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行動

草原是個叢林世界,蠻荒弱肉強食的規則,在這裡幾乎沒有任何掩飾。

草原並不如中原文明,所以他們更接近野獸。生活在荒野上的野獸,弱肉強食自然是唯一法則。文明發展的程度越是高級,叢林法則就被隱藏得越深,或者說修飾得越深。

究其根本原因,是物質的豐富程度,已經可以讓普通人都豐衣足食。

但是在草原上,豐衣足食對普通牧人而言,只是一個存在於夜晚的美夢。所以牧人更加純粹,純粹的殺戮,純粹的掠奪,純粹的爲了軍糧劫掠旁人。

張長安在看見河谷景象的第一眼,就確認了這裡是契丹籌糧軍隊集合的地點。在草原上籌糧的隊伍,自然要有這樣一個轉運地帶,方便他們將籌集到的糧秣,統一運送到懷戎城和居庸關戰場。

趴在草坡後面,張長安一直在觀察契丹營地,在心中計算對方的將士數量和守備力量。

牛羊自然是多不勝數,軍卒就有兩萬多人,通過他們帳篷的分佈情況、將士言行的緊張放鬆程度,張長安推測出他們的籌糧隊伍,還有不少沒有回來,所以他們還會在這裡等待一段時間。

對張長安而言,這是一個極好的消息,意味着上官傾城的大軍,有向這裡奔襲的時間。不過這個時間是否充足,張長安沒有把握。

對方既然已經有大量籌糧千人隊歸來,就說明時限快到了。後續還有多少籌糧隊伍歸來,張長安完全無法估計,也就不能推斷對方拔營離開的時間。或許他們明早就會啓程,又或許他們會等到後天。

實事求是的說,押送牛羊的軍隊,行動速度是不如純騎兵隊伍快的,就算他們明天就走,上官傾城也能在他們抵達懷戎一線之前,追上他們擊敗他們。

但張長安不得不考慮的是,這些外出籌糧的契丹隊伍,在糧食籌集之後,懷戎、居庸關方向的契丹軍隊,會不會派遣部分軍隊前來接應。

“如果只是這兩萬多人,或者說三四萬人,上官將軍只要能及時趕來,要擊敗他們實在是簡單得很。卻不知契丹大軍派出去的籌糧、運糧軍隊,到底會有多少。”徐九不無憂慮的說道。

張長安低聲迴應:“在前線戰局僵持的情況下,六十萬大軍,又能分出多少力量籌糧?說破天也不會有十萬。只要不超過十萬,我們就有襲擊他們的可能!”

說到這,張長安回頭,開始準備軍報,讓隊伍中的修士送回去。

送信的修士,也需要有牧人跟隨,路上若是碰到契丹遊騎,總會多一分活下去的可能。

前方斥候回稟軍情,是一日兩報,這是上官傾城根據眼下的戰爭情況,制定的斥候行動鐵則,方便她評估前方軍情,不貽誤戰機。如果斥候沒有及時回報軍情,那就意味着斥候出了問題,也方便她及時做出應對。

在張長安帶着格桑等人,跟蹤契丹籌糧隊伍的時候,上官傾城並沒有讓大軍冒然跟進,契丹的籌糧隊伍既然已經遍佈前方草原,大軍就不能輕動,免得被對方發現蹤跡,影響接下來的行動。

在接到張長安的軍報之前,上官傾城一直在軍帳裡對着草原地圖思考戰局。草原地圖是全真觀、無空釋門聯合繪製的,比尋常輿圖要詳細不少,但即便是細作的手筆,這份輿圖其實也談不上多麼精細。

草原終究還是太廣袤了些,無論是之前的青衣衙門,還是後來的全真觀、無空釋門,都沒有時間行走、丈量每一寸土地。

就在上官傾城尋思着,如何就契丹籌糧隊這個可以利用的目標,將戰術結果儘量擴大,改變嬀州方面的戰局時,她聽到了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聲音。

“無論嬀州、檀州,還是平州,契丹大軍的主力,都是契丹八部的直系軍隊,其他被契丹征服、兼併的草原部族騎兵,數量雖然不少,但論戰力就差了許多。眼下契丹統一草原時日尚短,還無法消除八部本部軍隊,跟被兼併的軍隊之間的差別。

