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

李淵的聲音,下面自然聽不到。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劉弘基立即讓傳令兵用揮舞旗子,用旗語把聖人的命令傳遞給城牆之下的衛兵們。

衛兵們看到旗語,立即高喊:“聖人令平身,免禮!”

民衆齊聲高喊:“謝聖人。”

倒是陸陸續續的站起身來,有那懂禮的,知道低頭,有那不識禮數,膽子又大的,還在仰頭看城牆,不過,倒是沒人敢用手指指點點。

李淵激動地在揮手,羣臣也是滿面榮光——

今日這一幕,必定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這一段,任何史官都不會再輕易貶低李淵的文治武功。而李淵身爲帝王能作出成績,自然離不開諸位大臣們的輔佐。大臣們自然與有榮焉,滿面榮光。

可謂皆大歡喜,普天同慶。

裴寂激動地道:“亞聖雲,天時地利人和。祥瑞現世乃是天時,我大唐能栽種豐產乃是地利,如今萬民齊聚,自發三呼萬歲以酬聖恩,乃是人和。三者俱全,何愁我大唐不昌盛耶?臣恭喜聖人。”

羣臣這會兒也反應過來:“恭喜聖人!”

李淵笑得志得意滿,道:“朕有今日,乃是衆卿盡心輔佐之果。此盛事,朕當與衆卿同享之。”

“先有聖人虛心納諫,方有臣等盡心輔佐之果。聖人英明!”

“聖人英明!”

李淵與他的臣子們,心有靈犀、默契十足的互相捧着。不過這種喜氣洋洋、志得意滿的時候,君臣互相捧一下也不奇怪。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稟聖人,百姓代表已到。”

李淵這才意猶未盡的收回揮舞的手,轉身離開城頭,下城牆去。城下的百姓,有那膽大好事的,兀自大喊:“恭送聖人,聖人萬安!”

李淵聽了,簡直笑得合不攏嘴,下城牆的路上,皆是笑容滿面,一派喜色。跟李淵一樣表情的大臣們也多,大家都顯得喜氣洋洋,開心不已。

下得城牆,城門之內,有三個百姓公推出的代表覲見——

有已然鬚髮皆白、拄着柺杖的老者,也有一身儒生打扮的中年人,還有一身農人打扮的莊稼漢。

“草民拜見聖人,聖人萬福。”

三人一見李淵下來,都不敢看一眼,直接拜倒。李淵道:“免禮,平身。來呀,快去攙扶長者起身。”

“喏。”

立即有小黃門上前,把老者攙扶起來。儒生與農人也順勢起身,垂首恭敬站立一旁。

李淵和顏悅色的問道:“請問長者高壽幾何?”

白髮老者道:“聖人面前,不敢稱高壽,草民今年已然七十有三,垂垂老矣。”

李淵笑道:“長者高壽,名副其實,尚能飯否?”

白髮老者道:“回聖人,草民雖已老朽,然每頓仍能食餅兩個,耳聰目明,尚算康健。”

“好!長者好福氣。”

李淵笑吟吟的與老者閒話家常。問完老者,又問儒生:“這位儒家子弟,可有功名?”

儒生恭敬答道:“回稟聖人,學生已有秀才功名,正發奮讀書,以期將來可考取進士功名。”

“好,甚好!”

李淵讚了一句,調侃道:“汝如欲考進士,須得好好記住今日在場之諸位卿家,待將來投卷時,方能心中有數。特別是這位,李卿,來,讓這位儒生認認,此乃朕之禮部尚書李綱李尚書,將來儒生投公卷時可要李卿過目之後方可。”

儒生也是個趣人,聞言居然還真的朝李綱施禮。

“聖人!”

李綱苦笑着朝聖人拱手,惹來羣臣的大笑。

李淵昂首大笑,笑畢,方纔轉向農人,問道:“今年莊稼可收完否?收成如何?”

