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被拉墊背了

崔耕圍着趙履溫轉了兩圈,嘖嘖連聲,道:“其實也沒什麼,就是一樁風月事罷了。本官聽說,趙大人你和桓相的關係好得很,一入長安就送了他兩個處~子美婢。不知可有此事?”

譁~~

崔耕此言一出,可了不得了,頓時全場如同開了鍋一樣,一片沸騰。

“啊?真的假的?趙大人能送桓相美婢?”

“別人送也就罷了,唯獨趙大人不能送啊,那不是給他姐找不痛快嗎?”

“關鍵是桓相品性高潔,也不能收啊!”

……

不怪大家如此激動,如果此事爲真的話,實在是國朝第一大丑聞。

若趙履溫送他姐夫桓彥範的是其他物事,都可以解釋成親戚之間的正常人情走動。但唯獨送美婢,就只能有一個解釋行賄。

桓彥範爲了舉薦趙履溫爲司農卿,說他有份參與誅殺二張之事,本來就已經夠令人詬病的了,再出了這件事,哪還有資格稱清流領袖?

至於趙履溫,如此人品,說他會兩袖清風的爲安樂公主做事,誰信啊?若崔耕提出搜趙履溫的府邸,大家根本就沒理由反對。

最關鍵的是,事到如今,嘴硬是沒用的,人家崔耕既然知道了這事兒,又豈能不知那兩名美婢的下落?

桓彥範直氣的面色鐵青,怒道:“崔耕,你竟敢監視國家大臣?”

他這回還真冤枉崔耕了。

事實上,崔耕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是根據後世的記載。

當然了,歷史上無恥的人多了,趙履溫光送姐夫美婢可沒上史書的資格。關鍵是,他無恥到了一定的境界在桓彥範倒黴後,趙履溫又把那兩個美婢給要回去了。非但如此,他還轉投了桓彥範的大敵韋后。韋后倒臺後,這廝又見風使舵地疾馳安福樓下,對李旦“舞蹈稱萬歲”,李旦實在被趙履溫這個無恥小人噁心壞了,“聲未絕,相王令萬騎斬之”,趙履溫這輩子纔算玩兒完。

崔耕理直氣壯地道:“桓相說監視就過了,本官爲京兆尹,京師地面上的大事小情,都應該心中有數。實不相瞞,這是貴府上的小廝口風不緊,在茶樓中談論此事,被本官的眼線得知哩。”

“你……”

桓彥範被駁了個啞口無言,深吸一口氣,將自己的烏紗帽摘下,託於手中,道:“微臣德行有虧,實在無顏繼續擔任宰相之位。願從今日起,告老還鄉,還望陛下允准。”

“啊?桓相要告老還鄉?”

李顯聽了這話,心裡簡直像開了兩扇門一樣那麼敞亮。

誠然,這些日子,羣臣對李顯和韋后越來越看不上眼。但與此同時,李顯看他們也不順眼啊。

最近,那幫功臣們舉薦的親朋故舊,都有一兩千人了。這也就罷了,誰能沒個三親六故的?但是,羣臣的舉薦,李顯準了。李顯聽韋后和武三思的話,也安排了一些人,卻被他們唧唧歪歪的。

李顯暗暗琢磨,哦,你們舉薦的人,就都是朝廷棟樑。朕安排的人,就都是歪瓜裂棗?哪有的事兒啊?咱們豁牙子吃肥肉誰(肥)也別說誰(肥)。現在好了吧,事實俱在,你桓彥範知道下不來臺了吧?

當然,李顯的昏庸,主要是體現在太過寵溺韋后和幾個女兒。基本的政治素養,他還是有的。

李顯明白,桓彥範這點罪過,貶官出外也就是了。若是真把他一擼到底,儘管自己心裡是很爽,但也太不合規矩。

他說道:“袁相一時糊塗,也不必太過自責。如今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出缺,不如你就……”

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乃是標準的封疆大吏,算是很給桓彥範面子了。然而,桓彥範卻毫無領情,堅定道:“不,微臣堅決以爲,其身不正,便不應在朝爲官,還望陛下成全。”

“這……”李顯一陣猶豫,沒有表態。

桓彥範道:“另外,微臣此次辭官不做,也是有一點小小的私心。宰相中,還有一個人,像微臣一樣,也是其身不正,還請陛下一併開革。”

李顯瞬間就秒懂了,道:“呵呵呵,看來桓相是想以這個舉動,徹底洗刷自己受賄的惡名啊,朕準了。但不知,你所指的其身不正的官員,到底是誰?注意,得有真憑實據才行。”

自從李顯登基以來,濫封瀾賞,宰相的數量已經膨脹到了可笑的地步,如今加“鸞臺閣三品”銜的有:相王李旦、樑王武三思、楊再思、崔耕、宗楚客、袁恕己、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崔玄、韋巨源共計十一位。

這麼多宰相,李顯也感覺挺不對勁的,如果能借桓彥範的手,去除一兩位,他還真是樂見其成。

對於桓彥範來講,本不必辭官不做,卻爲了朝政清明,拉着人品不好的宰相一同辭官,勢必青史留名。相對來說,收受趙履溫的賄賂,也就着實不算什麼了。

總的來說,桓彥範的這個計劃如果順利實施,他和李顯就是雙贏的局面。

但是,這對這幾位當朝宰相,就完全是一場無妄之災了。

當是時,李旦頗受李顯猜忌,又確實有着篡位的可能,頓時心中一緊。

武三思乃是武家的頭面人物,桓彥範早就上書,要求李顯削除諸武的王爵了,只是李顯一直沒答應而已。聞聽此言,他也是菊~花一緊。

楊再思和宗楚客,之前都阿附過張氏兄弟,屁股不怎麼幹淨,額頭上冷汗淋漓。

韋巨源是韋后的同族,知道桓彥範一直對韋后有意見,也是如坐鍼氈。

唯有宗楚客、袁恕己、張柬之、敬暉、崔玄、崔耕,這五人穩坐釣魚臺。

然而出乎大家預料之外的是,韋巨源正色道:“微臣清求陛下罷免的,就是崔耕!”