“契丹八部直系軍隊的糧秣輜重,都有本部從後方提供,需要去籌糧的,都是契丹在征服草原過程中,被兼併到八部中的力量。

“他們實力雖然差了些,但論及數量,卻遠遠超過契丹八部的人馬。這回如果能成功襲擊他們的籌糧隊伍,讓他們的戰士缺糧,就能起到分離二者人心的作用。如果張長安能夠找到籌糧隊伍的集合地點,要改變嬀州戰局就大有可爲。”

聽到這個聲音,上官傾城的神情雖然一成不變,但眼眸中的欣喜卻怎麼都掩飾不住。

雖然近來經常聽到這個聲音,但只要這個聲音響起,她都會發自心底的高興。

她沒有擡頭四處張望,因爲她知道那雙“眼睛”是她看不到的。

跟上官傾城說話的,自然是李曄。

媒介就是他的帝道之眼。

之前在河西的時候,李曄就用這樣的眼睛,觀察過張長安等人。

只不過彼時他只能看,不能通過這雙眼睛傳遞信息,而徹底克復河西,得到蜀地後,他的帝道修爲更進一步,通過帝道之眼也就能傳音了。

限制自然是有的,李曄的帝道之眼,只能出現在大唐領地,或者是大唐子民身邊,就像之前在河西一樣,他能夠觀察張長安等人,卻無法去窺探釋門的行動。

如若不然,現在也就用不到張長安當斥候,他的眼睛就能爲大軍指明前進方向。

現如今仙域大戰,李曄的修爲都在仙域,凡間軀體唯一能夠使用的力量,就是根系龍氣的帝道之力,畢竟這是他在凡間行走的根本。

不過隨着大唐底定大半,李曄在長安這具身體的實力,也有了自身的自保之力,雖然頂多也就是個普通真人境,但至少能夠在長安這個中樞之地,保障自己的安全,不用擔心被耶律阿保機發現什麼端倪後,派人輕易將他的腦袋摘下來。

上官傾城迴應道:“既然是非契丹八部直系的軍隊,戰力就差些,成功襲擊後,又能決定嬀州戰局,進而影響整個北境戰場,可謂是天賜良機。如果張長安能夠探明籌糧軍隊的集合地點,傾城一定會全力出戰!”

李曄笑着道:“大唐現在剛剛安定,實力還未完全恢復,耶律阿保機認爲這是舉世攻唐的最佳時機,其實實力還未達到巔峰的,又豈止是大唐,契丹自身也是一樣。”

他說完這話,張長安派回的修士就到了。

得知張長安探明瞭契丹籌糧軍隊集合地點,上官傾城沒有絲毫遲疑,立馬下令大軍集結,隨後讓回稟軍報的修士領路,向目標奔襲過去。

張長安在派遣修士回報軍報後,就將藏身之地換了地方,稍微遠離了河谷中的契丹營地。他已經發現對方派遣了很多修士出動,在各個地方監視四處,防備有什麼意料之外的力量。

不過這些修士並沒有十分警惕,大約他們也覺得,在這裡不會遇到什麼敵人。

這個判斷其實沒什麼錯,唐軍在北境抵擋契丹大軍,於三個戰場發起的猛烈進攻,已經是殊爲不易,想要主動出擊,目前的確是力有不逮。

唯一能夠千里迂迴,百里奔襲的狼牙軍精騎,又都折在落雁口。眼下就算契丹要防備唐軍突擊,也是在居庸關、北口、渝關三個地點,很難想到會有一支三萬多人的騎兵,會從雲州出發,繞到了嬀州腹背。

“契丹人不會想到的是,我們還是來了。他們以爲他們在落雁口擊敗了狼牙軍,狼牙軍就不復存在了?只要上官將軍沒死,天下至銳的狼牙軍,就不會消失!

“契丹更加不會想到的是,無論是坐鎮北境的岐王,還是大難不死的上官將軍,早就在大唐內亂的戰爭中,成爲了當世罕見的名將和名將之材!”

