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嶺南成一體

韋后正色道:“朝廷大兵壓境,嶺南道以一隅抗天下。嶺南王和不能和,戰不想戰,最終的結果,必是全軍覆沒,我等身死族滅。說我等是嶺南王殺的,過分嗎?”

“呃……”

崔耕其實早就想到過戰敗的後果,其實也沒那麼嚴重嘛,大不了流亡海外,海外建國就是。但是,這事兒只能想不能說。離開中原的花花世界,去外邦開闢一番基業,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會願意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照樣是一種背叛。

郭元振似乎看透了崔耕的心思,道:“若嶺南王欲逃往海外,某以及安西軍,就不想奉陪了。我們安西軍,從西域被調往長安城,又被迫從長安到嶺南道。總不能死都不能死在中土吧。你若果真如此想,還請給郭某一支將令,我們自己去和李隆基拼命!”

“這……”

說到郭元振,崔耕更爲理虧。

他心中暗想,在先天政變時,若無郭元振反水,自己就必死無疑。說郭元振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那毫不爲過。

但人家郭元振投靠自己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李隆基死磕,以報女兒的大仇嗎?

現在可好,自己都做好了事情不好就開溜的打算了。以郭元振的性格,必死無疑!

這不算背叛什麼算背叛?而且背叛的,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崔耕滿臉羞紅,囁喏道:“其實,也沒那麼嚴重吧?敵強我弱,咱們死守……死守……”

“死守?”郭元振冷笑一聲,道:“兵法有云,外無必救之兵,則內無必守之城。嶺南王欲欺我乎?欺己乎?欺天乎?”

“呃,那咱們可以待李隆基主力集結之時與之決戰,一舉定乾坤?”

郭元振盯着崔耕的眼睛,道:“嶺南王真的是如此想的?李隆基可以調動天下兵馬,失敗了一次,還有兩次三次……你以弱勝強,能得手幾次?嶺南王也太小瞧天下英雄了吧?”

頓了頓,又緩和了一下語氣,道:“某也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嶺南王,你今日就對大夥說一下,可願不惜一切代價,與李隆基一戰?”

“……”望着眼前這些自己的盟友、部屬,乃至肝膽相照的兄弟,崔耕一個字兒都沒說出口。

“二郎啊!”

林知祥長嘆一聲,站起身來,道:“老夫縱橫四海幾十載,即便去海外了此餘生,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你想想,嶺南道幾百萬子民,大家吃什麼?喝什麼?縱有積儲,真能支撐得住?再者,你總不能只帶青年男女吧?海外多瘴疫之地,那些白髮老者和黃口孺子,能支撐得住?若他們出去了必死無疑,又有幾人肯跟你出海?”

張元昌應和道:“但若這些人留在嶺南道,朝廷能放過他們?你以爲,李隆基像你一樣,有着……婦人之仁?”

“……”

崔耕面色驟變,還是無言以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說實話,林知祥和張元昌提的這個問題,他之前還真沒想過。

現在仔細一琢磨,逃亡海外之計,不知累得多少百姓慘死。幾萬?甚至是幾十萬!

自己來到嶺南道,嶺南父老夾道歡迎,以自己爲王。難道……自己報答這些百姓的就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那還算是個人嗎?

吳知見崔耕終於鬆動,又加了一把火,道:“今日微臣前來,並非是爲了自己,而是代表明州諸商家。他們告訴我,嶺南王絕對敗不得,要不然,朝廷秋後算賬,他們恐有抄家滅族之難。”

先天政變後,崔耕以冀王改封嶺南王,經由洛陽,被張說派人暗中使了小絆子。明州商人們不僅主動相幫,而且主動參與到海貿之中。當時是崔耕,主動提出,讓他們在嶺南道設置貿易點兒。

若李隆基滅了崔耕,那崔耕就是天字第一號的亂臣賊子,恐怕這些人都難逃“通崔”之罪。

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崔耕又是於心何忍?

這還沒完,緊接着,宋根海站起身來,道:“我這一身富貴,都是嶺南王給的,還給您也沒什麼。但是,可憐我那可憐的孩兒,您那小侄子才四歲,恐怕受不了顛簸之苦,您就真的忍心?”

封常清道:“要不是嶺南王,俺早就死了二十多年了。要說爲您赴死,俺絕沒二話。但是,就這麼不還手,讓人家趕下海,真不甘心啊!嶺南王,俺就不明白了,您把李隆基那孫子掀下王位,自己登基做殿,又怎麼了?男子漢大丈夫,何必那麼瞻前顧後?”

周興見火候差不多了,衝着衆人連使眼色。

然後,他跪倒在地,道:“如今李隆基無道,弒兄殺弟,逼父奪權。嶺南王身負海內之望,人品貴重,還請……”

“停!”

崔耕趕緊開口阻止,他明白,周興的下一句話,肯定就是讓他稱帝了。

說白了,衆人今日之舉,還真是一個“黃袍加身”,自己猜到了結尾,只是沒猜到過程而已。

崔耕內心深處,不無惡意地想到:恐怕韋后和周興,就是今日之事的主使者。他們甚至串聯的時候這樣對衆人說:嶺南王爲何不肯出兵?名不正言不順啊。身爲大唐的嶺南王,如何能與大唐天子兵戎相見?所以……大家最好是讓他名正言順了。

當皇帝總要有個“三次三讓”嘛,大家不要被嶺南王表面的拒絕欺騙了,一定得堅決擁他爲帝。

當然了,儘管崔耕想清楚了此事的前因後果,還是沒辦法反對。

道理很簡單,如果說之前嶺南道和朝廷的關係,還有些含糊的話。那麼,經過今日之事,嶺南王上下擰成了一股繩,形成了獨~立的意志。大勢之下,光自己反對有個屁用?現在大家就拜了“新君”,自己抵死不認,除了表明自己比較虛僞之外,毫無意義。

崔耕心思電轉,趕緊對着大家深施一禮,道:“大家說得好,若無諸君提醒,本王險些釀成大錯。現在,孤王決定,跟李隆基死拼到底,力保嶺南道基業不失。封常清!”

