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四章 修牆

高密縣城因爲是郡治所,所以城牆的規制要比一般的縣城高出一級,牆基寬度約爲十米,高在九米六左右,城牆頂上甬道的寬度約在四五米間,四門都設有甕城,城牆的拐角都有角樓和馬面。

然後,黃小剛對城牆的改造就很有他的個人特色,首先他就想不通爲什麼古代人都這麼腦殘,非要把城牆頂部給修成開放式的,這既方便敵軍攻城,又不利於自己防守,活妥妥的腦子缺根弦啊!

然後,古代的軍隊攻城,爲什麼非得懟着城門來攻,並且還偏偏只在城門處設置甕城,然後攻防雙方就在甕城這個地方互相死懟,一旦敵軍來個聲東擊西,在其他方向攻上城頭以後,整個城牆的防禦陣線便宣告崩解,守軍有功夫耗死在甕城上,爲何不直接在主城牆後面套上一層內層牆不就可以退守第二道防線麼?

所以,他決定就拿高密城牆來做試驗,研究出一種冷兵器時代無法攻破的“傳說級城牆”當然了,以天鳳軍現在的實力和能力,短時間內建造新的城牆肯定是不用想了,最多也就是在原有城牆的基礎上,以極小的成本和較少的人力來進行改建,否則以如今天鳳軍只有不到六百人的基礎戰力,根本無力據守高密。

雖然截止到了九月十六這日,高密周邊已有一千一百多人來投效天鳳軍,但是這些人連新兵都還算不上,也就別指望他們能在三個月內提供多少戰鬥力加成了。

反正舅侄倆早有分工,練兵整軍的事情交給黃娜,黃小剛只要搞好後勤保障也就成了,而加固改建城牆自然也算後勤保障的一部分。

在實際研究了總共七天,並且黃小剛自己悄悄用粘土做出微縮模型反覆驗證之後,便也決定了改裝方案,整體來說倒也非常簡單,第一步就是將高密城頭加高,把女牆、箭垛朝外一面往上再加高一丈五尺,然後順着牆頭搭建一個斜角達到35度的A字型磚質斜頂,把原本開放式的城牆頂部遮擋住。

而且,在建築斜頂時,首先斜頂將採用梁木支撐青磚本底,然後用蘆山呂瓷作坊燒製的簡易瓷磚鋪設在斜頂表面,填平瓷磚之間的縫隙,不留任何可供抓撓的地方,在戰時還要讓人在斜頂上澆淋油脂,使之油滑。

第二步,就是在內部城下堆積鬆軟的沙土,並配置好負責捕獲的軍士或民壯,戰時一旦敵方攻城,用雲梯或樓車攀登城牆時,只要一個不慎,悶頭悶腦的翻過牆頭一躍而入,百分百的不可能在A字型的斜頂上站住腳跟,會直接滑倒掉落城頭,想想看高密的城牆基高可是足足有三丈二尺,換算下來接近十米,從這麼高的高度掉落下去,就算牆底有鬆軟沙土緩衝,怎麼也得跌他個七葷八素,此時城下負責捕獲的軍民,就會用類似套馬杆和網兜的捕獲工具上前抓捕,遠遠的用繩索套住手腳頸脖拖拽處置,自然也就將這些突入城內的敵軍一網打盡了。

如果說不想抓俘虜,也不怕造成太多殺戮的話,也可以直接在城牆腳下埋上尖刺木樁,這樣掉下來的敵軍十有八九就會變成……肉串兒!呃!

決定改造方案之後,黃小剛便也另外在縣城張榜高薪募集了五百民夫,並且也派人返回蘆山給陶瓷工坊下訂單,火速調集人力燒製瓷磚,反正瓷磚這種建築材料黃小剛早在去年搞暖房的時候就已經弄出來了,而且先期工程會用青磚鋪設作爲本底,湊合着也能使用,還有大把時間慢慢燒製。

房圭作爲主管採購的掌櫃,雖然不是高密本地人士,但他的專業能力卻是很強,也不過就是五天的時間,便叫他在縣中尋着了門路購買了大批的青磚、木料,甚至聽聞是修葺城牆,還弄來了大量的糯米。

當然糯米可不是用來吃的,而是古代建城多用糯米汁混合泥灰來作爲磚石的粘合劑,據說這樣建築,結構會比單純用粘土要強,本來黃小剛早已經在蘆山製出了水泥,並不想用什麼糯米,只是如今怕是物資一時難以從蘆山調運,也就事急從權了。