翌日午後,眼見河谷中的契丹籌糧軍隊,已經達到了四萬多人,而那些監視各方的契丹修士還言行懶散,張長安不禁冷笑出聲。

契丹人或許沒想到張長安說的這些問題,但張長安明顯也沒想到,他們的行蹤會被契丹他輕視的契丹修士發現!

他雖然曾經跟吐蕃人戰鬥過,在陽關廝殺過,但沙場經驗還是太少了些,也沒有深入敵後的豐富經驗。當張長安發現一羣契丹修士,向他們所在的草坡快速圍過來的時候,想要撤離已經來不及。

情況情急,張長安當機立斷,“走!”

事到如今,只有殺出重圍。

“指揮使,你們先走,我們斷後!”徐九抽出了刀子,現在想要全員撤退,已經基本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留人斷後。

張長安目眥欲裂,低吼道:“一起走!”

這是他第一次帶領斥候執行任務,依仗的是自身接近真人境的修爲,對一些殘酷的斥候存活之道,明顯缺乏相應的心理準備。

千鈞一髮之際,根本容不得衆人爭執,但凡事多糾纏一刻,就可能全軍覆沒。

就在這時,格桑率先站了出來。

第三章 招搖過市第一百六十二章 恐懼第五十三章 人的名第十一章 不該第十五章 交換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地異象第十章 太弱了(下)第一百零五章 有本事來殺我啊(三更)第六十章 英雄豪傑 海內一統第四十四章 此間酒盡 再無故人(下)第五十七章 撩撥第六十二章 開創新的時代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見天機第四十章 文明的戰爭 真正的大亂第三十六章 天下相合 大開天門(3)第五十章 興趣(五千字)第一百零一章 利器第四十五章 開戰第三十九章 破冰第一百一十四章 勾結第三十章 連臉皮都不要了(第二更)第二十三章 需要的時候第九十四章 站在絕景上的人第一百零一章 道高一尺第三十五章 再見第一百零九章 小酒棚的來客(三更)第七十五章 掌控(1)第四十四章 無路第六十八章 行刺(3)第一百零八章 道兵下界的時間(三更)第二章 雪地五人第一章 名將第七十章 肝腦塗地第五十二章 主從之爭第六十九章 了不得的事(三更)第九十五章 高手(5)第一百一十八章 陰陽(三更)第九十二章 勝負已分(下)第七章 初遇(第三更)第二十八章 你一點用處都沒有(第三更)第九十六章 同歸於盡第七十九章 儒門士子(上)第六十四章 新的秩序(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馴服第三十五章 終極一戰(第九更)第一百零九章 是你踢我?第四十九章 叫奴家好找第一百四十五章 浴血同袍 操戈爲敵第二十三章 剩一人 或一個不剩第三十三章 被我包圍了第九十一章 高手(1)第一百四十五章 龜茲第七十二章 一刀一劍第九十七章 留下第一百零三章 你錯了第九十一章 高手(1)第四十四章 仿若彎月第七十一章 最後的戰爭(5)第十八章 漠南之殤(3)第七十六章 新皇登基第三章 味道如何第一百零二章 原因第十八章 智慧不夠用第一百四十一章 老朋友第八十五章 王來了(2)第六十九章 四境平(5)第六十三章 新的秩序(中)第九十二章 勝負已分(下)第二十三章 亂世(上)【第六更】第八十五章 故人與故事(上)第九十九章 實在是妙第八十章 他們的面目第八十三章 遭遇第六十一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七十章 上任(1)第八十六章 王來了(3)第四十八章 徒使豎子成名(3)第一百三十三章 艱險第七章 找上門第五十六章 將不過李第九十九章 實在是妙第六章 李克用的困境第一百二十四章 朕來殺人第二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一百二十章 宮變(5)第四十四章 要爭(第三更)第二十一章 答案第六十二章 遇伏第八十八章 這裡的大計與來這裡的人第三十六章 花明(1)第六十八章 四境平(4)第六章 以天下爲棋 換立錐之地(上)第五十三章 青衣內亂第三章 味道如何第九十九章 爲安王討回公道(三更)第七十二章 科學 修真 原初第二十四章 傾潮之威(第二更)第九十四章 站在絕景上的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誤解第十八章 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