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往事打補丁

張柬之誠懇道:“《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可以概括,那就是“思無邪”。如果真有能讓人長生不老的神仙,那麼秦始皇和漢武帝早就長生不老了;如果佛祖真爲人謀利造福,那梁武帝也早就成爲千古一帝了。堯舜之所以能夠成爲歷代帝王的典範,不過是因爲他們努力修治世事罷了。陛下對鄭普思和葉靜這等人尊寵有加,甚至讓他們擔任文教領袖之職,讓天下讀書人怎麼看?微臣以爲殊爲不智。”

這幾句話絕對是正理。

說實話,李顯的資質在中人以上,也不是不明白鄭普思、葉靜能這等人不靠譜,但是奈何韋后信啊,他也無可奈何。

李顯深吸了一口氣,道:“張愛卿所言甚是,朕這就把鄭普思、葉靜能免去當前職司,發往東京供奉,你以爲如何?”

東京就是洛陽,比長安更爲繁華。鄭普思、葉靜能雖然權力小了,但更容易享受,想必無論他們還是韋后都能接受。

但是,張柬之不接受啊!

他跪倒在地,接連磕了幾個響頭,道:“微臣這次進諫,並非僅僅是爲了鄭普思和葉靜能,主要還是希望陛下改弦更張,將不稱職之人,盡皆斥退。”

“比如呢?”

“比如樑王武三思!”張柬之道:“則天大聖皇帝改唐爲周時,將李唐宗室誅殺殆盡;現在多虧上蒼庇佑,陛下又重登帝位,但武氏之人卻沒有受到任何懲處和追究,朝野有識之士無不扼腕嘆息。還請陛下削其官爵,減其俸祿,以慰天下人心。”

“姓張的,你少特麼的來這這套!”武三思怒道:“神龍政變時,我也有份兒參加,現在更從單字王降爲了雙字王,你還想怎麼樣?”

黃門侍郎宋義插話道:“怎麼樣?現在江山已經姓李,武三思你就應當以侯爵的身份回到自己家裡去,怎麼還可以擔任相職,干預朝政呢?你難道不知道呂產、呂祿這二人的結局嗎?”

袁恕己跪倒道:“陛下登基以來,頗有所任非人者,還請改弦更張,斥退諸武及其他倖進之徒!待才德俱全者身居其位,自有人爲則天大聖皇后書寫碑文!”

“還請陛下斥退諸武及其他倖進之徒,待才德俱全者身居其位,自有人爲則天大聖皇帝書寫碑文!”

……

清流一派紛紛跪倒。

他們這些話還是有道理的,韋后和各公主最近鬧得太不像話。

她們可以用四個字來形榮既蠢又貪。這些貴婦斂財的唯一方式,就是賣官鬻爵。

不論是屠夫酒肆之徒,還是奴婢之流,只要向這些人送上三百貫錢,就能直接得到由皇帝親筆敕書任命的官位。當然了,多是沒有定額的御史、拾遺之流。

因爲這些人是非經正式程序任命的,所以其任命狀是斜封的,要從側門交付中書省辦理,而且它上面所書“敕”字是用墨筆,與中書省黃紙硃筆正封的敕命不一樣,所以被稱爲“斜封官”。

不到一年,斜封官已經接近萬人。

這麼多人,辦公的地方都擠不下,再加上當時破天荒的有十一位宰相,人們稱御史、拾遺、宰相,爲“三無坐處”。

就這樣,兩百萬貫錢左右的賄賂,就把朝廷搞的烏煙整齊,有識之士無不憤恨。

清流派將這些事和清退諸武合在一起提出,先在道德上佔了優勢。

另外,清流派趁着今日提出,也是想和李顯做個交易你聽我們的話,我們就找人給武則天寫碑文。要不然,你找鄭普思、葉靜能寫啊,你找武三思寫啊!

李顯當然不能這麼幹。

碑文是對一個人的蓋棺論定的評價,非常重要。可武則天這輩子該怎麼評價呢?子不言父過,言母過也不行啊,壞話是不能寫了。那光歌功頌德呢?那就毫無公信力了,還是不妥。所以,這是一項很有難度的技術活兒,一般人根本就幹不了。

最關鍵的是,寫碑文這種事,你得找名氣大、聲望好的人來寫才行。要不然,爲人子者就不是不孝。李顯身爲皇帝,還真丟不起這個人。

但是,除了清流派,哪找名氣大、聲望好的人?從理論上來講,李顯必須向清流派妥協。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今日羣臣之舉跟逼宮也差不了多少,李顯還真咽不下這口氣。

怎麼辦?

李顯往四下裡望去,突然眼前一亮,既不屬於清流派,又名氣大、聲望好的人,還真有一個,那就是崔耕崔二郎!

他高興地道:“扶陽王,則天大聖皇后的碑文,不如就以你來寫?”