農人恭敬地答道:“回稟聖人,今年風調雨順,收成不錯。聖人治下,輕徭薄賦,交了賦稅,尚有餘糧可醫肚餓。”

“好!”

李淵欣慰的點頭,續道:“今有異人薛朗進獻高產糧種,天降如此祥瑞,乃是我大唐之幸。又聞百姓尚有餘糧可醫肚餓,朕心安矣。”

秦王道:“聖人,風調雨順既有餘糧,如若把薛諮議進獻之新糧推廣普及,如若風調雨順,豈不是可有存糧也?”

李淵點點頭,覲見的長者看李淵和諸位大臣皆和顏悅色,親切和藹,壯着膽子道:“稟聖人,門外之百姓公推草民等爲代表,即是爲此事。聽聞聖人敕告,說有高產新糧,大家皆關心

此事,一則乃是高興,又有高產新糧種,或許今後就能過上飽腹的日子,二則乃是心急,不知聖人何時敕令推廣新糧種?草民等代表城外衆位鄉親,懇請聖人體恤額,早日推廣新糧種!”

“請聖人體恤!”

三人一起跪了下來,顯然是商量好的。

李淵道:“汝等關切之心,我已知曉。不過,此事我卻回答不了,須得專人方能答覆。薛朗薛卿何在?”

一直默默跟着圍觀的薛朗這才越衆而出,應道:“微臣在。”

李淵道:“來,你給這三位代表一個準話。”

這下,不止三位代表,但凡家中有田地的,不拘文臣武將,全都關切的望着薛朗,等着他的準確消息。

薛朗道:“三位,今年新糧種試種一畝,收得紅薯一畝二十餘石,擇優做種,能做種子的,初略估計應該有十五石以上,種植一畝需要糧種十五斤左右,初略估算,今年要在全國推廣只怕不行,不過,只在長安城區推廣,每一戶做不到,每村限種幾畝卻是能做到的,待到明年,長安城範圍之內推廣開應該不成問題。”

三人聽得又驚又喜,長者急喘了幾口氣,薛朗生怕他就這麼喘不上氣了,剛要喊太醫,老者自己緩過來了,興奮道:“多謝這位官人答覆,只需等到明年即可耕種新糧,真真是再好不過的消息,多謝官人,多謝聖人。”

薛朗客氣的道:“長者客氣。”

薛朗答覆完,聖人命人賜了東西給三人。賜給長者衣食布匹,賜給儒生筆墨紙硯,賜給農人糧種農具,之後方纔命人把三人送出去。

三人送出去後沒一會兒,聚集於外的人羣立即爆發出一陣興高采烈的喝彩聲,齊齊對着城門之內皇宮的方向施禮叩拜:“叩謝聖恩,祈聖人萬安!”

聽得城門之內剛剛乘上御輦,準備回宮的李淵心懷激盪,對薛朗道:“薛晴,朕慶幸今日採納了你之良言。”

薛朗道:“此乃聖人英明睿智,虛懷納諫之果也,微臣不敢居功。”

李淵笑起來:“如此,我與卿家皆有功勞麼?”

薛朗正色道:“回稟聖人,正是如此。”

李淵仰頭哈哈大笑,坐回車內,起駕回宮。

(本章完)

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六卷_第540章 心有所懼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六卷_第541章 念頭通達百骸輕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五卷_第441章 天藍藍水藍藍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二卷_第148章 挖土豆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六卷_第514章 忠孝兩全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六卷_停電通知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四卷_第302章 無題第三卷_第210章 寒冬降臨第二卷_第65章 河東薛氏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一卷_第3章 葦澤關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四卷_第375章 殷殷囑咐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四卷_第338章 趙郡王的禮物第二卷_第134章 與吃貨爲鄰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三卷_第210章 寒冬降臨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四卷_第325章 聖人翹班打獵去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四卷_第302章 無題第七卷_第544章 到長安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