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反哺一行僧

“什麼?着落在貧僧的身上?”不僅是張泳,就是張遂都深感莫名其妙。

他解釋道:“崔相是不是誤會了什麼?外面傳聞貧僧有神通法力在身,甚至可以點石成金,化煤成銀什麼的,那都是謠傳而已,做不得數的。”

“哦?是嗎?”崔耕道:“那傳聞一行大師,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算學精深,這總不僅僅是傳聞了吧?”

這個話題,整好搔到了張遂的癢處。他高興地道:“這當然不是傳聞,對於天文地理之道,貧僧還真是略知已一二。”

“那聽聞你與繪畫大家、機械大師樑令瓚交好,也不僅僅是傳聞嘍?”

“實不相瞞,樑令瓚就在此地。”

崔耕猛地一拍几案,道:“那就妥了!咱們三人可以合作,生產一個前所未有之物,不僅可以大發其財,而且可以名揚千古。”

“到底是什麼東西?”

“一種可以精確計量時間的物事。”

張遂疑惑道:“計量時間的物事?這能算得上什麼前所未有之物?”

“嘿嘿,此物的精確程度前所未有,當然稱得上前所未有之無物。本官把它稱做……鐘錶。”

沒錯,崔耕想做的就是鐘錶。

在歷史記載中,世界上第一臺鐘錶,就是張遂和樑令瓚合作,在開元年間製造的。

當時,大唐朝廷用的是李淳風編的《麟德歷》。的確,李淳風很偉大,《麟德歷》編的遠勝前朝,初期也很準。

但是,時間久了,誤差越來越大,《麟德歷》也就漸漸不準了。

最令人苦惱的是日蝕,用《麟德歷》預測的日蝕日期,總跟實際誤差很大。

這個時代,講究天人感應。人們就會問了,是不是你李隆基失德,才導致上天把日蝕的日子改了,要警告你啊。

李隆基一個頭兩個大,趕緊將著名的一行大師找來,編訂一個更爲精確的歷法。

編制曆法,最主要的是觀察天體運行的規律,對計時儀器的精密程度要求很高,傳統的沙漏和日圭自然不敷使用。

最後,張遂和樑令瓚合作,製成了“水運渾天儀”。

這個儀器依靠水力運轉,不僅可以測定時間,還且模仿了天體運行。

另外,張遂在此儀上設了兩個木人,用齒輪帶動,一個木人每刻自動擊鼓,一個木人每辰自動撞鐘,是世界上最早的機械時鐘裝置,現代機械鐘錶的祖先。

儘管這架水運渾天儀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便因銅鐵漸澀,不能自轉而漸漸廢棄,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絕對的高科技了。

最終,張遂靠着“水運渾天儀”,費盡千辛萬苦,編出了《大衍曆》,其準確性遠勝《鱗德歷》。

當然了,崔耕不可能去讓張遂造什麼水運渾天儀,那玩意兒既太過沉重,又沒什麼實用性,根本就沒法兒賣錢。

事實上,用水力驅動齒輪的機械錶,本就不是一條正路。

崔耕真正想做的是

他吩咐道:“請取三根繩子來,長度不同,每個繩子下面,都掛一個秤砣。”

“什麼意思?”

“大師先拿來就是。”

“遵命。”

功夫不大,三根帶着秤砣的繩子就到了。

崔耕將三根繩子分別懸掛,然後各自輕推了一下,道:“一行大師,你仔細觀察,當有所獲。”

“那貧僧試試吧。”

崔耕的名氣在那擺着呢,張遂不敢怠慢,仔細觀察起秤砣的擺動來。

張泳不明所以,也趴在那看着,一會兒功夫,就看了個頭暈腦脹。

忽然,他頗爲警覺地道:“我聽說在泰西之地,有種催眠之術,就是用繩子吊着個水晶球來回擺動。崔相你該不會是,想用邪術害人吧?”

“什麼啊?”崔耕簡直哭笑不得,道:“張族長也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本官只是想向一行大師介紹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而已。”

“哼,老夫卻看不出來,用繩子吊着秤砣擺動,算什麼有趣了?”

“好吧,我提醒您一下,仔細觀察這鐘擺的幅度大小,和來回所需的時間……”

“我明白了!”

