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

“御花園裡也有不少蝗蟲。”

李二打開話匣子,神情隱隱可見凝重。薛朗倒不覺得意外,御花園裡有水有草,以生物帶來說,有蝗蟲也不奇怪。

薛朗道:“蝗災爆發時,面積廣,危害大,畢竟是會飛的,宮裡草木茂盛,自然會有蝗蟲。”

說完,頓了頓,又問:“陛下,關中的旱情如何了?”

說起乾旱的事情來,小李就不禁擰眉頭,蝗災的事情,只要上下一心,還有克服的希望,這旱災……除非神仙出馬,不然是誰也沒有辦法的。

李二神情都不禁沉重了幾分,道:“我欲延請高僧大德,於長安開壇祈雨!”

這個薛朗不說話了,也沒法兒說。雖然因爲穿越,他已經不再是堅定地無神論者,但是,對祈雨、祭天這類封建迷信活動,其實打心底裡還是有些不以爲然。他始終相信自助者天助。所以,最後薛朗只說了一句:“願上天感陛下之誠,讓陛下心想事成。”

李二不語,沉默了片刻,便問起前期蝗災治理的事情來。這個薛朗已經蹲點許多天,心中有成算,自然對答如流,想起關中的旱災,道:“若是旱災實在嚴重,饑民遍野,可以考慮鼓勵大家多多捕捉蝗蟲,烘乾了磨成粉,也可以和慄米麪和在一起蒸了吃,也可飽腹。到時候,兩者相輔相成之下,或有奇蹟發生。”

小李是個挺聰明務實的人,聞言立即道:“我這便使人到鄉間宣傳。”

薛朗直覺的認爲他與李二之間,終究是有些隔閡的。即便當初他尚未與公主殿下好上,仍是上司下屬關係之時,有些話也可對平陽公主坦然相告,是因爲他本能的覺得公主殿下能懂,也能容,信任關係到了。如今與李二……感覺還不到那個份上,更不用提現在與公主的琴瑟相和。

蝗災是關係天下民生,薛朗無法視而不見,且他心裡還存了別的打算。所以,便硬着頭皮把事情報上去,以盡人事。好在,李二也不是因私廢公的人,如今

李二正是躊躇滿志,擼了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

薛朗也想明白了,公主殿下一者是夾在建成與李二之間爲難;二者未嘗沒有急流勇退的心思。

公主殿下的謀略與眼光,可謂當世奇女子,千古少有之人。審時度勢幾乎是本能。若是亂世,她以女子之身領兵自然無不可。亂世禮樂崩壞,大家都忙着活命、爭地盤,偶爾有幾個傢伙閒言碎語,也沒什麼大的問題。到了新朝建立,國家建制後,平陽公主手上的權,想緊握着不放,那便難了。若她不是女子,以她的功勞,哪裡會淪落到鎮守關隘的地步,哪怕那個關隘是葦澤關,也輪不到一位公主來守。不外乎就是女子之身,領兵有壓力,爭不到更有利的位置和更多的士卒。

原來的歷史上,平陽公主亡故,高祖想以軍禮葬之,還有太常出來反對,言道,按禮法,婦人無鼓吹。是高祖以公主功高與一般婦人不同爲由壓下去的,不然,若是遇到個軟蛋,別說軍禮葬之,怕是想盛大些也難。而禮法,是封建社會維繫的基礎,偶爾例外次把兩次的,士人階層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若是想一直把持權力……難如登天。

公主殿下心中想是還顧及與李二的姐弟之情,不想將來姐弟二人無法善始善終。這麼一想,薛朗除了心疼公主殿下,也願意放棄逍遙的日子,出來打拼。正好,他知道即將發生蝗災和旱災,藉機復出,最是恰當。而且,還能爲天下的老百姓盡點兒心意,兩全其美,甚好!甚好!

薛朗一直記着父親的教導,父親說,一個家庭裡,夫妻之間無論做什麼,如果都是爲家庭着想,勁兒往一處使,那這個家就能興旺,不會敗落。

薛朗與平陽公主是夫妻,公主急流勇退,可以說,不止是爲了自己,也是爲了他們的小家。薛朗能理解,也願意對她的決定給予支持。既然公主殿下無法再位列朝堂,那他上也是可以的,反正都是一家人。

想了許久,深思熟慮後,覺得蝗災是個契機,一個

讓他入朝的契機。至於能得到什麼官職,薛朗反而不太在意,慢慢來不着急。

開春之後,只要去田裡走一走,只要是有綠色的地方,都會跳起來一串兒的蟲子,全是蝗蟲。而關中,今年因爲乾旱,冬小麥幾乎快要絕收了,春耕這一波,種紅薯的挺多。

只要注意觀察就能發現,雞鴨放到田裡,一跑一追的都能驚起許多的蟲子。這般景象,但凡有點兒心的都能看出來,蝗災要發生了!

京裡的雞鴨終究少了些,不說普通人家的田地,只達官貴人們的田地,都是以公頃爲單位計算,放眼望去那麼一大片,雞鴨的數量終究有所不足。好在,雞鴨的優勢是延續性的,可以一直放養。

欽天監選了個日子,於長安城中選了個吉位,築造高臺,延請高僧大德於高臺上做法祈雨。李二率領百官參加。

薛朗沒去,他還不是官員呢,在家裡,搬了個小板凳坐在廊檐下,雙手託着下巴,眼巴巴等着下雨。

平陽公主本來還有些沉重,看他這個樣子,忍不住笑開,問道:“你這般作態……何意?”

薛朗道:“我從來沒見過祈雨,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呃……真的做完法就能下雨?”

平陽公主從廳裡走出來,站在薛朗旁邊,仰頭望着天空,眯眼望着天空,道:“上蒼之意,豈是凡人可窺知?不過是希望誠能動天罷了。”

薛朗點點頭,沒再說做法的事情,這也是一種美好的祈願不是嗎?

然而,法事過後,別的地方都下雨了,唯獨關中沒有,依舊乾旱不說,蝗蟲也越長越大。然後沒過幾天,宮中傳來消息——

當今聖人,李二陛下感於乾旱蝗災,於宮中生吃蝗蟲,言道,民以谷爲食,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腑!

=========

還沒出院!不過,血壓不低了,偷摸回家睡!更一章!醫生不準熬夜修仙,免得血壓又不對!調整一下,改成白天更新!

(本章完)

第一卷_第33章 最後的視頻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三卷_第160章 三呼萬歲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四卷_第373章 倉惶無聲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387章 豁然開朗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二卷_第88章 未起波瀾的手工皁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六卷_第538章 成王敗寇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七卷_第584章 倒春寒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33章 戰歇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四卷_第282章 錢啊錢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二卷_第138章 喜報第六卷_第499章 殤逝第三卷_第252章 告病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二卷_第74章 太極式推廣會議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四卷_第333章 來,學才藝吧!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七卷_第575章 敘舊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五卷_第431章 朝辯第三卷_第196章 車內敘話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三卷_第152章 途中第六卷_第528章 論將第一卷_第34章 心中的那個家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三卷_第224章 江臨帶回來的消息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四卷_第402章 悠閒假期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二卷_第74章 太極式推廣會議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六卷_第498章 到達第二卷_第53章 試犁第一卷_第4章 驚奇的打開方式第七卷_第561章 事成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二卷_第59章 流產的四輪馬車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一卷_第43章 敦親睦鄰新方法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