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第262章 當堂對質

bookmark

第262章 當堂對質

大堂之上,太子冷冷道:“既是公審,有證言便說,有證據便擺,何來造次一說。”

中書侍郎眉頭一皺,“太子殿下.”

太子聲音一寒,“你既然還知道孤是太子,便該知道今日之主審官是孤!給孤退下!你只是來旁聽的,這兒沒有你說話的份兒!”

中書侍郎欲言又止,但最後只得無可奈何地坐回了椅子上。

太子看着夏景昀,語氣一緩,“夏景昀,你有什麼話儘管說來,孤在這兒,別的不說,讓你暢所欲言還是可以的!”

不管夏景昀最後能不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他都要抓住這根最後的救命稻草,因爲一切都不會比剛纔的結果更壞了。

夏景昀聞言心頭一笑,看來這位太子殿下並不傻,還是懂得抓住該抓的機會,也知道扯起該扯的大旗。

有主審官這杆大旗在,別說一箇中書侍郎,就是秦相親自來了,他也能爲自己頂住壓力。

畢竟這關係着他自己的未來,除了性命別的怕是都能豁得出去。

秦思朝這時候忽然笑了,“高陽,我不知道你是出於什麼情況認定我是殺害秦兄的幕後主使,但身正不怕影子歪,你有什麼證據就擺出來,我倒也挺好奇的。”

大宗正看着正欲開口的夏景昀,腦海之中卻忽地浮現出一個念頭。

對今日之事早有安排的陛下會容忍他這麼橫生枝節嗎?

會派人來阻止他嗎?

——

“陛下!”

靳忠小步疾走,進入乾元殿中,伏跪在地。

依舊如沒骨頭一樣斜靠着憑几看書的崇寧帝擡起頭,平靜道:“刑部那邊結束了?”

靳忠頭都不敢擡,“三司會審,議定太子殿下罪責,宗正寺大宗正將欲行動之際,德妃義弟夏景昀夏公子出聲,指認秦相之子秦思朝爲元兇。各方反對聲中,太子殿下身爲主審官,同意了其請求,如今正在對質。”

崇寧帝悄然坐起,面色也變得有些陰翳,“夏景昀?”

靳忠跪在地上不敢吭聲。

這事兒太大了,他雖對夏景昀頗有好感,但也不敢在這時候爲他辯解一句。

崇寧帝冷冷道:“靳忠,你速速趕去刑部,告知齊王,讓他按計劃行事。但又阻攔者,一概下獄!”

話音未落,門外傳來一聲通稟,“陛下,德妃娘娘求見。”

“不見!”

崇寧帝正在氣頭上,直接揮了揮手。

就在這時,高益輕聲道:“陛下,夏公子此舉,莫非是得了德妃娘娘授意?”

崇寧帝皺着眉頭,琢磨了一下利弊得失,搖了搖頭,“德妃不當會如此行事。這其中必有緣由。”

這話出口,崇寧帝自己也遲疑了一下,便改口道:“讓她進來。”

德妃緩緩走了進來,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靳忠,朝着皇帝行了一禮。

崇寧帝不動聲色,“愛妃,此刻前來,可是有事?”

德妃點了點頭,從袖中取出一份摺子遞給崇寧帝,“高陽今日一早,差人送了一封手書給我,說事態緊急,來不及請旨入宮來向陛下稟報,故而託臣妾送來,臣妾想到他昨日纔剛剛考完春闈,本該休息卻如此行事,必有內情,故而不敢怠慢,前來轉呈陛下。”

崇寧帝伸手拿過,翻開一看,只一眼,神色便立刻凝重起來。

他閉着眼睛沉吟片刻,似在權衡,最終擺了擺手,“靳忠,不必去了。”

——

刑部大堂之中,夏景昀聽了秦思朝的話,笑着點頭,“對嘛,這纔是我印象中的秦公子嘛,寵辱不驚,溫潤如玉。既然秦公子都這麼說了,我就先來說說我的猜測吧。”

秦思朝笑了笑,“只是猜測的話,在這兒說合適嗎?”

“先說說看嘛。剛纔大家對太子殿下的說辭,其實不也只是猜測嗎?”

夏景昀也笑了笑,又替太子維護了一句,接着便開口道:“秦家富甲天下,對任何一方勢力而言,都是極強的助力,相府自然也不例外,更何況,相府還有一個別人都比擬不了的優勢,那就是相府與秦家,同屬秦姓。雖然並非同宗,但也比其餘人方便了不少,想想辦法,搞個認祖歸宗,然後李代桃僵,竊取秦家的基業,外人想阻止都阻止不了。”

夏景昀的這番話點出其中玄機,讓不少人都是心頭一動,衆人聽得入迷,倒也忘了出言阻止。

“但是,早些年,相府試過這樣的辦法,可鳳陽公也不傻,壓根不接這個同宗同族的茬,所以,相府只能另尋出路。但是中京城裡各方勢力基本都是穩固的,也很熟悉,很難挑起紛爭。不巧的是,在下這個倒黴蛋進京了。”

因爲涉及秦老家主的家醜,夏景昀便暫時隱去了針對石家的謀劃,直接跳到了正題。

“於是,秦公子親自操盤,讓我在風和館因爲一位青樓女子的死,而跟錢公子起了衝突,並且是整個中京城都知曉的衝突。關於風和館東家,是受人指使,讓我跟錢公子起衝突這件事情,黑冰臺應該是有定論的,這一點證據確鑿吧?” ωwш• ttκΛ n• C 〇

衆人的目光中,黑冰臺首座玄狐不得不點了點頭。

夏景昀繼續道:“錢公子心高氣傲,與我鬥了兩局,這當中內幕,想必在座諸位都知道了。但是光是輸了兩陣,損失了一點銀子,對富甲天下的秦家來說壓根不算什麼困局,所以,就有了在下莫名其妙地在出宮路上的遇刺。涉及到了刀兵生死,這事情一下子就鬧大了。”

“當初所有人都以爲錢公子是刺殺我的主謀,但三天之後,錢公子殞命街頭,洗清了他身上嫌疑的同時,又瞬間將秦家推到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境地,這時候,就是秦公子出馬的時候了。”

“在德妃娘娘和諸多願意幫助在下的人向秦家施壓時,相府以救星的姿態出現,向秦家提出認祖歸宗,然後相府便能幫秦家報仇。鳳陽公!”

