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

“天然的利益同盟?”

平陽公主聽得忍不住撫掌,讚歎:“幼陽真真妙語如珠,發人深省。”

薛朗大汗,這就是時代所造成的差距,他是站在時代巨人的肩膀上,佔了現代人資訊豐富,學習途徑多的便宜。

在古代,真正的博學之士,真的是靠着博聞強記,博覽羣書,一點一滴的,自己刻苦努力積累出來的。薛朗如果沒有因爲穿越增強了記憶力,在古代的學霸面前,別說裝逼,只憑博聞強記,只怕會被秒成渣渣。還好他是穿越的,有金手指這把刷子。

薛朗在心裡偷偷抹汗之餘,有些不好意思,誠懇的道:“殿下過譽,這句話並不是屬下原創的。”

公主殿下不由失笑:“幼陽誠實得分外可愛。”

臥槽!你纔可愛,你全家都可愛!

薛朗在心裡默默翻白眼,還不是被殿下你的腹黑嚇的!如果殿下你不是那麼精明腹黑,屬下也不會默默收起穿越青年高高翹起的尾巴。

所以,對穿越青年來說,有個精明腹黑的上司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有效防止得意忘形,有效降低一不小心裝逼裝過頭變成傻逼的機率。

說着,兩人已經回到正廳,平陽公主談興正濃,還等着薛朗高談闊論呢,如何肯放人去幹活!於是,苦逼的柳女官只能自己先整理文書,等薛朗跟平陽公主談完了,再過去幫忙。

薛朗表示公主殿下這個決定真是極好的,文言文什麼的,最討厭了!沒有標點符號什麼的,最苦逼了!

爲了感謝公主殿下的體恤,薛朗精神抖擻的接着嘴炮:“屬下接着剛纔說,因爲書籍、知識的流通幾乎都被士族把持,等於庶民被士族絕了求學之路,成了一羣不通文墨、不識禮儀的粗人。治國理政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人,而不是一羣目不識丁的粗人,於是,挑選官員只能從士族裡面挑選,朝政國家也就被士族所把持。所以說,士族與世家是天然的利益同盟,反正餅子就那麼大,自然是分的人越少越好。”

公主殿下恍然:“其中的道理和因由,也曾有

人說過,不過,皆不如今日幼陽說的透徹。依幼陽看,該如何打破此等局面呢?”

薛朗想說,當然是楊廣搞出來的科舉制度,這是打破士族壟斷朝廷官員的利器。不過,他編的背景是從外國回來的,家族遷居是在永嘉之亂。知道晉朝是應該的,知道隋朝的政策舉措就是大大的BUG了!

薛朗想了想,才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士族對知識、書籍的壟斷!降低書籍刊印的成本,加大書籍的流通,書籍流通的多了,識字的人就多,文盲的基數減少了,出人才的概率就變大。”

“概率?”

又說了一個新名詞嗎?

好吧,薛朗只得再次解釋一通……

作爲一個理科很好的藝術生,這些不是特別高深的數學知識,薛朗還是能HOLD住的。不過有一點,把這些知識拿出來是沒問題,但是,有些公式的論證,他根本不會,萬一能流傳下去,公式論證怎麼辦?

“幼陽。”

公主殿下出聲,把薛朗發散掉的思維拉回來:“概率又是哪一科的學問?”

薛朗答道:“還是數學。”

“數學嗎?真想看看幼陽所學的科目。”

公主殿下語氣近乎嘆息。以薛朗現在的記憶力,寫出來其實問題不大,最大的問題是抄寫要花費的時間。

於是,薛朗拍着胸口道:“殿下想看不難,從小學到高中的數學課本我都記得,高中以上的學的太零散,不成系統。”

“幼陽都記得?”

殿下的眼睛,明亮得就像探照燈似的。薛朗悶騷的在心裡默默的剪刀手,臉上微笑着,語氣極爲矜持:“還成吧,屬下的學問不見得多精深,不過最大的優點就是記憶好。”

一副“記憶好我也是沒辦法”的樣子,公主殿下妙目瞟他一眼,似笑非笑,擺擺手道:“幼陽能寫出來真真是再好不過,我一定奏請朝廷爲幼陽刻印成冊,廣發天下,著書立派,青史留名。”

公主殿下比他會想!不過,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他有

發掘高產糧種和著書立派兩個BUFF加持,只要不是謀反這種大逆不道的罪行,壽終正寢實現的把握就大了,這個可以有。薛朗覺得他需要好好謀劃一下。

說起印書,薛朗道:“其實增加書籍的印刷量,加大發行力度,是個好辦法。不需要刊印什麼高深的學問,只要把基礎的學問傳播開來,學的人多了,能做先生的自然會多起來,也算是給了貧寒士子一個謀生之道。如果朝廷再能從政策上給予支持,那些世家士族想把持朝政就難了。”

平陽公主道:“在用人之策上,我朝沿用前隋開科取士之策,於減輕世家士族對朝政的把持,也算薄有微效。”

開科取士就是科舉吧?照理永嘉之亂就遷居的薛氏是不知道的。不知道科舉!不知道科舉!不知道科舉!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能忘了!

做好心理建設,薛朗問道:“何謂開科取士?”

平陽公主道:“前隋文帝開皇三年,文帝曾下詔,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舉人,算是第一次從世家之外取人用人;煬帝大業三年,煬帝下詔,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等十科舉人。我朝沿用此策。”

薛朗努力的裝出第一次聽說這樣的政策,挑着字眼的道:“此策雖好,可並未形成制度化、規章化,唯有規章化、制度化,長期堅持政策不變,纔有改善局面的幾乎,只憑一次兩次零星的舉人,於局面來說,並無多大益處。”

“規章化、制度化……幼陽真乃真知灼見也。”

平陽公主讚賞的道,秀手捶了一下案几:“只是,要規章化、制度化,何其艱難!不說銀錢的花費,只在朝中推行,只怕就阻力重重。”

薛朗道:“這件事只能慢慢來,宜緩不宜急,急了是要出大事的。現在考慮這些,於我朝來說,爲時尚早,還不到施行的時機,且待天下平定之後再說。”

平陽公主秒懂,不再追問薛朗心中有何良策。所以說,有聰明人做上司,除了裝逼時候要謹慎小心些,討論事務的時候,感覺是極好的。

(本章完)

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三卷_第207章 慈母多敗兒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三卷_第163章 飲宴麟德殿第五卷_第425章 預熱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四卷_第289章 撩妹技能爲零的闊怕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四卷_第402章 悠閒假期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七卷_第563章 真意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六卷_請假第七卷_第553章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三卷_第196章 車內敘話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四卷_第403章 論教育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二卷_第91章 薛朗展示會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四卷_第404章 度假結束第六卷_第507章 半年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四卷_第392章 毛腳女婿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五卷_第468章 匹夫一怒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四卷_請假條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