張柬之當然也早就考慮到了這點兒,道:“扶陽王乃是則天大聖皇后的孫女婿,由他來寫,有失公允,於理不合!”

韋后卻對崔耕懷着強大的信心,道:“二郎,你說呢。”

說心裡話,崔耕是真不想管這破事兒。但是,很顯然,雙方的角力點兒又落在自己的身上了。

表面上看,他是可以表示,自己無能爲力,藉機和清流表面關係。

但是,那樣的話,清流的目的,就一定能達到?非也!

崔耕可不信,這麼多人真能鐵板一塊,團結一致。只要李顯和韋后徐徐圖之,未嘗就沒有變節者,比如說現在名望甚好的御史大夫蕭至忠,日後就晚節不保,投靠了韋后嘛。今日平白無故惡了李顯,這真是何苦來哉?再者,歷史上,人家李顯是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啊!

還有最重要的,保護武家血脈的事不能提,崔耕就必須爲武則天彌留之際,非得取得自己承諾的事找個藉口。而武則天的碑文,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崔耕心思電轉,道:“啓稟陛下,其實這碑文麼……不用微臣寫,則天大聖皇后,已經安排好了。”

“那怎麼可能?啊,不,朕的意思是,我怎麼不知道?”

“陛下還記不記得,則天大聖皇后禪讓的當日,曾經要微臣單獨進入長生殿?您又記不記得,則天大聖皇后將要大行之時,非要微臣出現?”

“朕當然記得。”

崔耕微微一笑,道:“那就妥了。實不相瞞,在長生殿,則天大聖皇后曾經順嘴提了一句她大行之後的碑文問題。至於在大安宮麼,微臣猜想,則天大聖皇后當時已經不能說話了,卻還沒來得及交代清楚碑文,才把微臣找來,加以託付。”

非常合情合理!

李顯道:“那則天大聖皇后,到底對自己的碑文是怎麼安排的呢?”

第1224章 遲則生鉅變第867章 三方齊求親第1204章 再會黑水教第475章 三人來查案第1524章 萬世傳美名第976章 上元要拔河第395章 又有新官做第1214章 大唐雙耀星第1838章 二寶爭輝映第1106章 太子何其尊第009章 崔耕的大招第323章 齊請崔二郎第1491章 整合雜牌軍第1146章 風火入長安第815章 臨行有準備第412章 收下衛遂忠第1368章 美景與羣狼第037章 臨時大反轉第373章 新官初上任第827章 勇將辛承嗣第397章 挑動來武爭第1229章 雙耀終歸心第1594章 嶺西出奇兵第1096章 設計鍾紹京第1271章 一下倆情敵第049章 董彥的支招第277章 成立新商號(二)第1616章 南金真作死第1792章 兩害相權衡第823章 二勸張柬之第399章 冬日同車行第305章 救下一豺狼第1428章 二郎分雙雄第110章 接嫂嫂回家第178章 拒絕侯思止第770章 二郎得封侯第1240章 還有第二場第192章 盧雄有預言第1097章 寧王不好惹第1182章 此兒三品官第739章 暫借岳父威第1263章 文亮立功了第325章 突厥有神犬第030章 好戲連番演第1338章 越王崔二郎第1533章 越王有應對第717章 絕對不妥協第985章 一切皆有因第1297章 賊子終反噬第073章 夜入莆田縣第090章 崔耕很清醒第777章 二郎有藥方第648章 城門小衝突第337章 驚天大生意第281章 終得強臂助第678章 捱打要立正第230章 絕地大反擊第1469章 終於得治癒第1574章 崔珍本領強第963章 恭請立太子第092章 宣佈新任命第1066章 二郎露真名第1056章 強闖法流寺第1442章 亂點鴛鴦譜第295章 揚州有園林第751章 三教爲一家第552章 好多好多詩第1725章 倨恭忽然變第985章 一切皆有因第744章 武力難解決第478章 二郎挽狂瀾第1597章 南詔有臥龍第165章 再見封常清第1747章 羣賊咬幾口第781章 二張好凶威第1145章 婉兒獻二計第855章 似乎挺順利第1823章 教訓武國舅第782章 久遠的交易第1024章 喬覺獻至寶第135章 各方神妙算第1860章 都付笑談中(小番外)第199章 臨行欲結親第544章 反轉再反轉第284章 迷樓動心絃第1387章 風起來蘇頓第214章 同姓不爲婚第1253章 捨身救公主第259章 山泉爲啥甜第559章 四面皆是敵第263章 上巳春浴節第048章 曹家這爺倆第1066章 二郎露真名第1774章 芥蒂一掃光第641章 三計待二郎第1436章 九州齊震動第982章 禍水引女巫第498章 泉州有故人第1329章 風雨安戎城第791章 盛大喬遷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