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

“後來如何?”

薛朗問道。

蘇寒道:“後來,自然是安然無事,皆大歡喜,我本想詢問孔娘子是否便是上元節那日的小娘子,誰知我還沒去問呢,孔娘子便落落大方的承認了。至於孔娘子的身份會泄露,也是因爲那位十七郎便是里正的小兒子,他的妻子便是給我等做飯的那位,無意間看到孔娘子的耳朵上有耳洞,才識破孔娘子的身份。”

薛朗點點頭,又問道:“那……現在你有什麼打算?”

蘇寒眼睛亮晶晶地道:“我自懂事開始便想娶一個志同道合的妻子,能聽得懂我所說之話,夫唱婦隨,孔娘子便是那樣的女子。若是有可能,我希望能娶她爲妻。”

這個理由如此清奇,薛朗已經無話可說了。作爲基友,只是拍拍蘇寒肩膀道:“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儘管說。”

蘇寒點點頭。薛朗又問道:“你畫這個幹嘛?”

蘇寒道:“孔娘子的父親乃是太醫署針學博士,當代鍼灸大家,於鍼灸一途,造詣頗深,頗有獨到之處,今日機緣巧合當面請教之後,頗爲受教,似有啓發,還需想想。”

薛朗點點頭。太醫署在唐朝也管着醫學教育的任務,下設醫科、鍼灸、按摩、咒禁四科,各科都有相應的博士教授,任職者皆是一時之選。

作爲朋友,不能太過插手朋友的事情,即便是善意,也會討人厭,傷害到友情。薛朗想做的只是瞭解朋友的狀況,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和傾聽,他是朋友,不是父母。今天看來煩惱的事情,來日或許會變成甜蜜的回憶,他插手反而不美了。

上元節後上班的第一天,薛朗剛到衙門就被聖人傳入宮中開朝會——

政事堂的大老爺們都在,太子、秦王也在,還有六部的官員們。薛朗剛進去,就被殿中的大臣們來了個注目禮。

薛朗被看得一怔,行禮道:“臣拜見聖人。”

聖人:“卿家平身。”

各大臣按座次坐好,聖人朝旁邊的小黃門看了一眼,小黃門立即端着

手裡的托盤向大臣們走去,托盤裡裝着絹帛。薛朗手裡也被髮了一份,拿起自己的那份看——

自從穿越後,薛朗一直在學習文言文,讓他用文言文寫作會有些困難,因爲思維方式的限制,很是費勁,但是,閱讀在穿越一年多後,已然進步太多,起碼,這種公文的遣詞用句,他已經大致能看懂。

這份公文裡寫的是關於賦稅的政策,今日朝會的議題便是這個。公文上說,奏議定天下戶爲上中下三等,以此定天下賦稅。與這個賦稅政策一起朝議的,還有薛朗提議的賦役黃冊。

聖人道:“定天下戶一事,政事堂已然議了多次,前些時日,薛朗薛卿家給我奏疏,奏請建立賦役黃冊,恰逢要定戶,今日合在一起議一議,諸位卿家有何高見,儘可道來!”

“喏!”

衆大臣低頭看手中的公文,並不急着發言。薛朗默默看了兩遍,一邊細細思索,一邊注意傾聽各大臣的建議——

唐朝的賦稅政策是在均田制和租庸調製的基礎上建立的,基本沿襲隋制,是按戶徵收。所以,爲了避稅,這時候的民衆並不習慣分家,一戶幾十人口都是很常見的事情,上百人口一戶的也不是沒有。

經歷過隋末羣雄並起、天下大亂局面的民衆,已然經不起重賦稅的折騰,所以,初唐一直施行的是輕傜薄賦的政策。

薛朗知道,唐朝定天下戶的政策經過歷史證明是適宜的。在安史之亂以前,這個政策實行的還算不錯。安史之亂以後,普通民衆的田地多被豪強趁機奪取和霸佔,租庸調製是以均田制爲基礎的,失了田地,均田制就淪爲空談,初唐的賦稅政策自然也就不適用了。

薛朗默默思索着,聽着大臣們的討論。建魚鱗冊的時機還未到,不過,賦役黃冊卻是可以建立了,畢竟,這是開國之初,一切都剛剛建立,破而後立,恰到時機。

朝會接連開了好幾天,作爲民部的官員,薛朗都需要列席。以他的記憶力,各種數據信手拈來,倒是在朝會上顯了一回風采。

議了幾日,

朝廷終於發了詔令,定天下戶爲上中下三等,建賦役黃冊。民部因此而忙碌起來,薛朗職在民部,自然也要跟着忙碌,就算掛心着平陽公主的事情,也只能使人送信。

平陽公主把齊王妃接到了公主府中,這幾日都在府中,與齊王妃一塊兒,兩人遊山玩水,不亦快哉。齊王上門要了兩次,都被平陽公主擋了回去。

對上的是平陽公主,這事兒她管也合適,太子暫時不方便出面,齊王雖然生氣,卻也無可奈何。在聖人那裡,他可不如平陽公主受寵信。

趁着建立賦役黃冊的任務,薛朗開始在金部推行阿拉伯數字,親手編寫了一份基礎的數學書籍,命手下人各自抄寫回去學習,限定時間內,要把金部關於數字的計算全部改成阿拉伯數字,此外,還着重培訓了各種表格的使用方法,這麼一套組合拳實行下來,金部的工作效率明顯提升了許多。

這一日,薛朗還在衙門裡埋頭苦幹,長儉匆匆進來,在他耳旁低聲稟報道:“稟大郎,剛聖人發詔令,着葉卿爲歧州刺史,二郎爲司馬,不日到任,即刻奔赴歧州!”

奔赴歧州……這是吐谷渾的戰爭要開始了?!

仔細算一算日期,上元節後連續忙碌多日,時間不知不覺地就像快了許多似的,此時已是三月中旬。歷史記載中,吐谷渾是四月侵擾芳州的。

朝裡定策的諸公自然不知道確切的時間,不過,視局勢提前做好應對的本領卻是有的。此時定下葉卿和江臨一塊兒去歧州赴任也在情理之中。

薛朗略作沉吟,便道:“命萬福備好車馬,待我散職後直接去阿臨府上看看。”

“喏。”

詔令已然下來,想來江臨應該從十六衛的軍營歸家準備調任了,薛朗直接過去便行。

按下各種心思,專心把今日的事情提前做完,告知屬下們一聲,薛朗便提前往江臨府邸去——

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伴隨着馬蹄聲,還有人的呼喝聲:“來呀,圍起來!”

卻是齊王的聲音。

(本章完)

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四卷_第308章 袒露心跡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二卷_第64章 春天來了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二卷_第103章 君子以德立天地間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五卷_第444章 黃道吉日宜嫁娶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五卷_更新說明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五卷_第420章 薛朗生日快樂!第四卷_第289章 撩妹技能爲零的闊怕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槍”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一卷_第34章 心中的那個家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二卷_第108章 護佑安危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二卷_第111章 包子生崽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四卷_第356章 長安水邊多麗人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五卷_第435章 蘇小寒的春天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三卷_第151章 啓程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爲進第六卷_第528章 論將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三卷_第177章 頡利入關第四卷_第361章 相遇是緣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四卷_第405章 紅薯再獲豐收第一卷_第44章 逛街第七卷_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