對了,蘆山的煤礦和瓷器作坊在生產的過程中有大量的煤灰渣和粘土廢料,用上這兩種材料再加上石灰和石膏後簡單燒結研磨,也就得到了土製的水泥。雖說無法通過科學化驗來確定這種土製水泥的強度如何,所以萬萬不敢用來進行混凝土的澆鑄,但用來當做粘合劑砌城牆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次前來偷襲高密,以驢騾隊的運力也就堪堪帶上行軍的輜重和備用的武器裝備,水泥這種既重,體積又大的物資,自然是沒帶。

也就在房圭搞採購,黃小剛忙着修葺城牆的同時,其他四位掌櫃也沒閒着,也都各自展開了工作。只是黃小剛安排給他們的工作,看起來不太容易展開,兜兜轉轉的還是得需要黃小剛給他們出謀劃策。

首先就是負責籌建“華夏商行”的陳啓泰遇到了麻煩,這陳啓泰本是下邳郡徐城人士,是年不過三十五歲,早年讀書不成便隨族人出門經商,後來得了一位江南瓷商的賞識,慢慢做到了掌櫃,被分派來高密經營一家瓷莊,轉眼就在高密待了十餘年,正妻在高密去世以後他便也在本地納了兩房小妾,並在城邊賣一些土地,也算是在高密落地生根,開枝散葉。

然而也就是去年,江南的東主因病去世,由其族人繼承了全部的產業,便也另派掌櫃來把高密的瓷莊接管,於是陳啓泰便也賦閒了下來。

只是,陳啓泰雖然做瓷莊掌櫃多年,但他做事也算克己奉公,所以並未存留多少積蓄,如今沒了工作又有兩房小妾和一大家子人要養活,光是靠一點地租根本無法維持,加上他對天下大勢也有一點自己的看法,所以這也才大着膽子來應聘掌櫃,與黃小剛一番擺談之後,倒也算是現場應聘成功了。

只是,籌建“華夏商行”分號的整個環節當中,招募夥計、設置貨棧、庫房等等環節都還好說,唯獨尋覓鋪面這個事情一連三天都沒辦下來,主要是高密城中稍好一點的通衢鋪面根本沒有人願意轉讓。

第三百六八章 妄拒天軍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三百四八章 知難而退第五百四四章 不隨人願第四百三九章 出使黎陽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二百三五章 蹊蹺第三百五八章 天價寶物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二百七二章 家底第六百五六章 編戶湊丁第四百二一章 楊廣被弒第五十七章 梨花槍與弩第六百九一章 經濟第七百二十章 齊至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一百九七章 鋼板第四百六七章 大相徑庭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七百六十章 敢想第二百二八章 說項第七百十六章 江山第七百七四章 無趣第一百三四章 問鼎第二百三五章 蹊蹺第一百四三章 典吏第四百四三章 君主立憲第七百二九章 傳法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一百零八章 軍議第三百二五章 目標黎陽第五百二二章 勁歌熱舞第二百四十章 糊塗第二十一章 絕境第三百八四章 戰爭之王第七百七五章 朝會第六百四一章 二翟授首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四百十九章 退無可退第三百六五章 準備攻城第七百二一章 初八第五十六章 糧票第二百九七章 壕溝戰術第十八章 盡人事第四百十三章 硝煙未盡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一百零十四章 孫思邈第四百零九章 毀天滅地第四百三四章 挖角背叛第五百六九章 歷史巧合第四百十三章 硝煙未盡第六百二七章 輕裝上路第六百八一章 二武第二百四一章 善後第一百四七章 例會第四百五九章 回航沛縣第二百七四章 招募第六百六六章 鉅子第二百九一章 輕取奢卑城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二百三二章 辯論第六百七七章 逼婚第七百七五章 朝會第三百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四十四章 地圖第五百六二章 大禍臨頭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六百八六章 試飛第七百四四章 鼓譟第一百九一章 出戰第二百六二章 神速第三百零九章 非戰之罪第四百六一章 合情合理第五百六二章 大禍臨頭第一百五一章 口號第四百四三章 君主立憲第五十一章 高光時刻第六百四八章 蕭後召見第五百四四章 不隨人願第一百三六章 四面開花第六百七九章 少年第一百六四章 免稅第二百八三章 登陸第五十四章 平生僅見第三百零三章 雙殺第六十七章 反殺第二十二章 驟雨第四十章 主線展開第五百二二章 勁歌熱舞第一百零十一章 曹豹認主第三百四四章 交叉戰術第二百三二章 辯論第七百三十章 有變第六百七十章 安排第六百六十章 手談問心第五百九七章 戰術欺騙第四百八三章 曹豹送書第七百五七章 豬蹄第六百二一章 平權法案