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

要把堆得跟小山似的紅薯運上京城,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除了護送的的人手,運送的車輛、人員等也要安排,這需要做大量的調度工作。何況,還有土豆等着採挖……

其實土豆也可以挖了,不過,薛朗覺得如果李綱一來就挖出來,搞得好像專門等着李綱來似的,往後推幾日也無妨,公主殿下前戲已經做了,薛朗總要把後戲做足纔不枉費公主殿下花費的心思。

爲了等土豆收穫,李綱一面派人送疏奏進京,一面耐心等待。平陽公主治軍嚴格,駐軍在當地名聲不錯。李綱即便身爲上使,也不可能去軍營打轉,所以只能在附近走走。平陽公主也不管他,盡由他轉就是,還派了府中的長史韓進出面做陪。

負責準備車馬裝運紅薯的騎曹那邊,因是第一次裝運這個東西,又是要進京進獻的,唯恐裝運不妥損壞了紅薯,去公主殿下那裡問話後,公主殿下直接把這事兒丟給了薛朗。

薛朗這幾日便忙這個,說是忙,其實也只是動動嘴,指揮人準備大量的茅草,紅薯又不是雞蛋,拿茅草墊筐,即便路途遙遠,也足夠了。

如此忙碌了三四日,薛朗捉摸着也差不多了,去請問公主殿下的意思:“殿下,屬下想明日採收土豆,時機合適否?”

平陽公主問道:“土豆已可採收否?”

薛朗道:“土豆與紅薯不同,其實只要土裡的土豆長得差不多大就行,只要苗不枯死,收也可以,不收也可以。”

平陽公主道:“既然如此,那就採收吧,早日出發,免得被劉黑闥亂了好事。”

“喏。”

薛朗應是。平陽公主道:“另外,關於粉條製法推廣一事,幼陽寫一封疏奏出來,我讓人快馬呈送聖人。”

薛朗一愣,忍不住指指自己鼻子:“殿下讓我自己寫?”

平陽公主頷首:“正是。”

薛朗有些不敢置信:“就屬下的文采,殿下覺得呈於聖人面前,不會污了聖人的眼?屬下怕所寫疏奏太沒文采,聖人一個生氣,說不定要治屬下的罪呢。殿下,還是不要嚇聖人爲好。”

平陽公主不禁一聲長笑,笑得薛朗臉都快綠了,他明明說的是現實的、比較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很嚴肅的擔憂,公主殿下笑成這樣是什麼意思!

笑完了,平陽公主才收住笑聲,但滿面的笑容卻沒收,笑吟吟的道:“幼陽何以如此自嫌?”

薛朗嘆道:“非是屬下自嫌,而是事實如此。”

平陽公主這才收了笑容,道:“幼陽自幼成長於異國,不習慣我朝文體實屬正常,現時你可找人代寫,將來當如何?總不能一直找人代寫,還不如一開始便把此事呈於聖人面前,聖人並非不同道理,想來定能包容幼陽纔是。”

也對,晚暴露不如早暴露,萬一以後才暴露,被陰險小人扣上欺君的帽子。薛朗一想,乾脆同意了,不過,還是沒什麼自信的道:“屬下回去寫好後,還請殿下斧正一番,看看可有錯字什麼的。”

平陽公主莞爾,倒是答應他:“可。”

薛朗想了想,道:“還請殿下給屬下派個寫疏奏的先生。”

平陽公主看他一眼,看得薛朗怪怪的,平陽公主才道:“幼陽看府中可有人能做你之先生,難道本宮這位現成的先生才學不足嗎?”

哎喲我去!

薛朗心裡默默叫了一聲,連忙拱手:“屬下不是想着殿下事務繁忙,想來無有時間教導屬下,這是經驗主義犯下的錯誤!”

“何謂經驗主義?”

公主殿下每次的關注重點都是這麼的清新脫俗。薛朗少不得又給她解釋了一通,閒扯兩句,總算讓公主殿下放過這一茬兒,開始教他寫疏奏的格式。

平陽公主道:“漢以前,上行文書統稱爲書,文體分奏、章、疏、表四種。格式大致可分爲奏抄、奏彈、露布、議、表、狀六種。”

薛朗用心記下,追問道:“請問殿下,不知這四種文體,有什麼區別?什麼時候應該用哪種文體?有什麼講究嗎?”

平陽公主不徐不疾的道:“奏以按劾,章以謝恩,疏按異議,表以陳情。幼陽以爲你所寫之粉條推廣方法該用何種文體?”

薛朗想了想,試探着

答道:“疏議?”

“然也!”

平陽公主讚許的看他一眼,大有老師表揚聰明的學生的欣慰感。

薛朗默默蛋疼,做古人的學生也不容易,看公主殿下字句儉省的,如果不是他自己對照着學過的歷史知識和以前背誦過的古文對照理解,只怕現在還沒明白呢。不過,能得到公主殿下的親自教導,他不應該嫌棄,還是應該心懷感謝,不過,在謝公主殿下之前,應該先謝兩位……

感謝語文老師!感謝歷史老師!薛朗在心裡默默合十。

平陽公主道:“奏,在秦漢之前,稱之爲書,至秦時,改書爲奏,奏乃是羣臣論諫之總稱,劉勰對此曾在《文心雕龍》中言,陳政事,獻典儀,上急變,劾衍謬,總謂之奏。”

薛朗點點頭,表示明白了。平陽公主繼續道:“章,章以謝恩,幼陽記住,此次進京,受聖人封贈,須得書寫奏章謝恩。”

薛朗連忙答道:“喏。屬下記住了!”

平陽公主續道:“疏,又稱議,乃是臣下對君王論事說理,陳述意見之文體。所謂‘學古入官,議事以制,政乃不迷。議,奏議也。表以陳情,乃是臣僚向君王陳情之文。如論諫、勸請、推薦、慶賀、慰安、辭解、陳謝、進獻等皆可用之。”

給薛朗總論了一番,公主殿下又不厭其煩的把四大文體之下的各種小區別說了一遍,什麼時候該用什麼,雖然言辭習慣性的儉省,但說的也算深入淺出,薛朗倒是一聽就明白了。

聽完後,薛朗倒是恍然明白,這時候對上呈送疏奏統稱上疏,也是沿襲古制而來。奏摺這種稱呼是清朝以後的事情,清以前是沒有這個稱呼的。

跟着公主殿下學習了一通行政公文的寫作,薛朗一腦子的疏奏表章,急吼吼奔回聽風院寫自己人生的第一封奏疏去。

沒穿越的時候,薛朗雖然是藝術生,成績卻並不差,作文寫得還算可以,自認寫一篇言辭順暢,邏輯嚴謹的文章出來並不難,難的是不知道聖人李淵陛下能不能理解,會不會嫌棄文采太差。

文化差異什麼的太闊怕了!

(本章完)

第六卷_第522章 撫慰第四卷_第302章 無題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二卷_第84章 薛朗的常識培訓課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三卷_第196章 車內敘話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四卷_第315章 三策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二卷_第58章 所謂的奇花異草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四卷_第398章 刷一波好感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六卷_停電通知第六卷_請假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六卷_第528章 論將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二卷_第114章 好買賣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五卷_第468章 匹夫一怒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四卷_第353章 給秦王的“大禮”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四卷_第320章 神秘訪客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二卷_第65章 河東薛氏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四卷_第309章 新官上任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六卷_第500章 巧合?!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三卷_第214章 棉花的文章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