“在!”

“你速帶本部兵馬五千,出青銅關,戰梧州都督張光印。十日內不能破敵,提頭來見!”

“哈哈,何須用得着十天?五日內破不了那鱉孫,俺老……俺姓封的也沒臉活啦!”

封常清喜出望外,領命而去。

崔耕又正色道:“郭元振!”

“在!”

“本王命你帶本部一萬安西軍,迎戰越州都督周揚帆。他手下有一萬精銳,你可有把握?”

“什麼一萬精銳?在郭某人看來,不過是一萬土雞瓦狗而已。咱也立下軍令狀,五日內不能破敵,願奉上某的項上人頭!”

“好,郭將軍有膽色!郭子儀、張守,你們各領本部兵馬兩千,合兵一處,戰吉州都督宋聞天,讓本王見識見識,大唐雙耀的威風!”

“得令!”

……

簡短解說,崔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發王令,諸將領命而去,總算把勸自己登位的這股風潮暫時壓下去了。

包括韋后在內,即便看穿了他得想法,也沒有繼續施壓。道理很簡單,真與朝廷見了血,崔耕想不稱帝,能由得了他嗎?

然而,出乎大家的預料之外。最終事情的發展,還真沒見血。

就在諸將出發的第二天,就有消息傳來,永州都督張明匡早在三天前就引軍退走。

兩日前,梧州都督張光印,吉州都督宋聞天也退了。

昨日,饒州刺史張笑夫大軍連撤五十里,固守鳳鳴城。

越州都督周揚帆在五大都督中實力最強,他倒是沒有退兵,而是派自己的長子前來,請求……投降!

至於朝廷的兵馬?對了,朝廷的兵馬呢?怎麼都發出檄文這麼久了,朝廷兵馬連個影子都沒有?

這是出什麼事兒了?

自從崔日用等人被抓之後,崔耕的情報網絡就被李隆基破壞怠盡,現在還真是兩眼一抹黑。

正在嶺南道衆人莫名其妙之際,有船自明州前來,從泉州港登陸。下船之人還是崔耕的老熟人……楊思勖。

第136章 馮樸調令來第734章 新爲吊哀使第527章 刺客終出現第276章 南北禪宗會(二)第567章 冤家真路窄第529章 孰人走窮途第1249章 終得公主蹤第863章 啓程向淄州第172章 崔耕硬闖衙第619章 坑殺宋金剛第1820章 前事有手尾第644章 舊案不簡單第1783章 情理難兩全第319章 二使前後至第1657章 女大不中留第1644章 權閹吃悶虧第1857章 百萬大會戰第229章 強自攀交情第1813章 錢財做文采第134章 大師陳三和第1326章 禍基於桂林第356章 賽修倫示好第545章 影響甚深遠第890章 仁軌燒尾宴第372章 苦主現身來第128章 瓷像轉乾坤第817章 二郎和稀泥第452章 形勢連番轉第961章 主使另有人第338章 遍灑金錢雨第1286章 波斯有名將第1669章 前往大照寺第1089章 一番真風順第213章 天意報應案第1033章 登臺講佛法第394章 壁龍有下落第070章 小荷露尖尖第1254章 腐鼠成滋味第029章 緝賊仙潭村第194章 才女裙下混第737章 吐蕃的內情第1754章 無病有消息第1822章 女扮男裝女第380章 輿論握手中第1830章 滿嘴荒唐言第197章 揚子江心鏡第1734章 奈良建大佛第1406章 幽雲十六州第982章 禍水引女巫第814章 誰人繼爲帝第879章 一石浪千層第1117章 冀王請籌款第510章 吉頊喜爲相第1254章 腐鼠成滋味第1109章 只與君相好第786章 神龍有內情第1040章 還是假神通第1354章 溫言審疑案第1738章 不死不休局第550章 光昭難伺候第1467章 濫竽難充數第061章 宋溫心裡苦第963章 恭請立太子第315章 輩份任爾挑第347章 紅花與綠葉第307章 連遭小絆子第391章 青雲子算卦第1480章 福將名不虛第1142章 冀王和蠻王第545章 影響甚深遠第625章 三人南市行第1775章 猛將萬人敵第1849章 扶桑大軍來第1168章 提前先天變第147章 嶺南肅政使第551章 三詩盡有情第483章 今朝得佳徒第1858章 孰人第二功第067章 最後的瘋狂第1628章 機密何其多第1742章 大敗特虧輸第1486章 麴氏的底牌第534章 蜀商宋子霸第1803章 李晟的誤會第460章 莫名樹強敵第011章 果真同一人第1850章 重返定州城第497章 伏兵連番現第123章 良駒無下限第1787章 危起受降城第1548章 嶺南起波瀾第614章 金剛與力士第1530章 這回鬧大了第1686章 真假各就位第1113章 文契真湊手第125章 聚豐隆惹禍第1331章 贊普已親政第1666章 嚴家有逆子第130章 慢慢來收網第900章 王琚再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