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

“若說辦法的話,其實有一個!”

坐上馬車,薛朗方纔猶豫的道,心底有些爲難:“只是於這個辦法來說,心裡不太有底。”

平陽公主鼓勵的看他一眼,微笑道:“且說來聽聽,爲妻與你參詳參詳。”

薛朗點點頭。

天氣對戰事的影響,在現代似乎也沒什麼辦法解決。雖然在網上聽說過所謂的氣象武器,然而,因爲不是身處其中的人,也無從知道真假,自然也就不知道在現代用的是什麼手段。

不過,現在是在唐朝,以現有的技術條件和薛朗的知識儲備,顯然,他造不出水泥,也造不出瀝青,甚至組織人手修建一條碎石路都做不到。

在這個一切工程全靠人力的年代,生產力低下,也沒有什麼機械可以幫助勞動,更沒有多餘的人口。勞動人口連溫飽都沒解決,若是要修路,必然要抽調民夫,帶來的後果就是生產力的損失。

遠的有秦始皇徵調民夫修建萬里長城,近的就是隋煬帝楊廣徵調民夫修建京杭大運河,大興賦役,死人無數,民不聊生。剛成立的唐朝,顯然也沒能力和底氣做這樣一件大工程。

所以,薛朗的辦法只能從最簡單處着手。薛朗道:“最好的辦法顯然是修路,但是,修路花費頗大不說,耗費的工時也是一個大問題,所以,我的辦法就是徵集人手,提錢在路的兩邊堆上一些沙石摻土的土堆,多堆積一些,覆蓋上茅草或是乾的樹葉之類的東西,等雨天行進的時候,遇到路不好的地方就現時鋪墊一下。這樣一來,雖然路途上耗費的時間會比平日慢一些,但是,起碼路能通不是?並且,這個事情做起來也簡單,就地取材就行,只是提前準備,算是個笨辦法。”

平陽公主眼睛一亮,似是經過這個提醒,也打開了思路,道:“幼陽此法勝在提前準備,若是依此而行,兵械、糧草都可提前準備。與突厥接壤且會被突厥進攻的州縣就那麼幾個,朝廷若

提前選好統帥,提前駐紮,趁着雨季未到來之前,把糧草、兵械囤積好,戰事起時,纔不致後繼乏力,士氣不振。”

薛朗笑着點點頭,道:“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說,這是個笨辦法。”

兩人又商議了一下,補充一下細節方面的東西,等回家再寫成疏奏呈遞聖人。至於薛朗擔心的抽調民夫而帶來的生產力的損失,平陽公主道:“邊關久受突厥時時侵擾之苦,幼陽之法,就地取材,與生死存亡相比,算不得什麼。”

薛朗點點頭,覺得這就是兩人眼光差別所在,平陽公主更有大局觀,而他還習慣性的着眼於細緻的地方,格局不夠啊。這是所站立位置的差異。平陽公主出身極好,又有大量的實務經驗,自然看得更廣更深。薛朗即便有後世資訊發達,知識儲備廣博的優勢,在眼界上,還是有差距。

糧道可以用薛朗這個辦法,但兵器的防鏽上,薛朗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以後世的工藝來說,鐵器防鏽一般採用的手段就是鍍膜和塗油或是上漆等手段,在唐朝,幾乎都不可能,有技術上的難題。最後,只能採用改建馬車的辦法,提議運輸的時候,加一個斜頂的蓋子,或用草扎,或用毛氈,使雨水順着斜頂滑落,不至於沾溼兵械。

加上平陽公主讓統帥提前駐紮的提議,回到公主府,由平陽公主執筆,兩人聯名上疏,把辦法呈遞給聖人,交由政事堂的諸位大臣們商議定奪。

因爲事情緊急,聖人看了疏奏便緊急召了政事堂的大臣們進宮議政,經反覆商討和完善後,在薛朗的提議基礎上,形成最終方案。

徵突厥的統帥,羣臣屬意秦王,唯獨太子李建成推薦了安國平陽公主。太子道:“若論統兵屯駐,有葦澤關之事蹟在,即便是秦王,在平陽面前,也不敢說必勝。秦王已奉敕點兵征討楊文幹,唯有平陽閒賦在家,是故我推薦安國平陽公主爲行軍總管,總領後方,以應對突厥之侵擾。”

薛朗

聽得目瞪口呆,只有一句話想問太子——

你還是人嗎?

這根本不是人說的話!他的公主殿下剛新婚有身孕,別人在他們兩口子這個年紀,若是第一個孩子站住,已經打了議親的年紀。而他與公主膝下猶空,這樣的緊要時刻,居然推薦公主出征……如是有個萬一,這豈不是要他和公主的性命嗎?

薛朗面色鐵青的看着太子,無論如何也忍不下這口氣!

聖人看太子一眼,斷然道:“平陽非適合人選,另薦他人便是。”

太子有些不甘,不過還是應道:”喏。“

太子再不甘,最終,爲了長安城的安危,衆臣及聖人皆屬意秦王爲行軍總管,只待楊文幹叛亂一事平定,秦王便改道,提前駐防幷州。

七月初五,秦王帶領的軍隊還沒到寧州呢,已然傳來楊文幹被部署所殺,連人頭都被人割下來,送往京師長安。楊文幹叛亂一事,平息!秦王被封爲行軍總管,帶着人馬直接轉道幷州,提前開始準備應對突厥的入侵。

京師長安,聖人望着案頭的疏奏皺眉頭疼——

悔不該當日失望於太子建成的失策,一時衝動之下許了二郎太子之位。待他出徵歸來,此事真不知該如何是好?所謂金口玉言,身爲帝王,說出來的話若是不作數了,於他的名聲及後世評價,定然有損。

聖人很頭疼!

這事兒吧,主要錯在他,元吉明顯是支持太子的,平陽……若是找她商議,只怕少不得一頓勸諫。聖人思前想後,對宮人道:“去宣駙馬薛朗進宮,就說我有事與他相商。”

這小子在對待女子上笨拙,然做事卻既有機變,又有原則,實是難得的人才。前幾日方纔出主意解了一大難題,不知在此事上,可否會有中肯的建議或是辦法!何況,當日脫口而出時,薛朗也在場,與他商議也好說些。

聖人摸着鬍鬚,打定主意,等着薛朗前來。

(本章完)

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五卷_第416章 登徒子未遂第五卷_第444章 黃道吉日宜嫁娶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六卷_第535章 坦誠以待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四卷_第402章 悠閒假期第一卷_第26章 第一次議事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三卷_第219章 豆漿生崽第二卷_第122章 神醫後裔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四卷_第335章 籌謀前程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四卷_第383章 “空放一槍”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五卷_第440章 明悟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五卷_第446章 禮成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六卷_第500章 巧合?!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六卷_第500章 巧合?!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四卷_第330章 小狗崽們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四卷_請假條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四卷_第367章 專注和稀泥的聖人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一卷_第37章 庫房增肥第一式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六卷_第518章 急診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七卷_第547章 黯然神傷第六卷_第525章 遠慮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一卷_第32章 精明的公主殿下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六卷_第541章 念頭通達百骸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