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離間王謝用心險

劉裕奇道:“可是當年桓溫借北伐立威,雖然沒能成功,但是也率兵直入建康,控制朝政,甚至連當年的王坦之和謝相公大人都被其控制,生死取決於他的一聲令下,這時候世家門閥的大軍在哪裡?”

劉穆之嘆了口氣:“當年殷浩北伐,把世家門閥間好不容易組建的大軍,兵敗喪盡,等到桓溫再次出兵的時候,上次吃過虧的各大世家,再也不肯組建軍隊了,幾乎是坐視桓溫獨立北伐,雖然失敗了,但是桓溫的名聲卻大大提高,事後又藉着剿滅豫州刺史袁真的內戰,擴充了軍力,彌補了北伐時的損失,從而一舉帶兵入京,控制了朝政,這時候世家門閥意識到桓家有篡逆之心,但已經來不及就地徵兵,也沒有藉口,只能擡出王謝兩家,與桓溫周旋,談判。”

“除此之外,桓溫本身也是一個新興世家,手下又有郗超這種投靠過來的世家大族,爲他也作了不少分化瓦解各世家門閥的工作,這才能讓他帶兵入京,但是,司馬氏作爲天下共主,是世家的共識,桓溫北伐未成功,人望已經受損,這時候又想強行篡位,是不會得到多數世家的支持的,他可以殺了王坦之和謝安,但是如此一來,三吳之地的世家勢力勢必舉兵相抗,到時候戰火燃起,無法撲滅,若是此時北方的秦國燕國再趁虛而入,那桓溫真的會和他說的那樣,遺臭萬年了。”

劉裕搖了搖頭:“可是桓溫畢竟是沒有北伐成功,甚至枋頭兵敗,損了大大的名望,這時候還想篡位,那是名不正言不順。但要是今天的桓家,若是可以抗秦在先,北伐於後,真的收復舊河山,難道也沒有資格嗎?”

劉穆之哈哈一笑,拍了拍劉裕的肩膀:“有沒有資格,不是取決於桓家,而是取決於你劉寄奴啊。”

劉裕一下子明白了過來:“是因爲這回面對秦軍主力的,是我們北府軍?”

劉穆之收起了笑容,正色道:“是的,而且這一路所面對的,可是秦軍在關東的主力,氐人軍隊,主要是從關中,洛陽,鄴城這三地開來,而其他僕從軍隊,則是在兗州,中原,幷州,河北這些地方徵發,關西隴右那裡的來的很少,所以,一旦這次能在淝水破敵,不僅打掉了苻堅的威望,也會打掉這些關東之地的秦國大軍,無論他們是在這裡給消滅,還是潰散回家,都不復成軍,到了這時候,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就不再是夢想了。”

劉裕的心中燃起一團火焰:“也就是說,謝家,玄帥,一定會北伐的,對嗎?”

劉穆之微微一笑:“這點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於國來說,趁着北方空虛和戰亂,北伐中原,失復失地,至少是收回黃河南岸的地盤,這是青史留名,爲後世子孫所景仰的偉業,謝家早年因爲謝尚北伐,取回了傳國玉璽,從此躋身一流世家的行列,這次更是有一支完全由自己組建,掌握的精銳大軍,更是沒有任何理由錯過了。”

“於私方面嘛,你也知道,現在大晉的上層世家間的爭鬥激烈,會稽王和王國寶他們這回乾脆直接上前線搶功了,戰後更是會在失去了秦國壓力的前提下,想盡辦法奪謝家兵權,進一步地將之排擠,北府兵一天被謝家所掌握,他們的奪權計劃就一天不能實現,所以,爲了保家族權勢地位,謝家也一定會藉機北伐,以保北府軍,保北府軍就是保家族的地位,要不然,怎麼會招你這個女婿呢?”

劉裕勾了勾嘴角:“可是我們原來說的是,戰後北府軍大部分回家,少部分保留作爲機動力量,而我長留軍中,來掌握這支精兵骨幹啊。當時可沒有說到北伐的事。”

劉穆之笑着擺了擺手:“事情是不斷地改變的,計劃也不可能一成不變。當初我們這樣商量的時候,是隻有彭超俱難南下,連這次苻堅親征都沒有呢,而當時謝家也沒和司馬氏,沒和別的家族撕破臉。現在兩年的時間過去了,情況也有了大的不同,秦國傾國之兵南下,誰都意識到,打敗這支大軍,那北方胡虜起碼二十年內再無力南下,就算不北伐,大晉也可以得到多年未遇的安寧,所以連會稽王和王國寶都會藉着天師道的力量插手軍事,就是想爭功奪權。”

“如果真的淝水取勝,那北府軍就會成爲江淮一帶的最強軍隊,進可北伐取中原,退可鎮廣陵,京口,威脅京城,可以說誰掌握了北府軍,誰就掌握了中央的政權。桓家雖然實力強大,但畢竟荊州離京城有幾千裡之遙,一旦事變,遠水解不了近渴,他們也不可能擁立哪個司馬氏的宗室爲王,所以,不足爲慮,這就是桓玄想要拉攏你的真正原因了。”

劉裕長嘆一聲:“搞了半天,桓玄不是想北伐,而是想通過我來控制北府軍啊。可是,我一向受謝家的提拔,謝家若倒,我在軍中也不可能長留,他又怎麼可能再通過我來控制軍隊呢?”