“我~日~”崔耕忍不住罵出聲來,道:“桓彥範,你就算要公報私仇,也莫做的這麼明顯好不好?本官一向爲官清廉秉公斷案,哪裡其身不正了?”

桓彥範冷笑道:“安樂公主要建定昆池,方圓四十九里,不知要佔多少良田。你身爲當朝宰相,爲何不規勸?怕是你也想享用定昆池的好處吧!爲了一己之私,坐視千頃良田變爲池沼,崔耕,你怎麼就那麼大的臉,稱得上其身甚正?你但凡有點羞恥之心,就該跟本官一起,辭官不做,以贖罪孽!”

說到最後,已經是聲色俱厲!

這年頭講究個以農爲本,桓彥範這番大道理,還真是符合人們的普遍觀念。

袁恕己馬上幫腔道:“桓相所言甚有道理!崔相,如果你覺得單和桓相一起辭官,有些吃虧的話,本相願意和你們一起辭官。”

武三思看出了便宜,勸道:“袁相的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崔相何不辭去一切官職,與公主安享富貴?如果戀棧不去的話,恐怕有傷崔相的令命吧?”

敬暉雖是文官出身,卻面色粗豪,性情暴烈。他見崔耕猶不答應,不耐煩地道:“崔耕你如此貪戀權位,真是令人齒冷!大不了,本相也和你一起辭官就是!”

韋后自然也站到了崔耕的對立面,道:“二郎,如今聖天子在位,天下太平。你何不順水推舟歸隱林下,留下視權位如糞土的美名?”

在李顯的想法裡,崔耕如果能兌掉敬暉和桓彥範的話,也還算不錯的結局。所以,他硬是沒有開口爲崔耕說話。

李裹兒想到崔耕說的“錢多事兒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並沒有發飆。本來麼,崔耕即便不當官兒,也是兩個公主的夫君,長樂坊大錢莊的東家,非常符合這十六字真言。

現在朝中的主要勢力,無非是功臣派、武三思和韋后一派,至於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一派,早已被李顯打壓的不成氣候了。

現在,經過桓彥範、敬暉、袁恕己、武三思、韋后這麼一番表態,表面上看,逼崔耕辭官成了整個朝廷的意志,他不辭也得辭。

“看來,我崔某人成了衆矢之的了呢。”陡然間,崔耕冷然一笑,堅定道:“但是,崔某人要告訴大夥的是,這個官……我不辭!”

第1396章 兵發翁明城第1344章 得志便猖狂第853章 賀婁內將軍第1601章 去留難決斷第1459章 腹中各有謀第1070章 試藥隆慶池第959章 開導薛崇簡第1524章 萬世傳美名第1839章 算計復算計第1428章 二郎分雙雄第545章 影響甚深遠第191章 月嬋微鬆口第911章 再見玉玲瓏第200章 一啄兩年約第1537章 內宅難擺平第721章 忽然陷囹圄第301章 分道揚鑣去第420章 定州亂離人第099章 俺叫封常清第1413章 使者與死士第1348章 四面楚歌際第1405章 祿山小兒計第147章 嶺南肅政使第649章 換湯不換藥第865章 二狗走好運第1340章 兵分兩路走第1800章 幕府大將軍第1660章 辟邪難辟邪第1747章 羣賊咬幾口第1823章 教訓武國舅第1320章 大壽拼賀禮第1850章 重返定州城第1490章 東歸已無路第700章 趁勢提賭約第1083章 心灰意已冷第1760章 空手得佳人第1278章 二郎陷絕地第1129章 母雞分黑白第851章 重耳在外安第1687章 養個白眼狼第558章 財帛動人心第1362章 結果出預料第1495章 輕取娑勒城第867章 三方齊求親第017章 清源胡縣令第554章 疑似至絕境第1596章 論氏歸本國第1837章 越王多寶名第1313章 鄉民救歌仙第493章 終得見真龍第126章 單等盜書來第1692章 翩翩賢璟來第1847章 覆滅回紇帳第1743章 驚天一把火第1744章 燎原平城京第1537章 內宅難擺平第1121章 商道茶糖馬第1725章 倨恭忽然變第452章 形勢連番轉第532章 女皇也無奈第244章 世事真難料第579章 故計又重施第804章 女皇有重託第1797章 被人當槍使第1605章 唐朝第一貪第118章 九月登高會第1458章 胡商與貪官第1470章 栽贓對誣陷第1779章 一貨賣兩家第772章 親寫賀婚詩第634章 活捉李鴻泰第1212章 無端禍事來第1470章 栽贓對誣陷第1514章 昏招與妙計第1762章 禍起胸痹證第1384章 封禪百萬軍第1177章 保佑嶺南王第343章 二郎真尿性(兩章合一章)第072章 方銘願入夥第1188章 惡鬼攔路途第1045章 得道真多助第157章 以死贖前怨第720章 砥柱居中流第205章 一筆寫倆崔第1473章 官逼民終反第1589章 二郎立誓功第562章 原是驚弓鳥第1421章 術業有專攻第1071章 李顯的囑託第071章 仙潭村匪事第917章 以德來報怨第1849章 扶桑大軍來第997章 雙方終翻臉第778章 妙手可回春第616章 平生只靠臉第1315章 蠻酋歐陽倩第1818章 賊子露馬腳第1178章 皇帝的內庫第1802章 光庭有悍妻第1358章 六詔三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