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第864章 番外之歸來(一)

昭平十五年,五月。

在外巡查了四年之久的女帝陛下,終於攜一衆文臣武將歸來。

太子殿下帶領朝堂百官,迎出了城門外。

母女重逢相見的剎那,各自驚訝。

“幾年未見,寶兒長成大姑娘了。”

“一別四年,母親半點不顯蒼老,反而愈發年輕美麗了。”

十四歲的太子姜寧,身量修長窈窕,目光清亮如月,猶如一株初長成的樹木,精神奕奕朝氣蓬勃。

三十一歲的女帝陛下姜韶華,在外奔波四年,沒有半點疲倦之色,臉龐光潔,神采飛揚,看着比四年前還要年輕朝氣。

崔渡忍不住快步上前,握住女兒的手:“寶兒,爹也回來了。”

姜寧滿面喜色,叫了一聲父親。

一家三口重逢相聚,有無盡的喜悅。

太子伴讀馬慎遠,如今也長成了青蔥少年,面容俊秀,氣質溫文中帶着些少年特有的青澀靦腆。

馬慎遠走到陳瑾瑜面前,輕輕喊了一聲“母親”。

陳瑾瑜哽咽着應一聲,伸手握住兒子的手:“一轉眼的功夫,你都長這麼大了。”

一旁的陳丞相,笑着瞥一眼過來:“當年你去豫州外任,康哥兒纔剛會說話。你回京待了不到半年,又隨御駕巡查,四年纔回來。對你來說,可不就是轉轉眼的功夫,兒子就長大了。”

真正耗費心力養孩子的人,是他這個曾外祖父。

陳瑾瑜看着滿頭白髮的祖父,愈發愧疚:“孫女不孝,讓祖父跟着受累了。”

姜韶華也看過來,語氣中同樣滿是愧疚:“朕一走四年,辛苦丞相,辛苦馮尚書,辛苦朝中諸臣了。”

天子一張口,分量就截然不同了。

陳丞相一臉端肅地應道:“皇上巡查大梁,斬殺貪官污吏,整頓大梁官場,在邊關御駕親征,剷平柔然蠻子,威澤草原。真正辛苦的,是皇上。”

同樣滿頭白髮的馮尚書,正色接過話茬:“老臣做的都是分內之事,算不得辛苦。皇上萬金之軀,在外奔波勞苦,爲大梁開拓疆土,立下萬世之功業。老臣恭賀皇上!”

董尚書等人紛紛張口誇讚女帝陛下的功業。

這四年,姜韶華在外巡查,在朝堂中的威望不減反增。整頓各地駐軍,更換衆多武將,斬殺貪官,一樁樁一件件都令百官們心驚膽戰。待到草原大戰大獲全勝的消息傳至京城,百姓們歡欣鼓舞,衆臣再沒有人私下嘀咕皇上不坐鎮京城四處亂跑不成體統之類的廢話了。

安內攘外,令草原衆部落臣服朝貢,這是真正的聖明天子。

姜韶華失笑:“衆卿別再說了。再吹噓下去,朕就要忘乎所以,真以爲自己是古往今來第一明君了。”

“都隨朕回宮,朕今日要在宮中設宴,和衆卿歡聚。”

衆臣轟然應諾,簇擁着女帝陛下進城門。

這幾年,有太子坐鎮朝堂,朝臣們倒也安穩,沒什麼異動。不過,此時女帝陛下一回來,衆臣的心便格外踏實。

姜寧看着母親睥睨天下的英姿,心中油然而生驕傲和孺慕嚮往。

不知什麼時候,她纔能有母親這樣的風采。

宮門大開,李太后領着一衆太妃和平王夫婦相迎。

幾年未見,李太后憋了一肚子的話想和姜韶華說。只是,衆目睽睽之下,不便多言。

姜韶華微笑道:“明日朕去給寧安宮,向母后請安。”

李太后舒展眉頭,連聲笑道:“好,哀家讓人備好早膳,等皇上一同來用膳。”

……

姜韶華從不飲酒,今日打破慣例,主動敬衆臣三杯美酒,溫聲笑道:“朕在外巡查四年,朝堂大事皆託付衆卿。衆卿不負朕期許厚望,這幾年來朝堂政務運轉流暢,這都是衆卿的功勞。”

“朕敬你們三杯。”

衆臣受寵若驚,紛紛舉杯相和。董尚書更是激動得淚水長流:“這幾年來,老臣無一日不思念皇上。以後皇上若是再有離京巡查之意,老臣願隨行爲皇上鞍前馬後。”

這個董尚書,拍馬屁的功力爐火純青,愈發深厚了。

衆臣心裡腹誹吐糟,恨不得剛纔那一番話出自自己之口。

姜韶華笑着安撫激動的董尚書:“董尚書一把年歲了,哪裡經得起車馬勞頓奔波之苦。鞍前馬後的瑣事,讓年輕的臣子們操勞便是。有董尚書管着禮部,朕才能踏實安心地離京巡查。”