張遂不僅僅是這個時代偉大的天文學家、佛學家和機械學家,更是頂尖數學家。他在編寫《大衍曆》的過程中,甚至自編了世界數學史上第一個的《正切函數表》。

他對數字是相當敏感的。

張遂頗爲興奮地道:“對於一根繩子和秤砣來說,其擺動幅度的大小,和來回的時間全然無關。換言之,這根繩子擺動一回所需的時間,僅與繩子的長度有關。”

“一行大師果然聰明。有了這個發現,製成一個自動計時裝置,當不是什麼難事吧?本官不才,想把這種計時裝置命名爲擺鐘。”

擺鐘的準確性,是靠單擺定律保證的,與機械的精度關係不大。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應該能勉強造出來。

但是,張遂還是沒什麼信心,苦惱道:“該怎麼利用這個現象來計時呢?貧僧愚笨,現在還是毫無思路。”

崔耕先是一愣,隨即苦笑道:“倒是本官過於樂觀了。這樣,你用齒輪,製造一個擒縱結構……”

擒縱結構,是古今中外機械錶最根本的原理。

簡單地說,就是一個邊緣上有一圈尖角的輪子,和一個與鐘擺相連的馬蹄鐵形鉤子組成。

這個輪子經過若干傳動齒輪被髮條驅動,總想轉動,但是因爲旁邊有個討厭的鉤子把輪緣上的尖角絆住了,它必需等鉤子放開的時候才能轉動。

那討厭的鉤子和鐘擺相連,鐘擺每擺動一次,鉤子就釋放輪邊上的一個尖角,讓輪子轉一個角度。

與此同時,鉤子每釋放一個尖角的時候,就會因發條的力量順勢被推一把。就這樣一絆一放地反覆工作,鐘錶就滴滴嗒嗒地走下去。

原理並不複雜,以張遂的聰明程度,當然是一聽就懂。

他激動地道:“原來如此。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貧僧今日真是受教了。崔相,請受貧僧一拜。”

崔耕卻有些心虛,這世界上第一個擒縱結構,就是人家張遂發明的。到了現在,人家卻因爲這個來感謝自己,這叫什麼事兒啊?

他趕緊以手相攙,溫言道:“哪裡,哪裡,本官只是偶有所得而已。想必給一行大師一段時日,也可想出這個法子。”

張泳卻有些不耐煩了,道:“那鐘錶真能賺錢?甚至不讓玻璃工坊和糖霜工坊?”

第019章 昇平坊見聞第1608章 真源會美人第1551章 破局關鍵處第526章 批發果毅尉第1739章 箭如飛蝗下第506章 三箍周萬年第040章 出發牲口市第546章 新神換舊神第1815章 馮宅一銅箱第1507章 藤橋有秘密第519章 三崔揚名夜第545章 影響甚深遠第178章 拒絕侯思止第859章 錢財盡捐輸第1009章 雙姝落金城第1469章 終於得治癒第125章 聚豐隆惹禍第1341章 名將真愛錢第735章 臨別雙姝情第1155章 隆基催甚急第639章 死遁逃生天第922章 二郎擔虛名第541章 夜宿張莊驛第582章 女皇病初愈第1851章 鑄成驚天錯第1191章 初入典衝城第1514章 昏招與妙計第192章 盧雄有預言第1485章 崔瓊有着落第132章 成事卻在天第750章 均有必勝心第310章 煙鎖池塘柳第908章 隆基難偷雞第448章 兩何殺人多第1421章 術業有專攻第1606章 胥吏猾如油第491章 難得無價寶第740章 佛陀能斷案第830章 一門盡榮顯第1004章 舅姥爺駕到第234章 美人恩情重第582章 女皇病初愈第334章 證據很確鑿第269章 強接燙手芋第1281章 名道黃師尊第1760章 空手得佳人第1588章 忠貞鄭家子第132章 成事卻在天第281章 終得強臂助第1684章 意在沛公劍第384章 賓客節節高第364章 佳人柔如水第1428章 二郎分雙雄第916章 樂極要生悲第1759章 十萬猶不足第1793章 李晟有底牌第1295章 名城一場戲第1317章 歐陽七十壽第1288章 臨行三準備第332章 二郎有妙計第1693章 火燒真經文第1165章 元振少年時第597章 秘室講秘聞第433章 風光入檀州第667章 齊等崔二郎第1478章 形勢有變化第1063章 神通與人心第1294章 亂花迷人眼第1730章 賣你個破綻第238章 曲江花魁會第825章 竹槓敲起來第403章 溫泉洗凝脂第1388章 封禪有條件第126章 單等盜書來第730章 吐蕃使者來第1538章 越州查敵蹤第087章 校尉郭奉先第1206章 祭文可逐鱷第429章 螳螂捕蟬時第1518章 阿布要拼命第839章 鄭愔再背主第346章 真假壁龍令(兩章合一)第756章 論氏之哀歌第1101章 隆基要吐血第696章 胡商有後臺第1535章 七國鬥地主第755章 拼湊的真相第1445章 誤打與誤撞第1226章 吐蕃大潰敗第590章 張莊故地遊第1268章 再解哥舒危第1079章 大變終發生第595章 考功員外郎第308章 祭拜崔氏宗第456章 二郎獻三計第1643章 禍國程元振第727章 椒房中藏寵第439章 終於爲神使第1773章 藤鞭罰百酋第188章 參天樹已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