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

薛朗正容道:“稟聖人,下面的人今晨把名單送來,臣在其中看到五姓七宗,關西六大姓,心中便有所覺,但臣於譜系並不精通,故而,去公主府請教了平陽公主,經公主辨別,這名單之上,十有八九皆是郡望世家,故此,特進宮稟報聖人。”

薛朗把前因後果說清楚。平陽公主自進宮後便不怎麼說話,先前因爲冒認國丈一事與太子有衝突後,平陽公主便跟薛朗通過氣,她不再參與議政。

薛朗理解她,自然願意尊重他的選擇,今天若不是事關重大,又不好向別人討教譜系的知識,以免消息走漏,不然,也不用把平陽公主牽扯進來。

不過,顯然聖人不瞭解其中曲折,居然詢問她:“平陽以爲呢?”

平陽公主道:“父親,幼陽既已發現問題,不如先問問他。”

聖人頷首:“我兒言之有理,幼陽,有何解決之策?儘可道來!”

薛朗略皺了皺眉,顯然也頗爲苦惱,道:“稟聖人,若說解決之策嘛,倉促之間,加之客觀條件所限,臣只有一個下下之策。”

聖人一怔,問道:“何謂客觀條件?”

薛朗只好先解釋了一下什麼是主觀,什麼是客觀,然後道:“世家郡望,數代積累,若論實力,一般的豪商巨賈也不見得比得上,在拍賣會這樣的流程上,天然就佔據優勢。何況,如今天下初定,也沒幾個比得上這些數代積累之家。另者,郡望世家多有姻親關係,若是大家都能遵守規則,以財力來競拍,那還有些操作的餘地。若是有人不顧操守,提前就聯絡好,刻意打壓拍賣,那這個拍賣就流於形式,打不成目的不說,還會有許多麻煩。”

衆人點頭,對薛朗的話表示贊同。薛朗續道:“但是,拍賣會是已經昭告天下的事情,不可能因爲這些原因就取消,否則,於朝廷的公信力來說,損失太大,得不償失!所以,臣有一策,請聖人定奪。”

“速速稟來!”

“喏!”

薛朗道:“不若把這次拍賣定爲暗拍!”

李氏父子幾個聽得一頭霧水,聖人問道:“何謂暗拍?”

薛朗:“聖人容稟。當初臣定下拍賣這個

辦法時,怕有人提前約定好,刻意壓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拍賣的流程,並沒有對外公佈過,甚至連手下的人也未曾詳細的告知他們,只是讓他們做好各種籌備。”

拍賣會在唐朝是一個新生事物,除了薛朗,沒人聽說,也沒人見過。薛朗給聖人的疏奏,也只是寫了大致的流程,詳細的卻未曾寫過,只是口頭給聖人解說過拍賣會的形式和流程,在具體操作上,薛朗改了許多細節方面的東西。

如今,這些措施倒是歪打正着。薛朗道:“本來拍賣是大家一起競價,造成競爭的態勢,以達到擡高價格的目的。但是,鑑於現在的情況,臣建議把大家一起競價的形式,改爲暗拍。就是我們給出最低價格,然後讓大家把心理價位都寫在紙上,全部遞上來後由朝廷挑選,操作起來也方便些。”

太子立即道:“若是這般,等結束後這些人一對價格,不是就露餡了嗎?”

薛朗道:“所以,事急從權,也管不了君子還是小人了!臣建議臨時增設一個條件,除了價格外,還要聽各家的運營計劃,增加運營粉條作坊的細則,並且,一切解釋權歸朝廷所有,若有違反,一律取消資格!”

“……”

李家父子仨兒面面相覷,顯然已經聽懂了薛朗話裡未說明的意思,看薛朗的表情都頗有些古怪——

在此之前,他們都以爲薛朗是個耿直的人,現在才知道,他不是不懂權謀,只是不怎麼喜歡用權謀,這會兒定是被逼急了!

平陽公主微微一嘆,道:“這樣一來,有違幼陽做人處事之原則!”

薛朗道:“此時也顧不得太多了,先把問題解決再說。爲國家安危計,世家郡望的必須削弱,若任由他們做大,非國家之福!”

縱觀兩漢至今,但凡中央集權比較高的時候,老百姓的日子纔會好過些。兩晉是世家門閥勢力最盛的時期,普通老百姓簡直可以說民不聊生,所以,各種暴亂纔是那麼頻繁,那是因爲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而士族們卻醉生夢死、荒唐無稽。那是一個會做事不如會投胎管用的年代。

到了初唐,五姓七宗顯赫天下,隴西李氏出身的李唐皇族在面對五姓七宗

的時候,都嫌底氣不足。

薛朗細細說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衆人聽得頻頻點頭,待定下計策,太子望了薛朗一眼,道:“父親,兒有一語容稟。”

“我兒儘可道來。”

太子道:“父親,幼陽所說削弱世家,勢在必行,這話兒也認同,但是,我朝初立,根基薄弱,如今 天下尚未平定,四海尚未歸心,正是要倚重世家之時,若於此時惡了與世家的關係,恐會動搖國本,危及大業!”

秦王見狀,連忙道:“父親,兒以爲大兄此言差矣!我們是要倚重、借重世家,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忽視世家權柄過大所帶來的危害。居安當思危,預先做好準備,方纔是成事之道,否則,若任由世家做大,長此以往,尾大不掉,定會影響到朝廷與家國!”

兩人說的都有道理,一時間,聖人頗有點兒難以抉擇的感覺,望向薛朗:“大郎與二郎之語,幼陽以爲如何?”

薛朗道:“太子與秦王所言……臣覺得都有道理!但是,居安思危當時刻不忘,不能因爲事物好的一面就容忍、忽視它壞的一面。朝廷施政,當以引導爲主,引導出好的一面,用手段加以限制、破壞壞的一面。世家與朝廷,若真想長久相處,還是當加以限制纔是。動用這些手段,並不是要消滅世家,世家根深蒂固,影響巨大,我朝初立,正是安撫四海的時候,手段宜緩不宜急,所以,不若把太子與秦王的觀點綜合一下再定策,想來應該更爲合適。”

治大國如烹小鮮,對待別的勢力,不是一下子全部消滅纔是對的。世家士族在大唐根深葉茂,掌握着許多的社會資源,直接滅了他們……且不說其中的花費與需要消耗的戰力,以唐朝現如今的積累,敢這麼做基本上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薛朗並不是要消滅世家,只是希望朝廷能從政策上限制世家,加強中央集權,這其實也是針對世家的保全之道。

所以,薛朗道:“稟聖人,我大唐如今剛立下國本,此時並不是削弱世家的好時機,臣建議耐心等上一等,待天下平定,四海歸心,方纔恰當其時!”

--------------------

補一更!

(本章完)

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四卷_第360章 病友的春天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二卷_第57章 牀弩登場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四卷_第407章 臨門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四卷_第397章 嘴炮技能發動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三卷_第273章 如初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五卷_第468章 匹夫一怒第三卷_第208章 情商缺乏症患者第四卷_第396章 臣幹吏薛幼陽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三卷_第242章 太子的贄禮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四卷_第310章 工作劃分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六卷_第530章 方興未艾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六卷_請假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六卷_第535章 坦誠以待第四卷_第320章 神秘訪客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三卷_第171章 安排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五卷_第428章 秋雨連綿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四卷_第314章 聖人召見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六卷_第481章 暫居四水村第四卷_請假條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三卷_第173章 超級大“炸彈”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