董尚書被皇上哄得心花怒放,滿面紅光。

楊尚書丁尚書等人不甘被冷落,各自起身向天子敬酒。

“這幾年,刑部從無積案,冤假錯案少之又少,這都是楊尚書之功。”

“邊關打仗,兵部當機立斷,立刻派兵增援。丁尚書的功勞,朕心裡都記着。”

姜韶華隨口說笑,將爭寵的臣子們一一安撫得妥當。一直沒出聲的吏部王尚書,女帝陛下也沒忽略,微笑着說道:“朕在邊關開市,暫時由馬耀宗管着一攤子事務。吏部還得派些人手去,要挑精明能幹的能臣,最好是通曉柔然話的。這些事,就由王尚書操心了。”

做了四年吏部尚書的王瑾,人已中年,蓄起了短鬚,英俊儒雅,氣度沉穩,聞言笑着拱手應道:“臣回去就準備名單,呈給皇上。”

姜韶華含笑道:“辛苦王尚書,三日之內,朕要看到名單。”

當然不能忽略最勞苦功高的陳丞相和馮尚書。

姜韶華身爲天子,不便起身敬酒,將自己面前的兩盤菜餚分別賞賜給陳丞相和馮尚書:“朕記得,丞相最愛吃魚,馮尚書最喜吃牛肉。這兩道菜餚,朕都沒動過,就賞給丞相和馮尚書了。”

皇上日理萬機,操心的都是國朝大事,竟連這點小事都記得清清楚楚。

陳丞相和馮尚書各自動容,一同起身謝恩。

姜韶華笑道:“丞相和馮尚書,不僅是朕的左膀右臂,更是朕能離京出巡的底氣勇氣。有你們,是朕的福氣。”

姜寧心想,怪不得丞相和馮尚書常說她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光是這哄臣子的能耐,就夠她揣摩學個三五年了。

117.第117章 滋事247.第247章 醒悟582.第582章 驚變(一)708.第708章 談判(一)771.第771章 添堵285.第285章 棋子(二)857.第857章 番外之死戰(二)466.第466章 定親(一)322.第322章 欽差(三)858.第858章 番外之死戰(三)118.第118章 舍人417.第417章 求學(四)335.第335章 歸來(二)863.第863章 番外之天威(五)358.第358章 糧食495.第495章 巡查(四)94.第94章 急症(一)545.第545章 戰報351.第351章 軍心(二)733.第733章 大患(二)464.第464章 牽手(一)320.第320章 欽差(一)357.第357章 殺雞(二)746.第746章 心肝(二)398.第398章 好戲(一)859.第859章 番外之天威(一)820.第820章 番外之國戰(四)493.第493章 巡查(二)519.第519章 和親(二)第574章 退兵(一)第575章 退兵(二)365.第365章 相伴(二)520.第520章 和親(三)353.第353章 衣錦(二)88.第88章 點兵380.第380章 瘟疫(一)466.第466章 定親(一)829.第829章 番外之歸樑(二)657.第657章 登基801.第801章 番外之春耕351.第351章 軍心(二)662.第662章 風雲(一)306.第306章 安置(一)492.第492章 巡查(一)543.第543章 爭風(一)282.第282章 鋒芒(二)362.第362章 書信(一)361.第361章 嫉火844.第844章 番外之巡查(一)96.第96章 來信90.第90章 “匪徒”707.第707章 安胎(二)754.第754章 女科(一)272.第272章 亮相272.第272章 亮相697.第697章 髒活481.第481章 信任(二)297.第297章 朝會(二)110.第110章 內鬥(一)234.第234章 收成(二)461.第461章 反擊(二)520.第520章 和親(三)523.第523章 私心(二)785.第785章 賑濟66.第66章 問責(二)732.第732章 大患(一)299.第299章 名單416.第416章 求學(三)712.第712章 割肉(三)518.第518章 和親(一)359.第359章 送糧(一)290.第290章 敬畏(一)518.第518章 和親(一)62.第62章 志向271.第271章 國喪(三)94.第94章 急症(一)第10章 神力531.第531章 憤怒(四)792.第792章 番外之封侯(一)87.第87章 派系714.第714章 賢惠(二)745.第745章 心肝(一)第19章 天降(二)399.第399章 好戲(二)838.第838章 番外之油盡(一)865.第865章 番外之歸來(二)120.第120章 未眠708.第708章 談判(一)531.第531章 憤怒(四)180.第180章 重逢(三)102.第102章 威勢188.第188章 官司268.第268章 大敗(二)59.第59章 善後(二)818.第818章 番外之國戰(二)409.第409章 角力(二)46.第46章 無知198.第198章 湯五第572章 大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