夏景昀扭頭看着秦老家主,“不知道晚輩猜得準不準,可有此事?”

秦老家主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驚人的演技,聞言先是一怔,旋即似有恍然,又似將信將疑般點頭,“倒是確有此事。”

衆人聞言,心頭難免嘀咕起來,這一條脈絡下來,似乎完全說得通啊!

“呵呵呵呵!”

就在這時候,秦思朝忽然輕笑了起來,搖着頭道:“我以爲高陽驚才絕豔,才氣縱橫,越衆而出,必有高論,不曾想卻只是這等淺陋之語。”

“你方纔所言,句句出於揣測,如你這等說法,我當場就能給你編出三五個不同的故事來,這是斷案判案的審慎態度嗎?”

“你方纔言語之中唯一算是有實證的,便是那風和館之事,但憑什麼那個東家的背後就是我,而不是如先前所言的太子殿下,抑或者就是你呢?”

秦思朝不愧是中京第一公子,很輕鬆便將夏景昀方纔的一番說辭駁倒,又讓一幫原本便支持他的和牆頭草們轉了風向。

夏景昀也半點不慌,“別急嘛秦公子,方纔在下只是將前因後果講清楚了,讓大家知道,你並非與此事全無關係,同樣有充足的動機而已。至於這事實的真相嘛!”

夏景昀轉身朝着臺上的太子躬身一禮,“殿下,臣請召一人,由他協助在下,只需三步,便能查出真兇!”

太子看着他,毫不猶豫,“準!”

深夜Suprise,明天依舊照常更新!

or2

(本章完)

256.第252章 軍神之威第10章 不速之客388.第377章 還有這樣的操作?第449章 太后之憂,權臣之變336.第329章 契機第129章 微斯人,吾誰與歸(二)308.第302章 各懷心思,各有準備第459章 一擊絕殺,大局抵定381.第371章 妙計安民,臨危受命413.第402章 左擁右抱,此樂何極第180章 再添一員大將第20章 記住了,我叫夏景昀第26章 收徒413.第402章 左擁右抱,此樂何極第58章 夏雲飛初露崢嶸第78章 離別在即(第一更)232.第228章 淑妃:你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368.第358章 清算第12章 建寧雲家第34章 相見歡226.第222章 龍首大儒440.第428章 西北二王,驅虎吞狼282.第277章 連中三元!三百年來第二人!411.第400章 建寧侯的信,淮安侯的嘴第161章 戶部僵局第100章 風雨來兮能臣落第471章 樓嵐事定,玉虎歸籠270.第265章 痛罵昏君,慷慨悲歌第58章 夏雲飛初露崢嶸351.第344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上)第445章 千鈞一髮,清風解難第52章 晚宴前夕387.請假一天第449章 太后之憂,權臣之變407.第396章 鳳飛雨燕,世子返京307.第301章 是時候解決漕幫了第128章 微斯人,吾誰與歸第71章 鄭家有擅口技者第159章 消息傳出第43章 一篇雄文的誕生300.第294章 真相之下455.第443章 星夜狂奔,暗棋落子第196章 石尚書上書,崇寧帝下旨424.第412章 星辰大海,萬世之謀第95章 蘇家有女傾山水(二合一)242.第238章 大勢起,無人能擋第79章 州城暗流(第二更)第18章 才子與公子第74章 首功夏景昀(求首訂)第90章 出門遇貴人第24章 我家二郎這麼厲害了?第132章 鐵骨錚錚白雲邊283.第278章 春風得意馬蹄疾第123章 墓中對,再獲強援374.第364章 相信前人的智慧377.第367章 慶功大典241.第237章 帝妃齊贊266.第261章 滿堂嘲,一人鎮399.第388章 一石千浪,滿城皆驚第118章 一波平,一波又起第61章 長街俱靜236.第232章 驚人的消息第455章 人心迷局,驚人發現第173章 殺人還要誅心?第20章 記住了,我叫夏景昀第145章 石尚書的震驚第49章 衆叛親不離(大杯)第206章 姜家軍神229.第225章 傳世雄文,壓服全場230.第226章 宏願一句定乾坤第57章 前倨後恭362.第354章 一戰擒兩“王”338.第331章 雷霆驚朝440.第428章 西北二王,驅虎吞狼422.第410章 風雪寒夜,北樑劇變434.第422章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第76章 姜家玉虎(求訂閱)294.第288章 猛龍過江449.第437章 大勢之威,莫之能御450.第438章 狗急跳牆,欲傾山海第197章 殺招蓄力第473章 大夏高陽(大結局)第160章 各方反應第133章 紅楓谷伏殺第84章 消息入京(求訂閱)340.第333章 離間第63章 今日無事455.第443章 星夜狂奔,暗棋落子297.第291章 胭脂烈馬英姿颯第16章 各懷心思的家人412.第401章 之子于歸,宜室宜家第124章 收穫滿滿249.第245章 宮中有旨,公子無憂說兩句(閱後即焚)第38章 只有鄭天煜受傷的世界第10章 不速之客第171章 針尖對麥芒第4章 獻策292.卷末總結及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