諮議致歉,對不起。”

薛朗笑着擺擺手,道:“不用多禮,我們本是一面之緣的陌生人,會有誤會產生,一點都不奇怪,說開了就好。來,請坐,趁着劉醫令醫治小娘子的空檔,閒聊片刻,可好?”

蘇寒見薛朗不因位高而輕慢人,一直和氣有禮,心生好感,依言坐下。薛朗也沒佔據首位,而是在蘇寒左邊坐下,與他相對而坐。

薛朗道:“聽說蘇醫生乃是神醫華佗的後人?”

蘇寒道:“先母乃是出自華氏一族,我之醫術,一半乃是先母家傳,一半是師尊傳授。”

薛朗疑問道:“師尊?”

蘇寒道:“正是。我之師尊乃是道人。隋末天下大亂,受到戰亂波及,家破人亡,我十三歲時被家師收養,隨他老人家學藝五年。山野生活,頗爲”

囧,這個來歷比他還像主角!薛朗默默吐槽,只記下蘇寒所說的話,等着稟報公主殿下,請公主殿下去核實。

這是個跟江臨一樣,被戰爭傷害的人。薛朗道:“作爲個體,在戰爭這種大勢下,真是毫無抵抗之力。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蘇寒眼睛一亮,道:“薛諮議此言,妙到毫巔也!對我等庶民而言,可不就是如此!”

薛朗擺擺手,順口一句感嘆,不小心抄襲了!

薛朗道:“蘇醫生年紀輕輕,既已經歷過戰爭的可怖之處,何不安定下來,爲太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本章完)

第五卷_更新說明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六卷_第516章 一家團聚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一卷_第18章 愉快的決定吧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三卷_第229章 善後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七卷_第564章 行動起來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四卷_第333章 來,學才藝吧!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四卷_第299章 安排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三卷_第219章 豆漿生崽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