劉穆之微微一笑:“這就要靠桓家的政治權術和手段了。寄奴啊,桓家之所以跟王家提親,想要迎娶王妙音,並不是真的想娶此女,而是離間王謝兩家的一個手段罷了。”

劉裕的眉頭一皺:“離間兩家的手段?什麼意思呀。”

劉穆之正色道:“多年以來,王謝兩家同氣連枝,共同進退。王導爲相多年,奠定大晉的開國制度,而謝安是王導之後在位時間最長的權相,也是安大晉天下之棟樑,兩家互相聯姻,子侄交好,已歷一甲子以上,可以說,太原王氏,琅玡王氏,陳郡謝氏,加上荊州桓氏這四家,纔是大晉這百年來真正的四大家族,這三十年來,尤以琅玡王氏與陳郡謝氏爲首,控制了朝政,成爲世家大族的代表,若他們意見統一,那無論是在野的太原王氏還是在荊州的桓家,都不可能染指最高權力,決定天下大勢!所以,桓家想要奪權,第一步就是要讓王謝兩家反目!”

第三千四百二十五章 巧舌如簧安軍心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伏騎盡出勝負分第三千五百七十一章 以命立索二狗亡第五百一十三章 桓氏野心昭若揭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硫黃火攻入晉營第三千五百八十一章 大刀斷索木甲脫第四百七十七章 自薦枕蓆證清白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兄弟同心踏征途第八百一十九章 冒牌慕容色相誘第五章 翩翩兩仙江上來第九百九十二章 討價還價終成交第二千八百九十一章 獨守孤城求翻盤第八百三十四章 慕容營中有玄機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 後秦智囊臨終策(二)第九百二十章 山崩火海寄奴到第二千七百七十四章 另類師徒再相逢第二千四百零三章 陰毒天王毀人心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心中大計告孃親第九百三十一章 內奸身份心中藏第三千八百九十章 爲報血仇輕死生第八百八十七章 陰影重重黑手謀第八百八十八章 黑手局中有乾坤第三千九百八十八章 驕惰之兵引敵攻第二千一百七十四章 玄武已有通盤策第二千三百九十四章 亂世相爭皆殺伐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合議力諫諸軍頭第八百一十八章 李代桃僵陷阱深第七百二十九章 花言巧語緩兵計第二千九百三十五章 水源投毒逆天道第四百四十章 帝王一戰傾天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丁零無利不起早第二千六百八十八章 跨超血坑反衝擊第二千四百一十二章 重返江陵論江山第二千八百八十九章 殺民冒功拉仇恨第二千四百零一章 留下佛種去草原第三千零二十八章 眼線相隨事難成第三百九十六章 架梯攻城箭矢佑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草原戰鼓震天下第九百七十三章 最不佩服亦豪傑第二千五百八十章 弒父登位意張揚第三千零六十二章 挑撥盧徐起火併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秘洞雲雨訴衷腸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謝家終聯黑手黨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飛石來襲跳溝避第二千六百二十三章 妥協讓步求合作第三千零八章 陸地行船取江州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昔日恩怨霸業空第三百七十六章 彭城城頭將帥對第二百七十六章 匈奴亦有小九九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巡視洛陽言攻守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小小少年黑手徒第二千零八十二章 諸將皆違桓玄意第三千九百七十九章 撕信出兵沖天怒第二千四百零一章 留下佛種去草原第二千六百七十三章吳兵輕果擅強攻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愛恨情仇如雲煙限免期間更新說明,順手推書第三千三百九十九章 以身作則將旗立第二千六百八十三章 料敵主攻欲何方第三千八百九十九章 改朝換代有玄機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昌明三巨論時局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鮮卑兒女萬里援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借花獻佛提議高第二千六百二十六章 霸業有繼需聯姻第一百零四章 好漢集結誅兇頑第六百二十三章 桓玄攜手大小王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大漠之王誘狡狐第二千三百五十六章 變賣家業入京都第二千二百七十七章 千軍萬馬美人刺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慕容隨夫下江南第二千五百六十五章 冷血暴君算路深第八百七十六章 梅花三弄類周公第六百六十七章 謝琰積怨總爆發第三千八百九十一章 北魏主力在他鄉第七百五十三章 刀光劍影秦宮亂第三千二百九十五章 奸人暗自謀退路第三千二百三十九章 水深火熱木廂摧第二千零六十三章 英雄老母不妨兒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三大謀士意見左第四百五十九章 權衡利弊聯天師第三千一百三十八章 心機姐妹終相會第二千一百四十九章 臨陣倒戈全線突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陰山腳下敕勒川第二千一百五十四章 慾望男女終成雙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城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清河崔氏投拓跋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碗粥水二人嘗第三千一百四十五章 不要以爲你贏了第三千六百一十一章 兩面夾攻近帥旗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獨坐帥臺傲千軍第六百六十七章 謝琰積怨總爆發第九百二十三章 慕容世子領兵戰第二千五百五十三章 鬼子進村清河郡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楚軍押陣驅北府第二千三百五十六章 變賣家業入京都第二千五百四十一章 理念相左針鋒對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八郡響應三吳傾第二千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三兄弟第二千四百二十一章 荊州刺史當屬誰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輜重營中臥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